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甲午战争电影讲了什么事

甲午战争电影讲了什么事

发布时间:2022-04-14 05:55:35

A. 甲午战争电影简介200字

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暴露了慈禧,李鸿章,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邓两次请战均遭李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该片以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丰岛、黄海两次海战为主线,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邓世昌主动请缨、英勇善战、气壮山河的英雄业绩是影片表现的重点。人们可以从他对投降分子愤怒斥责、请战和阅兵时的慷慨陈词、遭贬后借《十面埋伏》抒发内心的深沉悲愤,到撞沉敌舰以死报国等一系列行为动作,深切感受到这一形象的巨大思想和艺术价值。

李默然以其刚毅深沉而又富于激情的表演,使这位爱国志士的形象进入我国银幕艺术典型的行列。片中王国成及投降派李鸿章、方伯谦等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片在处理这一历史题材时,追求凝炼、明快、浓烈、深沉的艺术风格,使之充溢着令人感奋的浩然正气与悲壮力量。

B. 《甲午战争》观后感 在线等待

观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邓世昌那伟大的爱国精神感动了。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得寸进尺,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以雪国耻。邓世昌两次请战均遭到拒绝,并且还因揭露方伯谦的卖国行为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击沉。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击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只可惜了那三万北洋水师,就这样片甲不留,沉歇海底,数年来的训练筹备,顷刻间付诸东流;只可惜了那铁血男儿,满腔爱国热情,壮志凌云,却仍换不来人心的统一,最终悲壮战死。“宁为溺死鬼,不做亡国奴。”多么振奋人心的话啊,但落寞的清王朝,却不识豪情志士,终不肯拼死一战,眼睁睁看着别人在自家园里肆虐。

100多年前的战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至今还隐隐作痛。邓世昌和那些爱国将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我十分痛恨那些贪生怕死的清朝官员,他们虽然是中国人,却不想为人民的利益而战,贪生怕死,遇到战争就退缩,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失去了当中国人的资格,和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邓世昌是一个愿为国家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愿为民族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我们要好好的学习邓世昌的精神,努力的学习,在长大了以后继续发扬这一种精神。报效祖国,报效人民,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为了祖国而光荣牺牲的英武的灵魂!

C. 甲午战争电影简介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部,有两部相关电影。
《甲午风云》
剧情简介: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军在中国领海内肆意制造事端,昏庸胆小的西太后为息事宁人,委派北洋大臣李鸿章(王秋颖)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周文彬)等人去与日军讲和,傲慢无礼的日军却将中国商船击落。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李默然)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两次请命同日军作战,李鸿章均拒绝,并借邓世昌揭露方伯谦渎职之机将其革职。
日军不宣而战,民愤四起,顶不住压力的李鸿章重新启用邓世昌。海战中,贪生怕死的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李颉)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军击沉。邓世昌见势立即挂起帅旗,替代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与日军展开殊死大战,行为可歌可泣。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剧情简介:
1867年,李鸿章(孙海英 饰)上书,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邓世昌(陆毅 饰)前来报考,得刘步蟾兄妹相助,一鸣惊人。1877年,邓世昌送同学们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4年之后,邓世昌代表朝廷迎接同学凯旋。他在伦敦街头偶遇刘步蟾妹妹(龚洁 饰),并教训了挑衅的洋人。毕业会上,邓世昌、刘步蟾与伊东佑亨(夏雨 饰)、东乡平八郎的对话,为日后两国海上交锋埋下伏笔。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向光绪帝(郭家铭 饰)启奏向英国定制的铁甲舰,得到了慈禧太后(吕丽萍 饰)准奏。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号召朝野捐俸也购得了铁甲舰,伊藤博文还奉上了侵略的奏章。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杨立新 饰)率刘步蟾、邓世昌等 “镇远”号、“致远”号将士出访日本,遭遇长崎事件,大战一触即发……

D. 电影《甲午战争》简介

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讲述了甲午年间我们的先辈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

E. 甲午战争电影讲的是什么故事

讲的是中日甲午战争里北洋水师的故事。

F. 甲午甲午的纪录片内容是什么

该纪录片分为《绝地东北亚》、《不宣而战》、《龙旗飘落》、《悲歌涅槃》四个章节,从史学角度切入,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120年前甲午海战的全过程,深刻剖析了“落后就要挨打”和“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结论。北洋舰队的悲壮和惨烈留给我们的是警醒和深思,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海洋形势下,这部影片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分集剧情——

第1集 角力东北亚

剧情简介: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之列。

第2集 不宣而战

剧情简介:1894年,日本发动战争的阴谋愈发明显,随着中日、日朝谈判相继破裂,列强调停均告失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中日甲午战争。

清军在船桥里击退日军,日军则攻下平壤北边的战略要地玄武门和牡丹台,其后清军抛弃辎重仓惶撤退,撤退途中屡遭日军伏击,撤退后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支撑点,伤亡惨重。平壤之战的结果完全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前敌主帅昏聩无能造成的。从战略上看,清政府执行消极抵抗政策,从作战指挥上看,清军更是无所作为。

第3集 龙旗飘落

剧情简介:1894年9月17日,世界近代史上,一场规模罕见的大海战,在黄海北部大鹿岛西南海域打响。在经过5个小时的残酷海上大战后,清政府北洋舰队损失惨重,牺牲了数位海军将领及近千名官兵,最后签订投降书。

第4集 悲歌涅槃

剧情简介:甲午战争日本大发战争财,《马关条约》中国赔偿两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以及澎湖列岛。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和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甲午战争对于中华民族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财富大量流出,主权沦丧,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残酷的现实,迫使每个中国人做出生与死的痛苦抉择,随后革命先行者们开始了民族自强的求索和抗争。

(6)甲午战争电影讲了什么事扩展阅读:

海战经过——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军舰,包括其全部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即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大清北洋水师提督(正二品)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11时半,吉野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

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公分大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发装药,发生了大爆炸。“松岛”船轴倾斜5度,冒起白烟,火灾大作。日军炮塔指挥官海军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余人皆被击毙。死尸堆积,血流满船,“松岛”败走。

G. 甲午战争电影内容简介50字,速求!!!

完整的呈现了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对外战争策略,北洋水师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以及邓世昌在大东沟海战中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供参考~

H. 甲午风云影片反映的历史背景

编剧严重误导大众认知。
情节从丰岛海战说起:丰岛海战,在方伯谦解说之下,以及其他军官认可他的说辞。济远舰是在力竭拒敌,鏖战四点钟之久,午时我船整理炮台损处时,倭船紧追,我连开后炮,中其望台,船头,船腰,彼即转舵逃去” 。经过众多军官认同,在没有置疑之下,为此得到光绪帝特下旨,称赞方伯谦以寡敌众,力战持久,给予赏银。此说历史已成定论。因为当事人和其他军官在场说词一致,有疑问可以当面置疑,方伯谦只是小军官,没有后台势力,他没能力搞特权手段。至于为什么要翻说,原因无他,就是故意污蔑方伯谦,以便让李鸿章在甲午黄海之战的罪恶得以解脱,李鸿章斩杀方伯谦是杀人灭口,滥用私刑,斩杀方伯谦(是在非战斗之时)不让他有任何辨护机会,这是非法斩杀,斩杀理由是临阵脱逃。所有的污蔑都是为了帮李鸿章非法斩杀之罪解脱罪责,以及衬托邓世昌高大特殊英雄人物的形象。非法斩杀,这才是值得翻案。
邓世昌的特殊英雄是建立在炮弹用尽之下,用舰船撞击敌舰。可是邓世昌致远舰打捞上来后发现致远仍有炮弹。
并且,事实上,与舰共存亡,不是跳海弃舰自杀,而是留在舰里直到战死,或在舰里自杀,这才是与舰共存亡。所以内里情节,存在太多疑点。甲午海战所有舰长都是留在舰里自杀。惟独邓世昌跳海自杀。为什么会游泳的人会选择跳海自杀殉国?第一不一定自杀成功,第二增加被俘虏的机会,笫三增加别人置疑是否殉国自杀。因为中国有水遁逃命秘法,就是潜入水中,闭气潜游几十米或上百米,然后仰游只露出鼻子和口,在这种距离之下,用肉眼在海中根本无法找到你的位子。茫茫大海不可能游回岸吧?他有可能游到敌舰投降,然后隐姓埋名。
从甲午海战沉船打捞上来的炮弹,发现中国弹头是泥沙弹头,日本弹头是高爆火药弹头。因此怀疑李鸿章甲午期间串通日本间谍所为何事。这些弹头都是李鸿章指定亲戚包办。北洋海军在如此条件之下死伤大半,日舰根本无法击沉,方伯谦决策正确撤离,因此可以确定方伯谦是被李鸿章杀人灭口,并嫁祸于他
查18世纪德国海军军事博物馆,根本就没有泥沙实心弹或泥沙穿甲弹,所有穿甲弹或炮弹都是爆炸的炮弹。
《清末海军史料》记载,查黄海一战,济远中弹70余处,伤痕累累,由此可见,方伯谦济远舰是在奋战后,带着重伤撤离战场。
在甲午海战,方伯谦“济远”号以一敌三,在日舰包围下丝毫不惧,不停开炮还击,造成日舰伤痕累累。以济远炮击之精准,如果是火药弹头日舰有可能沉没三到四舰。济远甚至因开炮过多导致炮盘熔化。
李鸿章专权,无法无天。方伯谦被逮下狱后,笫二天就被斩首(是在非战斗之时),一位上级军官连审辨权力都没有,可见李鸿章掌权之时,他带给中国是多么黑暗的年代。方伯谦被斩后,济远官兵闻讯伏尸痛哭,军中愤愤不平。文廷式作《哀辽东赋》,抨击李鸿章假公济私,加害方伯谦,认为“指三字(莫须有)而成冤,坏长城而失傍”。李鸿章无道,清朝焉能不败亡。
李鸿章德行有多坏?李鸿章76岁的时候,还娶了小妾,而且一娶就是两个,一个13岁,一个14岁,都是豆蔻年华。古代娶女不超过14岁也是罪恶之极,14岁也是属半幼女半成年,15岁才算成年,更可况76岁高龄娶13岁小妾。在古代,娶幼女为妾也是属严重道德败坏,大逆不道之徒。李鸿章考得是功名,读得是圣贤书。道貌岸然败坏纲常礼义。
李鸿章甲午战争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管海陆军,任用手下非船政大学毕业丁汝昌为海军提督(总司令),理由陆军比海军勇猛,必须由陆军之人带领海军,其私心之重,可谓司马之心路人皆知。因为丁汝昌的原因,北洋水师成了李鸿章的私家军。丁汝昌不但没有基本海战常识,还把陆军的歪风带到海军,舰队在平时训练中弄虚作假,水手纪律松懈。舰艇机器维护极差,煤炭用的是劣等货,船速减了三分之一,钱全部到了李鸿章口袋里去了。《马关条约》事件: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甲午战争期间,李经方支援粮食给日本在华进攻的部队。并且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李鸿章甲午期间曾经串通日本间谍,因此事干系太大,军机处看礼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词奏折后,没敢呈给光绪皇帝,原因无他李鸿章权势已到一手遮天之地步,所以李鸿章轻易逃过刑罚。但无风不起浪,因此联想到,李鸿章遭遇日本人枪击,据清朝调查,枪手手按轿夫肩上,近距离射击,子弹入观骨下非致命点,只开一枪,枪威力偏小,枪手然后若无其事的离开。李鸿章手按面部走回住处。这情节跟台湾总统陈水扁非常像,用苦肉计转移视听,尺度刚好不致命。然后日本媒体配合减白银一亿两,天衣无缝。因此李鸿章再次坐稳宰相之位。李鸿章当时绝对有必要演这一出戏。日本减少赔款的原因不过是世界列强干涉而已,《马关条约》签订仅仅六天后的4月23日,俄罗斯、德国和法国联手,就为了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政府。日本减少一亿两是急着签约,三国介入有可能拿不到钱。在谈判期间俄国一直通过外交干涉,甚至于不惜一战。李鸿章为什么不利用俄国为中国争取?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李鸿章为日本争取了两亿银两索赔外加天价的台湾岛。日本为了记念李鸿章功绩,把一条街命名为李鸿章道。
同事歌颂方伯谦”雄略豪宕,战具整齐,舟师勇壮,挽承矩之刀鱼,乘风稷之海浪,神勇奋于澹台,老谋深于陆抗“,当时脍炙人口,为人们所传诵。
要读懂近代中国苦难史,就不能不说李鸿章,李鸿鸿就是近代中国苦难其中之一的祸首。李鸿章掌权晚清四十年与清朝败亡息息相关。李鸿章还没有掌权之前晚清四十年前,中国还是世界首富之国,李鸿章掌权四十年期间国运每况愈下。李鸿章到底是中兴之臣,还是败亡之臣一目了然,无须多言。
借用毛泽东对李鸿章的评价〝舟大水浅〞意思是〝志大才疏,才能浅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借用左宗棠对李鸿章的评价〝误尽苍生〞意思是〝祸国殃民〞倒行逆施,胡作非为。宰相无道则国不昌。
方伯谦若是不撤离留下来直到全舰战死,徒添败亡扩大,对战局亳无益处,中国除了不智之人一味谴责之外,还包含大量居心叵测之徒,恶毒丑化辱骂之声四起,令人愤慨。一位智勇双全,将帅之才就这样被卖国贼给斩了,还要嫁祸于他,难怪冤气上百年不散。方伯谦保住了军舰,减少了伤亡,缩小了败亡,杀出血路,他不是民族英雄谁有资格是!

I. 电影甲午风云的历史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确实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阅读全文

与甲午战争电影讲了什么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幽灵那图的故事电影免费 浏览:664
28电影免费 浏览:426
腾讯视频怎么把电影放在桌面上 浏览:320
男生好看的电影电视剧 浏览:691
电影院观影套餐券怎么用啊 浏览:892
电影是如何成为艺术的论文 浏览:369
好看的摄影电影 浏览:199
什么什么的天山电影院 浏览:38
上甘岭电影比现在都好看 浏览:350
忧伤的微电影的画质怎么调节 浏览:861
网上看部电影多少流量 浏览:432
免费观看电影巨乳人妻的诱惑 浏览:221
陈凯歌作品有哪些电影 浏览:361
让人变小的电影是什么 浏览:927
国产摩托赛车电影有哪些 浏览:874
长城电影拍的怎么样 浏览:267
电影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怎么样 浏览:162
电影怎么看有码没码 浏览:776
电影院实名认证是什么意思 浏览:562
电影桃太郎免费下载 浏览: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