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电影八旗子弟为什么被删掉

电影八旗子弟为什么被删掉

发布时间:2022-04-07 12:55:44

㈠ 八旗子弟这部电影谁有

好的快倍儿棒看见没

㈡ 这《八旗子弟》得删了多少

删减了一部分。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李翰祥导演的电影《八旗子弟》近日有望通过有关部门审查,在内地上映和推出音像制品。潘长江演主演的电视剧《八旗子弟》在内地广受欢迎。

而由内地影坛大哥陈道明主演的电影《八旗子弟》,却一路坎坷,电影完成之后,未获在内地公映,为一代宗师李翰祥的遗憾。

而今,《八旗子弟》卷土重来,虽然无数岁月成灰,但我们透过大师的镜头和大明星的表演,又触摸到了昔日帝国—大清的一些蛛丝马迹,那些前朝遗少的糜烂生活、日本侵略者的骄横跋扈、烧杀奸掳和汉奸出卖女同胞的嘴脸,一一还原在我们的面前。

该片因风月大师李翰祥掌镜,片中有不少暴露的镜头,即使有陈道明等大腕的加盟,仍未逃脱当时被禁的命运。

影片主演:

《八旗子弟》一片的主演陈道明,从、《康熙王朝》、《尚方宝剑》、《少年包青天》、《冠老西儿》、《黑洞》、《梦断秦淮》、《围城》、《长征》等作品角色的不断磨练,在《八旗子弟》里,陈道明凭借细腻深刻的表演功力及对角色的高度领悟力创作出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乌世保”,奠定他在中国影视界表演的实力派地位。

㈢ 八旗子弟为什么会堕落得这么快

1644年清朝入关的时候是靠着英勇善战的八旗军一路打到了北京,推翻了明朝建立清朝,可以说八旗军是清朝的奠基石。清军刚刚定都北京的时候,也是一支横扫天下的劲旅,尤其是八旗子弟,和大明闹腾了几十年,个个骁勇善战,曾让无数反清义士头疼不已。

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八旗子弟越来越堕落了,和平的时间久了,就容易滋生骄傲,也极易玩物丧失,八旗子弟就犯了这个毛病,有差事不当,雇佣临时工,没事的时候就遛遛狗、逗逗鹰,反正一切生活开支由国家养着,不用为生计发愁,因此堕落之后的结果就是战斗力严重下降,一上战场就怕得要死。

在清政府刚刚被推翻之时,清朝的一些贵族、八旗子弟还是过着不错的生活,因为宣统皇帝一宣布退位,相当于八旗子弟也是中国的公民,在这个国家享有平等的地位,而事实也是这个样子。况且他们经过多代的积累,占有着当时社会最高层的资源,更容易以钱生钱。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糟了,到最后不得不沦落街头,有的甚至饿死冻死或者锒铛入狱。这都是为什么呢?

原因要从清朝对八旗子弟特殊的优待算起。

八旗子弟,是清朝最强的军事力量的组成部分,就是他们靠马弓刀箭打下来大清江山。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固,清朝的统治阶级意识到必须要笼络住这一部分能征善战的人以及他们的子孙,必要时能帮清朝力挽狂澜。所以在清朝统治时期八旗子弟月月领着清政府发的“月钱”。但是随着全国歌舞升平,无仗可打,这些人就变得好逸恶劳起来。特别是经过二百余年的繁殖后代,此时的八旗子弟大部分腐化沉沦、根本拿不起弓箭。相反,这些八旗子弟都非常会享乐,像赌博、抽大烟、斗鸡、斗蛐蛐,那绝对是司空见惯,至于灯红酒绿那更是不在话下。

做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年国企改革的时候,很多人被迫下岗,不得不从新就业。这部分下岗的人,刚下岗那会儿,到哪儿还是以国企员工自居,找工作要找体面的,哪怕给的钱再少;脏臭难的工作,给的钱再多也不做。当年的八旗子弟也跟这些下岗的国企员工一样,而且更严重。因为这些八旗子弟从生下来就是铁饭碗,上辈子过的就是吃喝不愁、讲究排场、吃喝玩乐的生活,现在让他们和那些以前自己的奴才平起平坐!呸!不可能!

八旗子弟荒废的往事,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特定的产物!一个有特权的贵族阶级,一旦权力尽失,他们不可能成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注定败类、直到灭亡。

这一点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当时的太平军,不过是一杆泥腿子的农民出身,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可就是这样,八旗子弟也不是对手,被对方从后面撵着打,最后朝廷一看没办法,还得将汉人请出来,让曾国藩上,这才抵抗住了天平天国的汹涌攻势。

因此在晚清时期,国家的中流砥柱就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族贤能之辈在支撑着,而在曾国藩所领导的湘军中,有一位杰出的将领,叫做彭玉麟,为人作战勇敢,人送外号“活阎王”。

彭玉麟是湘军中的猛将,湘军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其中的战略设计大师是胡林翼,灵魂人物是曾国藩,具体负责冲锋陷阵的有曾国荃、彭玉麟等将领。彭玉麟这个人不仅是一员猛将,还是一位嫉恶如仇的人士,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事情,他会拍桌子骂娘,不用别人动手,自己直接就冲上去解决了。

话说李鸿章有一位侄子叫做李秋升。李秋升沾了李鸿章的光,也弄了一个小官当当。可他不学无术不说,还欺男霸女,其他人不敢惹,却不幸遇到了彭玉麟,彭玉麟抓住他的小辫子后,当场斩杀。

事后彭玉麟还给李鸿章去了一封信,说是替他清理门户,以免被这样的侄子影响到李大人光辉伟岸的形象。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可彭玉麟毫不留情,还振振有词,李鸿章也是有苦说不出,只得假意夸奖彭玉麟干得漂亮,他不动手自己也要动手整顿家风,其实内心里恨透了彭玉麟。

李秋升对于彭玉麟来说,还是一个小蚂蚱。他最愿意顶对的对象是曾国荃。曾国荃号称曾老九,曾国藩的弟弟,也是他的左膀右臂,在对付太平军时,曾国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个曾老九有个毛病,动不动就爱屠城。

每攻占一座城池,心情不好就大开杀戒,这让彭玉麟很不爽,直接找到曾国藩,说让他约束军纪,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曾国荃。

曾国藩真是又气又烦,但也拿彭玉麟没办法,因为这小子功劳大,有威望,而且精通水师训练工作,当时曾国藩的水师,全靠彭玉麟一手调教而成,可以说是后世北洋水师、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始人。这位脾气火爆的老兄,处处得罪人,却能够屹立官场而不倒,也是一个奇迹。

㈣ 为什么要封潘长江版的八旗子弟

被封的是陈道明主演、李翰祥导演的电影,不是潘长江主演的电视连续剧(那部连续剧我小时候还看过)。封杀的原因据说是因为那种镜头。

㈤ 大清国不可一世的八旗子弟是怎么没落的

八旗子弟崛起于白山黑水,由弱变强,以几万之众,最后蛇吞象一般占领了大江南北,建立了大清王朝。时人夸耀说,“满洲兵至万,横行天下无可敌”。怎么才过了两百多年,当年的铁骑就变成草包了呢?
这都是旗人咎由自取。当年,清朝全靠八旗铁骑南征北战,才夺的江山,王朝建立后还得依靠八旗军队控制天下。入关后,清朝规定八旗子弟专事武装,不得从事其他行业。八旗武装除了守卫北京城(京师八旗)外,扼守天下重镇、要害,称驻防八旗。驻防八旗的“户口”、“编制”都在北京,本质上算是中央外派地方工作人员,还会调回北京或者调防他处。这套驻防制度的本意,是保持八旗子弟的武力,依赖精干的八旗武装巩固统治。
为此,清朝给予八旗官兵稳定、丰厚的待遇,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专心当兵。一个有编制的八旗士兵,一个月能拿到三四两银子的俸禄,和县官是同一水平。此外他们还有很好的福利,比如广州驻防八旗兵还有红白事赏银、蔬菜、劈材、食盐等等。这些待遇是终身的,只要当过兵一生都能领取钱粮。八旗兵死后,妻子幼儿的生活也由部队负责。只要有一人当兵,就可以保证一家人生活无忧。此外,八旗子弟还有大量“当差”的机会,比如押送、工程、庆典等等,除了能拿补贴,还有不菲的“灰色收入”。海关的关丁、漕运的漕丁和盐运的盐丁等差使,规定只能由八旗子弟担任。这些可都是肥得流油的好差使。可以说,八旗子弟在理论上根本不用愁生计。每个旗人家庭都能从体制中获得一份稳定、丰厚的收入。
以上还只是一般的工作,或者说是留给底层旗人的基层岗位,就已经让为生计奔波的汉族人羡慕了。旗人但凡有点能力,能写几个字,更有大把升迁的机会。比如汉人和旗人的科举是分开的,满族科举的竞争大大小于汉族科举。考不上,旗人还可以去各个衙门抄抄写写,称为笔帖式,给编制给品级,有大把大把升迁的机会,成为封疆大吏的不在少数。不认字的,可以参选紫禁城、各王府和达官显贵的侍卫,那也是有品级的,而且还不低。
清朝官制中特别有“缺”的内容,即对很多岗位有民族要求。比如六部尚书必须满汉各一人,侍郎满汉各两人,这自然对人少的旗人有利。很多岗位干脆就专供旗人,比如内务府系统。
在清朝,旗人一出生,就捧上了铁饭碗。用他们的话说是“铁杆子庄稼”。稍微像样一点,就能混上知府、知县、主事什么的;即便一辈子当兵,退休前也能落个一官半职。
这套制度在执行的时候,很快就走了样。什么都不做,就有体制保障,能一辈子衣食无忧,那谁还去学习、去做事啊!八旗子弟迅速懒惰下来,悠游无事,进而养尊处优,每月等朝廷发一份钱粮来花销。反正大家都一样,干好干差,干与不干,人人都领一份“月钱”,结果谁都不去操练,也不去关心时事了。八旗战斗力迅速下降。入关的时候,八旗军队冲锋在先,战绩辉煌;二三十年后吴三桂造反,八旗军队就要拉绿营(汉族军队)共同行动了,八旗为主,绿营为辅;等洋人打进来的时候,八旗军已经打不动了,不得不以绿营为主,八旗为辅;太平天国造反的时候,八旗军彻底不行,先是绿营为主,后来又让位于地方武装团练。湘军、淮军就是在此时兴起的。之后,八旗军在军事上就彻底边缘化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八旗军队的开销越来越大。比如各地驻防八旗最初核定编制都是几千人,超过五千的极少。到近代,每一地的驻防八旗都超过了万人。打仗不行,队伍却飞速膨胀。旗人拖家带口,把当兵、当差变为一份职业,一个生存的保障。朝廷规定,驻防官兵不准于当地置产,死后不准于当地设立坟莹。在现实中成了一纸空文,八旗子弟该安家的安家,该娶小妾的娶小妾。他们连操练都不当一回事了,还会在乎军纪吗?
不干事,旗人们都干嘛去了?人家忙着呢!泡茶馆,养宠物,玩票,赌博,斗蟋蟀,放风筝,玩乐器,扎风筝,汉人吃喝玩乐、休闲游戏的事情都学会了,还自创了许多娱乐形式--对中国民间文化来说,旗人立下大功。围绕驻地,旗人聚居,形成“旗城”,自成体系,有别于其他城区。
慢慢的,不少旗人还是变穷了。一方面是家族繁衍,人口越来越多。但是这个体制能够提供的铁饭碗是有限的,不能吸纳快速增长的旗人人口,注定有很多人补不了缺、当不了差,“闲散”下来。更主要的是旗人只会享受,不会理财。发的“月钱”和其他收入,如果好好计划,完全可以保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却经不住天天吃喝玩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旗人一旦养尊处优惯了,花销越来越大,又不事生产,自然入不敷出,开支窘迫了。不过,他们普遍不在乎。只要清朝不亡,铁杆子庄稼就在,月钱还得发。旗人们仗着特权身份,到处赊账,竟然变成一项时尚。明明口袋里有钱,也要赊账;明明揭不开锅了,还是下馆子逛戏院,似乎唯此才能彰显身份。
满族出身、父亲在紫禁城当兵的老舍先生,写有自传性质的《正红旗下》,生动地描述了清末北京城旗人的生活状态。老舍大姐的公公和婆婆,就是一对“活宝”。
大姐的公公“除了他也爱花钱,几乎没有任何缺点。我首先记住了他的咳嗽,一种清亮而有腔有调的咳嗽,叫人一听便能猜到他至小是四品官儿。他的衣服非常整洁,而且带着樟脑的香味,有人说这是因为刚由当铺拿出来,不知正确与否。”“无论冬夏,他总提着四个鸟笼子,里面是两只红颏,两只蓝靛颏儿。他不养别的鸟,红、蓝颏儿雅俗共赏,恰合佐领的身份。只有一次,他用半年的俸禄换了一只雪白的麻雀。”
“亲家爹虽是武职,四品顶戴的佐领,却不大爱谈怎么带兵与打仗。我曾问过他是否会骑马射箭,他的回答是咳嗽了一阵,而后马上又说起养鸟的技术来。这可也的确值得说,甚至值得写一本书!看,不要说红、蓝颏儿们怎么养,怎么蹓,怎么'押',在换羽毛的季节怎么加意饲养,就是那四个鸟笼子的制造方法,也够讲半天的。不要说鸟笼子,就连笼里的小磁食罐,小磁水池,以及清除鸟粪的小竹铲,都是那么考究,谁也不敢说它们不是艺术作品!是的,他似乎已经忘了自己是个武官,而把毕生的精力都花费在如何使小罐小铲、咳嗽与发笑都含有高度的艺术性,从而随时沉醉在小刺激与小趣味里。”
大姐婆婆“口口声声地说:父亲是子爵,丈夫是佐领,儿子是骁骑校。这都不假;可是,她的箱子底儿上并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有她的胖脸为证,她爱吃。这并不是说,她有钱才要吃好的。不!没钱,她会以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名义去赊。她不但自己爱赊,而且颇看不起不敢赊,不喜欢赊的亲友。虽然没有明说,她大概可是这么想:不赊东西,白作旗人!”
“对债主子们,她的眼瞪得特别圆,特别大;嗓音也特别洪亮,激昂慷慨地交代:'听着!我是子爵的女儿,佐领的太太,娘家婆家都有铁杆儿庄稼!俸银俸米到时候就放下来,欠了日子欠不了钱,你着什么急呢!'这几句豪迈有力的话语,不难令人想起二百多年前清兵入关时候的威风,因而往往足以把债主子打退四十里。不幸,有时候这些话并没有发生预期的效果,她也会瞪着眼笑那么一两下,叫债主子吓一人跳;她的笑,说实话,并不比哭更体面一些。”
近代外国人观察八旗军队,描述他们是一群穿着五颜六色的绫罗绸缎,提着烟枪、鸟笼,哼着曲子,嘻嘻哈哈的老百姓。他们的马雇人牵着,枪雇人扛着,做个样子罢了。就是当差的关丁、盐丁,也不自己干了,早就雇了下人去顶包。不得不操练或者“干部选拔”考核的时候,旗人也雇枪手。铁杆子庄稼是拔不了的,多少人靠形式主义混饭吃,于是考场上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你好我好大家好。罗锅、瘸子、聋子,都挤入军队。加上腐败,坐吃空饷,挥霍浪费。八旗军队成了养老院、福利院。
最可怕的是,旗人们坐吃山空,还理直气壮,觉得被人养着就是理所应当的。“以大姐的公公来说吧,他为官如何,和会不会冲锋陷阵,倒似乎都是次要的。他和他的亲友仿佛一致认为他应当食王禄,唱快书,和养四只靛颏儿。一些有识之士,也觉得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不是办法,也有去学习手艺的。但是这样的人,反而受旗籍人的冷眼,认为他们没有出息。”少数旗人,也想抛弃铁饭碗,自立自强,或者生活难以为继,想学门手艺,做个小买卖,养家糊口。不过,他们都偷偷摸摸的,像在做见不得人的事儿。一旦担着货担撞到熟人,他们得说:“嗨,闲着没事,来玩玩!”“这不是买卖,就是个玩意。要不,您也来吆喝两声?”
供养八旗子弟成了清朝的沉重负担。各部八旗长官,最担心的不是军队战斗力,不是军纪,而是如何养活那么多张口。开支越来越大,朝廷的拨款是一定的,只能出现亏空,整个部队、整个体制都拆东墙补西墙,不堪重负。每当发钱粮的时候,就是长官们最头疼的时候。钱粮发得迟了,或者成分不好,就有旗人找上门来闹,吹鼻子瞪眼,大喊“祖宗把血和汗都流尽了,我们就该拿份铁杆子庄稼”,大叫“贪官无道,侵害良民”。官府还得好言相劝,不敢得罪。日子长了,赊账多了,透支重了,高低贵贱的旗人都牵涉其中,一致要求“解决生活困难”。朝廷或者地方政府就得出面,接下旗人们的烂帐,拿公款补贴旗人的私债。
清政府在后期征收很重的税,相当一部分用来养活游手好闲的旗人了。
然而,大清王朝供养八旗子弟,维持他们高标准的生活是有条件的,就是指望他们在危难时刻保卫朝廷。晚清内忧外患,就需要八旗子弟出来“还债”,保卫朝廷了。清政府也很重视八旗军队的改良,引进先进武器,希望训练出近代化的八旗武装。退膛炮代替了旧式大炮,崭新的步枪代替了大刀,最新出厂的马克沁机枪代替了长矛,清政府把最好的武器拨给了八旗子弟。结果怎样呢?照样是形式主义,枪是领了,但被旗人锁在柜子里,看都没看;等到钦差大臣来阅操的时候,不得不杵着枪,站一会儿。建制是新的,训练是新的,办的差事也是新的,但旗人还是雇人去出操出工。辛亥革命爆发时,很多旗人连射击都不会,谈何抵抗?
一些长官也想所有作为。在革命前夜,他们多少感觉到了危险临近,不得不整顿军队,预作准备。在革命风起云涌的广州,驻防八旗编练了三个营新军,将近两千人。练了两年,广州将军搞实弹射击,下死命令,要求必须是旗人亲自射击。结果场面乱成一团,多数人雇人来装填弹药,只有少数人会开枪,至于能射中靶子的人,屈指可数。
不过,不知情的革命党人和新军官兵,对装备先进的旗人还是很忌惮的,在战术上很重视旗人武装。毕竟旗人占着要害重镇,那黑洞洞的炮口、明晃晃的钢枪,都在那摆着呢!弄不好,要牺牲好多革命同志。结果,他们发现旗人压根不足为虑。多数旗人在枪响后,都乖乖待在家里,静候新政权来收编。少数旗人跑出家门,一哄而散。只有个别地区的旗人武装,担心反清排满风潮,害怕汉人也来个“扬州十日”、“嘉兴三屠”,所以拿枪顽抗。革命军发现,对付顽抗旗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掩体藏好,听旗人噼里啪啦地放枪。等旗人子弹打完后,他们就会竖起白旗投降。旗人射击根本没有准确率可言,只要不被流弹击中,革命军可以保证零伤亡。如果等不及听完“枪炮交响曲”,你只消用猛烈的火力压制一下,旗人也会投降。害得个别想抵抗的军官,无兵无将,无法“杀敌报国”。镇江的载穆就有心抵抗,奈何部下旗人全都要求投降,只好一个人孤单地上吊殉节去了。
京师八旗的兵额最多,装备也好。尤其是禁卫军,在各支八旗队伍中算是先进的。皇室用它来贴身护卫。南北和谈达成,禁卫军兵心不稳。他们倒不是要挽救清王朝,而是担心清朝没了,自己当不了禁卫军,没了月钱和待遇。身为统领的冯国璋只好拿着《优待清室条件》,集合全体禁卫军官兵训话。他详细说明皇室和八旗子弟的待遇不变,禁卫军照常当差,不会有变动。官兵还是出现骚动,哭泣声、叫骂声不绝,甚至有人持枪拔刀,大声鼓噪起来。冯国璋以性命担保,承诺与禁卫军进退一致。官兵们不相信,骚动愈演愈烈。最后,冯国璋登台高呼,如果大家不信任,可以推举两个人持枪日夜守在我身边,如果发现有违背诺言之处可以立刻将我击毙。禁卫军这才慢慢安静下来,平静接受了王朝覆灭的事实。之后,禁卫军被改编为陆军第16师,冯国璋守信用,一直保证这群老爷兵的“待遇不变”。结果,由京师八旗改编而来的第16师,上阵不行,闹饷在行,成了直系军阀的一大负担。
辛亥革命能够以很小的代价,相对和平地成功结束,旗人们也有一份功劳。革命党人如果事先降低一下排满的宣传调子,突出一下“五族共和”,申明保护旗人生命和财产安全,估计连那一小部分抵抗的旗人也会静静呆在家里,等待新政权来收编。旗人对革命的“功劳”也会更大。
清朝的覆亡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八旗子弟的颟顸糊涂、懦弱无用,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
八旗子弟是被王朝体制废掉的一群人。一个人不是凭真才实学,凭艰苦奋斗,而是凭血缘关系获得稳定的收入,躺在一个体制上闲逸度生,坐享其成,换作你,人生也会被废掉,虚度终生。八旗子弟荒废的悲剧,给后世的制度设计、人事激励等等都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㈥ 八旗子弟,八旗子弟最新,八旗子弟电影跪求

八旗很厉害吗,2万八旗连几百沙俄流民都打不过,没有最垃圾,只有更垃圾啊

阅读全文

与电影八旗子弟为什么被删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ug如何导出至电影 浏览:811
抗日战争片大全电影免费看全集 浏览:801
2019年7月14日电影有哪些 浏览:420
免费电影云盘 浏览:920
电影如何把字幕添加进去 浏览:320
2021年五一有什么电影上映 浏览:362
幽灵船的电影都有哪些 浏览:441
疯狂进化人电影免费观看中字 浏览:711
哪部连续电影好看 浏览:976
好看电影成熟女人看的电影 浏览:123
吴君如总共拍了多少部电影 浏览:629
深圳民治这边的电影院有哪些 浏览:269
赵允熙好看的电影电视剧 浏览:396
如何看未删减版的电影 浏览:890
如何评价喜丧这部电影 浏览:761
雏菊中国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55
2021年10月上映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29
那些俄罗斯电影好看的电影 浏览:783
韩国电影哪些是真实事件改编的 浏览:141
淘票票电影票多久出票 浏览: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