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声电影和无声电影区别.
从默片到有声电影
所谓的默片在其鼎盛时代也常常有音乐或者声效相伴,1926年8月,由约翰.巴利摩尔主演的《唐璜》在纽约的华纳剧院首映,这次首映采用了vitaphone声音系统,以每秒331/3转唱片来使电影声画同步。新的发明很快就跟来了,1927年10月华纳公司的《爵士歌王》敲响了默片的丧钟。
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
35mm默片的满画面大致是正方形的,比例是1.33:1
(或4:3,象电视画面),1927年最早的声音印在胶片上时是1.21:1
1932年,制片商和放映商联合建立了胶片上声音轨迹宽度的标准,从而创造了新的1.37:1比例。随着这一整个业界技术方针的确立,电影中的对白、歌舞急剧增加.在30年代,电影观众增加了一倍。
电影工业继续寻找新的发展,很快,就开始经历彩色电影,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B.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发展历程
从默片到有声电影
所谓的默片在其鼎盛时代也常常有音乐或者声效相伴,1926年8月,由约翰.巴利摩尔主演的《唐璜》在纽约的华纳剧院首映,这次首映采用了Vitaphone声音系统,以每秒331/3转唱片来使电影声画同步。新的发明很快就跟来了,1927年10月华纳公司的《爵士歌王》敲响了默片的丧钟。 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
35mm默片的满画面大致是正方形的,比例是1.33:1 (或4:3,象电视画面),1927年最早的声音印在胶片上时是1.21:1
1932年,制片商和放映商联合建立了胶片上声音轨迹宽度的标准,从而创造了新的1.37:1比例。随着这一整个业界技术方针的确立,电影中的对白、歌舞急剧增加.在30年代,电影观众增加了一倍。 电影工业继续寻找新的发展,很快,就开始经历彩色电影,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C. 关于无声电影的知识
1927年,美国著名的华纳制片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给世界电影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这之前,电影(1895年12月28日为世界电影发明日)全是无声电影,电影史上称这个时期为“默片时代”。
无声电影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喜剧片、西部片和历史片3个方面。喜剧片的佳作首推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1921)、《淘金记》(1925)和《马戏团》(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将军》(1926),H.劳埃德的《大学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车》(1923)、《铁骑》(1924)和《小马快邮》(1925)等;历史片有C.B.地密尔的《十诫》(1923)和《万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风雨中的孤儿们》(1922),R.英格兰姆的《启示录四骑士》(1921)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少欧洲导演陆续来到好莱坞,他们和美国导演一道,拍摄出无声电影的最后一批重要影片,如F.鲍沙其的《七重天》(1927)、C.勃朗的《肉与魔》(1927)、H.金的《史泰拉恨史》(1925)和K.维多的《大检阅》(1925)等。R.J.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1922)则为纪录电影奠定了基础。
而中国电影默片的黄金时代如果从1913年的《难兄难弟》开始算起,到1934年的《神女》、《上海24小时》等为止,几乎延续了整整20余年。
但是,应该说,电影从来都不是无声的。因为在声音进入电影之前,人们借助乐师给电影配乐;在日本,甚至有专门的说唱演员,当影片放映时,他们以说唱形式讲解影片的内容。所配乐曲一般是由乐师根据银幕展示的剧情即兴演奏;但有些影片,例如1908年的法国影片《吉斯公爵被刺》,则由著名的作曲家圣-桑专门为它作曲。放映时,乐师根据作曲家提供的总谱演奏。不用说,演奏的规模视条件而定:大多数是由一位乐师独奏(钢琴或小提琴),有时由几位乐师合奏,偶尔则出动交响乐队。
到3O年代,声音已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默片时代已经出现的类型片,由于声音的出现而更趋成熟,更多样化;至于音乐喜剧片、警匪片,如果没有声音就无法出现和发展。声音也为电影表现提供了更具写实效果的条件。
D. 1927年摄制完毕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影片是什么
1927年摄制完毕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影片是《爵士歌王》。
《爵士歌王》由艾伦·克罗斯兰执导,艾尔·乔森、梅·麦卡沃伊等主演的爱情歌舞片,于1927年10月6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同时也是第一部歌舞片。
它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它于1929年5月16日获得了首届奥斯卡金像奖特别奖以及入围最佳改编剧本奖。
(4)无声电影为什么止于1927扩展阅读:
但作为电影历史上第一部采用了同期声录制技术的长篇叙事电影,。《爵士歌手》片长一个半小时,同期声对话两分钟左右。
它还远不是彻头彻尾的“有声电影”,默片中常见的字幕在影片里依然随处可见。但正是这一点让《爵士歌手》有了始祖鸟化石般的意义:你可以在一部电影里看到整个电影产业由“无声”向“有声”的过渡。
E. 无声电影的历史
无声电影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勒内·克莱尔、茂瑙等,他们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已经积累和完善了一套成熟的影像蒙太奇艺术。有声电影诞生初期,这些默片艺术大师对有声电影的出现产生过强烈的贬斥和抵触情绪。的确,早期有声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幼稚,曾对默片蒙太奇艺术的精妙产生过不良作用,但随着它在技术和艺术上不断发展、成熟,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成为电影发展的方向,许多默片大师也开始尝试有声电影的创作。
无声电影,亦称“默片”,是对有声电影发明之前所有电影的统称。电影诞生之后,由于电影声音技术的局限,早期电影是有影像而无对白和声效的电影。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无声电影多采用单画面的字幕来表现重要对白和音效,故也称“默片”。有些院线在电影放映时,会在现场由音乐家根据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到了1920年代末,随着有声电影技术的发明,《唐磺》(1926)、《爵士歌王》等影片开始在部分地采用有声技术,使当时的观众非常震撼,无声影片注定要被有声电影淘汰。
F. 请问有声电影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1927年有没有诞生有声电影/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 “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1910年8月27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项发明:有声电影。
1927年10月6日,纽约的观众在观看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乐歌手》(一译《爵士歌王》)时,突然听到主角开口说了话:“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这一句话,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部影片使歌舞喜剧演员乔尔森大享盛名。
根据资料来看,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是华纳公司1929年的《纽约之光》;
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着无声片的寿终正寝。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上海诞生,主演胡蝶
G. 无声电影被淘汰的原因
世界电影发展史上,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只有一部影片的距离。声音、对白的魅力不需要做更多的渲染,就可以立即吸引所有观众的注意力,占据了所有导演的创作激情。 所以无声电影悄无声息的淡出了。这是电影行业在进步 人们欣赏水平在提高的必然选择! 与其说无声电影被淘汰,不如说无声电影被珍藏!!
记得采纳啊
H. 无声电影认为称为默出,1927年美国电影什么上映标志着有声
1927年,第一部故事片 爵士歌手 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