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民族志
「民族志」的英文为Ethnography,其中ethno意指「一个民族」,「一群人」或「一个文化群体」(陈向明,民91,页33);而graphy是绘图,画像的意思,所以,Ethnography的意涵便是「人类画像」,并且是一种同一族群当中人们「方向或生活」的画像(Wolcott,1997,页328).
Ethnography 原为社会人类学者以参与观察的方法,对特定文化及社会搜集制作资料,纪录,评价,并以社会或人类学的理论,来解释此类观察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刘仲冬,民85,页173).在质化研究中,民族志研究成为社会研究的一种普遍的途径,它被许多学科或应用领域所采用,如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人类地理学,组织研究,教育研究与文化研究等(Hammersley &Atkinson,1995,页129).其源自於对量化研究方法长期支配大多数社会科学的立场及应用社会研究领域的幻灭.而民族志研究普遍上又被称为「人种志研究」或「俗民志研究」.
民族志写作:
确定报道人—〉访谈报道人—〉民族志记录—〉描述性问题(领域分析)—〉结构性总问题(分类分析)—〉对照性问题(成分分析)—〉文化主题分析—〉民族志写作
『贰』 什么是民族志学
民族志(Ethnography)通常指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作为人类学家或社会学家的纪录资料,
其又通常可分为研究复杂社会、多样社区、多样社会机构或含有多样生活型态「单一社区」的「钜观民族志」与单单描绘某个异国小部落、中产阶级社区中一小群人的单一社会情境或单一社会机构却含有多样社会情境的「微观民族志」。(Spradley, J. P. (1980).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p. 29).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历史
书写方式
民族志内容主要为相关人的访问内容、档案记录的检视、与衡量与访问内容的可信度,从此内容,可找出特定团体与组织之间的关联,并为关心大众以及专业的同行撰写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民族志学家则记录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的焦点放在人类思想和行为中较可预测的型态上。为了真实纪录,1930年代后,民族志的产生通常需要相当冗长时间的实际体验。
特色
民族志特色在於研究的族群或文化内容的开放心灵(open mind)。然而,这种特色并不代表其内容不严谨。而这些开放的特色散见於被访问族群或团体的理论形式、范例研究设计、资料搜集技巧、分析工具及一个特定撰写的形式。
偏见的避免
20世纪之前的「前殖民时期」,以西方世界(含日本)为主的民族志研究活动及内容多少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或偏见。事实上,研究的问题、地区或人群的选择本身就是含有偏见的。后殖民世界中的民族志工作除了控制偏见,将偏见集中焦点外,也经由多方检证(triangulation),脉络化(contextualization)及非主观的方向(nonjudgemental orientation)降低这些该学问偏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后殖民时期的民族志研究重点
后殖民时期的民族志其重点於
民族志为实际的体认与实行,花费时间可能长达一年半载,甚至数年,数十年。
民族志不是他者生活方式文献化而是是具有主观起源的一种呈述。
民族志化的研究方式或对待主体的方式起源必须为深入的「被注视性」。
民族志虽为人类学一旁支,但并非光只是人类学的附庸。
『叁』 民族志的简介
民族志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民族志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与结果。
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它运用田野工作来提供对人类社会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现一个整体论研究方法的成果,这套方法建立在一个概念上:一套体系的各种特质未必能被彼此个别地准确理解。这种写作风格在形式上与历史上,均与旅行家书写与殖民地官员报告有所关联。某些学术传统,特别是建构论与相对论的理论典范,运用民族志研究做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许多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民族志是文化人类学的本质。
民族志往往指称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做为人类学家或社会学家的记录资料,可区分为“巨观民族志”;研究复杂社会、多样社区、多样社会机构或含有多样生活型态“单一社区”;“微观民族志”,单单描绘某个异国小部落、中产阶级社区中一小群人的单一社会情境,或单一社会制度却含有多样社会情境者。
『肆』 心灵点滴电影是否属于民族志类作品
《妙手情真》是由汤姆·沙迪亚克执导,罗宾·威廉斯、莫妮卡·波特、菲利普·西摩尔·霍夫曼、艾尔玛·霍尔主演的喜剧电影,于1998年10月21日在美国上映。
『伍』 欧洲民族志电影
《勇敢的心》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史诗巨片
一段缠绵而令人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
一部悲壮的血泪传奇
『陆』 请问民族志是什么
志:就是历史记载,志书
如地方志、县志等
还有动物志、植物志等
民族志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严格、文化、风俗等等所有一切最全面准确的全书
『柒』 民族志主要有哪些主要特点
民族志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田野工作中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民族志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与结果.
「民族志」的英文为Ethnography,其中ethno意指「一个民族」,「一群人」或「一个文化群体」(陈向明,民91,页33);而graphy是绘图,画像的意思,所以,Ethnography的意涵便是「人类画像」,并且是一种同一族群当中人们「方向或生活」的画像(Wolcott,1997,页328).
Ethnography 原为社会人类学者以参与观察的方法,对特定文化及社会搜集制作资料,纪录,评价,并以社会或人类学的理论,来解释此类观察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刘仲冬,民85,页173).在质化研究中,民族志研究成为社会研究的一种普遍的途径,它被许多学科或应用领域所采用,如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人类地理学,组织研究,教育研究与文化研究等(Hammersley &Atkinson,1995,页129).其源自於对量化研究方法长期支配大多数社会科学的立场及应用社会研究领域的幻灭.而民族志研究普遍上又被称为「人种志研究」或「俗民志研究」.
民族志写作:
确定报道人—〉访谈报道人—〉民族志记录—〉描述性问题(领域分析)—〉结构性总问题(分类分析)—〉对照性问题(成分分析)—〉文化主题分析—〉民族志写作
民族志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最早的业余民族志:
如二十四史中的"蛮夷传"
2.专业民族志:
民族志专著的写作方式,将自己的描述和分析规定在单一的社会和时空.它的优点在于使人类学研究注意到文化元素所处的社会场合和时空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学者能采用被研究者的观念分析他们的文化.
3.经典民族志模式
人类学家到一个田野点上进行调查,把观察到的地方的人民的生活方式记录下来;透过对部落社会的细部刻画,如经济交换关系,家族制度,宗教仪式过程,来说明社会整体和文化全貌.
马林诺夫斯基主张民族志的调查必须包容三大类的素材:
有关制度和风俗的整体概观;对观察到的社会行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民族志的说明
『捌』 民族志的介绍
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玖』 谁知道民族志是什么用干什么的
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民族志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与结果。
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它运用田野工作来提供对人类社会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现一个整体论研究方法的成果,这套方法建立在一个概念上:一套体系的各种特质未必能被彼此个别地准确理解。这种写作风格在形式上与历史上,均与旅行家书写与殖民地官员报告有所关联。某些学术传统,特别是建构论与相对论的理论典范,运用民族志研究做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许多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民族志是文化人类学的本质。
民族志往往指称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做为人类学家或社会学家的记录资料,可区分为“巨观民族志”;研究复杂社会、多样社区、多样社会机构或含有多样生活型态“单一社区”;“微观民族志”,单单描绘某个异国小部落、中产阶级社区中一小群人的单一社会情境,或单一社会制度却含有多样社会情境者。
(具体可查看网络)
『拾』 什么叫电影纪录片啊
我刚拍完发哥《孔子》的电影纪录片。 其实跟好莱坞,香港一样,电影纪录片包含所有的纪录片所存在的元素,真实,全面,这是不可少的。电影是一个艺术集合的东西,所以在创作电影纪录片时,可以加入艺术的效果,比如加入电影的拍摄方式和结构,再者就是信息的全面了,所有发生前后的事情你都的事先想好和准备记录下来,随时保持一个随机开机的状态,前后的镜头内容要能连接上。 在结构方面呢,根据电影本身内容的情况来处理,或者根据纪录片导演的思路处理。 本质上,都属于纪录片,性质是一样的,电视和电影都是影像,一定要区分的话,那就类似于电影和电视的区别,镜头手法,剪辑手法,艺术方式方面不太一样而已。你知道,电视剧很罗嗦的,一个小故事可以讲很多集,而电影却很细致的讲一小段。 不知道你问的和我说的是否对上,如有疑问,可以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