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号称西北天子的马家军大佬,最后是什么样的结局
一说到西北马家军,大多数人下意识反应都是马鸿逵、马步芳。这叔侄二人纵横西北多年,也就把作恶多端发挥到了极致。要说到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他们连给祖辈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马家军在中国近代史上是非常有争议的军阀武装,他们在民国时期犯下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但在清朝时又以民族英雄的形象示人。
马安良家族的兴起源于其父子二人善于把握时机,在几个关键时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然而马安良死后,五个儿子却没有一个能镇得住手下诸将。
马福祥和马麒分别将宁夏和青海从甘肃划出,独立建省,而且马麒也就是马步芳的父亲还借冯玉祥之手将马安良家族连根拔起,所以民国西北诸马斗法中鲜有甘肃马家军的身影。
B. 甘肃马家军有什么电影
小心眼
5.0
恐怖 / 悬疑
年代:2006
地区:香港
演员: 张睿羚 廖启智 曾国祥
导演: 黎妙雪
C. 马家军最后是怎么覆灭的
1949年8月20日,解放军在兰州城外会合成东、西、南三面包围之势,发动了兰州战役。马步芳请求胡宗南部从汉中来援,尤其派出亲信马骥专程飞到银川向马鸿逵求救后。这时,马鸿逵故意刁难,讨价还价,马骥知事不谐,迳自飞往重庆逃命。不过,马鸿逵还是命令马全良率领一支刚刚拼凑起来的贺兰军,进驻宁甘边境,坐山观虎斗。
马步芳知道援军不会来,兰州亦不保,便于8月24日只身飞往西宁,再携眷逃往重庆,所部交由儿子马继援(升任西北军政副长官)指挥。25日,解放军发起总攻,26日,兰州即告解放,马步芳四、五万人马被歼灭,马继援率少数亲信逃往西宁。9月5日,西宁亦解放,马步青、马继援亦逃往重庆。马步芳进入新疆的骑五军,也在9月下旬参与了陶峙岳、包尔汉的起义,军长马呈祥不愿参加起义,被“礼送”出境。至此,马步芳家族拥有的武装力量全部瓦解。
1949年9月下旬,马步芳及马步青、马继援等飞到了台湾(后马呈祥也到了台湾)。到台之前,马步芳已因“擅离职守”受到“撤职议处”的处分。到台后他预料会有不利,于是以三千两黄金贿赂蒋介石的几位亲信,取得了出国护照,飞到埃及开罗做寓公。后来,又移居沙特阿拉伯。1957年,台湾当局任命他为“驻沙特阿拉伯大使”,1960年辞职。1975年7月31日,马步芳在沙特阿拉伯病逝。
D. 土匪打劫商队,谁知商队是马家军是什么电视剧
擒狼(电视剧)
2017年中国内地33集电视剧 革命
编剧:李辉 却却 贾铠玮导演:马骁 张文东
主演:蒲巴甲 刘萌萌 刘波
E. 什么是“马家军”
辽宁马俊仁有一个女子长跑队,称马家军
F. 马家军是什么马步芳最后死在哪里
20世纪40年代后期,西北“马群”中以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三个集团最具实力,人称“西北三马”。
1975年7月31日,恶贯满盈的马步芳暴死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沙特阿拉伯,终年73岁。
G. 马家军最后是在什么时候被解放军消灭的。
向马步芳那种禽兽的东西,怎能向人民政府投降,最后被西北野战军彻底消灭了!
H. 彭德怀占宝鸡被马家军围攻是哪一集
彭德怀站宝鸡被马家军围攻的应该是第十集。
I. 藏獒拍的电影有哪些
目前国内有就有个电影,关于藏獒的
名子是《藏獒情未了》
电视电影《藏獒情未了》在 北京关机。由于主演侯耀华的儿子侯军在圈中人缘不错,再加上该片的总制片人是曾叱咤体坛的马俊仁,因此该片的关机仪式颇受关注。
在《藏獒情未了》中,侯耀华的儿子侯军饰演藏獒的主人。由于之前对藏獒并不了解,因此,他在与藏獒亲密接触前绝对可以用心惊胆颤来形容,“刚看到这些家伙就有想跑的感觉,他们的长相的确生猛,但在驯养员的帮助下,与它们生活一段时间后,我喜欢上了它们,而且合作拍戏也非常愉快,在片场拍摄时往往是几条就可以通过。”由于天热,所以藏獒常常会流出口水,对此,侯军却并不介意,甚至还将手伸进藏獒嘴里,不过他还没有要领养一只的打算,“养一个这样的大家伙挺费劲的,还是有机会看看的好。”
此外,作为该片的另一焦点,身为藏獒协会会长的马俊仁担任了该片总制片人。有意思的是,马俊仁不仅是一分钱没出,甚至连友情赞助的藏獒也不是他本人的,而剧组之所以把他放到如此高的位置,主要是想通过他的名气宣传一下这部《藏獒情未了》,马俊仁只是友情赞助了“马俊仁”的名字而已
--------------------------------------------------------------------------------
-- 作者:二亮
-- 发布时间:2006-2-17 9:12:56
--
说起藏獒,相信谁也没有之前马家军的主帅马俊仁权威,如今他的身份是中国藏獒协会会长,并拥有庞大的藏獒养殖基地,而在今年三月,马俊人还特意领着他的藏獒做客光线大本营。
当天做客光线演播室,马俊仁还特意带来了他最为得意的这条名为“小王子”的藏獒,据说它在獒博览会上被一位韩国人相中并开出了2000万的天价,对此马俊仁却丝毫不动声色,当然这些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抛开价钱这方面,对于藏獒本身的功用,研究了近20年的马俊仁说起来是头头是道。
马俊仁与藏獒结缘要追述到马家军时代,1986年在马家军出征西班牙时,马俊仁在当地见到一只体态庞大的工作犬,据主人介绍这只狗的血统是来自中国青藏的藏獒,但由于在国内马俊仁从来没有见过藏獒,因此便对藏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这样的特殊兴趣,马俊仁从此也开始走上了寻找纯种藏獒的道路。
从最初到处找獒,到如今马俊仁养殖的藏獒已经超过100多条,随着规模的扩大他也把基地从老家搬到了北京的大兴,而占地十五亩的基地规模之大,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在基地的墙上有个大大的“发”字,我们原本以为这是他这几年养獒海赚了一笔,不过他解释这个字是来纪念一只名叫“发发”的藏獒。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金牌教练养的藏獒,主人名气大其价钱水涨船高也正应了名人效应。藏獒在被大家的一通吹嘘后如今已是更加神奇化,一只动辄几十万这样的天价实在不知怎样的狗主人才能消受,而眼下一部挂着总制片人马俊仁的电视电影《藏獒情未了》就要面世,不知这样一部与藏獒息息相关的影片播出后,是否会给马俊仁的带来更多的商机。
--------------------------------------------------------------------------------
-- 作者:二亮
-- 发布时间:2006-2-17 9:14:13
--
■经过反复挑选,两岁公犬贲头被选中当上了“演员”
当《藏獒情未了》男主角侯军看到藏獒时,确实感到压力不小:“您想想,这藏獒,这俩嘴,一合,轻轻松松,300多公斤,就咱这个手腕子,咔嚓一下它就折了。哎呀我说,这我能干么? ”
整个剧组一时陷入了困境,是拍还是停,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而做这个决定的前提,仍然是是否能找到合适的主演----藏獒!还是俗话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节骨眼儿上,剧组经人介绍,找到了驯藏獒的刘俊鹏。
由于参与拍摄的必须是一只成年藏獒,有着近三十年驯犬经验的刘俊鹏知道,即便是训练有素的驯犬员,面对这种心性、体格都已经定型的成年藏獒都必须极其小心,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在短时间内让剧组与藏獒近距离接触是一件相当困难甚至危险的事情。因为一只成年的公獒,能够在主人的指挥下勇猛地扑向比自己体形大得多的黑熊,在短暂的对峙中双方互有胜负。除了藏獒,其它的大型猛犬面对更加凶猛的黑熊时全都畏缩不前。这不但体现了藏獒绝对的服从性,而且与其极具攻击性的本质也是分不开的。
接受任务后,老刘不断地在长长的狗舍前走来走去,观察每一只狗的反应,揣摩着到底该选哪一只来完成这个“不可能任务”。
虽然都是藏獒,但老刘手下的众爱将们差异却是很明显的,有的生性彪悍,力大无穷;有的看似沉静,可一旦进入攻击状态,就变得凶猛无比,一发不可收。这其中,老刘最看好的是一只叫贲头的两岁公犬。由于年龄不大,贲头在力量上并不像其它壮年獒犬那样凶猛,性格上也相对随和一些。老刘经常带着贲头在林子里散步,他们亲热的样子,活像父子俩似的。时间紧迫,剧组那边已经集结好人马,就等着主角———藏獒了。说它是主角一点不为过,因为它占的戏份很大,电视剧一半的画面里必须有它。经过再三考虑,老刘决定启用贲头去完成拍戏这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为了能够顺利拍摄,对贲头做了前期训练
选中了贲头并不代表万事大吉。圈里人都知道:摄制组的工作环境简要地说就是一个字———乱!一般情况现场三五十人跑来跑去是不足为奇的,再加 上轰隆作响的发电车,能把人烤个半熟的大灯,不要说是领域性极强的藏獒,就算再温顺的狗也得炸窝。而肩高七十多厘米,体重一百多斤的贲头要是发起飙来,谁也没辙。万一咬谁一口,搞不好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人在撕扯肉食时、在咬碎榛子的瞬间能爆发出80公斤的咬合力,而一只成年藏獒的咬合力竟能达到惊人的300公斤。
于是,怎么能让藏獒在乱哄哄的剧组里听话,怎么让它不伤人要害,就成了老刘接下来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老刘和训练员们开始着手对贲头进行强制命令性的服从性训练,这个训练会让贲头知道,只有训练员让它去做,它才能行动,就像教小孩子不能随便乱吃东西。除此之外,老刘还特地给贲头增加了集体随行项目,以便它能更好地适应剧组复杂的工作环境。当过兵的老刘即便是驯犬也都保持了一贯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怪不得老刘驯出的藏獒个个看起来都那么威风。
通常陌生的公犬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的敌意的,两雄之间,必有一争。老刘希望通过这种训练,使贲头逐渐减少对陌生事物的敌意。只要贲头能接受与陌生的犬一起训练,那么接受剧组也就顺理成章,只是时间问题了。
经过了这段紧锣密鼓突击训练,初步接触了贲头的剧组认为可以进行演出了,而贲头似乎也对剧组的到来显得格外配合。但在最初的试镜中,还是发生了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贲头把男主角给绊了一跤,一下把大家惊出了一身冷汗。还好幸运的是,演员只是手臂擦破点皮,要是摔在脸上那麻烦就大了,破了相不说,这戏也拍不成了,最后倒霉的还是摄制组。
机械之间的运动需要磨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磨合,人和动物更需要磨合。这个小小的意外并没有给剧组的拍摄带来过大的影响,男女主角对贲头表现出的宽容使他们更亲近了,贲头在男主角的爱抚之下也渐渐平静下来。
在接下来的拍摄中,贲头逐渐走出磨合期,适应了剧组的工作环境。作为搭档,它也开始与朝夕相处的演员亲昵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剧组的拍摄开始一帆风顺,其实拍摄动物题材的影片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动物不会像人一样,说怎么演就怎么演,随意性是很大的。看来,让动物演戏还真是个很棘手的工程。通常说一个好演员你得做到假戏真做。但如果说这个演员把它换成一只藏獒的话,那么这个戏就换过来了,就得是真戏假做了。
导演刘国宁原计划设计了一个镜头:让藏獒和这个演员在同一个景别里,演员和藏獒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然后藏獒对演员有一个扑咬。
牧区原生情况下的藏獒扑咬猎物是很讲究技巧的,它能很准确地攻击猎物最致命的咽喉部位。因此人类驯养的藏獒本能地保留了这种习性。怎么才能让它不伤人要害呢?
实战性扑咬训练中的另一个重点是要让贲头习惯于只咬训练员带着套袖的手臂,而不能擅自攻击其它重要部位。这样一来,即使在片场真出现意外,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伤害。
这确实给剧组出了点难题,咬还是不咬?怎么咬?咬到什么程度?演员能承受得了吗?是不是给演员的保单上再增加一项意外险?
刘国宁在换了几种方式后,最终还是感觉不安全,只好分开两个镜头来拍。尽管先前老刘已经对贲头进行了细致的扑咬方面的训练,但导演之所以这般谨慎,恐怕还是与藏獒那令人恐怖的凶猛分不开。但这也是事实。鉴于藏獒巨大的攻击力,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剧组最终还是采取了的分开拍摄的办法。
不只是拍摄扑咬戏的演员,即便是与贲头已经十分熟悉的女演员,也时刻能感受到这种潜在的威胁。虽说与藏獒熟悉之后,可以跟它又搂又抱,尽情嬉戏,但与这样野性尚存的凶猛犬类接触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重场戏:下水救主人可不好拍
拍摄周期过半,这段时间里贲头绝对的服从性和良好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服装师、化妆师都和贲头成了好朋友。但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边呢,这也是导演的一块心病。按剧情要求,有一场戏是贲头下水救主人。这是老刘到了现场才知道的,可贲头从来就没有下过水,这时再换犬是不可能了,戏都拍到这份上只有硬着头皮上吧。这贲头可是从没下过水啊,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游泳吗?能按照剧情的要求跳到水里救主人吗? 其实犬类天生就是游泳的高手,但如何充分调动它们的水性,就比较困难了。为了进一步适应拍戏需要,老刘开始对藏獒进行入水前的适应性训练。基地内新建的游泳池也派上了用场,但游泳池毕竟不是真正的水面。能在这里面勉强游泳的贲头,下一步面临更严重的挑战。
虽然进行了提前适应,但是贲头面对宽阔的水面还是有些犯憷,平时的霸气荡然无存,被训练员硬推进水里,却怎么也不敢向前游,一个劲地向岸上刨。无奈之下,训练员只好亲自背着贲头下水,看着一脸无奈的训练员和满眼惊恐的贲头,那场面真是有趣。
功夫不负有心“犬”,现在贲头已经可以准确地衔起训练员抛在水里的物品,再送回到训练员手里了。实拍的日子终于到了,贲头的表演会像训练一样顺利吗? 虽然演员和藏獒在拍摄之前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沟通。但到了实拍时,藏獒说什么也不肯下水了,最后导演只好让训练员换上了演员的衣服跳进水里,才顺利完成了拍摄。
虽然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可贲头也耗费了大量的体力,老刘明显感受到了爱犬的消瘦,这让他心疼不已。他知道,不规律的剧组生活和过度劳累,显然不利于刚成年的贲头的成长,老刘甚至在贲头的粪便里发现了寄生虫的踪迹,这很可能跟外景拍摄时不规律的饮食有关。心疼不已的老刘为贲头准备了丰富的晚餐。好在剧组的拍摄任务也已经接近尾声了。
最后,贲头不负众望顺利完成了拍摄任务并得到了剧组上下的一致喜爱,这一点,看看杀青时恋恋不舍的男女主角就知道了。狗是人类的好朋友,而藏獒贲头也成了剧组永远的朋友。 □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供稿
J. 关于马俊仁和马家军的事情
马家军,这个曾经令国人乃至亚洲骄傲的名称,如今却尘封在记忆的时光中。少年时代,她们是我的偶像,促使我疯狂地练习长跑。而如今,再也听不到她们的消息了。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消息,说昔日的马家军的部分成员生活境况糟糕无比,那一刻真的是感慨万千。洗尽纤尘,她们给我们留下的是无尽的留念和悲伤。
每一行都免不了有竞争,每一行都免不了有人欢喜有人愁,所以当年的马家军成员里,王军霞、曲云霞和刘东等人现在都过得很好,因为她们冲到了最前面,而她们的身后却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群体。
历史,总是由两种人来书写。功成名就的人会书写一部历史,在里面你读到的是光荣梦想;落魄潦倒的人也会书写一部历史,在里面你读到的是艰难苍凉。前者如王军霞们,后者如王晓霞们。如果只把目光投向王军霞们,那将是对王晓霞们最大的不公。
虽然中国的竞技体育往往逃脱不了“成王败寇”四个字,但是王晓霞们的悲剧不应该就此湮灭。我们缅怀过去马家军辉煌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她们现在的现状。但是关于她们的现状,我们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很不好,非常不好,令人难以想象的不好。需要指出的是,在马家军,王军霞们的辉煌是离不开王晓霞们的支持的,遥想马家军当年气吞万里如虎,队员经常能包揽前三名。但到如今,站在冠军顶上的人风光无限,而只差一步到顶峰的人却在为生活苦苦挣扎,竞技体育何其残酷!难道只有冠军才配被珍惜被关注吗?很不幸,马家军如今落魄潦倒的成员们是金牌战略的最大受害者。
王晓霞:拖儿带女的小店主
历史:入队三个月,她代表马家军到汉城(今首尔)参加汉城公路接力赛获团体冠军,创世界最好成绩。她前后代表新老马家军七次参加北京女子公路接力赛,五次获得冠军。
现状:无业,丈夫周事伟是出租车夜班司机。
四个人,两间房
2000年7月,心灰意冷的王晓霞终于退役结婚,她的丈夫周事伟也是辽宁田径队的退役队员。婚后两个人没有房子,就挤在属于周事伟父母的两间平房里,四个人,两间房。王晓霞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在退役后居然落到如此地步. 有文凭,没工作从退役至今,王晓霞没有干过一份正式工作。虽然王晓霞手中有一张辽宁大学法律系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但是葫芦岛市人事局连看都不看,拒绝接收。也许是因为葫芦岛市人事局也明白这张文凭的含义:谁知道王晓霞在大学里上了多少天课?
王晓霞的孩子四年前出生,现正怀着第二个孩子。没有工作的王晓霞甚至想到去街上卖菜却被家里人劝住了,“给自己留点脸面吧!”到了后来,王晓霞用不多的积蓄开了一间小卖部,当起了老板娘,小卖部也赚不了什么钱,但那些来来往往的人却都不知道,这个老板娘居然是叱咤风云的马家军中的重要一员。
王晓霞的父亲王德财老泪纵横:“早知道是这样,我当初为什么要让孩子练体育,为什么要让孩子到马家军去!”
为孩子,人穷志短
王晓霞当年的队友冯文惠到葫芦岛看过王晓霞,王晓霞抱着女儿在炕上直叹气,原来她刚收了一张50块的假币,小女儿还一直在哭,冯文惠问:“孩子怎么了?”王晓霞说:“有点咳嗽,可能是病了?”“你怎么不带她上医院去?”“没什么大问题的,不用去医院了。”
冯文惠明白,王晓霞根本就看不起病。走的时候,冯文惠拿出500块钱塞到王晓霞手里:“我现在也不太好,只有这么一点钱,你拿去给孩子看看病吧。”王晓霞嘴里虽然说不能要不能要,但手里紧紧地攥着那五张纸币。冯文惠后来说自己把钱给王晓霞的时候真怕她把钱扔回给自己,因为王晓霞一直是个很要强的人,那个紧紧把钱攥在手里的动作瞬间就告诉她一个道理——人穷志短。
曲云霞现在是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的一名体育老师。她的时间很空闲,一周只有五节课,钱不算多但胜在清闲,所以曲云霞在怡然自得的同时又有点不自在,这是不是实在太空闲了
而马家军,刘丽认为它只属于王军霞、曲云霞等人。她拒绝再回忆马家军的经历,无业者!
★马俊仁历史总教练。现状现退休以收养狗为生,现居大连、北京等地,另担任中国首家藏獒俱乐部主席。
★李颖历史马家军第一任队长,但从未得过世界冠军。
现状1994年退役后,她在沈阳市热闹路派出所三级警司。1998年,在沈阳市棋盘山水库投水自尽。
★陈玉梅历史1992年在汉城(今首尔)获得第三节世青赛800米亚军。
现状在鞍山齐大山铁矿任职,月收入1500-1600元。
★王媛历史16岁时获得1993年七运会800米第五名,1500米比赛第七名,两项成绩都破了世界青年纪录。 现状已婚,无业。丈夫为当地警官。
★王军霞历史5000米奥运冠军,10000米世界冠军。现状现居沈阳,拥有自己的健康跑俱乐部,任董事长;同时担任安利公司形象代表.
★吕亿历史1992年世界青年锦标赛800米冠军。
现状当过打字员,做过超市营销工作,现失业。
★张丽荣历史1993年5月上海东亚运动会3000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1993年8月斯图加特世锦赛3000米第三名。 现状已婚,据队友透露,可能在东京的餐馆里靠刷盘子为生。
★张林丽历史1992年世青赛3000米冠军,1993年斯图加特世锦赛3000米亚军,同年世界杯马拉松赛亚军。现状不详。关于张林丽的最后一个消息是她2000年去了美国。
★厉建萍历史在马家军的四年时间里主要负责后勤工作.现状1993年退役,被分配到了沈阳市的公安系统。
★冯文惠古冬梅历史在马家军待了近七年。
现状转业后回到鞍山齐大山田径队(鞍钢队),至今32岁的冯文惠还靠奔跑生活,古冬梅由于跑不动,成了拔河队的女大力士,以此为生。
★马宁宁历史曾破3000米世界青年纪录。现状现居厦门,做记者。
★吕欧历史亚运会铜牌,曾破3000米世界纪录。现状现居沈阳,就业于鞍山市财政局。
★董艳梅历史九运会5000米和10000米冠军。现状现无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