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视剧中用的那种录音话筒非要和摄影机连接吗
音质好不单是话筒的事,一般在影视创做中要同期声,都采用单独录音设备,音质才有保证。
推荐你ZOOM H4 价格便宜2000左右 音质96k;
相对话筒可以买1000元以内的电容话筒配上话杆,防风,再配一个举杆,一个录音师齐了。
当然录音设备也有更贵的,话筒也是一样。
❷ 为什么电视播放USB中的电影会出现不支持音频
因为电视机的音频格式不支持你USB中的电影
❸ 拍电影需要什么录音设备。。。。。
拍电影需要的工具如下:
1、电影摄影机(Film Camera)
用于拍摄、记录活动或静止影像的工具。它是一种综合光学、机械、电子、电工、电声和化学等各个学科知识及其研究成果的精密机械设备。电影摄影机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现在最高级的电影拍摄设备是好莱坞red拍摄设备。
2、灯光(Light)
一个影片的灯光对其最终摄影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于说摄影设备只要一个5D足以,但配套的灯光一定要够。比如王家卫《春光乍泄》里面张国荣和梁朝伟跳舞那场戏,杜可风使用了7个lightingsource(包括台灯,自然光,人工架灯等)。
3、录音(Sound)
由于拍摄现场声音相对嘈杂,所以对于录音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录音机在拍摄时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4、承托设备
承托设备有三脚架、稳定器、斯莫格兔笼。三脚架是稳定摄像设备最重要的工具,不管是单反还是摄像机在拍摄中都离不开三脚架。其次,稳定器主要用来拍摄运动镜头,常见是有手持稳定器,三轴稳定器,肩架。以及斯莫格兔笼可扩展众多配件。
5、摄像滑轨
用小滑轨可以完成传统轨道的跟功能、推拉镜头功能,还可以完成部分小摇臂的功能,例如将轨道斜侧锁定,可以完成升降拍摄。
(3)电影机为什么不外接录音扩展阅读:
不同的意境,可以利用不同强度的光线,不同的角度来体现。拍摄的过程中,布光需要合理,光线强度、照度以及色调都需要控制好,这样才能够营造出一个好的拍摄环境。2. 分镜设计
要根据微电影的预算来选择拍摄器材,对于一些可有可无的设备,尽量去掉,节省成本。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拍摄草图,给不同的地方安排镜头,可以有效的缩短拍摄时间。
❹ 电影都是拍后录音吗
国外电影基本都是同期录音。对于国内电影来说,同期录音对于表演和技术的要求高,因此成本高,并不完全采用同期录音。
❺ 在拍微电影用同期声时,我想知道是用单反自带的麦克风录音还是用独立的录音设备进行录音
如果可行的话,两边一起录,话筒接录音机(微电影可以考虑Zoom H4、Olympus LS-100等,Roland的就已经太贵了,别说SoundDevice了。。。),机身话筒也录音,后期通过板点来对位。注意一定要做好场记工作。
之前我们电视剧和电影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录音的,因为专用录音机可操作性和录音质量都很好,而且可以现场独立监听。机头话筒录音可以帮助对位,了解现场情况等。
如果预算不高的话可以考虑直录,您说的“长臂猿套装”我不了解,不过一般照相机的输入增益有限,一般都是为线路电平设计的,如果套装没有放大器,您需要配一个电池供电的话放来增益话筒收取的信号,以使录音结果达到理想电平。这种方式要注意监听,6D的录音电平表应该是在菜单中的现场录制时不能监看,音频输出口和视频输出集成在一起(没用过6D,不知道影片拍摄时候有没有电平表,也不知道有没有独立耳机孔/音频输出,我是根据5D和650D的经验猜测的),所以可能需要自己动手做监听线,并且使用外置监视器(估计用6D的都得用外置监视器)。
❻ 专业电影摄像机只能录画面,不能录声音得单录声音后期配上
大多的专业电影机没有音频内录,音频通过专业录音设备录制同期音
❼ 想要用单反拍摄影片,但是相机自带的录音效果太差了,请问需要个什么设备来录音呢
需要用高品质的外接麦克风。推荐一下几款。
1、索尼HS1外接麦克风:这是一款可变焦的外接式麦克风,适合带有智能插槽的索尼数码摄像机或单反使用。所谓“可变焦”指的是随着变焦镜头的调整,麦克风自动调节电解电容,使声音和影像完美结合,从而能获得拥有卓越非凡气氛的画面,当前国内市场的零售价格大约为650元左右。
2、索尼Z37C外接麦克风 : 这是一款细棒式的外接麦克风,接收范围很广,当前国内市场的零售价格大约为1200元左右。
3、索尼ECM-MS908C外接麦克风:这也是一款电容式外接麦克风,带有变焦功能,适合所有型号的索尼数码摄像机机单反带拍摄使用功能相机使用,例如索尼的TRV15E数码摄像机,当前国内市场的零售价格大约为1100元左右。
4、松下 VW-VMS1E 摄像机麦克风:这是一款立体声变焦麦克风,适用松下的3CCD准专业机型数码摄像机或单反相机拍摄视频使用,例如MX500、MX350等型号的数码摄像机, 当前国内市场的零售价格大约为900元左右。
❽ 佳能电影摄影机EOSC70不装麦克风能录音吗
最好的方法是买个无线话筒,进行视频和定向同步录音。防止外界杂音进入。
❾ 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拍摄是如何收音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拍电影电视剧,收音有两种。
一种现场收音,也就是同期声录音。这种录音方法,摄像机如果不开自带录音功能则本身不录音,而是用专业录音器材,连接摄像机同时录音,音频录进录音设备中。再根据摄像机时间码对照已经录好音轨,后期制作,消除杂音。之后混音,出成品。
另一种是现场收参考音,为了给后期剪辑时参考所用。录音话筒直接和摄像机连接,不需要另外的录音设备。
这张照片看起来应该是同期录音,一个俗称举杆,也就是举话筒的。另一个人身上挂着的是小型录音台,也就是录音设备。不算太专业的设备,一般用来拍小成本的短片或者MV之类。
同步录音的设备可以清晰并且指向性地录音,可以减轻周围杂音的传入,当然,不可能完全没有杂音。但录音设备比较专业,可以区分杂音和指向性音源,后期可以将杂音处理干净。
❿ 电影录音的机械录音
20世纪20年代中期,曾借助机械录音法制作的唱片,来为有声电影记录和还原声音。例如美国制作的有声故事片《唐璜》(1926)、《爵士歌手》(1927)等,就是用机械录音的。中国最早的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也是用这种方法录音的。机械录音虽然在有声电影发展的初期起过一定作用,但由于唱片和影片是分开的,在影院放映时,常常出现声画不同步的现象。甚至有时画面早已放完,唱片上的声音还在继续。 早在电影发展的初期,就有不少人提出利用胶片来录音和还音的设想,直到30年代初期,光学录音法才成功地应用到电影上。最早用光学录音法试制的故事片有美国的《七重天》(1937)。中国最早用光学录音法摄制的有声故事片有《雨过天青》和《歌场春色》等。至80年代,普通电影拷贝上的声带仍然是用光学录音的。在电影拷贝上,可以看到画面一侧有记载声音的痕迹,称为光学声迹或声带。
光学录音的过程,是把传声器所拾取的声音转换为相应的模拟电信号,再经过音频放大器把它放大到足以使光-电调幅器起作用的程度,以形成可记录的模拟光信号。光-电调幅器是光学录音的关键部件,它把声音的模拟电信号转换成声音的模拟光信号,并利用胶片对不同曝光量产生不同感光密度的特性,把声音记录下来。对经过录音的胶片进行显影、定影、冲洗加工之后,就能显示出感光密度不同或感光宽度不同的光学声带。和机械录音相比,光学录音的优越性在于它所录制的音域范围较大;它和电影摄影所用的媒介都是感光材料,可以和画面一起印在拷贝上,这种方法既降低了制作成本、保证了声音质量,又使放映时的声画同步。
光学录音改进了有声电影。早期的有声电影几乎全部是采用光学录音的。5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电影生产基本上也采用这种方法。然而,光学录音也有不足之处:①录音后的感光胶片要进行冲洗,才能得到声带底片,制作过程比较复杂。②拷贝上的声带也象画面一样需要从录音底片上印制出声带正片才能还音,所以光学录音不能立即还音,不能及时检查录音效果。③感光胶片的声带上如有脏点或机械划伤,就会产生噪声,影响声音质量。④感光胶片必须在黑暗中操作,工作不方便。⑤由于第②条缺点和剪接的需要,用的胶片很多,增大了制作成本。 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美国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人、丹麦人和瑞典人研制成功的磁带录音技术引进电影录音,使过去那种单纯靠光学录音的电影录音工艺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始声带素材到混合录音,都逐步改成了磁性录音,而光学录音仅仅用于制作拷贝的光学声带。磁性录音的关键部件是磁头,它把声音的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模拟磁信号并记录在磁性介质上。供电影录音的磁介质有两类:一是磁片,它和电影胶片的尺寸相同,也用片孔输片,区别在于把感光涂层改为可磁化的涂磁层,常用的磁片宽度有35毫米、17.5毫米和16毫米等几种。二是磁带,它没有片孔,是靠磨擦传输的,最常用的是宽6.25毫米磁带。近年来,音乐录音也用25.4毫米和51.8毫米宽的磁带;外景环境声录音有时还用3.81毫米宽的盒式磁带。
磁性录音比光学录音方便得多,可以立即还音,检查效果,若不满意,可以重录,从而省去了一系列感光冲洗加工工序,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材料。磁片或磁带无需加工,不会出现加工过程中可能的声音失真,而且磁性录音噪声小、频带宽、动态范围大、质量高。
电影生产上使用磁性录音,最后都要把磁性声带转成光学声带底片,用以大量制作发行拷贝。有人曾设想把最后一道光学录音也用磁性录音代替,即在电影拷贝的声迹位置上涂一条狭长的磁条,把声音录在上面。不过,这样会使电影拷贝的生产更加麻烦,胶片上既要涂感光乳剂,又要涂磁性材料层,而且每部拷贝都要单独录音、分别检查,所有放映机也都要改装,所以除70毫米立体声影片及少数特殊用途的影片使用涂磁声迹外,其他电影拷贝都不用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