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香港电影无厘头风格周星驰之后再无人
周星驰是无厘头电影鼻祖级人物,在香港喜剧黄金年代里,周星驰始终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才,在他之后也涌现出大批无厘头风格的演员或导演们,然而大多人仍处于哗众取宠的状态,即使能够有些好笑的感觉,也无法做到周星驰般的演出魅力。
『贰』 香港无厘头电影发展史
提到无厘头,当然就要提周星驰。九十年代,周星驰的出现,令香港喜剧电影达到了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虽然整个香港电影业并不太大起色,并有下滑的趋势,但只要是周星驰主演的喜剧电影,必定十分卖座,一时无两。
周星驰1982年进入香港无线艺员训练班,1988年由于李修贤的提拔,开始拍摄电影。他早期接拍的电影几乎是警匪题材,而且影片最后下场几乎都很惨。直到刘镇伟的出现,才令周星驰这位喜剧巨匠有发挥自身所长的机会。
1990年,《赌圣》公映,这部跟风《赌神》的喜剧片,在当年创下了香港票房历史最高的新纪录,周星驰亦成为喜剧新贵,之后《赌侠》、《龙的传人》、《无敌幸运星》等片让其喜剧天才一展无余,无厘头风格也逐渐形成。这种异于常人的夸张表演,对于观众来说是有一种新鲜感的,而在看惯许氏电影,并感到过时的时期,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出现,足以让观众重返戏院。周星驰与许冠文在赈灾电影《豪门夜宴》里貌合神离的一次交手,也意味着喜剧电影更新换代的开始。而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也在于有人评价香港电影“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特点,将喜剧过分夸张,过分搞笑,“笑”果十足!至今和周星驰有过十二次合作的王晶导演,评价周星驰是他合作过的演技最强的演员,难得一见。而王晶和周星驰合作的电影里,几乎全是经典,《鹿鼎记》、《九品芝麻官》仍是周星驰无厘头风格尽露锋芒的代表作。
说到无厘头,也不得不说刘镇伟。这位喜剧奇才,也是集编、导、演于一身,《92黑玫瑰对黑玫瑰》中,怀旧的喜剧风格大受好评,片中模仿老明星的桥段更是令人忍俊不禁,致敬也好,恶搞也罢,《92黑玫瑰对黑玫瑰》乃是一部纯粹的无厘头电影。而《东成西就》中,则将“变态”精神和无厘头精神融合在一起,将无厘头喜剧带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也为喜剧电影开创了一个“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境界。
1993年的《唐伯虎点秋香》中,周星驰首次开始幕后创作。1994年的《国产凌凌漆》,则做上导演,开始主导自己的电影。《大话西游》在票房上惨遭滑铁卢,但多年后大概连周星驰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成为经典,后现代解构主义的代表作等等。无厘头喜剧在周星驰的导演之后更加富有港人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尤以后期的《喜剧之王》、《少林足球》为甚,而近作《功夫》则将香港喜剧电影带向了全世界。喜剧之王渐行渐远,一代大师君临天下!
『叁』 "无厘头“是怎么回事
无厘头,这本身就是一个无厘头的名词,什么叫无厘头?不容易有准确的注释,但又往往为许多人所意会。如果勉强地作一番文字注解,大概就是没有来由的意思吧。
说到无厘头,必然要和周星驰联系在一起,一个影视艺员,创造了一种影视文化,进而影响到市井升斗小民的日常谈吐街市生活,是香港文化的一种特别。
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西方文化朝朝夕夕的雨打风吹,使香港文化不可磨灭地带上了殖民地的色彩,同时又得了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的便利。
请看,罗大佑的《东方之珠》:“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深沉,含蓄,内蕴。然而,罗大佑不是香港人;两岁便从广州移居香港的歌神许冠杰也唱过讴歌香港的歌,但口感则有了很大的区别:“ 港九记烧鹅好正唶唶鸡煲/果边有高级酒店靓房出租/鬼佬拒话shopping正/拣个好靓中国瓦煲/响呢庶乜鬼都有最兴睇show/call几个知心好友打番几铺/卡拉ok内乜都唱/call阿安去尖东再“蒲”/……香港好,东方之珠世上无/香港好,你我都也觉自豪”,方言俚语洋文夹杂其中,这就是有名的《香港制造》。
可以说,有了这样一个文化基础的香港,才有无厘头诞生的温床,也只有香港这样的地方,才会诞生无厘头文化。说起周星驰的表演,通常想到的便是他的无厘头口头禅:“你讲野呀?”似乎一本正经,同时又一脸的不屑,面部表情夸张,绝对玩世不恭的样子。
无厘头好比在一条完整的牛仔裤上专门打上了两块醒目地起着毛边的补丁,语意恢谐,妙趣横生,不经意中就幽人一默。周星驰的无厘头一改此前香港街头充斥的琼瑶的痴男怨女周润发的英雄本色形象,成为香港普罗大众在劳碌困惑中一笑而过的轻松方式,这是无厘头文化迅速崛起的深层次原因。
九七回归前夕,香港的股市楼市达到了泡沫的最高峰,港英政府也在撤退之前铺就了一个福利社会的大摊子,打一个不大合适的比方,这种情况好比是英国人把香港这张股票炒到天价,就看接盘者如何操作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经济的泡沫部份毫不例外地一一爆破,炒楼炒出负资产炒股票炒糊的人士不在少数,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香港人对娱乐节目的欣赏更只求轻松一笑,放松残酷博杀之余的神经线,由此,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文化一如风卷残云,蔚成风气。
如同我们曾经经历的红海洋时代,言必先称最高指示,当今俏皮的港人说话三句就要带上《大话西游》式的台词,“收到。”“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嘻笑之余,亦带来深深的思索。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802484.html
『肆』 为什么香港电影或影视比大陆内地电影更卖作好看从香港早期的邵氏电影到后来周星驰演的无厘头电影
如果从早期来看,有两点:一是早期的香港电影人大多数是从内地正常或不正常进入香港的,二是香港自由的气氛以及相对完善的电影制作链。不过现在的港产片已经不复当年盛况,主要是失去了往日的优势。
『伍』 香港电影里,老是说“无厘头,无厘头”,无厘头是什么意思啊
“无厘头”是粤方言,本应写作“无来头”,因粤方言“来”字与“厘”字读音相近,故写作“无厘头”。指一个人的言行毫无意义,莫名其妙。新华新词语词典此词目和释义为: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进行莫名其妙组合串联或歪曲,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目的的方式。
『陆』 周星驰的电影为什么被大家称为无厘头搞笑电影
因为周星驰的电影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首先人物的台词和说话风格都比较有特色,给人感觉就是疯疯癫癫,毫无逻辑的,并且在台词当中也带有不少广东的独有词汇,给人感觉极其具有地方特色,甚至有时还会故意夹杂一些英文和普通话在一起,其实这恰恰也是反映香港当时的市民说话风格,而且周星驰的作品当中,往往人物设计也是和主流电影不太一样的,比如说最后的英雄,有可能是以一位反派或者是丑角担任,而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高大正面形象人物。
第二个地方是语言风格,如果你看了周星驰的一系列电影,会发现里面很多粤语配音都带有了当地口语风格,显得极其具有个性,有时候说话的内容依然还是毫无逻辑,无论是英文还是普通话还是粤语口语,都会混进来,比如说周星驰《西游记之仙履奇缘》,里面就有一句台词穿插了英语和中文,反映了当时东西方语言和文化在香港已经印刻在每个人的脑海当中,也象征了香港市民的一大特征。
『柒』 都说周星驰的电影很"无厘头",究竟"无厘头"是什么意思
无厘头是什么意思?
现在人们一般把它理解为庸俗的搞笑,但事实上是有所区别的.
一种说法是: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话,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
另一种说法是顺德的方言,是骂人的话中最狠的一句,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情什么都不行,很没用。
无厘头文化应属于后现代文化之一脉,及时行乐,无深度表现、破坏秩序、离析正统等等,无不可以在无厘头电影中读出。
无厘头的语言或行为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透过其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如果您符合下面的大多数条件,那么,其实您已经具备了当前时代无厘头的基本特征了:
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承诺,没有年龄感,不为健康牺牲嗜好,对喜欢的东西不计较价钱,特别喜欢“追新”,无法停止幻想,思维具有跳跃性,经常语出惊人,想到what说what,习惯裸睡,从不大惊小怪,时不时人间蒸发,老找不着东西,你夏天找麻辣烫,冬天寻冰淇淋,还嫌不过瘾,你张口无厘头,动手dotcom,email是你最好的联系方式,懒得存钱,认为晚上比白天好,养宠物不养小孩,喜欢自由自在,天马行空,永远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藐视权威,看淡功利……
解剖无厘头
在我看来,无厘头至少包含三重含义:夸张、讽刺和自嘲。
首先是夸张。无厘头的表现形式即是特殊的夸张。这种夸张超过了影视文艺本身需要的夸张程度,使许多事情让观众或读者一看就知道不可能,但仍然忍不住会为此而投入。在《回魂夜》里,周星驰饰演的疯子可以用纸帽子带着大家飞,这是对传统理念的夸张;在《百变金刚》里,他一开始过的生活穷奢极侈,这是对生活方式的夸张;在《行运一条龙》里,阿水当众撕开了女同学的上衣,然后又痛不欲生,这是对情感欲望的夸张。夸张给人们带来淋漓尽致的感觉,把平时生活中不能表现或不想表现的各种东西都发挥到一个极致。
其次是讽刺。人生无常,许多痛苦和不幸都是无法化解的,而面对社会的阴暗、污秽、人性的贪婪、自私,男人的好色,女人的善变,工作的无聊,挣钱的烦恼,一切都是讽刺的目标。《月光宝盒》中至尊宝带领的一群手下在他跟妖精打斗时集体装死倒地,这是对忠诚的讽刺,因为在一开始他的手下都以唯帮主马首是瞻的态度出现;到了《大圣娶亲》中他又无法摆脱他对一个很讨厌的女人———紫霞的爱慕之情,这是对承诺的讽刺,因为他早已答应了白晶晶要做她的老公,五百年后他本来就是别人的人;《食神》中,周星驰对双刀火鸡要求画个心的提议死也不肯,是对女人的讽刺———对一个女人来说,不管她有多重义气,有多负责任,有多聪明,多能干,她其实在男人心目中始终只是一个皮囊而已。
最后说自嘲。其实自嘲应该是讽刺的升华,不仅是影视艺术的一个境界,也是思想的一个境界。当一个人学会了自嘲的时候,他就是真的成熟了。纵观星驰所有片子,无一不带着浓厚的自嘲色彩,其中又以《喜剧之王》为最甚。
扭曲自己,夸张自己,讽刺自己,让观众笑起来,这不是一般的表演,这是一种内心的揭示和剖白。把自嘲做得恰到好处,不给人以哗众取宠的感觉,那就更难了,你必须有谦卑的外表,平凡的相貌,庸俗的举止,迟钝的谈吐,甚至看似愚蠢的行为……你混身上下只有一处在闪光,是谁也不可能代替的,那就是智慧,你以你的智慧予人以快乐。
自九十年代开始,一种新类型的喜剧电影突然席卷香港,也就是所谓的「无厘头电影」。「无厘头电影」表面上放弃了传统香港喜剧对社会的批判性,仅是为了搏取观众们的开心,为了搞笑而搞笑。但实际上它运用巧妙高超的剧情设计,除了提供社会大众情绪宣泄的一种管道外,也建立了自成一格的人生观。加上由於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及观点,因此无法成为一种放诸四海皆准的类型,只能成为华语地区中喜剧电影的一种次类型(也可说各个地方都有其各自的无厘头文化,但这种无厘头文化是排他性、独占性的,仅有身处当地的人才能够了解)。作为一种喜剧的次类型,无厘头电影却常遭到质疑,虽然它也如同其他类型的喜剧一般,受到大众在票房上的支持,但在许多电影评论家的看法中,它还是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电影类型,甚至不能算是一种类型(这一点我也赞成,与其说它是一种喜剧的次类型,还不如说是一种新的喜剧表演方法)因此大部分谈到无厘头电影的论述,皆将其视为一种粗俗、没有深度的短期现象,不值得深入研究。而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无厘头当然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香港多数谈到无厘头文化现象的学者,都对其嗤之以鼻。有人认为无厘头是入侵语言垄断沟通侵略思维......的病毒 。更有人认为无厘头那种嬉戏、不认真的态度,其实是一种文化的退化,是一种逃避,当中完全不牵涉任何反省与自觉......更与香港薄弱的文化传统,教育水平降低及一种对文字、价值失去兴趣和信心的心野蛮主义有关 。
但令人感到吊诡的是,如果无厘头电影真是如此不堪,为何在香港会受到如此广大的欢迎?也在短短的时间内传遍了所有的华人地区,更成为当时香港人精神的寄托?因此无厘头电影必定有其独特之处,这也是它值得研究的原因。
基本上提到无厘头电影就会想到周星驰;提到周星驰也就想到无厘头电影,两者之间互为等号,无厘头电影与周星驰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周星驰身为无厘头电影的祖师爷,其发迹史也代表著无厘头电影的演变历史,所以当我们要叙述无厘头电影的历史演变时,是可以依据周星驰所主演的电影来分析无厘头电影在各个阶段的改变。
刚开始的无厘头电影,主要是运用夸大、粗俗的表演风格,来达到令人发笑的效果,其影片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博取观众一笑。这个时期的无厘头电影,主要是依靠著周星驰个人的明星魅力,也开始初步建立整个无厘头电影的外部结构。这个过程中无厘头电影与周星驰可以说是画上等号。
另外,除了有周星驰自身的表演魅力之外,导演王晶个人低俗的风格也带领了无厘头电影的风潮。如果没有王晶将无厘头电影商业化,把许多生活中的俗话融入剧情之中,只有周星驰独特的表演并不足以让无厘头电影成为当时香港人精神的寄托。王晶个人在票房上的保证以及独特的电影品味,使周星驰无厘头式的表演进入了商业电影体系之中,让香港人得以大量接触无厘头电影。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周星驰早期所主演的影片,几乎皆是王晶所导,例如:《赌侠》、《赌圣》、《逃学威龙》系列、《整蛊专家》、《鹿鼎记》系列等。就算是当星仔变成了星爷之后,有时仍需要拍摄一些纯粹搞笑的无厘头电影,以满足商业上的需要,此时王晶仍是其最佳的合作夥伴。
直到《唐伯虎点秋香》出现之后,时空错置、松散改编、特殊的语言逻辑等无厘头电影的类型特色大致底定,基本上无厘头电影的原始时期(primitive)也至此结束。现今我们所看到的无厘头电影特色几乎在这部片中皆有出现(例如:人们所熟知永远都在挖鼻孔的如花这个角色造型便是在此片中第一次出现),此部片也是周星驰与李力持两人首次合作。
当周星驰已有一定的票房魅力之后,加上观众对无厘头电影独特的表演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此时周星驰开始藉由吸收之前电影经典或故事,把这些旧有的东西,运用松散改编的方式,发展出一些比较特别、奇怪,或另类的观点来表演,使其与社会脉动有所符合,另外也开始对於自己所遭遇到的困境,运用一些桥段来自我嘲弄或是藉古讽今提供观众抒发压力的管道,当中的代表作品有《审死官》《济公》、《大内密探零零发》及周星驰首次担任导演的《国产零零漆》与将无厘头电影提升至另一境界的导演刘镇伟的《西游记第101回之月光宝盒》、《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系列等。
『捌』 香港电影中的“无厘头”现象及其特点,介绍并评价周星驰的无厘头表演风格。
“无厘头”是粤方言,本应写作“无来头”,因粤方言“来”字与“厘”字读音相近,故写作“无厘头”。指一个人的言行毫无意义,莫名其妙。香港影星周星驰主演的影片《大话西游》里有一些对白,将一些毫无关联的词语进行组合,使人莫名妙,以达到搞笑的目的。由此,“无厘头”表演方式常被提起。
无厘头文化应属于后现代文化之一脉,及时行乐,无深度表现、破坏秩序、离析正统等等,无不可以在无厘头电影中读出。无厘头的语言或行为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透过其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
无厘头至少包含三重含义:夸张、讽刺和自嘲。 无厘头文化是香港一种在20世纪90年代突然兴起的次文化,当中以周星驰为当中的佼佼者。这股文化一直主导整个十年的香港社会,直到亚洲金融风暴后才慢慢消退。
无厘头文化透过香港地区的喜剧影视作品及流行区而得以大力发展,后被华语地区广泛接受,成为被20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一代年轻人广泛接受的喜剧艺术表演形式,并逐渐运用于现实生活。(希望可以帮到你 转自网络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