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管多难都可以重逢 那是电影一不小心就再也不见 才是生活什么意思
电影中很多失散或者分开的一对,到最后都会重逢,相遇。其实也是电影中很常见的一种关于传递希望的修饰,毕竟现实很残酷了,因此电影有时会去宣扬一些美好,让人充满希望和憧憬。
遗憾的是,现实很多时候却不是这样的。比如我自身的真实例子:我身处在一个小城市,但再遇前 任的机 率几乎为0。有时候不得不相信,有些人转过身,可能就再也不见了。曾经是你最重要的人,如今真的归还到茫茫人海里了。
所以,珍惜眼前人。能重逢都是幸运啊。
2. 哪些电影有久别重逢的动人瞬间
《V字仇杀队》,虽然不至于像电影里那样可以为了信念而付出生命,但是信念的作用依然很重要,它是一个人的脊梁,是人生的底牌,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丢失自己的信念。
3. 这个电影叫什么名字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月黑高飞 Shawshank Redemption, The (1994)
导 演: 弗兰克·达拉伯恩特 Frank Darabont
主 演: 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克莱希·布朗 Clancy Brown 马克·罗斯顿 Mark Rolston 约翰·德沃德 John R. Woodward 吉尔·贝洛 Gil Bellows 保罗·迈克格莱恩 Paul McCrane 威廉·桑德勒 William Sadler
上 映: 1994年09月10日 ( 加拿大 )更多地区
地 区: 美国 ( 拍摄地 )
对 白: 中英双语 中文字幕
评 分: 9.1/10( 166431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TS 48000Hz 5ch 754500Kbps
时 长: 142 分钟
类 型: 剧情
分 级: 瑞典:15 英国:15 西班牙:13 德国:12 芬兰:K-16 阿根廷:16 智利:14 加拿大:14A 挪威:15 澳大利亚:MA
思路原创首发VC,任何转载请注明转自VeryCD
剧情简介:
影片从1946年讲起,缅因州一位银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车,还把手枪里装了子弹,接着有他妻子与人私通的画面,再下来他就被判刑入狱,成了肖申克监狱的重罪犯。
在狱中,他与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为首的一群囚犯却经常袭击安迪。后来,狱警们发现了安迪的理财能力,都来找他做投资咨询,甚至孩子升学问题也来找他请教。监狱长让他做假帐,从中渔利。
多年过去,有一天,安迪郑重地对雷德说:如果你出狱,一定到某地一棵树下把一个盒子挖出来。当天夜晚,安迪越狱。雷德获释后照安迪的话做,两个朋友在墨西哥海滨重逢了。
这部电影自1994年在美国公开上映之后,在美国仅仅获得了两千八百万美金的票房收入,但是,却因为录像带出租而受到了观众的注视,翌年参加奥斯卡奖的评选时,获得了包括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效、最佳音乐/歌曲七项大奖的提名,却因为遭遇了《阿甘正传》而统统坠马(最佳配乐败给《狮子王》),乘兴而来,空手而归,但是从IMDB得分和在影迷心中的地位,这部电影绝对是影迷心中的无冕之王。
<肖申克的救赎>对谁的救赎
《旧约.以赛亚书》中说道:“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据说这里就是“救赎”一词的起源。据粗略统计,在整部《以赛亚书》中,这个词一共出现了16次之多。很明显,它象征着基督思想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至于到了宗教时代,“救赎”因其明确的指向性而一度成为了左右西方精神世界的关键词。 既然如此,那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即“救赎”产生于特定的人群(基督徒)和特定的年代(宗教年代),而随着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义代替了神本主义,这个词似乎也将不复流行。
然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着名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从斯蒂芬.金的《春天的四个故事》中看似无意地提取出了这个银行家的故事。随后,一部伟大的电影诞生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关于救赎的故事。
那么,在这部影片里,德拉邦特想要表现的是谁对谁的救赎呢?
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被冤枉的银行家不会甘于命运,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
救赎主是两个字:希望。被救赎的也是两个字:自由。
或许这篇文章的读者会认为我太过抽象化了,但是当你在头脑里从头至尾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闪回那些片段的时候,你会轻而易举地理解我这么说的缘由的。
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题。
在安迪来肖申克之前,监狱里的话题除了变态、打架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混乱、肮脏、恐惧、绝望共同织就了这里恶劣的环境,犯人没有任何人权可言,为监狱长无偿出卖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在安迪入狱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银行家尽管依然无力改变犯人受压迫受凌辱的事实,但他却至少带来了希望,一种不曾有过的自由生命的气息。这种希望不同于监狱长口头上说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因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监狱长教育囚犯们“不许亵渎上帝”,其实他正是把自己当作上帝的,而骨子里,他残暴的禀性是要让囚犯们屈服于“纪律和圣经”,甚至于“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无天日的折磨最终把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导致了老布的死亡,导致了瑞德出狱后仍带上了毫无人权的“请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终无法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的生活,而监狱长的所为,正是要彻底磨灭肖申克犯人对于未来的希望。
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对抗的,他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坚决的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对此,我们不得不说安迪是一个被导演诗性化了的英雄,德拉邦特对这个人物的塑造通过贯穿剧中的几个“HOPE”一目了然地呈现了出来,也许他本人就是一个希望中的人物,但通过他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和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地制度化了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在自由社会“到此一游”,缘于这个约定,瑞德坚持了下来,找到了他坚持“希望”的终点——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很显然,这又是安迪用自己的行动对瑞德的救赎。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来自汤米,这个目不识丁的年轻人居然在他的感化下考上了高中,在那个安迪努力建立起的图书室里,人们暂时忘记了压迫、暴力、恐慌,自由祥和的生活的乐趣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希望。
当我再一次回顾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这个安迪,何尝不是另一个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始终昭示着耶和华的那句预言“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而德拉邦特似乎也的确要把他塑造成一个耶稣式的人物,从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的仰天长啸到监狱长自杀之前墙壁上的那一行字“主的审判很快降临”好象都在诠释着这一点。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一种自由人对于命运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在心灵上得到解放的人,任何实质的牢笼都束缚不了他,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人,他的肉体虽受磨难,却并未消亡,而是用实际的行动来抗争,而老布,放飞了杰克,却囚禁了自己,这就和安迪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诉人们: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在心里还有最后的一点希望,那就还活着,否则,安于麻木的现实,也就同死亡没有什么区别了。
是的,是“希望”救赎了“自由”,这是重新构建的现代文明里的救赎,除了自己,我们没法依赖虚幻的救主。曼德拉说过:“心,是一个人最强壮的部分。”假若我们的心不停息,希望,就始终存在。
最后,用安迪留给瑞德的那封信作结尾吧:
……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既然你已经走到这儿了,就再走远一点吧……
下载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6/05/11/0000102432.html
4. 这部电影的名是什么
是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
电影名称: 深渊
电影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主要演员: Ed Harris, Mary Elizabeth Mastrantonio, Michael Biehn
深渊剧情简介:
1989年,卡梅隆自编自导的《深渊》问世。这部作品是在完成了《异形II》的拍摄后第三部重量级作品。一方面,影片运用了大量的电脑制作合成影像,因此,科幻影迷们醉心于这部影片在科学上的准确性,以及片中激动人心的特技效果。在影片中除了多个高科技的手段的首次运用而反映在影片中的时而深邃神秘、时而又斑斓迷人的画面表现外,另一方面,在人物的感情冲突和转变的描写上也倾注了卡导的在感情生活上的寄托。这部科幻影片和卡梅隆的其它同类作品有些不同,卡梅隆在撰写《深渊》的剧本时,卡梅隆正在经历和第二任妻子,电影制作人高尔.安妮.赫德的感情危机,自然地把自己的经历带入了创作之中,虽然穿插了很多惊险的场景和关于海底神秘生物的描述,但他也情不自禁地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写得感人至深。
记得男主角巴德最后因为使用液态氧气时间无多无法返回“科迪”,他用字符传送给妻子的那段话,“Knew this was one-way ticket/知道这是单程的车票”,“But you know I had to come/但是你知道我不得不来”,原本闹着离婚的妻子看到后痛哭流涕,一遍遍呼唤着巴德的名字,“你把我从深渊中拉出,可你又走进了深渊”,情感在这生死离别之时才显得弥足珍贵。那情那景,真是令人感动。其实,这一切都被外星生物所掌握,也是因了这段话,外星生物也在水屏上给巴德重现了这段文字,为着巴德的献身精神,也为着两人生死离别时的真挚情感和那份爱,外星生物感动了,认识到人类不光是战争和毁灭,他们有着真情和献身的一面,从而停止了操纵海啸对人类进行毁灭的计划。
在影片的最后,美国式的重逢重现,记得吗?美国影片这种场景俯拾皆是,想一想,阿波罗13号,ID4,夺面双雄等等影片死而复生后的重逢,悲伤-焦急-吃惊-惊喜-拥抱-接吻。即便是泰坦尼克号的莱昂纳多早已成死鬼,但最后也要在万众欢迎的掌声中来一段美国式的重逢。这种美国式的重逢尽管老套,但在特定的人物矛盾冲突中和特定的环境下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反而觉得感动。这个深渊的最后重逢,是在外星生物的NTI方舟上进行的,这一幕完全是电脑合成的杰作。在诺大的外星船体上,方舟散射着贝壳般的五彩光晕,在晚霞的辉映下,两个生死离别的小可怜重逢了!在这种场景的映衬下,渺小的人与博大的自然和未知形成鲜明的对比,何等的壮观!
5. 久别重逢的唯美电影或电视剧
给你推荐部韩剧,挺好看的。【天国的阶梯】主演:权相佑——饰 车诚俊 崔志宇——饰 韩静书申贤俊——饰 韩泰华、韩哲秀 金泰熙——饰 韩友莉
诚俊和静书是青梅竹马的玩伴,从小如同亲兄妹般渡过孩童时期。每当静书伤心难过时,诚俊总会守在她身边付出关心,而静书同样依赖诚俊,使两人对彼此逐渐培养出男女之情。 某一天诚俊之父车祸身亡,不久之后静书之母也因病过世。原本与女儿静书相依为命的韩教授,迎娶女明星邰美萝为妻,而邰美萝接回与同居男友所生的一对儿女泰华和友莉同住。友莉表面上乖巧懂事,事实上极有心机,而且对善良的静书有着敌意,于是夺取静书所有的东西并占为己有,静书面对继母及友莉的欺凌只能默默承受。之后,诚俊赴美留学。 时光飞逝,转眼间三年的时间过去,诚俊即将从美国返回国内,并要带静书出国留学,但泰华深爱静书舍不得让她走。静书赶往游乐园与多年不见的诚俊相见,友莉开着车紧追其后。静书远远看到令她思念的诚俊,正当她穿越马路时被急驶而来的友莉座车迎面撞击,失去意识的静书,又将面临什么样的考验呢?她与诚俊的爱能走到最后吗? .......
【大爱无敌】主演: 贾静雯、吴秀波 久别重逢的唯美电视剧
台剧 【下一站,幸福】主演:吴建豪 安以轩 当光晞和慕橙在五年后再次相遇后,这算不算久别重逢,最后他们幸福的在一起了,这又算不算唯美!?感人,超级推荐!
6. 人生中的每一次偶然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是什么电影里的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情摆在我面前,而我却没有去珍惜,一旦失去后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再重来一次~我会对那女孩说……l love you
如果非要加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7. 我们就这样重逢了是什么电影里的话
感觉这句台词出自一部港片。
8. 有没有相爱后在一起后来分开最后又重逢类的电影或电视剧
电视剧:爱在屋檐下、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哎呀爱呀我愿意、宝贝妈妈宝贝女(名字虽然不咋地,但确实挺好看的) 电影:新天生一对、大武生(应该算吧) 这类型的电影我看的比较少,我一般都看欧美电影,所以就这些了,不过那几部电视剧挺不错,韩国的电视剧一般都这种类型,我看的少,就不说了,希望lz采纳~
9. 这个世界很小,我们就这样遇见。这是哪个电影里的话
“这个世界很小,我们就这样遇见。这个世界很大,分开就很难再见。”米可的999封情书,不是电影,米可的999封情书源自于新浪微博的一个美眉写的微博,受到大量网友的热捧和转载。从2011年7月29日开始,每日一更,从未间断,且配图梦幻,文字句句伤感唯美。
10. 很多台词都很文艺,其中最文艺的一段电影台词是哪一段
这一生,我们会遇见很多人,喝过很多酒,也会因为一段台词而喜欢上一部电影,它会戳中你的心,让你回想起多年前的自己。你看过最文艺的一段电影台词是哪一段?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一代宗师》
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难多了。——《天堂电影院》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那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是草。——《艋舺》
人有三样东西不能隐瞒: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会欲盖弥彰。——《触不到的恋人》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海角七号》
你对我可以提任何要求,但对生活不行。——《神秘巨星》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31b87de7a5f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