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超脱》中 如何理解男主称外公为爸爸
原因一,最后老人弥留之际一直在呼唤女儿的名字并且道歉,联系到男主角母亲很多年前就去世,此时称呼“爸爸”是在代入他母亲,可能是老人神志不清(比如之前说”你母亲早上来看过我了“)以及他不想让外公走前留有遗憾,这种桥段还蛮常见的;
原因二,至于是不是乱伦的私生子,我觉得是。
生父不详,外公和母亲常年住在一起,母亲自杀,外公对母亲怀有愧疚,课上和学生说要尊重女性,收留年轻的少女,最重要的是——男主在教室里安慰女学生被误会,他发飙说”你认为我和那些猥亵年轻女生的变态色老头一样?!“。而他之所以这么愤怒是因为他曾被这件事伤害过,给他带来过巨大痛苦,乃至对一切失望、恐惧建立稳定深层次的关系,是他内心最深处不能克服、不可触碰的阴影,他最厌恶、不愿意做这种行为。事实上女学生的确喜欢他,他因此更加敏感不,想发生这件事。
被女老师怀疑后一方面是委屈,厌恶,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受害者二十多年来第一次的哭诉。所以这次宣泄也是全片高潮,被压抑迫害的人未能被救赎的呐喊。而且他愤怒胖女学生同作为受害者,她好不容易的倾诉被人误会、被冷漠地拒绝,一如平常。这使他联想到自己,此时他和女学生是一个群体,面对的是以女教师为代表的冷漠的大多数人,或者说人和人之间最常出现的孤独、冷漠、暴力。受害者只沉浸在阴影里无法自拔,不能超脱。他此时理解,并且希望作为自己和母亲生命中未出现的拯救者,来帮助那个女孩,让她能够走出。但被无情地打断了,最后还是和他自己一样无从获得救赎,这让他感到更加愤怒、绝望,如同被生命第二次拒绝。(可能他对学生也是如此,希冀拯救他们,好像当年的自己也被拯救了。他更能懂被压抑的年轻的心,了解,所以温柔,因此他是个好老师。)
而这种被伤害通过他和女学生的关系,又联系到了当初伤害他的原因——外公强迫母亲的肮脏童年回忆。不得不说编剧太棒!
男主让年轻少女离开自己,一是过于绝望感到拯救和被拯救都是不可能,并恐惧过深的交往,还是打算,像作为代课老师总是教一段时间就离开那样,离开少女;二是这种关系太像他外公和母亲,他和女学生了。这是在逃避现实,逃避自己,拒绝超脱。
而后来女学生的死,让他意识到拒绝超脱的结果,自己在遭受冷漠、暴力后,最终作出的行为同样是冷漠、暴力,他退缩封闭为了保护自己,拿走了笑脸,某种意义上坐视女学生吃下了哭脸。他内疚懊悔,像看到母亲服毒自杀,也像看到最终自己可能的结果,最终流浪少女可能的结果,所以他去把少女接回家了,通过这份美好的关系拯救与被拯救,从伤害中走出,不再被束缚,超脱。
所以最后的几声“爸爸”也是作为自己所喊,他代替母亲说原谅,也代替自己说了原谅。
⑵ 超脱是什么意思
置身事外,把一切都不放在心上,放下就是一种超脱
是一种洒脱,一种超然、一种放手,一种信任
情能否放下?一个人拿得起容易,放下却很难。当他陷入感情纠葛时,往往也是理智失控之时,只有理智的放下这个“情”字,才是解脱之道。
财能否放下?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称得上是非常潇洒的放。
名能否放下?高智商的人,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如果能把这个“名”放下,则可称得上是超脱的放。道家创始人庄子生活很穷困,但他却婉拒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不愿当官,本来不想出名的他却因此而名扬天下。
愁能否放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太多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其实,放下忧愁、则是幸福,庄生梦蝶、自在最真。
禅宗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僧赶路,遇美妇为河水阻,求二僧背之过河。少僧诚惶诚恐,以出家人不近女色婉拒;次求老僧,僧背之,过河,登岸。僧与妇各奔东西而去。途,小僧怨老僧不守清规,不以然,称助人亦善举。少者依喋喋不休,老僧笑,“老衲早已放下,尔何未放下?”
从前,有一位老财主家有万贯资财,仍吝啬到了极点,而自己却总是获得烦恼郁闷。于是,他便外出去寻找快乐。
路上,他见到一堆马粪,便如获至宝,想铲到路边的地里去。可是一看路边的地不是自己的田,便用衣裳下襟兜着马粪继续往前走。时值盛夏,老财主兜着沉重的马粪汗流浃背,再加上马粪散发出强烈的臭气,苍蝇乱飞,臭得几乎把他熏倒,但他仍然踉踉跄跄兜着马粪往前走。
这时对面有一个路人走了过来,老财主便让其停下,虔诚地向其讨教快乐的秘诀。那人被马粪熏得直想吐,一边捂着鼻子一边打着手势说:“放下!放下!”然后匆匆地离开了。
放下,放下什么呢?老财主低头一看才知自己衣襟上还兜着马粪呢,这才感到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便将马粪倒在路边的田里,顿时感到如释重负,轻松多了,心中涌出一股快意。
咦,这不就是快乐吗!还到哪里去找!老财主顿时开悟,并回想自己大半生省吃俭用,积累财产,如牛负轭,罪没少受,还活得十分沉重,活得没有一点意思。由于对佃户特别苛刻,搞得怨声载道,这何苦。
从此,老财主开始仪仗疏财,将田分给穷苦人家种,灾荒年月还开仓济贫。由于广结善缘,做善事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变得快乐起来。
人世纷繁,尘事庶务,名利地位,私心欲念,声色犬马,该放下的就得放下,放下就是一种超脱。什么都抓在手里,其实也是累赘。当你能把恼人的名利放下,就如同守财奴搁下熏人的马粪,就如同挑水者放下沉重的担子,就如同攀山者丢掉累赘的行装,怎不敞心,怎不惬意,怎不轻松,怎不潇洒!
⑶ 电影《超脱》怎么样,到底在表达什么
这个电影真的蛮难看懂的,更多的人是看着高高兴兴打开播放键,等片尾曲出来之后,一头雾水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小众了,很多人都看不懂罢了。
《超脱》这部电影适合仔细的观看,有时候看一遍不行理解不了,多看几遍就知道其中的含义了,这是一部水平蛮高的好电影,欢迎大家反复观看。
⑷ 请说下如何看待《超脱》这部电影
名不副实般无法给人带来超脱的感觉,影片压抑而沉重。总体来说,该片的感情基调是苦涩的,残酷和绝望的。正常观众就不用想电影里找到任何多余的希望和救赎。
⑸ 电影超脱反映了什么社会关系
电影超脱反映了社会关系码,市的社会很复杂的。
⑹ 《超脱》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第一次看《超脱》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中二年级。以我当时的理解能力并没有办法完全理解这部电影,只是觉得内心有说不出口的压抑和无力感。
这部片子探讨的是家庭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拯救与被拯救,自欺与欺人。
电影里主人公说过一句震撼人心的台词:“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and never have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so detached from myself and so present in the world。)
⑺ 如何评价电影《超脱》
实,在《超脱》这部电影里,没有一个人不是孤独的。平日看似洒脱的男主到了深夜,会一个人在归家列车中偷偷哭泣。内心阴暗的虐猫少年在被男主喝止其行为时,也只会冷漠地申辩道自己只是像只可怜的猫儿,被困杀现实的空间里。而说这话的时候,少年眼神空洞,摊开的手掌满是淋漓的鲜血。影片中段出现的那个趴在铁丝网前紧闭双眼的中年教师,无论是学校还是在家中,他都可悲地沦为了不存在之物,直到被男主无意间瞅了一眼,才悻悻地恢复了和这个世界的联系。而另一灵魂角色,男主的学生——极具绘画天赋的Meredith在学校和家里的情绪同样是被压抑到了极点,连自己在暗室涂鸦的一水儿黑白作品,一眼望去,戾气分明。……当电影的时间轴趋回到这,面对冷峻的现实面前深感压抑,或许你也会同男主角Henry一样,深感压抑,无处安放。百般纠结之后,男主选择了埋藏能与他人交心的伟大天赋,隔绝了与身边人的情感交流,寄住在男主家里的女主Erica也被他亲自送走了。而正因为这看似温柔体贴的漠然,甚至还加速了他的学生Meredith日常生活的彻底崩坏,使得她最终选择了踏上自杀这条不归路。
⑻ 电影《超脱》的最后一幕是什么意思主角的想象吗
首先我不觉得是悲剧结尾,相反的电影的结局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发展。男主和他的学生都是理想主义的偏执者,把现实生活想的太过于美好,而忽略了客观事实存在的阴暗面,以至于不能接受两者带来的冲击。在他们起初的世界观里,他们认为世界总是美好的,比如人都是善良的,有爱的等,刻意或者无意的忽略了一些客观事实,比如人性跟动物性本质上是没区别的,所谓的神性只是文明附加品。女孩最终选择死亡,是因为现实的冲击达到了她的临界值,她已经跌入谷底而无力挣脱,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生活写照,轻者致郁,重者轻生。主要是她这个年纪缺乏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⑼ “超脱”是什么意思
这“超脱”应该算是超凡脱俗的缩略语吧。原是形容事物或人的不同凡响,一枝独秀。后受到宗教影响,引申为清静无为,达到一种至高境界。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当然是为了修炼的目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应当是“看穿”的另一种说法。“超脱的人”往往会隐匿于凡尘之中,对于世事的理解有独到、透彻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