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电影十面埋伏为什么要用十面埋伏曲

电影十面埋伏为什么要用十面埋伏曲

发布时间:2021-06-25 16:21:30

A. 电影十面埋伏里用到琵琶的背景音乐都有什么有《新编十面埋伏》么

名字我还真找不到,但是曲子我可以找到,告诉你一个方法吧,在酷狗里面搜索“十面埋伏 琵琶”,就可以了

B. 为什么是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和十里埋伏意思一样.

顾名思义“十面埋伏”是四面八方广布伏兵的意思,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这个典故出自楚汉相争这场战争。

汉高帝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10月,汉王刘邦率本部人马,追击向彭城撤退的项羽。追到阳夏的南边,刘邦下令暂停追击,派使者命韩信、彭越与自己在固陵会师,联合追击项羽。此后的作战形势,基本上构成了对项羽军“十面埋伏”的战略包围。韩信三十万兵马自齐南下,切断了项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数万兵马到达固陵与刘邦会师,担任主攻;刘贾与英布自寿春率兵北进,切断项羽南逃之路。五、六十万汉军重重包围,项羽十万楚军节节败退,退至距彭城东南八十公里的垓下时,就寸步难行了。

通过三年多的楚汉相争,汉王刘邦终于取得了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汉军“十面埋伏”,形如天网,楚军固守垓下,势如鸟雀。此刻,项羽军的反击好似困兽犹斗;刘邦军的进攻捷报频传。

垓下战场,杀声震天。两军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十面埋伏”的战争就这样展开了。

有的学者认为,“十面埋伏”发生在徐州的城厢。因为《水浒传》中分明写着:“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所以时至今日,徐州人仍然认为城北“九里山”为汉兵“十面埋伏”的战场。在“九里山”的山上,曾经有“磨旗石”,传说是刘邦的大将樊哙插旗、指挥军队的地方。在“九里山”的山下,有村名“八里屯”,传说是汉王屯兵的地方。而徐州的城东,有一座子房山,相传,是以刘邦的大臣张良的名字命名,张良在这儿深夜吹箫,瓦解了楚军斗志。

有人认为,“十面埋伏”功归韩信,因为中国的那支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又叫《淮阴平楚》。无论如何,这“十面埋伏” 都是对楚汉决战的历史再现。因为,《十面埋伏》 的琵琶曲又名《楚汉》,就是表现的 “楚汉战争”。

战争结束了,胜利者与失败者都已化为黄土,功过是非,荣耀屈辱也都过去。留下的只有后人的感叹:善用人者得天下;刚愎自用者只能落得悲剧的命运了!

C. 电影《十面埋伏》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影片讲述的是晚唐时期两个捕快与一个歌妓的爱情故事。

原本歌妓喜欢的是刘捕头,但后来经过一番周折,歌妓发现自己最爱的竟是金捕头,刘捕头则因爱生恨,萌发了杀死歌妓的念头。最后歌妓为了保住金捕头的性命,与刘捕头同归于尽 。

本片是由张艺谋执导,金城武、刘德华、章子怡等主演的爱情类、动作类奇幻片。该片于2004年7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3)电影十面埋伏为什么要用十面埋伏曲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十面埋伏》的剧本筹备在《英雄》拍摄中期就已经开始。2001年9月,《英雄》拍摄片场,每天收工后 张艺谋都会抽出两个小时和编剧李冯、王斌讨论《十面埋伏》的剧本。

张艺谋认为《十面埋伏》首先要做的便是丰富故事和人物性格,因此在构思剧本的时候,张艺谋放弃了自己在《英雄》中表达的“政治”和“历史”观,重新回到自己所擅长的人性角度,讲述了一个女人纠缠在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悲剧。

此外该片的主创还在剧本上做了一个特别的设计:三个主角都有假的身份,三个人都在互相欺骗,但剥开虚假和欺骗的外衣之后,又会发现三个人在真心相爱的过程中的感情是真实的。

D. 什么电影里有十面埋伏的曲子

《见龙卸甲》刘德华演的片子。
曹婴对战赵云时弹奏十面埋伏。夹杂着鼓声,非常震撼。

E. 电影《十面埋伏》看了2遍还没看明白啥意思!

就是刘德华 章子怡是一帮人 是飞刀门的人 卧底在衙门的 两个人还是情侣关系 看到金城武跟章子怡在逃亡过程产生感情了因爱生恨 报复 哎呀 就是乱七八糟的 只有张艺谋想的出

F. “十面埋伏”是张艺谋的电影,但“十面埋伏”源于什么典故

发生在楚汉战争中的一个典故。

公元前202年,汉军将楚军主力困于垓下,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建议,采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全歼楚军主力。项羽退至乌江,自刎身死。

与垓下之战有关的成语和俗语还有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卷土重来等等。

G. 为什么电影十面埋伏是说献给梅艳芳的啊

《十面埋伏》最初定下的主演名单中还有梅艳芳(饰演飞刀门大姐),然而不幸的是,梅艳芳在2003年底因病辞世,永远错过了这部电影。导演张艺谋对此深感痛惜,并表示梅艳芳病重期间多次强调非常希望出演角色,却成为永远的遗憾。为了表达剧组的惋惜和尊重梅艳芳的守信,张艺谋最终决定临时修改剧本,将大姐一角永远留给梅艳芳,而片尾亦打出“谨以此片缅怀梅艳芳小姐”的字幕。

H. 为什么说《十面埋伏》是悲壮激荡的千古名曲

后代的人们为了纪念项羽与刘邦之间的这场声势浩大、残酷悲壮的决战,就创作了这首《十面埋伏》乐曲,再现了勇猛异常的项羽昀终寡不敌众,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以及昀后身负重伤,在乌江面对重重包围的敌军,毅然把剑自刎。

乐曲的第一部分是战前准备。包括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5个小段。“列营”是全曲的引子。节奏自由、变化万千。一开始琵琶就先声夺人,在高音区奏出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揭开楚汉两军即将激战的序幕。

这段散板的引子,似高亢的号角,似轰鸣的战鼓,金鼓齐鸣,声震山谷,A光剑影,铁马金戈,紧张森严,一片临战气氛。“吹打”是金曲中仅有的旋律性较强的抒情段落。而琵琶用轮指奏出的长音,模拟了古代军队中吹奏筚篥的音调。这段音乐似浩荡的汉军,又远至近,阔步行进。“点将”是“吹打”后半段的变化重复,连续16分音符走出,急促的旋律,描绘出调兵遣将的忙碌景象。

“排阵”和“走队”,曲调简单,节奏整齐紧凑,表现出汉军战前士气高昂。情绪逐步发展和加强,为过渡到激战场面作铺垫。一般演奏时,对“点将”、“排阵”、“走队”这三段音乐是有变化取舍的。第二部分是战斗过程,包括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小段。它形象地描绘了楚汉两军殊死决战的紧张炽热的战斗情景,是全曲的中心部分。

“埋伏”利用一张一弛对比性节奏音型和加以摸进发展的旋律,造成蓄势待发的紧张、恐怖的战斗气氛,是一段颇具特色的音乐。而在“鸡鸣山小战”中,则表现出了楚、汉两军短兵相接的对垒,琵琶运用了“刹弦”的技巧,使发出嚓嚓之声,形成金属声响的效果,犹如A枪剑戟互相撞击。

“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昀高潮。开始繁密节奏渲染了大战声势,接着在紧张的音乐气氛中,琵琶以快速的“夹扫”,表现了汉军百万将士势不可挡的勇猛气势。炮声、马蹄声、厮杀声交织在一起。

在这生死关头,突然出现了阵阵凄凉“箫声”。四面楚歌,顿时使楚军军心涣散,丧失斗志。紧接着琵琶用“并双弦”和“推、拉”等技法,奏出士兵的呐喊声,让人感受到热血沸腾、振奋不已的场面,形成了全区昀紧张的音乐高潮。

第三部分是战斗结束,包括“溃围南山”和“乌江自刎”。音乐凄切悲壮,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的对比。原谱中还有三小段“全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描述汉军凯旋的种种情景。

明末清初时候,有位名叫汤应曾的人。由于他擅长弹奏琵琶,所以人们称他为“汤琵琶”。他自幼爱好音乐,听见歌声就哭。后来学习唱歌,唱完又哭。

后来,征西王将军招募汤应曾到幕府之中,跟随经历嘉峪、甘州、酒泉各地,每逢打猎和阅兵,都让他弹奏塞上的乐曲。有个叫颜骨打的部下,善于作战布阵,他临战的时候,下令汤应曾弹奏壮士的音乐,然后他才上马杀敌。

汤应曾特别喜欢弹奏《十面埋伏》一曲,在两军决战时,声音惊天动地,震得屋上的瓦像要坠落下来。仔细分辨,有金鼓撞击声,A剑格斗声,弩箭射击声,人马进退声,各种声音交织震响,一下子突然停止,寂然无声。

过了一阵,声音重又响起。幽怨不明的,是楚歌声;凄凉悲壮的,是项王慷慨高歌告别虞姬;有陷入大泽声,骑兵追赶声;到乌江,有项王拔剑自刎声,有追骑为争夺项王而攻击、践踏的声音,使听众开始兴奋,接着恐惧,昀终泪流满面而结束。

I. 十面埋伏的乐曲由来

传统琵琶曲《十面埋伏》又名《睢阳平楚》。关于《十面埋伏》产生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说,曲谱最早见于《华秋频琵琶谱》(1819)。明王猷定(1598—1662)著《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一文中记述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埋伏》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如:《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 《李氏谱》名《睢阳平楚》,隋秦汉子作;一名《睢阳平楚》,凡十八段; 《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阅读全文

与电影十面埋伏为什么要用十面埋伏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找到西瓜播放器下载的电影 浏览:521
如何看待国漫电影 浏览:83
一颗心120什么电影 浏览:505
梅州电影院什么时候恢复营业时间 浏览:948
苹果手机网址怎么下载电影 浏览:23
如何找电影封面图片素材 浏览:454
电影取票想打一些字怎么设置 浏览:403
长春东方广场万达影院有什么电影 浏览:292
郑伊健读书不做黑社会是什么电影 浏览:393
3d电影如何下载百度云盘下载链接 浏览:885
怎么让电影变成60帧 浏览:996
怎么网购电影片 浏览:656
微电影脚本怎么做 浏览:250
宇航服幽灵是什么电影 浏览:434
唯爱永生电影免费 浏览:511
月亮为什么会电影 浏览:888
电影七娃降魔篇免费下载 浏览:955
电影院学生票一般多少钱一张 浏览:363
什么电影老师把一班学生杀了 浏览:631
想小孩读电影学院培养什么 浏览: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