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电影为什么场景很粗糙
因为大部分这些电影都是商业片,要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利润,那么布景,时间等就尽可能的简单、少等。
而且香港电影不像欧美主要以场面的宏大、精美等获得票房,香港更多的是靠出名的明星打出票房,明星的出场费很高,所以只能在其他方面节约。所以我们看时就觉得粗糙了
② 香港的电影以前怎么都是那么模糊不清啊而且影片颜色不是发红就是发蓝或者发绿,反正就是不清晰 怎么解释
那些存在后期保存的问题,以前都是vcd格式的,本身就不清晰,辗转流到市面或者网上格式几经压缩,肯定就不清晰了。母带估计会好些,只是没地方找了~别拿国外跟中国比,电影本身就是人国外。
③ 为什么在香港电影中,七八十年代的邵氏电影,要比九十年代的港片还要清晰呢
我们小时候看的是录像带,很模糊。90年代末邵氏和东南亚的一家数码公司合作,让他们修复以往的老片子。这就有了现在高清晰的邵氏老电影视频。
④ 有部香港电影很模糊
你说的不会是万梓良的江湖情吧
⑤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画质那么差,而同时期的
注意智商,连CCTV6高清都播了数不清的香港80和90年代的电影的高清版,你居然说画面质量差?
⑥ 现在的香港电影为何越来越差,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1985-1996年。香港涌现大批优秀电影香港涌现大批优秀电影,票房冠军成绩上涨到5700万元,达到了阶段历史的顶峰。这个时代可以说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强大的明星魅力,出色的商业片制作能力,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香港电影在台湾、新马泰等海外华人社会同样获得认同。同样,出色的电影为香港电影带来大量的资源。使得香港电影更加繁荣,但为什么从97年开始,香港电影就开始没落,鲜有优秀的电影出现呢。
内因:1.邵氏对香港电影业的垄断,提及香港电影,必定跳不过邵氏。当时的邵氏电影可以说是独大,有演员有片场有影院,全产业联动。而且当时的演员全靠工资生活,任你的电影再火也不会有太多的额外收入。这些大量减少了电影拍摄的投入,所以纵然电影票房不好也不会有太多的回本压力。但这也让邵氏并没有继续加大电影的投资,尽管香港电影那时一片繁荣,但是成本的限制却让其没有足够的进步。虽然邵氏对香港电影做出了贡献,但是以其体量,是否做的足够多呢?
2.资金问题:粗制滥造的电影导致资金回本困难,无法尽快投入新电影的拍摄。本土经济不景气,外商开始撤资寻找新的市场。当时的年代,虽然大陆已经定下对西开放的基本政策,但是中西方在政策,贸易,法律上仍有很多问题出现,这时候,被英国统治一个多世纪的香港就成为大陆同西方及台湾的经贸中转地。但是随着大陆开发政策的逐渐实行和落实,香港的经济也收到冲击。3.演职人员:提起香港电影的衰落,估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好演员好导演青黄不急,但为什么我放在后边说,因为这其中有这因果关系,正是因为香港市场受到冲击,周润发,成龙等投身好莱坞,但当时的香港环境却没法迅速造一匹新星出来。
香港电影的衰落,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外因:外因:1.国外电影业的崛起:1997年,《泰坦尼克号》获得21亿美元的票房。而同年的香港票房冠军只有4500万。从97年开始,香港的海外市场败退,本土市场也受到挤压。而在国外电影蓬勃发展的同时,香港电影却仍是踏步不前,票房冠军仍然在三四千万左右徘徊。2.观众喜好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加上美国大片的冲击,观众开始追求更高制作,更新颖的电影。而香港电影仍是那几样,并没有出现真正的创新。3.国际经济局势的影响:97后,国际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电影的发展,韩国,美国都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电影,而原先投资香港电影的台湾金主也开始撤资,香港电影的市场和资金供应都受到影响。
这些原因也形成了恶性循环,让香港电影的崛起变得更难,也很难重现当初的繁荣景象,再涌现出往日的经典电影了。
⑦ 为什么香港90年代初期的电影清晰度都很差而欧美大片的画质那么好
影片的质量与胶片的品牌有关,当然价钱也有所不同。
⑧ 为什么香港电影好多80年代的画质比90年代的清晰
80年代比较清晰的片基本上是邵氏的,原版电影资源保持的比较好而已,你觉得90年代的电影模糊是因为你看的是盗版的电影。或者一些小公司没有好好保存原版电影就倒闭了,你没办法看到真正原版电影。
⑨ 为什么许多香港老电影蓝光画质那么差
修复的不是非常好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