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电影 > 红高粱电影与原著哪个更好看

红高粱电影与原著哪个更好看

发布时间:2024-01-30 03:21:06

① 关于 电影红高粱和小说红高粱的比较

电影红高粱和小说红高粱的比较

日志 红高粱,小说和电影remexwang 发布于:2008-03-23 11:43

这次“猥亵”的对象是莫言。张艺谋的《红高粱》。
在我对电影发生兴趣时,功成名就的张艺谋却已在他的艺术探索的路上,越走越偏,差不多沦入“唯漂亮主义”的可耻境地;而莫言这个山东高密的可爱老头还在他的东北乡笔耕不辍(按:他的《生死疲劳》我还在读)。
先说小说,1986年的小说,我可以拿它来跟《檀香刑》作个比较。我实话实说,《红高粱》没有《檀香刑》精彩。倘要拿出莫言是中国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的证据,《檀香刑》更加合适些。不过作为莫言高密东北乡世系中抗日战争的那部分的《红高粱》在精神气质上与清末时期的《檀香刑》是一脉相承。
莫言在写高密东北乡这片他所钟爱的热土时是倾注了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写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独时相等的感情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是一群真是可爱的人。尽管莫言用上了怪力乱神的笔调,但在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遭遇时都是围绕着一个不变的主题的,我要说,那就是对生命的礼赞,没错,这点被经常运用到描述张艺谋在这部电影中的成功,但这不是张艺谋自己的东西,而是小说中的东西。莫言写的东北乡是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的,那种洋溢在文字中生命的张力使得那些魔幻笔法真是可触。
而莫言的语言则是完全的乡土特色,很好辨认:他在《檀香刑》里写不同人物的的视角,简直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尤其是写女性身份的孙眉娘,那当真是神来之笔。而比较下来,《红高粱》里通过“我”来旁白叙述的这个故事中”我奶奶“(小说里提到叫戴凤霞,电影叫九儿)就逊色多了,其实这两个女性角色是很有可比性的,她们是莫言小说中理想女性的代表,她们追求真正的幸福(通过性福表现),而不惜背叛自己的社会性别,她们是雷同的,但孙眉娘明显更有光彩。
关于这种女性角色有一点很有意思,她们在小说里虽遭社会舆论伤风败俗的非议,但未因此受到任何伤害,仿佛这高密东北乡只有缠小脚这个封建陋俗似的。这可以看出莫言对自己家乡的感情来了,显然这是莫言主观上的东西。
莫言的男性形象是一以贯之的,他们全部不是完人,甚至是个混蛋,但于大是大非,民族大义,他们却是勇敢无畏的挺身而出,是有一种在血液里传承的东北乡精神(莫言也对这种精神的退化感到心痛),例如《红高粱》里写”我爷爷“土匪余占鳌,坏事做尽,好事干绝,我不得不为这么句看起来莫名其妙的话拍一下大腿,妙!
莫言的小说里是一片野性土地上生命力(性欲为象征的)旺盛的山东高密东北乡人。
那张艺谋的改编电影呢?(按:莫言参与编剧)
电影自从获得第七艺术的身份确认后,号称是前六种艺术的综合。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是否已经对电影俯首称臣了呢?
表面上看是这样,我们都知道《红高粱》是张艺谋的《红高粱》,多少人听过莫言是什么玩意儿啊!这其实是不正常的,正是我一直”痛心疾首“的消费主义造成了这种偏差——电影比小说更具消费性。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它所获得的表现手段是前所未有的,但作为大众消费品的它却容易陷于一个误区——追求纯视觉的感官刺激,即所谓的“唯漂亮主义”(张艺谋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他自己对此仍然沾沾自喜)。

原谅我用在线视频这种糟糕的方式看这部电影,张艺谋这个摄影出身的导演对画面的追求是一贯的(现在他只追求画面了),《红高粱》首先在视觉上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在这里不用赘述。但有一点我要指出,张艺谋把电影拍到了黄土十八里坡,与莫言小说里有着肥沃黑壤的东北乡想去甚远,不知是不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不愿为山东省张目,哈哈,一个玩笑。不过张艺谋的这种地域移植总算不是不伦不类,小说的精髓电影里有,那就是那个什么什么(我不愿老说它,有点矫情),抓住这个内容,形式可以千变万化。

不过即使如此,张艺谋还是对影片的内容做了一些改动,这是电影改编的需要,但也是电影这消费主义走狗的可耻保留,例如,对“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高粱地里的野合或是日本鬼子剥罗汉爷爷的皮这血腥场景,电影都是点到为止,对小说内容这种削弱,我们不能当成什么事情也没有。但这怨不得张艺谋,他又不是帕索里尼。对至今仍以种种借口不肯推出电影分级制度的中国电影监管,我无言以对。要中国电影真能不受这气,《红高粱》怕是要被划到NC-17里去了。

对读过小说的我来说,被省去的这部分画面跟李安剪刀手内地版《色·戒》是一个性质,是电影的一种自我阉割,也是对小说的一种精神阉割。

这种阉割同样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处理上,电影里的人物甚至没有这篇小中篇里的丰满。

巩俐的表演虽然卖力,但张艺谋没给这时的爱人更多的空间,“我奶奶”在电影不够野性,大部分人可能对劫花轿时,“我奶奶”面露微笑感到不解,光从画面上是看不出门道的(电影语言的限制),显得有些突兀。而在小说里,看到“我奶奶”之前的心理活动,此时看到她的笑容,你就可以对这个形象追求幸福(性福)的判断进行确认了。

姜文的表演很到位,对电影安排给他的角色他游刃有余地完成了。电影对“我爷爷”这个人物进行了删节,不过老实讲,小说里对这个人物的描写也有点夸张了,这是莫言的嗜好,把男主角写得神乎其神,无所不能。电影的安排更符合逻辑,观众更容易接受,算是改编的成功之处。

滕汝骏依然是《那人,那山,那狗》里那种一棍子打不出个屁来的闷角儿。这里面也有一处很有意思:电影里安排了罗汉爷爷的出走,这可能又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了。小说里没这个情节,小说里“我奶奶”和罗汉爷爷还有一笔糊涂账呢!电影可能觉得要按小说来,太伤风败俗了,但却安排了罗汉爷爷的出走,明显是有点三角恋的意思。用巴赞那厮的话来说,张艺谋此时对电影的改编是“比皇帝还保皇”,这个安排如果不被视作是电影对小说的致敬,那就是横生枝节!

在我出生的那年,张艺谋藉此片走向了国际,获奖无算。从《红高粱》这部作品看,他的成功毋庸置疑。但想想他为什么成功,你就要发现《活着》背后的余华,《大红灯笼高高挂》背后的苏童,《秋菊打官司》背后的陈源斌。现在他翅膀硬了,是国际名导了,可以随心所欲地鼓捣电影了,我看他就是个不知所措的裱糊匠!

看看他这些年的作品,《英雄》如果作为一种尝试还情有可原,《十面埋伏》那就是无可救药的自我感觉良好。(按:《满城尽带黄金甲》我没看)。

据说,《十面埋伏》中那场莫名其妙的打斗中的雪景是他们在乌克兰拍外景时意外遇到的,老谋子遂即兴发挥,并美其名曰:天助我也!听听,张艺谋这个独夫是怎样对待电影创作的,他以为自己是在捏面团儿啊!

对张艺谋电影唯漂亮主义的批评并不是重点,现今的电影都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摒除消费主义这种外部因素,从电影自身,也是有探讨的地方的。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填补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之间的鸿沟,但相较于其他六种艺术,它显然还太年轻!它没必要也不可能抗拒其他艺术的渗透。

回到小说与电影,至少在目前,我认为电影远未能到离开小说这个奶娘的程度,或者我们根本不需要割裂它们联系的提法,电影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是小说的一种,小说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电影的一种。这倒让我想到我的专业公共行政当初与政治不清不楚的关系,当然,那是另一个艰难的论题。

8.3/7.9

红高粱 (1987)

影评(34)

http://www.mtime.com/my/remexwang/blog/1021099/

--------------------

② 电影《红高粱》与小说《红高粱》有何差异,具体分析

在上世纪80年代,莫言的《红高粱》在讲述的革命与国家的历史与当时的政治话语和谐方面满足了一个时代的阅读期待: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他用性与欲望代替阶级斗争做为历史发展的动因,以土匪的视角解构了教科书的抗战史叙事,以家族回忆的方式替代了民族、国家这些宏大的词汇,被称之为“新历史主义”的开山以及代表之作。正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红高粱》的写作方式,绝不仅仅是莫言自称的要抵达“历史的某种真实”,而是历史为什么竟会以这样的方式讲述。很多人都会对前辈的情史有极强的窥探欲,对物质财富有隐秘的抢夺欲,这并不奇怪,哲学家说人们都喜欢问“我从哪里来”。但在中国的伦理框架下,并没有多少作家愿意或者说有勇气探究这些秘密,《红高粱》扯块“家族史”的幌子,已经算难得了。回想一下当年电影院里令人激动的那些场景,我们就会知道,这样充满荷尔蒙和情欲的叙事决非偶然。最蓬勃的生命力,最理直气壮的情欲,最张扬的色彩,最狂欢的表达,在观众和影片细节所达成的每一次交流的默契里,已经暗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欲望时代的来临。那些重新合法化的物欲和情欲并非历史的场景,而是一个时代心态的真实摹写。在这个意义上,《红高粱》与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样,同样是最具政治意义、最吻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文本。 小说和影视剧是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就载体媒介而言,小说叙事依然是语言文字,而影视则依靠的画面组构连缀;小说的传播依靠的纸质媒介,影视则是电子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文化载体媒介上的不同,造成了叙事艺术上的差异。但是它们之间之所以能够转换,是因为它们在故事的组构
我们分析小说《红高粱》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在,即莫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然后通过分析张艺谋的电影手段,详尽描述《红高粱》从小说到电影所产生的主要差异,最后运用文艺批评方法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张艺谋获得国际成功的深层文化因素。莫言的语言是完全的乡土特色,很好辨认:他写不同人物的的视角,尤其是写女性身份的戴凤霞(即电影里的“我奶奶”九儿),她是莫言小说中有个性光彩的女性形象,她追求真正的幸福,而不惜背叛自己的社会性别,她的生命力明显更有光彩。 莫言的男性形象是复合型的,他们全部不是完人,甚至是个混蛋,但于大是大非,民族大义,他们却是勇敢无畏的挺身而出,是有一种在血液里传承的民族精神,当你在《红高粱》里看到”我爷爷“土匪余占鳌,坏事做尽,好事干绝”这么句话,你不由得不为拍案惊奇,妙!那张艺谋的改编电影呢?《红高粱》出名之后,表面上看是这样,我们都知道是张艺谋的《红高粱》,有多少人听过莫言啊!这其实是不正常的,造成了这种偏差——是因为电影比小说更具消费性。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它所获得的表现手段是前所未有的,但作为大众消费品的它却容易陷于一个误区——追求纯视觉的感官刺激,即所谓的“唯美主义”。

③ 电影版《红高粱》和电视剧版《红高粱》有个区别

(1)我认为电影《红高粱》叙述的主要是一支民间抗日武装伏击日本人汽车队的故事,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期间从高粱地的野合到抛洒爱国热血只用了较为简洁的讲述,大部分是风土人情的展现和人物个性的突出,剧情与剧情之间由叙述者来连接,思维较为跳跃,但场面依旧震撼。

④ 新版《红高粱》较之前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红高粱是一部备肢很不错的电视剧,我看了新版的红高粱之后,觉得并没有旧版的红高粱好看,因为里面演员的演技还需要有很大的进步,历宴而且衣服和仿烂世穿着都有一些太过新潮了,还是应该有很大的提升。

如何看待《白鹿原》与《红高粱》

《红高粱》娱乐性更好,有点浪漫主义的成分,《白鹿原》偏文艺了,有点闷,不过更残酷和真实。

⑥ 红高粱 电影和电视剧 哪部接近原著

红高粱电视剧人物多些 很多也是原著中的 但是这个电视剧总体感觉不接近原著 不好看
好高粱电影更接近原著些

⑦ 电影《红高粱》与电视剧《红高粱》相比哪个更好

我觉得还是电视剧红高粱比较好看,因为我实在很喜欢朱亚文的演技行走的荷尔蒙。

阅读全文

与红高粱电影与原著哪个更好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类变成怪物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141
国外大片电影免费看完整版 浏览:547
监狱逃脱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13
南山区免费看电影的地方 浏览:809
爱奇艺电影热度580是多少钱 浏览:865
暴风电视怎么播放3d电影下载 浏览:943
免费电影武当 浏览:115
张国立演蒋介石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79
电影剪辑声音怎么过原创 浏览:359
看电影放松心情怎么回答 浏览:540
怎么调电影与电视播放速度 浏览:441
多声道电影如何播放 浏览:981
强森特种部队2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519
2020年3月有哪些省份电影院复工 浏览:89
恐怖的降头电影有哪些 浏览:51
电影落下帷幕是什么意思 浏览:839
如何将视频拍的像电影一样 浏览:822
如何用u盘播放3d电影下载 浏览:871
爱国电影有哪些免费 浏览:636
电影院里都卖什么 浏览: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