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光棍儿这部电影拍的是什么地方的文化
《光棍儿》
这部电影演员用的都是顾家沟村的群众,是一部以中国农村老光棍儿性苦闷为背景的社会现实题材电影,故事就发生张家口市万全县一个名叫顾家沟的村庄,以老杨、梁大头、顾林、六软,四个无所事事的光棍儿为对象,揭露出当地光棍们的生活规律,以及性苦闷。荣获中国最佳导演奖,第十一届东京Filmex影展大奖,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等多项荣誉奖项。
-----------------
很不错 我看了好几遍了 比一些国产垃圾片好多了
凤凰网有个冷暖人生 这个节目 介绍过这个电影 很多幕后 不错
❷ 论无下限和毁三观,你怎能错过这8部高分电影
论无下限和毁三观,你一定不能错过这8部高分电影,欢迎补充你认为最毁三观的经典恶搞电影。
《贪吃树》(2000)
本片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奇怪+病态+诡异。
故事讲述的是一对老夫妇膝下无儿女,无意中,他们得到了一具人形树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人形树根竟然变成了小孩人形,还是个贪吃的小孩。他只吃肉,吃光了老夫妇的积蓄后,家中的猫、路人、邻居都一一不放过,最后还把老夫妇给吃了。更荒诞是,这树人最后却是死在老太婆手上。
《美国精神病人》(2000)
本片改编自布莱特·伊斯顿·艾利斯极具争议的同名小说,是一部描述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都市生活的黑色社会讽刺片。 本片可以说是 克里斯蒂安·贝尔 的独角戏,他的精湛演技支撑起了整部电影。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外表英俊高冷,年轻有为,谈吐风趣幽默的高富帅男神。这样看似完美的他,竟然是双重性格,白天他是男神,晚上就成了恶魔。他跟不同的女人过夜,并自恋的拍下整个过程。然后趁她们熟睡时,一点一点折磨,看着猎物痛苦地死去,一种莫名的快感袭击着他……好变态有木有!!!
《光棍儿》(2010)
你没看错就是2010年上映的国产片, 豆瓣高达8.1分。
本片讲述的是农村里的几个老光棍与一个水性杨花的妇女的苟且之事。影片十分接地气, 用土到掉渣的方言演出这么有味的乡村虐恋电影。该片的演员都是未受过训练的村民,演技自然得简直了。
《黑店狂想曲》(1981)
影片虽上映时间比较早,但仍不影响它的品质,在豆瓣仍高达8.1分。这是一部有点儿血腥的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的法国电影。诡异的气氛+荒诞的背景+神经质的人们。
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虚构的年代背景,经济萧条,食物稀少,甚至要以人肉为食物赖以生存。 在这里或者吃人,或者被吃,而人们开始自相残食。马戏班小丑路易本是屠夫们的囊中物,不料屠夫的女儿爱上了他,并助他逃过一劫的故事。
《杀妻总动员》(2004)
日本cult片,让人情绪纠结的一部片子。
互相残杀的夫妇;变成鸟人的爸爸;恶语相向的恋人;基情满满的混混;莫名其妙的杀手,五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看似没有关联的5个故事连串在一起,却都以“爱”为题,不可思议!
《坏小子巴比》(1993)
本片在93年威尼斯影展引起相当大震撼,并获得评审团特别奖,澳洲AFI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四项大奖,被称为90年代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巴比每天挨母亲骂,还要满足母亲的生理需求(太奇葩了)。有一天巴比用胶带无意间杀死了自己的猫,后又杀死了母亲与离家数年刚回来的父亲。他开始四处流浪,凭借超强的模仿能力,他意成了摇滚乐手,而曾作为杀人凶器的胶带成了他受人追棒的利器。
《 黑道快餐店 》(2007)
一部无厘头又充满温情的片子。
电影由四个彼此有所关联的小故事组成,里面出现的人物没有一个好东西,蒙面抢劫、绑架勒索、拎包盗窃。但又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坏蛋,所有人都在渴望获得更好的生活,心里藏着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爱意。
《独裁者》(2012)
说到毁三观,无下限一定不能错过这部电影,影片各种讽刺、荒诞、低俗段子层出不穷,让人从头笑到尾。
整部电影都在恶搞中度过,如此搞笑富有想象,一个独裁者的有趣遭遇,所见所闻,都怀有之前的统治者风格,诙谐而又低下,却因为在此而重新或得了重生的爱情。
—End—
【电影生活】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私自转载
看更多精彩电影,关注【电影生活】微信公众号:MOV998
❸ 为什么将电影《光棍儿》定位为喜剧,从头至尾我都没笑过,一点也不轻松,反而心情沉重的很。
这反映的就是现状啊,而且也是实景拍摄,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从头到尾不笑,也许是忧国忧民吧。不能否认我们国家农村是存在男多女少的问题,光棍也比较困苦。但这些并不影响广大农民的快乐生活啊。卖瓜被打和收瓜被打都很贴近事实,现在就是到哪里被哪里打的社会呀。即便如此,大家还是过着快乐的生活,脸上充满幸福的笑容,这些都是真的啊。难道住在北京的楼房里,天天对着电脑,呼吸着暴表的空气就幸福吗???
其实还有一点作者不敢写实,就是农村有着广大低价服务,绝不是片里的打个飞机就一百,一般都是几十块钱就能XX,那才是当地的消费水平!!!
❹ 反应农村孩子坚苦生活题材片有那
苦春
❺ 为什么说郭德纲师徒反目是因为《光棍儿》这部电影
成人的世界哪有对错,只有利弊,《光棍儿》里也是这么表达的。但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树挪死,人挪活。
《光棍儿》中顾家沟的村民没有自我救赎是作者的人物设定是那样的,而人呢?得饶人处且饶人,“智慧”还分“智”和“慧”呢,有智取胜容易,“慧”沉淀下去成心难,但“慧”最容易发现和自我改变:与人为善。
❻ 《光棍儿》:这部电影的导演说要超越姜文,李安笑了
【 文字 :李砍柴 图片:网络】
李洋在他的电影评论集——《目光的伦理》里说:写作的花样虽然多,最难的还是诚恳。为了诚恳,所以要简单,直接。
其实,拍电影何尝不是。
之所以推荐郝杰的《光棍儿》(另一部《美姐》也特别值得推荐,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列,不多赘述),不是因为他在国外拿了多少奖,而是因为这部电影的诚恳,之所以不推荐他去年的《我的青春期》,是因为他想玩的花样太多。
《光棍儿》的主角就已经足够“郝杰”了:这部的电影的主角是张家口市万全县顾家沟的四个老光棍:老杨、梁大头、顾林、六软。这部电影的内容也同样足够“郝杰”:站在舞台中央的是中国四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老光棍儿,他们坦然地呈现他们的性生活和性苦闷,舞台背后的两块幕布,一块是空间:去掉了滤镜的乡村图景,它有别于文人墨客所描述的诗酒田园;一块是时间:它具有时代的印记,但同时也避开了所有的宏大叙事。
很多人评价郝杰这部片子:“生猛”。但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个揭开盖子的人。去年春节的时候,一个媒体记者描述了他眼中真实的乡村:偷窃、淫乱、愚昧,一时间舆论大哗,连新华社都发文驳斥这种给乡村抹黑的行为。——我们依旧习惯于把人隐到幕后,把标语移到舞台。
这个世界,美或者丑都是人主观的印象。郝杰剔除掉情感因素,对于存在或者曾经的存在的真实,“存在即合理”,他不做刻意地回避、拔高或者美化,更不做任何道德判断、价值引导,他只是在呈现,简单、直接,如同上帝视角。
很多人的电影是根据剧本找演员。但郝杰的剧本却是因为不同的人,来设置不同的角色,《光棍儿》里的所有的演员,都是当地的村民本色出演。“实际上更多会跟他们靠拢,一旦选定这个人,这个剧本就不重要了,因为他不能演别人,只能是自己。他们本来不是演员,也不存在表演,我给他们营造一个极大松弛的环境,让他们在里面能够做自己,随着他们性子演。”
这使得这一部电影,至始至终都真实得如同身临其境。如果说有些电影是刻意去接地气,他的电影更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真、善、美这三个字,排在第一的“真”是“善”与“美”的前提,失去了“真”的“善”就成为了“伪善”,失去了“真”的美就使得如今“蛇精脸”充斥荧屏。
夕阳下,四个老光棍聚在村头闲聊,互相拿对方的光棍史打趣,四个人的背景随之浮出水面。
1966年,梁大头在与女社员调情,结果付出了一只手的代价,与他调情的女社员最终成为他人妇,他只能沦为地下情人。
1945年,顾林试图占小姨子的便宜,被老婆发现,老婆离开了他。
12岁的时候,六软的父母张罗着为他迎娶童养媳,他拒不同房,打了一辈子光棍,村里为数不多的老人才知道他是同性恋。
羊倌老杨与二丫私定终身,怀上了孩子,二丫头的父母不希望二丫头嫁给一个穷鬼,逼着他带着二丫头打掉了他们的孩子,并将二丫头许配给别人。之后的三十年,老杨和二丫头一直维系着地下情,并把收入送给后者补习考大学的儿子。
二丫头背着村长丈夫,同时和多名光棍保持关系。
很多人瞠目结舌。这是民风淳朴的农村吗?
城市里有高度的文明,但同时,约炮、开房、小三也是真实存在。同样,在农村里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农村也是一个多面体。有民风淳朴、善良的一面,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而更多的时候,它们互相交织、彼此咬合,共同构成农村的真实图景。
这正是郝杰试图去呈现的世界:多面的立体的的人在舞台的中央,其他的都只是背景。
很多张家口当地的人都在骂郝杰,说他败坏当地形象,甚至当地的父母官都大为光火。但是,谁也别想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指责别人的生活。还是那句话:我们依旧习惯于把人隐到幕后,把标语移到舞台。所以我们从他们控制的舞台上看到的,永远都是无趣的、机械的、脸谱化的,我们看到的报纸,永远都在重复着同一套陈腔滥调,我们的电视,呈现的是同一副令人生厌的脸谱,我们被他们视作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个体。
贾樟柯最早的《小山回家》,以及之后的《小武》,都给我极大的震撼,原因很简单,也是他为观众呈现出了最粗粝的真实。郝杰与他一样,试图以上帝的视角,呈现真实的人,来对抗假大空的“表演”,但同时又有很多喜剧的元素在里边,有趣。这也是郝杰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郝杰说,可能下一部电影就能赶上姜文。其实,赶不赶上姜文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郝杰这两个字立起来了,或者超越了郝杰他自己,要比什么超越姜文、超越贾樟柯更有意义。
——一直觉得李安牛逼的地方就是这里:他能够在坚守本真的同时,不断超越甚至颠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