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陈佩斯式喜剧电影你了解过吗
提起小品,很多人都怀念陈佩斯和朱时茂小品的高光时刻,可以说,也正是陈佩斯和朱时茂,才让小品这个节目种类诞生在春晚的舞台上。
陈佩斯第一次上春晚是1984年,也是第二届春晚,当时和朱时茂一起表演《吃面条》。剧情很简单,就是一个导演让一个演员来演吃面条这场戏,是一个纯粹的滑稽搞笑小品。
第一次上之前,导演问陈佩斯:你们这节目叫什么啊?
陈佩斯不假思索地说:那就叫小品吧。
从此,春晚的舞台就第一次有了“小品”这个节目。也正是从《吃面条》开始,陈佩斯和朱时茂走上了中国小品的封神之路。
一共11次春晚,11个小品可以说个个经典,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小品的巅峰。
1984年《吃面条》
1985年《拍电影》
1986年《卖羊肉串》
1988年《狗娃与黑妞》
1989年《胡椒面》
1990年《主角与配角》
1991年《警察与小偷》
1992年《姐夫与小舅子》
1994年《大变活人》
1997年《宇宙体操选拔赛》
1998年《王爷与邮差》
陈佩斯的小品究竟有什么魔力呢?
01、丰富的肢体动作+金句频出。
陈佩斯的小品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小品并不主要依赖对话来表现人物,他更多的是靠丰富的肢体动作,然后再配上画龙点睛般的金句,往往一亮相一出口,这个人物就“活”了。
比如就拿《吃面条》来说,桶是空的,碗是空的,演可能很多人都会演,但能演到极致的人却很少。比如有一处细节是,因为吃了太多碗,实在吃不动了,最后有一个用筷子挤压碗边把面条“掐”断的动作,非常传神,再配上他的丰富而细腻的肢体语言,把一个一心想成名,但却连两句台词都说不好,却又很努力的小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
以至于后来有人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听到有人说“你着什么急!”就会脱口而出下半句“你等我一会儿!”然后眼前浮现的就是那个陈小二呼噜呼噜吃面条的情景,本来是空桶空碗,却真的把人看得吃饱了。
再比如《胡椒面》几乎是没有语言的,依靠几个眼神,几个动作,就把两个人吃馄饨抢胡椒面的情景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个水准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再比如最受大家欢迎的《主角和配角》,更是被封为小品经典之最。
一句“队长,别开枪!是我,是我呀!”
然后往旁边这么一立,这个天生当配角却又不甘心想当主角的活灵活现的小人物就立住了。
⑵ 陈佩斯系列电影
1,《父与子》
《父与子》是王秉林执导、众力编剧的喜剧电影,由陈佩斯、陈强、黄玲、刘佩琦、于莉、张岱宗等主演,是喜剧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第一部。该片于1986年1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2,《二子开店》
《二子开店》是王秉林执导的喜剧电影,由陈强、陈佩斯主演,于1987年6月13日在中国上映。该片是喜剧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讲述了待业青年二子和朋友们自谋职业,开办个体旅店的故事。
3,《傻冒经理》
《傻冒经理》是由段吉顺执导,王培公编剧,陈佩斯、陈强、宋丹丹等主演的喜剧电影,也是系列电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三部,于1988年1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4,《父子老爷车》
《父子老爷车》是喜剧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第四集,刘国权导演,陈强,陈佩斯等主演的喜剧电影。该片于1990年在中国上映。
5,《爷儿俩开歌厅》
《爷儿俩开歌厅》是公乐编剧,陈佩斯、丁暄执导的喜剧电影,是系列影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第五部。由陈佩斯、陈强、傅艺伟、黄玲、王忠信、王昕等出演。
⑶ 陈佩斯有哪些经典作品
《南海风云》(1976年) 《猎字九十九号》(1978年) 《瞧这一家子》(1979年) 《法庭内外》(1980年) 《夕照街》(1982年) 《琵琶魂》(1982年) 《出门挣钱的人》(1983年) 《父与子》(1985年) 《二子开店》(1985年) 《少爷的磨难》(1986年) 《京都球侠》(1987年) 《傻冒经理》(1988年) 《父子老爷车》(1990年) 《爷俩开歌厅》(1991年) 《临时爸爸》(1992年) 《迷途英雄》(1992年) 《赚它一千万》(1992年) 《编外丈夫》(1993年) 《孝子贤孙伺候着》(1993年) 《太后吉祥》(1995年) 《好汉三条半》(1998年) 《防守反击》(2000年)
喜剧短片
《两个小木匠》 陈佩斯
[1] 《修路灯》 《木匠厨师》 《擦汽车》 《见利忘义》 《拳击比赛》 《献给王道乐土的厚礼》 很经典
仿古无声片
《奇妙的活动照相》 《骗人的匣子》 《袁大头外传》
电影拍摄系列
《电影烟火大师的喜剧》 《拟音趣话》 《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热点访谈系列
《热点访谈》 《流水作业》
其它
《一件小事》 《九六摇滚指南》 《哥们儿情谊》 《山外有山》 《暗恋黄花》 《照镜子》 《赶场》 《醉鬼回家》
电视剧
《考场》(1981年) 《无事生非》(1983年) 《火种》(1984年) 《狼穴》(1984年) 《敏的故事》(1985年) 《四重奏》(1986年) 《马路边》(1986年) 《火火寻宝记》(1986年) 《夫妻奏鸣曲》(1990年) 《飞来横福》(1994年) 《为了新生活前进》(又名我是乡巴佬)(1996年) 《同喜同喜》(1997年) 《扬州八怪》(1998年) 《给点阳光就灿烂》(2002年) 陈佩斯首次以帝王形象登场:《阿斗》。
舞台剧
《托儿》 《亲戚朋友好算账》 《阳台》 古装舞台剧《阿斗》 《老宅》
⑷ 陈佩斯最好看的电影是什么
父子电影
早期的陈佩斯和其父亲陈强也拍了不少的喜剧电影,给人们留下爱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最早的一部是1979年上映的《瞧这一家子》
可是,自从被封杀之后,陈佩斯就如同消失了一般。不得不说是中国喜剧界的一大损失,也是内地观众的一大损失
⑸ 陈佩斯当匪兵甲的日子,看看他如何敬业地演好看完即忘的角色
陈佩斯一直到1982年,还在电影里当匪兵甲、路人乙、小兵丁之流。
八一厂拍摄的《四渡赤水》是1983年公映的,拍摄当从1982年开始。
作为八一厂的一员,陈佩斯在影片中义不容辞地扮演了只露了一次脸的传令兵一角,用后来他在小品里用的词汇讲:只能露出一个后脑勺。
这个镜头出现在影片里虚构的角色王道之出席军事会议正欲进入大厅之际,这时,陈佩斯以后脑勺的形象出现了,他走到王道之面前,把一封公文交给了王道之。
不知是导演安排,还是陈佩斯临场发挥,他执意地把后脑勺前面的那一张并不出类拔萃的脸,掉转了一个方向,不失时机地对准了镜头,这样,我们终于在这个镜头里,看到了他的那一张标配式的尊容。
后来他在与朱时茂出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中,基本演绎了他在当配角时深刻感悟到的只能以后脑勺示人的配角演员的悲哀。
《主角与配角》小品出现在1990年春晚上,如果说小品的原型启示来自于何处的话,那么,《四渡赤水》中的陈佩斯惊鸿一瞥的露面,可以看出,这部电影里的陈佩斯的生存状态,是与小品里的角色纠结最为靠近的。
《四渡赤水》里的王道之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出演的是在《西安事变》中扮演张学良的金安歌。在影片里,角色表现出这一个虚构的执行蒋介石命令围追堵截红军的形象定位。
在影片里,他的身份是委员长行政督察室主任,这一角色是以重庆行营参谋长贺国光、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晏道刚为原型而拼接而成的,在影片里,他承担了承上启下的一个督导角色,电影里最后将他处理成被流弹击中而死,而真实的原型,一直平安无事,可以看出,这个人物在影片里是根据情节的发展需要而设置出来的。
而陈佩斯扮演这么一个虚构人物身边可有可无的小人物,实在可以看到,陈佩斯当初出道时对角色的配给几乎是来者不拒的。
《四渡赤水》拍摄于1982年,在这之前,他1980年在《瞧这一家子》中,已经有较多的露面,与人靓貌美的方舒搭档,扮演一对情侣,可以说他的戏份是相当充分的。
在1981拍摄的《法庭内外》中,陈佩斯扮演一个官二代,电影的情节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官二代开车撞了人,然后找一个人来掉包,陈佩斯就扮演这样一个官二代,影片里是一个典型的反角。
1982年,陈佩斯在《夕照街》中扮演二子,开启了日后陈佩斯终于找到用武之地的“二子系列”。
但凭心而论,“二子系列”的喜剧架构非常牵强,并不如陈佩斯主演的小品那样,给人一种通透感,影片里的陈佩斯装傻卖呆才硬性制造了那么一点 搞笑 成份,格调不高,缺乏喜剧也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精神的总体基调。包括卓别林电影,虽然前台是 搞笑 的,但内涵上却是笑中有深意。陈佩斯电影显然缺乏这种喜剧的深层内蕴。
可以看出,这时候的陈佩斯已经冉冉如同升起的新星,即将喷薄而出,他在1984年春晚上,终于依靠《吃面条》而一鸣惊人,但就在这之前的一年前公映的《四渡赤水》中,他还必须在电影里扮演一个送公文的露出后脑勺的传令兵,其低微的匪兵甲的身份,竟然维持了如此之久,真的叫人在面对《四渡赤水》中他的敬业表现而不得不由衷地惊诧。
陈佩斯首次在电影中扮演匪兵甲,是在重拍版《万水千山》中,这部重拍版令人不解的地方,是在舞台上拍摄的。
为什么要在成荫导演的老版上重拍?因为老版只写了第一方面军的事迹,重新修改过的舞台版增加了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成功了,于是根据话剧舞台版重新搬上了银幕,但这部电影只能算作是舞台艺术片。陈佩斯在剧中扮演了只露了一个脸的匪兵。
在1976年拍摄的《南海风云》中,陈佩斯扮演了南越军队的一个小兵,在驾驶舱里担任了背景脸,如果不是日后他那让人过目不忘的容貌,没有人会知道驾驶舱里的那个五官不正的越南兵,就是陈佩斯扮演的。
1978年,八一厂拍摄了电影《我们是八路军》,这个电影是以张思德为原型编写的,当然与张思德的故事差距较大,表现的是延安时期八路军战士开荒烧炭的故事。
电影在表现八路军开荒拓业的过程中,与围困他们的敌顽发生了冲突。电影里也有陈佩斯的亮相,扮着一个国民党兵,对当地民众动手动脚。
新版《万水千山》的导演严寄洲对陈佩斯在影片里扮演的匪兵甲应该还是挺满意的,1978年,在拍摄间谍片《猎字99号》中启用了陈佩斯扮演一个从国外派回国内的特务。
《猎字99号》当时票房不错,但导演严寄洲也认为影片缺乏艺术魅力。这个电影改编自当时在天津公安厅工作的周振天的小说《战斗在继续》,早在文革期间就准备由八一厂投拍,所以里面还提到了阶级斗争这些特有的时代概念。
可以看出,电影对1964年也是由八一厂拍摄的电影《秘密图纸》有着因袭成份,在《猎字99号》里,表现陈佩斯扮演的特务被公安人员带到客厅里,看的电影正是《秘密图纸》,当时陈佩斯充分显示了他的天生条件在扮演这一个小特务时的那种坐立不安的惶恐神态。
富有意味的是,《秘密图纸》中的失踪的图纸代号也叫“99号秘密图纸”。
在这个影片中,陈佩斯的戏份还是挺重的,扮演一个回国取图纸的小特务,在国外的部分,他衣着 时尚 ,油头粉面,竭力展现出的是一个 时尚 青年的不羁派头。
回国之后,他一直处于假扮身份而提心吊胆的一惊一乍之中,正如他日后在《警察与小偷》这类猫与老鼠定位的小品中所通常使用的身份设置一样。
作为一个正剧中的负面角色,他谈不上有什么喜剧表演的戏份,反而是他在人面前的那一副故着小巧、察言观色的神态,与日后在小品中的投机取巧的角色定位如出一辙。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演员提供的表情是有限的,从最初陈佩斯出演电影的零星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日后使用的仍是这几招表情,但组装在小品里,却成就了他的喜剧大业。
在1979年拍摄的《归心似箭》中,陈佩斯典型地扮演了一个匪兵甲的角色。
在1982年拍摄的《琵琶魂》中,陈佩斯继续显示打酱油的存在。
因此,可以看出,陈佩斯小品里他的表演优势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空间,找到了铆定最普通大众的人设定位,才使得他在电影里只能扮着路人与小兵角色的安排,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陈佩斯电影远不如他的小品成功,因为小品里撷取的是人的一种情态与形态,在短瞬间完成了它的讽刺意味就能自我立足,而电影必须建立起一套触及心灵的支撑体系,在陈佩斯的二子系列恰恰缺乏这种温润人心的东西。
这些电影中“二子”的作用仅仅是表现了一种投鸡不成丢了一把米的尴尬与失败,但并没有展现出“二子”还有人性中的温润与温暖力量,让电影拥有一个精神内核。所以陈佩斯电影里的二子缺乏可爱的让人回味的东西,这样的电影自然缺乏感染力。而小品里的陈佩斯是不需要提供这一切的,所以会让人难忘。
尽管如此,陈佩斯当年留在电影银幕上的零星琐碎的角色,或多或少地都成为他的小品里的素材与道具。尤其是《四渡赤水》中的那个传令兵不甘心只让后脑勺对准镜头,能让我们看到日后陈佩斯在小品里的经常性的纠结性的主题。
⑹ 陈佩斯的好看电影有哪些
南海风云》(1976年) 《猎字九十九号》(1978年) 《归心似箭》(1979年) 《瞧这一家子》(1979年) 《法庭内外》(1980年) 《夕照街》(1982年) 《琵琶魂》(1982年) 《出门挣钱的人》(1983年) 《父与子》(1985年) 《二子开店》(1985年) 《少爷的磨难》(1986年) 《京都球侠》(1987年) 《傻冒经理》(1988年) 《游侠黑蝴蝶》(1988年) 《父子老爷车》(1990年) 《爷俩开歌厅》(1991年) 《临时爸爸》(1992年) 《迷途英雄》(1992年) 《赚它一千万》(1992年) 《编外丈夫》(1993年) 《孝子贤孙伺候着》(1993年) 《太后吉祥》(1995年) 《好汉三条半》(1998年) 《防守反击》(2000年) 《戒烟不戒酒》(2011年)
以上为网络内容:::::
但是貌似“父子老爷车”“二子开店”“太后吉祥”“戒烟不戒酒”为其中之精品,,,多好看滴......
不知道能不能采纳呢。。。。。。。。。。。。。。
⑺ 陈佩斯演过什么电影
《戒烟不戒酒》,《好汉三条半》,《太后吉祥》,《防守反击》,《孝子贤孙伺候着》等。
《戒烟不戒酒》是朱时茂执导的一部喜剧电影,由朱时茂、刘雅瑟,乔任梁、陈佩斯、邬君梅、杨恭如、英达、田华薛俨等领衔主演。该片讲述了酒鬼严保久(朱时茂饰)以及他的女儿严蒙蒙(刘雅瑟饰)两代人在时代变迁和年龄增长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改变的故事。
《好汉三条半》是由许同均执导、王培公编剧的喜剧电影。由陈佩斯、温兆伦、吴辰君、刘金山、李琦等主演,。影片讲述了坦克兵退伍兵、娱乐城的总经理王大富在负责训练的老士官老赵的催促下,来训练营报到引发的搞笑故事。
《孝子贤孙伺候着》是王培公编剧,陈佩斯、曾剑锋执导的喜剧电影,由陈佩斯、赵丽蓉、魏宗万、丁嘉莉等出演,该影片于1993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讲述了二小娘生怕死后被陈二小火葬,和二小老舅用假死来大办丧事的故事。
(7)陈佩斯那个电影好看扩展阅读:
演艺经历
1984年,春节晚会上,与朱时茂首度在央视春晚合作演出小品《吃面条》,成为春晚舞台上的经典;同年,因在影片《夕照街》中饰演“二子”获当年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88年,因在《少爷的磨难》中饰演“少爷” 获小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同年,因在《京都球侠》中的出色表演获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1991年,与朱时茂在央视春晚合作演出小品《警察与小偷》。同年,组建海南喜剧影视有限公司,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最早的集影视创作、制作、发行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并于 1993年更名为大道影业有限公司。
2010年,陈佩斯自编自导的话剧《老宅》在北京BTV大剧院上演,随后又开始了他的国内巡演;同年在东方卫视春晚表演个人首部相声《学说上海话》。
⑻ 陈佩斯拍的哪些电影好看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父子老爷车”
另外还有“二子开店” (待业青年二子和一帮朋友创业开旅店)
“太后吉祥” (和斯琴高娃合作)
最近好像有 “戒烟不戒酒”还没来得及看 听说还可以
⑼ 陈佩斯父子搭档演过哪些喜剧电影哪部你最喜欢
每部都好看:以前的演员为群众及艺术而生/真正艺术人生;现在的演员太部份为钱而生,艺术暂时放一边:小鲜肉我不想说了;大家都知道!
⑽ 陈佩斯演过哪些电影
1979《瞧这一家子》
1980《法庭内外》
1980《琵琶魂》
1982《夕照街》
1982《出门挣钱的人》
1985《父与子》
1985《二子开店》
1986《少爷的磨难》
1987《京都球侠》
1988《傻冒经理》
1990《父子老爷车》
1990《猎字99号》
1991《爷儿俩开歌厅》
1992《临时爸爸》
1992《赚它一千万》
1993《编外丈夫》
1993《孝子贤孙伺候着》
1995《太后吉祥》
1998《好汉三条半》
电视作品
1981《考场》
1983《无事生非》
1984《火种》
1984《狼穴》
1985《敏的故事》
1986《四重奏》
1986《马路边》
1986《火火寻宝记》
1990《夫妻奏鸣曲》
1994《飞来横福》
1996《为了新生活前进》
1997《同喜同喜》
1997《我是乡巴佬》
1998《扬州八怪》
小品作品
1984《吃面条》
1985《拍电影》
1986《卖羊肉串》
1988《狗娃与黑妞》
1989《胡椒面》
1990《主角与配角》
1991《警察与小偷》
1992《姐夫与小舅子》
1994《大变活人》
1997《幽默体操》
1998《王爷邮差》
《 警察与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