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
情境设置先声夺人,高山滚鼓愈演愈神,演员爆发很准确 ,电影真的好看 (史航、沈腾评)。
从话剧舞台到大银幕,《驴得水》经过五年剧本打磨、上百场表演磨砺,品质扎实,精彩巧妙的故事、不落俗套的笑点、无可挑剔的表演,令观众交口称赞(网易娱乐评)。
这部电影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让我们看到国产喜剧电影更多的可能性,喜剧电影并非只能是一路哈哈哈,也可以做到有态度、有思考,看得笑声之后,心口好像被打了一拳(《广州日报》评)。
❷ 如何看待电影《驴得水》
我和刘露这次想做一部大家没见过(或者说是很久没见过)的电影,希望能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更确切地说,我和刘露所学习的艺术体系本来就要求作品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所追求的艺术性本就不是背离市场需求的。
我们力求用简单质朴的手段,表达丰富的故事和情感。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民国,取材却是来源于我和刘露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几乎每个人物都有身边人的原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和观众交流我们对于人类某些共性的思考。
我和刘露相信商业和艺术并不一定那么泾渭分明,我们不做没营养的垃圾食品也不是寡淡的养生料理,我们想做一道好菜,让食客觉得好吃的同时得到营养。
❸ 从观众的角度,《驴得水》拍的怎么样
❹ 驴得水为什么好看,驴得水人物分析
电影《驴得水》试图通过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折射出人性的深度和生命的厚重,但故事的讲述方式却差强人意。电影《驴得水》是主创人员的话剧《驴得水》的影像化,但电影的完成高度保留了话剧的特色。例如频繁的对白,依靠戏剧矛盾推动剧情。电影镜头缺乏力量。人物性格和命运走向并不是由内而外完成的,而是被剧情推动。整体观感是电影的话剧味太浓。当然,电影在思想层面引发的思考,在国产片中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在低俗、浅薄的国产烂片充斥院线的当下,有心拍出人性深度和生命厚重的电影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本文尝试分析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解读影片折射的人性深度和思想内涵。
孙校长
大家千万别被这个表面慈眉善目,张口“有教无类”的校长骗了,实际上他和教育局的特派员一样,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者。孙校长的目的只有一个,办好学校,在他这个目的下,任何事情都不重要,都可以牺牲。这不是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吗?特派员也是,只有一个目的:骗过美国慈善家,骗取教育资金。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他们的人生哲学是一样的。孙校长说“不拘小节”,什么是“小节”?在办学校的目的下,所有事情都成了小节。这些“小节”可以是人的尊严、自由、感情。为了学校可以瞒骗教育局,可以“募捐”教师的工资,可以牺牲张一曼。孙校长和特派员的区别,只是他们手上拥有的权力的差别。
张一曼
很多人喜欢张一曼这个人物,她身上有很多所谓独立女性喜欢的性格。首先在性方面,她完全颠覆了传统女性的观点,在1942年这个时间背景,实际上她身上背负很多压力,所以她会说不想离开学校,这里(西北的学校)更自由。她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强大,如果是,就不会躲在荒凉的黄土高坡浪费青春。其次在对待裴魁山和铜匠二人的情感方面,她的任性、洒脱是他们难以接受的。而这两个男人之所以那么恨她的原因也正是这一点。她的跟谁睡只是因为性或交易,她在跟谁睡时也默认他们认同自己这样的道德观。说的难听点就是:我只是跟你玩玩,玩之前是这么想的,玩之后也是这么想的,这是张一曼;但裴魁山和铜匠认真了。这里当然不是指责张一曼,因为这种对睡的观点的差异谁也没有事前讲明。如果裴魁山说他喜欢张一曼才跟她睡,并且想她嫁给他,他们就睡不成了。同样,如果张一曼跟铜匠说她睡他是想他第二天拍照,那么他们最后也未必睡得成。
正是因为这种睡的观点的差异,裴魁山和铜匠认为自己上当受骗。照此逻辑,张一曼又何尝不是上当受骗:我只是跟你们睡一觉,你们竟然玩真的?张一曼不该因为他们的一厢情愿和自认上当就遭受疯狂报复。她的悲剧命运在于这个世界有太多自以为是,自以为一厢情愿而深感受到伤害的人——这些人从来没去想想“伤害他的人”和自己究竟在哪些地方出了差错——这些人太想把自己的主张、想法、情感、思想强加给张一曼们,而张一曼们的灵魂是自由的。只有一个自由的灵魂才懂得人之间的差异。人和人之间,不是去同化,而是去接受差异。
裴魁山
裴魁山身上的两个隐喻:一紧张就要上厕所,隐喻关键时刻就软了,是个十分不靠谱的人;夏天穿皮草,隐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个虚有其表的小人。他对张一曼的辱骂,可见其品质恶劣,道德败坏。他就是那些深感自己受到侮辱,自尊心受到践踏的人的代表。他代表的那些人的习惯甚至可以归纳成这样:竭尽真诚的希望你看到、感受到他们设想的绝对真理和美好生活,如果你看不到、感受不到他们就会痛心疾首;痛心疾首之后就是万念俱灰,失望之极,痛恨你,报复你,消灭你。真的坚信自己的人何必去说服别人相信自己;又或者强大不是击败别人,而是征服——所谓征服是允许别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按自己的方式生存——征服表示不被击败和我愿与你共存。
周铁男
年轻的周铁男血气方刚,又有一腔浩然正气。但美国贵宾的警卫开枪之后,他吓怕了,跪地求饶。且不管他之前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单单就让他在坚持正义和活着之间选择,他选择活着无可厚非。当然,布鲁诺坚持“日心说”放弃生命值得钦佩,但布鲁诺的行为不能作为道德标准要求别人。周铁男之前一腔浩然正气,一声枪响之后他没有做到之前的浩然正气、临危不惧,这不是他的耻辱。一个道德标准高的人难道就必须为自己高的道德标准去牺牲?如果真是这样,那也只是为了符合高的道德标准的要求,并不是出于自发。一个小孩子要落井,是因为想到见义勇为能上头条才去救他还是啥都没想自发施救?估计后者多一些,因为前者要么因为想的太美太多耽误了施救,要么想到见义勇为上头条的代价太高而放弃见义勇为了。在枪口下,周铁男自发保命,并没有伤害任何人,他没错。至于他高调的愤怒和一身正气,最后却没有做到,这算不上道德败坏。一个凡人,即使他说的自己像圣人,他说的时候其实也并没意识到做圣人的艰难,最后他没做成圣人,还是凡人,虽然我们希望他能克服万难做成圣人,但就算我们失望了,也不该怪他让我们失望。我们就把他当凡人看吧。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007#堂吉诃德(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54209/
❺ 你认为哪些话剧好看
雷雨明星版话剧不错哦~演员阵容也很强大,主要演员有以下几位:
1.潘虹:饰演蘩漪
1954年11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大陆女演员,表演艺术家。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艺人。
1978年,主演电影《苦恼人的笑》,并受邀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展映。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潘虹由此成名。
2、濮存昕饰演周萍
1953年7月31日出生在北京市东城区,汉族,祖籍南京市溧水区,中国男演员。
3、达式常饰演周朴园
1940年9月26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苏省南京市,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
1993年,与冯巩、牛振华联合主演喜剧电影《站直啰别趴下》;同年,与奚美娟搭档主演爱情电影《第一诱惑》。1995年,参演根据石楠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剧情电影《画魂》。
4、田海蓉饰演四凤
1975年11月7日出生于安徽安庆。中国影视女演员、制片人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95级。
5、方舒饰演鲁妈
1957年9月8日出生于天津,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大陆女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
1980年,在影片《年轻的朋友》中饰演赵珍珍,这是一个爽快泼辣、爱说爱笑的年轻女战士的形象。
❻ 如何评价《驴得水》这部电影
嬉笑怒骂间用荒诞的喜剧色彩所酝酿的悲情,使《驴得水》既能逗人捧腹,更在针砭时弊的同时拷问已人性的盲点,固然电影在形式上有着过重的话剧痕迹,但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剧本夯实,耐人寻味恳切的黑色喜剧。
佳佳在话剧里去了美国。我们本来也想让她去美国,但考证了一下,不可能。因为当时去美国,香港那条路已经去不了了。但是,佳佳又必须给她一个结局,因为佳佳是我们站立场的一个人物(刘露:是比较有希望的人物),所以其他人物,是开放性结局,让你们去猜,但佳佳我们给她一个明确的结局。作为当时的年轻人,如果说要坚持底线、追求理想、民主和正义,代表我不妥协、我要抗争,那就是去延安。
❼ 《驴得水》话剧和电影哪个更好看
首先先说一下这两个版本的区别,然后在总结这两个版本
电影与话剧的区别:
一、演员数量对比(电影演员:12位;话剧演员:9位,电影赢)
话剧全场一共有九位角色,张一曼(女老师)、裴魁山、周铁男、孙恒海(校长)、孙佳(校长女儿)、铁匠、铁匠老婆、特派员、罗斯(美国慈善家);电影里的角色更丰富一些,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三个角色,特派员秘书、特派员司机、警长。另外,话剧里的铁匠在电影里变为了铜匠。
二、角色对比(电影与话剧的不同点,各有不同,但感觉整体的角色塑造电影更胜一筹)
张一曼(女主加最火的角色,就放第一个了):
1、张一曼与裴魁山单独在外面的那一段,电影里面是他俩一起剥大蒜准备晚餐,然后来了场“大蒜雪”;话剧里面变成了他俩因为怕被特派员发现了一起在撕账本,就来了场“账本雪”,相比之下电影的大蒜雪更浪漫一些。
2、铁匠扮完“驴得水老师“后与张一曼道别那一段,话剧版是张一曼给了他一支钢笔,分别的时候,铁匠还抱着张一曼说能不能再教一招,这时候张一曼教了铁匠咬耳朵的”技能“,也呼应了后来铁匠老婆的那个包袱“人耳朵又不是用来吃的你咬它做什么”,但电影版的没有这一点,与后面这个包袱没有形成互动,没有铺垫好;而电影版张一曼给铜匠了一缕自己的卷发,这铺垫了后面剪头发的故事,这比给钢笔的戏剧性更强,要是能加上咬耳朵那个,电影的连贯性就更强了,这一段里,话剧与电影各有千秋。
3、大家一起骂张一曼那一段,电影版比话剧版情节更丰富一些,除了裴魁山、周铁男他们骂的那一段,张一曼自己打自己那一段以外,还多了一个铜匠让校长把张一曼的头发剪掉,校长把张一曼剪成了短发,裴魁山去喊他们来一起开会,看见张一曼的时候一脸惊讶,张一曼突然跑去自己照镜子,然后看着几乎没有头发的自己痛哭的躲到桌子里面不愿出来见人,这个铺垫更能说的过去张一曼最后为什么疯了(疯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差点被警长给强奸了,喊周铁男救她,周铁男也不敢),比话剧版的内容更详实,在这一段的处理上电影比话剧好。
4、被校长支开单独待着的那一段,电影版是被校长喊去做校服了,不管遇到什么都不出来,结果校长被绑了也没有出去看他;而话剧是校长喊她站教室里面不管怎么样都不说话。其实设置的效果都差不多,话剧是为了舞台表演才设计的在教室里面,电影由于存在空间感所以可以单独设计一个密闭的环境,这一段的改编比较适合从话剧改编成电影,手法上有所改变了,但本身所要达到的效果没有改变。
❽ 电影驴得水好看吗,驴得水看着怎么样
我看了以后感觉是“借国讽共”或者说是“借古讽今”虽然民国也不能说是古时候,但我就有这样的感觉,只是我的感觉啊!
❾ 怎么评价电影《驴得水》
“驴得水”原本是一头驴的名字,可是校长为了多拿一份工资,就编出了“驴得水老师”,继而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
孙佳佳,校长的女儿,是这部剧中唯一清醒的人,看了他们几个大人的丑态,最后离开这所学校去了延安发展。最后那一盒跳跳球,她大概也了解到铁男对她的心意了吧。
这部剧真的演的挺有意思的,给人的感受很深,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