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甜蜜蜜》总体而言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甜蜜蜜》是香港回归前大时代背景下漂泊灵魂的缩影,一部描摹苦涩爱情、人世命运的上乘佳作。是导演陈可辛在香港回归之际讲述的20世纪末香港新移民的漂泊生活,以邓丽君的歌《甜蜜蜜》贯穿始终,英文片名“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意为"基本是一个朋友间的爱情故事"
为什么会有《甜蜜蜜》这部电影?因为一个有关命运预告的想法。
影片开始显示的时间是1986年的3月1日火车到站,这是两位主人公首次相遇的时间地点,这个秘密在影片结尾被揭晓。陈可辛最初想要拍这部片子其实是因为一个想法,如果说两个人很久之前已经遇到过,冥冥之中已经有过那么一次相遇,那么这次相遇在日后两个人的交往过程当中就是一个命运的预告。《甜蜜蜜》的故事正是源于这个概念。
② 电影甜蜜蜜影评
一只觉得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成功并不是个奇迹。是个必然。《甜蜜蜜》本身也是港片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的港片给我的感觉就是喜欢难大人物,或是生活中的一些‘异类’作为剧本的原创背景,看多了,有点枯燥,因为剧情多少雷同,可以猜到台词的那种。
这时候的港片制作陷入了创作盲区,太多的惊险&武打,似乎港产成了此类电影的代名词。电影人一部部的出,制作人乐此不疲。而观众早已不买帐了。
此时《甜蜜蜜》应运而生,一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爱情文艺片,它的成功多少也有一点‘时势造英雄’的味道。从此以后,港影人,开始注重小制作,小剧本的电影了。
《甜蜜蜜》的剧本,不可挑剔。尤其是前半段,那种社会平层,(不喜欢用底层来形容我们老百姓,底层多少有点受气的感觉,可是我并不觉得被压榨了)日常生活原态刻画的可谓是淋漓尽至,让大众产生共鸣。尤其是李翘那种现实追求,又吻合多数怀梦青年心。
最高明的还是最后的镜头。一点点的推过,黎小军的脸,然后在推倒李翘的脸上…
…‘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恍惚间十年的情绪摸上心头…,一时间的意乱情迷…,让你我也若若有失…就这样你我也被征服。
电影毕竟是创作,什么事创作,创作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这里提炼出一个引人共鸣或是深思的主题。至此有了后半部分的精彩,也成就了这部不俗的佳作。
所以至使我们百看不厌~~
当当——当然,影片的灵魂黎小军&李翘地人物塑造,完美的无可挑剔。Miggie的影后可不是白拿的,入目三分的深入人物灵魂,骗取了多少观众的唏嘘。
至于黎明,觉得纯属个人真我的演绎。傻笑,绝对的本色。关于这点,我有话说,
其实咱们的黎天王也笑不出别的样子来,就会一种也挺好,这不还捧回了一个‘小金’呢!可见这片人物塑造的有多完美了……(太损的话就免了,人家也没得罪我)
他们用‘痴’、‘傻’来贯穿片子情愫的飞升,一对男女,没有目的地相爱…,李翘说:‘我来香港的目的不是你,你来香港的目的也不是我……’爱情就是这么无力,在没有欲望的时候撕生,这种似无非有的爱情最让人肝肠寸断,难以割舍。
试问一定要找个理由吗?只是给自己放弃一个借口……然,当他们明白的时候,已经茫茫十年。
纵然你有宏图壮志,纵然我的种种理由,可是情爱不受任何阻绊的在身体力扩张…,人生、苦短。
未几时,在没有你的地方,我遥遥思念…,终却不了命运的摆弄。千百万次,从这里走过的我,企盼着你就站在路口的转弯处…,千百万次,在初识的窗边回头重见笑脸的你……就这么在最不惊异的瞬间相逢…,十年间风云,弹指一间。这样的邂逅,让我们怅有所失,迷糊的记忆,让我们看着彼此熟悉又陌生的脸,略有所思:‘在哪里?在哪里遇见你?’
尚未诉情的你我,又在迷烁的记忆,狐疑的眼神中匆匆擦身而过…,也许还是没有记起。
然而终究有一天,我们会突然从椅子上跳起来,‘是你!是你!梦见的就是你!’
③ 甜蜜蜜好看吗
翻出旧电影才找到不煽情却仍然美丽的爱情故事。没有甜腻的台词没有唯美的镜头,最美丽的偶遇在于一个转身。
④ 电影甜蜜蜜影评
近十年来最成功抓住两岸三地中国人共通感情的爱情文艺片,曾获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岸西的剧本写得极有心思,她用邓丽君的歌曲作为时代象征,将男女主角小军与李翘之间一段延绵十年之久的感情串连起来,令人感到荡气回肠。他俩在1985年坐同一班火车自大陆来到香港,各自展开其新生活。两人从相遇、相识,从朋友慢慢变成爱人,但始终不能在一起。李翘跟了落难的黑道老大豹哥远赴异国,本以为此情不再,但命运又安排他们在邓丽君死讯传出的那一天重聚。 导演手法流畅而富有感情,张曼玉与曾志伟都演出极佳,连黎明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此外,本片将香港人忙着移民外国、大陆人急于成为香港人的“时代悲剧”也有观察入微的描写。
⑤ 甜蜜蜜的影片评价
剧中无法规避的注水情节处理和刻意设计的反派人物张军和叶青儿妈妈,就如同编剧王宛平老师所言,沙溢扮演的韩阳和李依晓扮演的莎莎在太过抢眼的男女一号面前戏点并没有完全发挥。(电视剧杂志评)
既没经历过“文革”年代,又无法理解80后拿野蛮当快乐的爱情观,处于两代交接的70后很理性地看待《甜蜜蜜》,挑出了不少时间与事件错位的拍摄漏洞。(北京晚报评)
⑥ 如何评价电影《甜蜜蜜》
《甜蜜蜜》这部电影看了很多次,前段时间电影院又怀旧的放了,然后又屁颠屁颠的跑去看了。
爱情动人,亦伤人。是牵挂,亦是负累。会欣喜,亦会悲忧。有收获,亦有缺憾。明了这一层,面对《甜蜜蜜》接连不断的纠缠与错失,方能感同身受。
可《甜蜜蜜》不只是一部爱情电影。它的野心,是透过特定时代中普通人的奋斗与挣扎,勾勒人与命运的关系。
最让人感动的是豹哥,他为了李翘做了很多,最后死在异国他乡。他身上的米老鼠文身是最感人的一段。
很多时候,在不在一起并不是很重要,相爱过才是最重要的。
⑦ 电影《甜蜜蜜》好看吗
很经典的一部爱情电影,
喜欢那个时候的张曼玉和黎明,都很年轻,演绎的也很真切,那会看这个片子真的感动的掉眼泪了。
⑧ 为什么说《甜蜜蜜》是最特别的一部表现在港大陆人形象的电影
《甜蜜蜜》是天后歌星邓丽君的代表歌曲,同时也是鲜肉时期的黎明与张曼玉的经典电影。《甜蜜蜜》是90年代最成功抓住两岸三地中国人共通感情的爱情文艺片之一,曾获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通过时代的背景,讲述了两个人在命运车轮下分分合合的爱情,同时让人们了解了香港回归前的历史场景。
本以为此情不再,黎小军忠厚老实,善良勤恳,从不主动突出自己的存在,但他绝不懦弱,从不逃避担当。但命运又安排他们在邓丽君死讯传出的那一天重聚。陈可辛的导演手法流畅而富有感情,张曼玉与曾志伟都演出极佳,连黎明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电影里没有让人失望的人,也没有让人失望的世界。就像真实的世界,永远不完美,却永远有美好。
⑨ 如何评价电影《甜蜜蜜》
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这在电影《甜蜜蜜》里显得格外在理。
陈可辛带着修复版的《甜蜜蜜》参加今年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影展“经典单元”,重新勾起了很多人关于这部电影,关于爱情的记忆。
相爱只需要时机,在一起需要很多运气。不得不说,陈可辛真是一把写爱情的好手,他总是能捕得最好的时机让爱情滋生,却又吝啬了运气的次数,他恰到好处地将细腻处放大,在平淡生活里写出爱的本质。
关 于 台 词
不知道为什么,整部电影中芦苇尾巴最喜欢的台词居然是这段:新年进步。恭喜发财。一帆风顺。身体健康。事事如意。龙马精神。如意吉祥。大吉大利。万事顺意。友谊万岁。
重点是最后一句:友谊万岁。这是黎小军和李翘经过除夕之夜的事情后,新年第一天,俩个人的一段对白,比起李翘前面“昨天晚上,大风大雨,俩个孤独的人糊里糊涂地吃了顿团年饭而已。”话里的假装不屑,后面这一长串的祝福话语才令人叫绝,绕词的俩个人已经想不出什么话能缓解尴尬了,词穷的感觉有时候真的十分难受,暧昧不明的情感在“友谊万岁”那里戛然而止,李翘用友谊掩盖了俩人的爱情,这句台词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幼稚得深刻。完了镜头又立马转到了527房间。
爱情文艺片的美在于含蓄在于收,表达爱情不一定要海誓山盟,不一定要坐上热气球捧着鲜花拿着钻戒……整个片子里,黎小军只在电话里对小婷说过“我爱你”,他爱李翘,可这句话却从来没有对她说过,这是人物脾性,也是人物情感的强烈对比。
⑩ 谁看过 甜蜜蜜 电影,好看不
电影《甜蜜蜜》是香港导演陈可辛的代表作,张曼玉、黎明和曾志伟主演,1996年上映。影片获得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九项大奖以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美国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等大奖,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末期最成功的爱情文艺片之一。影片令女主角张曼玉继《阮玲玉》之后第二度摘得金像奖和金马奖双料影后。《甜蜜蜜》上映的1996年正值香港回归中国前夕,同时也是华语一代歌后邓丽君逝世翌年,电影借助这一特殊时代背景讲述了20世纪末期香港新移民的艰辛岁月,并以邓丽君的歌曲《甜蜜蜜》贯穿始终,成功抓住两岸三地中国人的共通情感。影片剧情始于1986年,终于1995年邓丽君骤逝当天,在中国出现移民潮的大背景下,通过小人物的命运展现了香港回归前十年的历史变迁。
陈可辛曾表示,《甜蜜蜜》并非单纯爱情故事,它更多是在讲述拼搏、讲述人生、讲述时代。电影在香港回归前夕的1996年11月上映,公映一个月仍位居全港票房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