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奥斯卡最佳音乐奖,关于二战的电影有什么
辛德勒的名单
该片获得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最佳原著音乐七项大奖。以其强大的人文气息震撼了全世界的观众,成为电影史上反法西斯题材经典之作。
作曲由John William担任,Itzhak Perlman担任小提琴演奏。John William在为这部影片配乐时,选择了简练柔和的旋律。他使用了与过去那种力求音画同步的写实主义截然不同的创作手法。音乐所注重的不再是“景”,而是“情”。它所着重表现的不再仅仅是画面本身,更多的是人物(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同时还是一个民族)的复杂、沉重的内心世界。在风格上,他采取了浪漫派音乐的传统写法。不言而喻,在全片总长约60分钟的14段配乐中,占有突出地位的是广大电影音乐爱好者耳熟能详的那段主题音乐。(John William主要作品:“Star War”、“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Indiana Jones”等 )很凑巧,这部影片的导演Steven Spielberg和小提琴演奏家Itzhak Perlman同为犹太人,片中Itzhak演奏的小提琴如泣如诉地奏出了主题乐段。这贯穿在全片中的哀婉动人的旋律,完全游离于画面之外,从宏观的角度刻划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理历程。
❷ 大闹天空影片中如何运用名族音乐渲染主题
1.影视与音乐的关系:
音乐进入电影之后,本身原有的表现手段已失去其独立的意义,成了视听结合的电影音乐,使电影艺术家总体艺术构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表情达意具有抽象性和广泛性。电影音乐有它自身的规律,他在电影中的作用是为表现主题、渲染和烘托环境气氛、写景抒情、揭示人物内心的奥秘、加强影片的艺术结构的连贯性、节奏感和完整性,使直观的运动着的画面增加韵味,为塑造音画结合(或音画分立)的艺术形象服务。在电影中,纯音乐的游离作用,是破坏电影艺术有机体的,这即是说,它不能离开视觉形象(画面)而单独存在,必须与银幕画面结合,才能显示出它独特的价值,使他获得了新的质,成为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音乐直到二十年代末才为电影艺术家所重视,要一些作曲家为电影作曲配音,电影音乐才真正成为电影综合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表示情感的力度强烈,可以弥补画面人物感情的深度与强度的不足,渲染悲欢离合的气氛,可以与视觉画面相互补充,形成独特的声画造型,这是较之于无声电影划时代的一大进步。
2.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的存在形式,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同各种其他艺术相同,民族音乐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地融合了周边民族音乐的精粹,演化出了本民族独特的音乐艺术和音乐传统。比如南方民族的山歌,就可用来捎信、传情和娱乐等,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各民族的艺术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注定要吸收他民族的特色,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样,每个民族的艺术都会长存。只要是本民族音乐中的好的部分,就会被他民族所接受乃至传唱。如此一来,民族音乐自然会生生不息、不断发展。某些民族早已被历史的漫漫长路所模糊,但他们留给后世的艺术精神财富却没有被抹杀。这些民族的存在就有了其意义。所以,民族音乐及艺术的存在是有极大价值的。
3.会的,他们是互补的,有时候一首歌曲的旋律很好听,我会爱上这首歌,就好象一首好听的轻音乐一样,
有的时候,有些歌曲歌词很有内涵很喜欢,觉得说到自己心坎里的时候,就会喜欢这首歌,并深深的记得这个歌词
歌曲,是由旋律和歌词组成的 ,两者缺一不可。我对两者同样注重,但还是旋律本身比重大
4.欣赏音乐时,万事放下,只是静静的让音乐包围着你。
用心去听,让心随着旋律和节拍起伏。渐渐你会融入音乐中,成为音乐的一部份。然后你开始听懂乐曲想要告诉你的东西。每一个音符开始触动你的喜怒哀乐。你开始为之流泪,为之激动,甚至喘息不已,琴弦和心弦开始产生共鸣
❸ 电影嗯音乐和画面有什么关系
电影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关系通常分为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种。
音画同步表现为音乐和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吻合,视觉内容统一,并起到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音画对位则是让音乐和画面作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现,使节奏、速度、情绪、意境都表现不同,声音和画面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作为电影音乐的作用,往往根据影片内容的需要,运用影片所处时代具有代表性的音调或音乐作品,常用的音乐语言、表现手法以及乐器和配器特点等各种因素来进行创作,使影片赋予时代特征。电影音乐作曲必须懂得乐队、乐器和配器。这就需要作曲家熟悉每一件乐器的表现特性和演奏特点。电影乐团的作曲和指挥对音乐的长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为突出,在和画面配音时这方面的适应能力也特别强。这都是电影音乐的特点。
另外,音乐进入了电子化时代后,对各种新颖的电子乐器和电声乐队也必须驾轻就熟,掌握它的音响特点和表现特征。电影歌曲和插曲是电影音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电影中的歌曲往往和画面形象紧密结合并推动影片的剧情发展,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请采纳,谢谢!
❹ 电影音乐分哪几种拜托了各位 谢谢
电影音乐主要分为两种:客观音乐与主观音乐。客观音乐也称为画内音乐或有声源音乐,是指影片画面规定情境中应有的音乐。比如人物在歌唱、演奏乐器、收音机广播等,这类音乐不可或缺,但也可根据需要做出特殊安排。
主观音乐又称画外音乐或无声源音乐,画面并未提供音乐出现的依据,而是作曲家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或渲染环境气氛而专门创作的音乐。它是对画面的补充、解释或评价,体现了作曲家对影片所展现事件的主观态度,能够深化画面内容,加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这两种音乐在具体影片中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有时甚至难以分辨。因为客观音乐的具体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既可以起到主观音乐的作用。例如,人物内心痛苦时,收音机播放的音乐可以是相同情调的音乐来渲染,也可以是欢快的音乐形成对比。
按照音乐与画面的关系,电影音乐又可以分为四类:音画同步、音画平行、音画对位和音画游离。音画同步是最常见的一种音画关系,音乐基本上与画面吻合,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观众在观看画面时,不知不觉地接受音乐。
音画平行音乐不解释画面,而是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将画面贯串起来,造成一种完整的形象。例如,画面是一组短镜头,描写时间过程、人物成长或脑海中回忆的各种片断时,音乐只写出一种情绪或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画面的蒙太奇更为凝聚集中,以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音画对位音乐与画面形成类似音乐中两个声部的对位关系。时而同步,时而不同步,甚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格调、节奏、内容上造成对立、对比,从另一个侧面来丰富画面的涵义,产生一种潜台词,形成新的寓意,使观众得到更深的审美享受。
音画游离是60年代以后电影音乐的一种新趋向。电影音乐不再直接为剧情服务,而是起到扩大空间——延续时间的作用,它不渲染影片的细节,而是用相当独立的姿态以自身的音乐力量来解释或发掘影片的内涵。观众可以在音乐与画面游离的情况下,自己领悟影片的真旨,得到丰富的联想与感受。
广告音乐则有原创音乐、借用名曲、借用民歌等多种形式。广告音乐应能吸引受众的注意,简明易记,琅琅上口,并有鲜明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