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部电影诞生的完整流程
现在看电影已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娱乐方式,一部电影虽然只有短短的90分钟左右,但是从最初的酝酿到上映,可以说的上是一个大工程。
从发想到实际上映,中间通常少则一年,多则数十年。同时会动用各式各样的人才与机构去合作制片,从编导的创意发想、资金的募集到成立剧组实际拍摄、请求政府与民间单位协拍等等,牵涉其中的人数恐怕没有个一两百,也有五十、六十人。比起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小说创作而言,电影制作是更加复杂的过程,因为中间要经过不间断的沟通与协调,以及不同创作者之间的进度管理。如果论小说的创作方法都是因人而异,那每部片的制片过程状况之差异就可想而知了。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大方向来看看:电影的制作流程通常是怎么一回事。
电影的制作期大致上可以分成研发、前制、拍摄、后制、发行等五个时期——注意,这只是影片本身的制作期程,找资金与营销的期程完全可以另外安排。在制作环节当中的每一个时期所需要的团队形态都不一样,有些成员只会在某个时期出现,有些则是贯穿全部。一般来说,制片跟导演会从头监督到尾,毕竟他们被认为是最终要对影片成果负责的两大职位。其他职位像剧本、摄影跟剪辑等可能只会在某个期别出现,但是视每部片的个别需求,他们也可能会参与到其他期别的制作。
研发期
研发期是剧本概念发想与成形的时期。这个时期,剧本还没有确定要开拍,整个企划可能只有导演、编剧或制片在讨论而已。这个时候的创作自由度是最大的,因为还没有资金下来;或者资金下来了,但还没有花掉。最主要的成本大概就是编导的时间,以及讨论、写作时花掉的咖啡钱而已。当然,对一个好剧本而言,详尽的田野调查工作也是不可少的。
前制期
前制期是在确定要开拍某部片之后,对该片的拍摄期的所有事前准备。你可以把拍摄期当成一场大型婚礼,有仪式与喜宴的那种,这样的婚礼事前绝对需要大量的规划与联系,当天才可能顺利地进行。拍片也是一样的,需要的前制时间不一,从好几个礼拜到好几个月都有可能。
前制期时,制片会带领自己的制片团队协助导演去把整个剧组找齐,包括摄影、收音、配乐、灯光、美术、服化、演员、剪辑、特效等等。导演需要去勘景,确定拍摄地点,并由制片去跟该场地的负责单位请求拍摄许可。导演还必须要跟分镜、摄影、美术、演员等创作人员把能规划的事情都先拟定出来,比如说分镜脚本、场景布置、摄影镜位、演员走位等等都可以在这时先确定。简单来说,制片要把所有的协议合约弄好,而导演要做所有的创作决定,至少理论上是这样。
拍摄期
到了约定好的开拍日,不管准备得如何,都要进入拍摄期了。拍摄期就是实际生产影片素材的时期,通常也是最多人参与的时期——如果这部片没做特效的话。
期间的每一天,剧组的所有人聚集在拍摄的地点,将一个个分镜片段摄制下来、录音起来,就是拍摄期的主要样貌。这个时期会实际使用到场景与器材,也会多了摄影助理、灯光助理、场务等人员,更是所有主创人员实际创作、表演的时刻,因此花费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后制期
拍摄期结束之后,就进到最后上映前的后制期了。这个时候,导演需要跟各个后制的创作者——剪辑、调光、混音、特效等部门——合作,将拍摄期生产的影片素材编辑、处理成一部完整的电影。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复杂,尤其是数字化的后制程序。要协调数种专业的影片格式、后制软件,确保不同后制部门之间的项目档与影片档交接顺利,还要搞懂不同程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发行期
最后的发行期,就是将导演与后制部门处理完成的上映版本电影转换成可以在电影院的放映机上播放的放映拷贝,并将之发布到各个电影院。放映拷贝可以是胶卷,也可以是硬盘,端看影厅是胶卷放映还是数字放映。影片也可以制作成在电视播映的版本,DVD或蓝光发行的版本,以及现在流行的数字下载和串流版本。最后,当发行的影片播映出来,进入到观众的眼里,电影才算真正完成。毕竟放映本身也是电影的生命循环中很重要的一环,要怎么放映才能完整地传达导演的意念?想想导演李安的未来3D 与克里斯多福·诺兰的IMAX胶卷;要怎么样才能给观众最独特的观影体验?为了《八恶人》而重现他所钟爱的想象各个影城争相推出的“体感座椅”。更不用说昆汀·塔伦蒂诺经典Roadshow映演模式,用布幕、间隔音乐与奢华装饰带给观众贵族般的看戏享受。
这些就大致是电影制作的五个时期。虽然它们按照顺序排起来是研发、前制、拍摄、后制与发行,实际上不同时期之间都可能会重叠。比如说到了后制的时候还在改剧本,拍摄的时候才在找场景,甚至发行的时候重拍片尾等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每部片的制作总是有需各自面对的情况,而在无法简单地按照标准流程来走的时候,就得靠剧组内部不停地沟通、沟通、再沟通,才能把影片交到电影院手上,放映给观众看了。
② 一部电影从立项到上映要经历哪些流程
一般商业电影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一、拍摄前的工作,包括提构思、写故事、分场大纲、签导演、列预算、编剧本、看外景、找演员以及决定制作小组的成员。
二、拍摄中的工作,即在导演的指挥下采集作业方式进行,并由执行监督经费开销、拍片进度和一切行政事宜。
三、拍摄后的工作,包括剪辑、配音、配乐、设计字幕、制作预告片以及展开上片前宣传等。
1、选择剧本
最重要的,一般是由制片人来选择剧本,但是也不乏导演来选择剧本的,不过在导演选择了一部好的剧本之后就要说服公司以及制片人来为他投资。
2、资金
电影的成本不仅包括导演、编剧、摄像、演员、场景、拍摄、后期、食宿行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市场营销及宣传的费用。每部电影根据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小成本电影,中型制作电影和大型制作电影。
3、选择导员、演员
中国电影不会有选择导演这种说法,在一部电影里导演说了算,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对电影的质量负责还要对片场的其他方面负责,而国际电影制作中导演只需要负责好电影拍摄的任务,在国际化的电影制作中是剧本选择导演,而不是导演选择剧本,制片人在电影筹备时还要担当起选择演员的任务,在中国大陆这些都是副导演来完成的。
4、明星阵容
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中,不仅要有很棒的剧本,很好的故事情节,好的导演,重要的是要有大牌明星的参与,明星是电影中闪亮的焦点,多数时候也是电影票房的保障。
5、组建摄制组
摄影组包括:摄影、场记、化妆、道具、灯光、美术、后期指导、跟组剪接。
6、发行商
商业电影中发行商和制片商不是一家,发行商是通过竞争来取得发行权,一部电影的好坏也可以通过发行商的表现来评判。
③ 微电影的制作流程
微电影制作是一个复杂但又充满创意的过程,它包含了多个环节。首先,剧组的组建至关重要,团队中包括导演、编剧、摄像、后期制作人员、剧务和场记等角色,每个角色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其次,成本预估和集资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如果预算紧张,可以通过众筹或寻求赞助来筹集资金。而对自己作品充满热情的创作者,众筹往往是一个快速且合适的选择。
剧本准备是制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剧本能够让观众在30分钟内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在微成本拍摄的微电影中,剧情的力量尤为重要。编剧需要根据核心剧本/剧情进行修改和完善,以确保剧本能够吸引观众。
分镜头脚本的拟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它就像是建筑大厦的蓝图,为摄影师拍摄和后期制作提供了依据。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分镜头脚本来理解导演的意图,并进行再创作。
在拍摄前的准备阶段,后勤和剧务需要列出详细的道具和场景需求清单,并考察场地。根据剧情的需求,至少需要10个不同的场景,并优先选择免费拍摄的场地。对于符合主题或增加亮点的装饰品,可以通过在线租赁平台进行租借。
拍摄时,摄像组需要准备摄影器材,如单反、滑轨、小斯、脚架、录音器材和打板器等。导演和编剧还需要选择演员,只需他们具备一定的颜值和普通话水平即可,因为演员不专业,后期配音的情绪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拍摄过程中,建议录同期音,以确保演员的表演真实自然。同时,要注意饮食,拍摄时应吃饱,而现场的三餐可根据拍摄进度调整,确保演员在拍摄结束后能够及时用餐。
后期处理是制作过程中最复杂、最具技术含量的阶段。专业的后期制作人员会使用After Effects(AE)等软件进行剪辑、色彩校正、声音处理和画面制作,从而呈现出高质量的微电影。
最后,作品完成后,大部分微电影会提交至各大视频网站。当然,部分精品作品也可以交由电影发行公司进行推广和发行。
④ 一般电影拍摄的流程是怎样的
一般电影拍摄的流程如下:
一、明确剧本和筹备阶段
1. 选定故事和创作剧本
这是电影拍摄的第一步,对故事进行构思和创作,确定电影的主题、情节和人物。
2. 筹备工作
包括选定拍摄地点、组建拍摄团队、筹备资金等。
二、前期制作阶段
1. 选角与演员培训
根据角色需求挑选合适的演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准备工作。
2. 预制工作
包括设计服装、道具、化妆等,以及搭建场景、制定拍摄时间表等。
三、制作阶段
1. 实地拍摄
按照剧本和拍摄计划进行实地拍摄,捕捉所需的镜头和画面。这一阶段可能需要长时间的拍摄和多次重复。
2. 现场导演指导和后期处理
在拍摄现场,导演对各个镜头进行指导和调整,后期还需要进行剪辑、特效处理等。这一阶段需要与摄影师紧密合作,确保影像质量。同时与音效师、配乐师等合作,完成后期音频处理。此外,还需进行特效制作,如特效化妆、特效镜头等。这一阶段的成果会逐渐形成电影的整体效果。在此过程中可能会进行多次修改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在完成初步剪辑后可能会进行一些补拍或重新拍摄的镜头。补拍可能由于导演对某个镜头的满意度不够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进行重新拍摄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补拍阶段同样需要耗费时间和资源因此需要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保持高效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拍摄进度和质量。最后完成所有拍摄后导演将剪辑出最终的电影版本进行后期制作准备发行放映。至此整个电影拍摄流程结束并准备与观众见面。同时还需要对电影进行版权保护以确保知识产权的安全和合法收益。最终电影将在各大影院、在线平台等进行上映实现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结束其整个生命周期并保持持久影响。在这一流程中不仅需要团队协作和执行力还需要充分准备并考虑多种因素以成功完成一部电影的创作与制作并保持其质量与影响不断提高。总的来说电影拍摄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多个环节的紧密配合与协作以确保最终作品的质量和价值。
⑤ 一部影片的产生需要几个阶段
电影的制作流程基本分为五个阶段:1、发展阶段:撰写剧本并将之转换为拍摄的蓝图。2、前期制作:为实际拍摄作准备工作,过程中将会雇用聘请演员和工作团队、挑选拍摄地点,以及搭建场景。3、中期制作:拍摄录制电影内容的原始片段4、后期制作:剪辑影片并同时剪辑剧中对话(但是与影片分开进行);创作、演奏并录制背景音乐(和歌曲)、设计并录制音效;制作并加入电脑“视觉”数位特。所有音讯元素被混合成称为“stem”的主音轨,之后将主音轨和影片合并。此时电影正式完成(好莱坞称为“锁定”(locked))。5、销售和发行:针对潜在可能的买主(发行商)举行试片,发行商购买电影后将之送往电影院和/或发行成DVD等家庭数位媒体。好莱坞风格的制作流程通常需要花费3年的时间。第1年是进行发展阶段,第2年开始前期制作和正式拍摄,第3年则进行后期制作和发行。电影的性质决定了制作期间所需工作团队的规模大小和类型。许多好莱坞冒险电影需要电脑运算的影像(CGI),必须由非常多的3D模型设计师、动画师、动态描绘师和其他人员来制作。然而,一部预算较低的独立制片电影,可能仅由小型的工作团队制作,通常薪资待遇也较低。全世界每个地方使用着各种不同的技术、演出和类型风格进行电影制作,并且也有截然不同的预算范围,从中国大陆县市政府出资赞助的纪录片,到在美国的制片厂系统内,完全以商业利润为导向的电影制作。
⑥ 拍电影到底要经历多少个步骤才能完成上映
拍电影到底要经历以下7个步骤才能完成上映:
1,创作剧本,磨合完成,把剧本送到广电总局审核,备案。
2,备案通过之后,开始筹集资金,签约导演和创作团队。
3,建组,摄制组和服道化进组。
4,开机仪式,演员进组开始拍摄。
5,拍摄完成后把成片送到广电总局审核,审核通过之后拿到上映龙标。
6,谈院线,筹备上映。
7,上映,结算收益。
一部电影从筹备到上映所经历的步骤繁琐到超乎想象,尤其是一些大片,光是前期筹备可能都要几年。比如陈凯歌导演筹备《猫妖传》就花了6年的时间,并专门打造了一座唐城影视基地。
这也是很多电影在宣传时,说自己拍摄时间有多么长的一个原因,也是电影众筹比电影版权认购风险更大的原因,毕竟拍电影还是非常专业的事,需要真正电影的人才能拍。
当然,如果投资者对电影制作流程等更熟悉的话,也是有助于对电影进行综合的一个判断:哪些场景难拍,周期可能要多长自己什么时候进入是最佳时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