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央一台以前周末下午放过的一部讲述一个外国小男孩被性侵害的电影
◎中文 名 皮毛
◎片 名 Fur
◎年 代 2006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剧情/传记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6.3/10 (604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22295
◎文件格式 RMVB
◎视频尺寸 640 x 352
◎片 长 117 Min
◎导 演 史蒂芬·西恩博格 Steven Shainberg
◎主 演 小罗伯特·唐尼 Robert Downey Jr.
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泰·布理尔 Ty Burrell
简·亚历山大 Jane Alexander
艾米·克拉克 Emmy Clarke
◎简 介
夜幕降临,阿布斯家庭摄影工作室正在筹备一场盛事,来自美国各地的皮草商将齐聚此处,参加第五大街Russek皮草店的新款皮草发布会。容不得丝毫差错的准备工作让黛安·阿布斯(妮可·基德曼饰)紧张万分,黛安既是家庭主妇和孩子们的母亲,也是丈夫艾伦·阿布斯(泰·布里尔饰)的得力助手,一直协助丈夫致力于时尚广告摄影,而Russek皮草店的经营者大卫(哈里斯·于琳饰)和格特鲁德(珍妮·亚历山大饰)正是黛安的父母。
镀金的椅子要擦拭一新排列整齐,模特的妆容要极尽完美,而黛安和她的孩子们也要盛装出席,黛安的所作所为,不仅是为赢得那些富有皮草商的青睐,还要让自己的父母心满意足,作为恩惠,父亲大卫将把皮草店广告交给阿布斯一家来做。虽然从小家境优越,但黛安一直在父母苛刻的目光和评价中生活,整天的不安和忙碌中,黛安总在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而风光的外面下,却潜藏着身心疲惫的苦衷。
夜色渐浓,在皮草发布会进行的同时,一群搬运工正从货车中搬下家俱抬到楼上,夜幕中,黛安看到了新邻居莱昂内尔(小罗伯特·唐尼饰),一个带着围巾和面具的神秘男人,他那深邃的目光难免让人心动。
随后的两周里,黛安对这位新邻居倍感好奇,从他上楼的脚步声、到从房间里传来的旋律,黛安每天都在关注莱昂内尔的匆匆身影。直到一天,为了探知浴室下水道被堵的究竟,黛安背着丈夫送给她的禄莱相机到楼上登门拜访,走进莱昂内尔开启的房门,从此黛安的感情和生活将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
⑵ 有没有关于儿童性教育的电影
有的有的,但不知道孩子多大了,我给你推荐几个(每个年龄有适合的短片和电影)
《7分钟防性侵教育短片》内容简介:美国非常经典的一部关于儿童防性侵的教育视频,只有短短的7分钟,却很全面地介绍了孩子自我保护的小技巧。适合年龄:2岁~10岁
《父与子的性教尬聊》(极力推荐)内容简介:一个好奇的7岁小男孩帕普,从抛出“什么是自慰”一问开始,不停地提问爸爸阿南德性知识方面的问题。虽然爸爸最初很尴尬,但他尽其所能地用各种简单的生活事例、生动的童话故事解答着儿子的这类困惑,最终带来了很多乐趣。适合年龄:3岁~15岁
《明明白白我的性》内容简介:用好玩有趣的动画讲解生理与性知识。内容由北京协和医院斗篷医学会提供并监督,是目前互联网上最为专业严谨的科普类动画。适合年龄:10岁~16岁
我就先推荐这几个,你可以再查查看哦!
⑶ 电影《熔炉》给了我们怎样的一个世界观
因为最近有点影荒,于是叫朋友安利了一部电影,她就给我看《熔炉》。
以前也有听说过这部电影,可一直未曾看过,于是我去恶补了。
看完后我决定先不写原来计划好的主题,只想好好写一次影评。
电影开头便营造出了一种压抑,忧伤的气氛。这就为整部电影的悲剧塑造了一个让人很快就进入状态的氛围。
男主是懂得哑语的美术老师姜仁浩,在开车去新工作地――雾津市时,就撞上了一头小鹿。而另一条铁轨上,一个小男孩也被火车撞死了。男主望着这阴雾笼罩的城市,茫然。
修车时邂逅了女主徐友真,她是一名善良耿直的人权组织成员。刚到这所名叫慈爱学堂的聋哑人学校,姜仁浩主动给孩子打招呼,孩子们却闪避了。
有画画天赋的金妍斗,爱吃零食的陈侑利,脸上总有淤青的全民秀,三个性格鲜明的孩子,都不约而同地无视了仁浩的热情。仁浩在努力与孩子们敞开心扉的同时,发现了慈爱学堂不为人知的阴暗。
在偶然下班时,仁浩从楼道附近听到孩子的哭喊声,循声走到女厕所门前敲门,却被巡逻的保安拦截了。
仁浩亲眼目睹过姜刑警一边数着一信封的钱,一边回应校长说帮忙管教半夜跑出来的不懂事学生再累也是应该的。
自称和孩子相处过十几年的朴宝贤老师,竟然在职员办公室毒打民秀。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却像是孰若无睹,无动于衷。唯有仁浩见状立马阻止了朴宝贤。
被仁浩从阳台救下而开始信任仁浩的侑利,拉着仁浩的袖口将他带到学教的一个地下室,不料却看到一个女人将妍斗的头往旋转的洗衣机里面按,更威胁仁浩说自己作为宿舍指导老师只是在教育孩子,让仁浩不要多管闲事。
被仁浩送进医院的伤痕累累的妍斗,用手语向仁浩和友真等人说出了骇人听闻的事实:看似寻常的慈爱学堂里,遭受性侵犯的孩子不止她一个,施暴者也不止校长一个人。妍斗,侑利都曾惨遭毒手,连民秀和他弟弟也不例外。
讽刺的是,这么禽兽的校长,竟然说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是兰草――一个高洁的象征。
当友真带着录制了妍斗手语描述被性侵犯过程的录像给教育厅时,教育厅和市政厅却在互相踢皮球。
直到仁浩询问民秀被侮辱的手语采访在公共场所直播,才受到了韩国人民的重视,校长和行政室长等人被拉进了警车。我以为悲剧总算可以告一段落。
可是,校长广泛的人脉和庞大的财力,软弱无能的孩子家长的妥协,办案警察和检察官的受贿,让罪魁祸首无法获得真正的惩罚。当民秀听到仁浩说民秀奶奶已经选择原谅了朴宝贤,民秀不禁大哭起来:“他杀了我的弟弟,我都没有选择原谅他,凭什么他能被原谅?”
那可是间接害死他弟弟和侮辱过他的人啊!
终审宣布被告仅仅只被判决廖廖几个月还是缓刑的那一刻,奸人得意不已,孩子们失声痛哭,仁浩愣在一旁看着一片狼藉的现场,质疑着公义的存在。
这部电影残酷吗?可这源于韩国的一个真实事件。这部如此让人悲愤的影片就是根据真实存在的事件改编的。
一名律师从在光州一所聋哑学校当教师的朋友口中了解到这件事,两人正想为此收集资料,那名教师却被对方过大的势力所扼杀,与此事有关的一些法律工作者也因此丧生。电影里仁浩为孩子们谋权时仅仅只是失去了工作,而现实中为正义再为献身的战士却是失去了生命。后患癌症的他带着被校方性侵的三个孩子在诉讼的路上坚持了七年。
后来他遇到了一名与他志同道合的医生,两人好不容易搜集到有利证据,却被各种潜规则所打压。其中一名小男孩接受不了这一结果而拖着犯罪者之一卧轨自杀,电影中民秀的结局便是来自于此。
两人备受打击,依然不曾放弃过抗诉。
最后病入膏肓的律师,被高压水枪击倒在水泥地上,电影里仁浩还能再爬起来,但律师再也没站起来过。医生在写下了整件事情缘由之后,抱憾自杀。由于网络的传播,一名韩国女作家将该事件写成小说,才引起了社会的重视。
电影里只提及三人对孩子进行性侵,但真实事件里从校长到老师共有十几人,对三十多个孩子参施过暴;电影里始终维护正义的友真收养了妍斗和侑利,可真实事件中另外两个孩子,却是强行被儿童福利机构用强硬手段给带走了。
就如揭发了这一性侵案的老师所说:“电影熔炉只演出了真相的十分之一。”
无独有偶,阿根廷也有几十个孩子忍受着魔鬼的折磨。
在阿根廷卢汉德库约市,有一所叫Provolo Institute的全寄宿制聋童学校。
库约市地处偏僻,政府请了一个由意大利总部派过来的名为Nicola Corradi神父,刚到学校,资历颇高的他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学校工作,和其他几名神父又迅速打好了关系,让老师们都觉得他很靠谱。随即他以革新学校为名义,制定了些校规,其中包括“禁止家长私自进入学校看望孩子们”,还解释这是为了让孩子们更高效,专注地学习。
随着Corradi神父待在学校的时间越久,孩子们越发觉到他的不对劲。
Corradi神父经常让Kosaka Kumiko修女带几个孩子到小教堂单独告解,一去就是半天;他会在孩子们排队去浴室洗澡时带其中一两个去另个浴室洗;深夜会找几个“白日里不听话”的孩子单独出来谈话,到了很晚才能回来??这些被神父找过的孩子们,每次回来都是相同的神情――恐惧、迷惑和紧张。
直到某天Corradi神父又在为一个孩子单独告解的时候被一伙好奇的男生从教堂门缝偷看,他们才看清了神父邪恶的真面目,那些神圣的理由,只是他侵犯孩子们的借口。
喜欢体罚学生的Kumiko修女,也帮着Corradi神父犯罪,但她并非是为了神父,只是为了满足她喜欢看人受苦的变态心理。每次神父完事后,她会清理孩子们身上的痕迹,还恶语相对地威胁孩子不准他们说出去??
你以为犯罪的只有Corradi神父和Kumiko修女吗?错了,还有其他四名神父。这四名神父在知道Corradi神父的罪行后非但没有揭穿,反而与他一起走上了性侵儿童的道路,整个学校成了无人问津的孤岛炼狱。
从2008年到2014年,这所学校有至少24名平均年龄为11岁左右的聋童曾被性侵过,有部分媒体报道还称实际数量达到60人。受到伤害后极度惧怕和难堪,对大人失去信任的孩子,直到2016年才有部分受害者选择说出真相。
实际上,这并不是Corradi神父第一次犯罪了。早在2009年的一起意大利维罗纳聋童分校的儿童性侵案,他就是主犯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教皇只给了他再轻不过的惩罚:“终身忏悔,不再接近儿童。”于是他得以继续将魔掌伸向了无助的孩子们。
所幸的是,正义虽曾迟到,也总算未缺席。
自2011年9月电影《熔炉》上映后,影片轰动韩国,百万韩国人在网上签名要求重新调查此案,让相关涉案教职员工受到相应起诉和内部调查。而且因为更促使了韩国国会通过《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名“熔炉法”),取消了儿童性暴力犯罪的诉讼时效,提高了量刑。其中规定:性侵女身障者、不满13岁幼童,最重可处无期徒刑。
阿根廷的案子里,由于铁证如山,犯罪分子无可抵赖,也被陆续逮捕了。根据阿根廷的法律,他们最高将面临50年的刑罚。
在这个世界,丛林法则是永恒不变的生存规律。但是弱肉强食不等同于恃强凌弱。
面对生存的压力,有些人内心的魔鬼便会作祟,心灵扭曲的他们将欺负弱者作为发泄方式,来满足他们那一点点的征服欲。可是真正的强者,从来不屑用这么卑鄙无耻的方式去征服别人。
上述的两个案件里,受害的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还是听不到音乐,说不出委屈的聋哑孩子,怎能不让我们感到痛心和气愤?
电影《熔炉》的结尾曾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律师、医生、相关从事法律者、女小说作家、拍摄该电影的所有工作人员这些看似单薄的勇士,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却未曾选择舍弃正义。人与鬼,皆在一念之差。不要让孩子在本应该被疼爱怜惜的年纪,却被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阴霾。
如果孩子面前是一片漆黑,我们可以选择为他们点亮熠熠星辰。
也许在这一刻,就有孩子被虐待。
他(她)们还只是个孩子,请不要让孩子在小时候就已经对这个世界失望了。
歌单|电影里让人百听不厌的主题曲
你对男朋友的身高有要求吗?
我们90后年轻的一代好得很
⑷ 【合集】性侵类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性侵类电影,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帕特诺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
⑸ 电影聚焦的原本案件
《聚焦》电影依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聚焦”栏目组揭露天主教性侵儿童丑闻的一系列故事。
事件原貌
2002年,《波士顿环球报》里面一个名为“聚焦”的栏目组于该年1月6日到12月14日,对神父亵童事件进行一系列的报道,揭露了天主教神父在美国犯下的性侵儿童丑闻。
宗教背景
天主教是波士顿第一大教,在当地政坛的影响非常之大,并且经常会对各类机构施以压力。美国的肯尼迪家族就是波士顿最有名的天主教政治家族。波士顿之所以发生大规模教士性侵儿童事件,与当地执法部门在天主教的压力下从轻处罚瞒而不报及有很大的关系。
事件起因
2001年7月底,马丁·伯恩(Martin Baron)刚刚从《迈阿密先驱报》转到《波士顿环球报》,还是报社的一名新人。他注意到了法律专栏上一则“牧师涉嫌卷入性侵丑闻”的报道,当他准备做更深入的调查时,却被告知法官已经封存了法庭现场记录,这无疑是在防止牧师的个人档案公之于众,马丁·伯恩(Martin Baron)马上意识到,他所面临的会是一则真正的大新闻!
马丁·伯恩(Martin Baron)
他开始组建起最初的“聚焦”团队,并开始着手对神父John J. Geoghan进行调查。
真实的John J. Geoghan,2003他在服刑期间被监狱的犯人谋杀
调查的结果让人震惊:这位神父在6年的神父生涯中竟然性侵过130名多名男童!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的事情并非没有曝光,可他却在被曝光猥亵年轻教友后仍继续保留原来的神父工作达30年之久。
波士顿环球报的报道
“聚焦”团队把对Geoghan神父的调查整理成一篇名为“Church allowed abuse by priest for years”的报道。这片报道轰动全国,但这只是整个波士顿天主教性侵丑闻的冰山一角。
深入调查
一开始,记者们认为大概有15到20名左右的牧师曾做过同样的猥亵教友的事件,但是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在过去几十年中波士顿竟然有将近250名牧师曾做过猥亵儿童的事情。更令人愤怒的是,教会为了防止事情曝光,将神职人员进行大洗牌,从这个教区换到那个教区,这些神职人员又在新教区中继续做着猥亵儿童的恶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受害者。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过程中一名叫Rev. Ronald H. Paquin的牧师在节目中亲口承认了他所做的事情。这对整个事件意义重大,因为当时虽然调查结果已为人所知,但并没有涉案的神职人员正面承认过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几乎所有神职人员对这件事都讳莫如深,Rev. Ronald H. Paquin的公开承认在民众间引起多大的反响就不言而喻了。
Rev. Ronald H. Paquin
他说自己直到1989年,也就是教区主教把他从波士顿调走之前,一直在猥亵男孩,这件事持续了整整15年,经历了两名不同的教友。但是他说“确实,我愚蠢透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强奸过任何人并且我自己也从来没有在这件事中感到过快乐。”正如电影中所展现的那样,Rev. Ronald H. Paquin自己还是个少年的时候曾经被一位天主教神父强奸。
事件影响
波士顿的事件很快蔓延到了美国全国,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反天主教事件,蔓延到了其它天主教的国家,如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地。其它教派也开始公开指责天主教会,天主教会面临巨大的危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不得不出面对此事作出回应。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不得不出面对此事作出回应。《波士顿环球报》最后一篇关于该系列的报道题目是《罗马教皇接受Cardinal Law的辞呈》,相关犯人均锒铛入狱,教会在虐童事件上的罚款高达20多亿美元。事情由此告一段落。
沃尔特·罗宾逊(Walter Robinson)
在“聚焦”团队呆了七年。从1972年起就在环球时报担任记者,曾报道了四次总统竞选,两任总统,并且曾在海湾战争期间担任报社中东地区的主管。他从33个国家和48个州发过报道。他还曾担任经济新闻编辑,城市新闻编辑,负责调查的助理总编辑。
萨沙·菲佛(Sacha Pfeiffer)
是一个在“聚焦”团队工作了5年的成员。报道关于财经,非营利组织和慈善事业方面的新闻。除了是一个资深记者外,她也是波士顿NPR台两档节目的主持人和高级记者,以及该台另外两档全国知名节目的主持人。曾获得国家爱德华默罗奖。
迈克(Michael Rezendes)
他是一名调查记者和聚焦团队的高级成员,在团队已经超过十年。
马丁·伯恩(Martin Baron)
他曾在2001到2012年期间在波士顿环球报担任编辑。目前是华盛顿邮报的编辑。在波士顿环球报工作之前他曾是迈阿密先驱报的执行主编。
马特·卡罗尔(Matt Carroll)
于1987到2014年期间在波士顿环球报担任记者,曾是聚焦团队的数据报道专家。他也曾是因报道醉驾无罪审判率而获得2012年乔治·波克大奖的团队中的一员。1994年卡罗尔建立的环球杂志的第一个网站。在加入聚焦团队之前,他一直报道的是商业和郊区新闻。他现在是一名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的研究学家。
小本·布莱德利(Ben Bradlee Jr.)
他在波士顿环球报已经工作了25年,作为一名编辑,他负责报纸上州议会和市政府方面的内容,及本地新闻,此后被任命为副总编辑。曾在1982到1986年期间担任波士顿环球报的全国记者。
创作原因
2002年《波士顿环球报》的新闻调查组揭发天主教儿童性侵案丑闻的全过程,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汤姆·麦卡锡开始注意到这个故事,在新媒体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汤姆·麦卡锡意识到不仅要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应该让更多人通过网络和电影等新媒体去关注此类事件,于是萌生了制作成电影的想法。他与编剧约什·辛格还往返波士顿六次去深入了解当时的记者和编辑,研读法律文件和电邮,经过无数次的修正重写。他们还在当地重新创造了波士顿环球报的编辑部和“聚焦”报道组的办公室。耗时3年之久将电影呈现出来。
电影角色“聚焦六人组”
本片在北美上映后,口碑非常出色,烂番茄新鲜度96%,IMDB评分8.6,metacritic评分93。美国本土还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对天主教的虐童事件的反思。影片讨论了信仰与正义,宗教强权与舆论自由等主题,是一部难得的有社会深度的影片,而片中记者们所展现出的那份对于真相和正义的坚守,无论相隔多远的地域差异,一样打动人心。
⑹ 求这部电影的名字和详细资料,以下是这部电影的部分剧情: 主要内容是一个小女孩被QJ,罪犯逃跑跑到了女孩
2009年美国电影《魔屋/左边最后那幢房子》
萨拉·帕克斯顿 莫妮卡·波特 主演
剧情:
讲述三个罪恶累累的恶棍和一个无辜的男孩贾斯汀劫持了两个中产家庭的少女,把她们带到树林里虐待,折磨,强奸,最后残忍地杀害。其中一个女孩玛丽凭借顽强毅力从湖中游回家,被父母发现并救起。三个恶棍(两男一女)和贾斯汀碰巧当晚借宿在玛丽家里。当玛丽的父母发现这三个客人竟然是毒害自己女儿的凶手时,气愤地杀死了他们。暴雨夜后的第二天,玛丽与父母还有贾斯汀一起,乘船离开了那里。
观看地址: http://www.56.com/u12/v_NTk0OTc1NTA.html
⑺ 美国电影讲述一个叛逆的女孩被人控制性侵,女孩戴有鼻钉,后来女孩反击那个人逃跑帮助一个男警察破案
大卫芬奇导演的《龙纹身的女孩》
⑻ 有哪些经典的虐童电影
美国田原下的罪恶
简介 本片描述了一起发生在1965年美国印地安娜州宁静的田园风光下的真实的虐待儿童的罪恶事件。07年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映时,女主角艾莲·佩奇和凯瑟琳·基纳的表演双双得到了极高的称赞。故事中十六岁的西尔维亚(艾莲·佩奇)和妹妹詹尼被外出做工的父母寄养在印地安娜主妇格特鲁德(凯瑟琳·基纳)的家中,原本只打算呆的几个星期很过去之后他们的父母仍然没有现身,并且从前每周寄来的20美元抚养费也断了。情绪一直不太稳定的格特鲁德共有六个孩子,五个是与前夫的孩子,最小的儿子则是她同邻里中22岁的安迪(詹姆斯·弗兰科)所生。最大的女儿宝拉只有十九岁却怀上了男友的孩子,宝拉同西尔维亚分享了这个秘密,但是西尔维亚却为了保护宝拉而不小心说了出来,结果宝拉开始向深爱她的母亲控诉西尔维亚的种种不实“罪证”,格特鲁德决定必须惩罚这个“坏女孩”。等到西尔维亚的父母前来接她们时一切都晚了,西尔维亚被关在黑暗的地下室里被施以各种难以想象的暴行,而且折磨她的不仅仅是格特鲁德一个人,还有她的五个大孩子以及邻居家一位认识西尔维亚的男孩。
晨曦中的女孩
1918年,加拿大某村庄,小女孩奥若蕾(Marianne Fortier 饰)的母亲玛丽安(Hélène Bourgeois Leclerc 饰)感染肺结核,病入膏肓。她的父亲(Serge Postigo 饰)非但没有对妻子表现出应有的关心,反而和表妹(Stéphanie Lapointe 饰)勾搭成奸。不久,玛丽安在愤怒和忧郁中死去,父亲旋即与表妹成亲。
三个姐妹兄弟中,奥若蕾对父亲和继母尤其抵触。父亲忙于工作,对家事鲜少过问。而奥若蕾和继母的矛盾则不断加深,继母从最初的体罚,逐渐演变成赤裸裸的虐待。娇弱的小女孩命悬一线……
熔炉
来自首尔的哑语美术老师仁浩(孔宥 饰)来到雾津,应聘慈爱聋哑人学校。天降大雾,他意外撞车,维修时邂逅了人权组织成员柔珍(郑有美 饰)。仁浩妻子早亡,8岁女儿天生哮喘由祖母照看,所以他不辞辛苦谋职养家。然而,双胞胎的校长与教导主任竟逼仁浩索贿5千万韩元。同时,仁浩逐渐发现学 校笼罩着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令人窒息。尤其有三个孩子引人关注:聪颖的金妍斗(金贤秀 饰)和贪吃的陈宥利(郑仁絮 饰)总是躲闪。全民秀(白承焕 饰)的弟弟自杀身亡,他总是满脸淤青。下课后,仁浩还听到女厕所中有呼喊与哭泣,在门卫的阻拦下他未深究。之后。他意外目睹了校长行贿**,教导员毒打民秀,宿导溺罚妍斗的行径。一个惊天的隐秘被慢慢揭开,真相令韩国震惊……
⑼ 《嘉年华》这样的儿童性侵题材电影有哪些现实意义
不见喧嚣的嘉年华 用内敛触人心房
文/梦里诗书
对儿童性侵犯罪的聚焦,导演文晏却并没有将这一过程作为《嘉年华》的核心,而是透过这一性侵事件后的发酵,用克制冷静的视角去带领观众真正走进了这个由此引发的漩涡之中,令人所为之一窥的也不仅是一起单独的个案,在一幅众生相中其所展露的是中国女性在成长中的社会问题和心灵困境。
关于儿童性侵害这一题材,在国内是鲜少有电影愿意去触碰,文晏的《嘉年华》却大胆的去展现了这一隐痛,并且在对被害者以关怀的同时,营造了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在手法上,电影对整个性侵事件的起因发生过程只是一笔带过,而将近乎所有的时间放在了去对犯罪之后这起案件的处理上,第三方视角的展现,也使其从始至终营造了一股尤为克制的情绪,这是因为文晏在这部电影所想要做的并不是去博取观众的同情,而是致力于带来更为广度关乎女性问题的思考。
伴随着电影克制的镜头,一股源于真实的可怕反而令我不寒而栗,或许不少认为这种事情发生后,严惩罪犯,匡扶正义,鼓励女孩勇敢的去面对生活不就好了吗?但其实真实永远没有那么的简单,在性侵害发生之后,电影令我们看到的是种种并不亚于性侵对女孩的二次伤害,这种伤害来自于曝光的媒体,来自于治病的医生,来自于执法的警察,甚至还来自于至亲的父母,而另一面除了伤害之外,能手眼通天,颠倒黑白的刘会长,亦何尝不是某些地方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严惩罪犯,对于一个还要一再受到伤害,面对重重阻力的女孩来说,又何其轻松?!
电影另一个主人公是小米,她虽然没有与被害者直接接触过,但是这个通过监控录像看到了案发经过,在电影中她一直都是作为旁观者的角度去出现,这个没有身份证。为了守住600元工资的服务员工作选择沉默,但同时也身负着同龄人本不该有的经历的她,不仅扩宽了电影的视角,给人带来了更多的社会思考,她也承载了电影的结局,给《嘉年华》在最后带来了一份源于美好的希翼。
何以这样说呢?文晏在力求客观的叙事中,其实也为电影增添了一份艺术化的精神象征,它就是《嘉年华》中贯穿始终的梦露雕像,梦露雕像在伊始小米的视野中无疑是美好的象征,在两个少女面对事件缠生,来到梦露雕像下时,这时的梦露其实又代表了女性性意识的觉醒,而在最后没有堕落,选择离开的小米与被拆卸梦露雕像的再次相遇,其实正是电影对女性重拾生活信心,勇敢面对生活的寄望,这也令电影虽然克制却并不冰冷。
《嘉年华》用一起性侵事件所展露的女性群像,不仅在鞭挞着丑恶,更展露着当下女性在现实中的生存困境,兼具艺术性与社会性,不见喧嚣的嘉年华,内敛中触人心房。
⑽ 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7部“儿童不宜”的电影
上世纪80、90年代,是一个硬核的年代,
那时候正值“改革春风吹满地”的大好时代,不仅泊来的 时尚 事物层出不穷,本土的新鲜事物也是推陈出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就拿电影来说,那时候电影院上映的,电视台播出的,都是热衷于尝试各种商业题材,极富生命力的转型期电影,而随着画像制品的流入,又让我们看到了港台地区的优秀作品。
这些形形色色的好片都是我们童年的电影启蒙,也多少影响了我们三观的构建。
但也由于当时对青少年的保护意识没有像现在这么严肃科学,令其中也有一些尺度极大的电影也被我们过早的接触,导致这些电影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我们现在称这些作品为“童年阴影”电影,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看过的电影也不完全相同,但其中也有一些大家经常提到的电影,下面就来逐一盘点。
一、1966年由鲍方编导、朱虹主演的《画皮》
《画皮》是1966年出品的电影,但直到1979年才在我们内地上映。
这也是在我们内地上映的第一部恐怖电影,那时候的人都单纯,没见过这种会吓人的片,据说就吓死了一个农村老太太,结果电影就随着一片非议被禁映了。
直到后来大家都被香港那些鬼片、僵尸片熏陶得差不多了,再重新看到它时,才发现那些镜头也实在挺普通的。
因此就有人认为以前看的并不是这部电影,而是另一版也叫《画皮》的更为恐怖的片,俨然一个“曼德拉效应”个案。
但经过皮哥认真核实,那部“吓死人”的电影的确就是1966年出品,于1979年1月引进内地的《画皮》。而有些人之所以会有不一样的记忆,都是和1969年的《雪娘》或1991年的《古墓荒斋》搞混了。
《聊斋志异》中的《画皮》一篇就特别重口味,电影删掉了陈氏救夫的一大段令人不适的情节,但仍然保留了画皮鬼挖取王崇文心肝的一段。
那血淋淋的镜头就算现在看也很渗人,也难怪当年在电影院吓坏了很多人,至于“吓死人”的传闻,皮哥是偏向于不信的。
鲍方改编后的《画皮》故事情节比原著要更紧凑和合理一些,是一部很难得经典恐怖片。能成为内地的第一部恐怖电影本身就很难得,那些恐怖情节和血腥镜头现在也很难看到了,因此这第一个位置一定要留给它。
二、1982年由张旗执导的《人蛇大战》
台湾商业电影的制作一般都比香港电影要粗糙,也更加“不依章法”,暴力和血腥程度更高。蛇虫鼠蚁都是能令我们害怕的动物,而将这些动物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无限夸张化而创作出来的恐怖电影,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
80年代没有电脑特效,表现蛇患也不能像《狂蟒之灾》那样用CG特效打造一条大蛇出来,就只能在数量上下功夫。
《人蛇大战》就是那种令人十分震惊的影片,片中出现的满屏密集的蛇群绝对能引起观众的不适,虽然其中多数都是无毒的蛇种,也令人毛骨悚然。
电影其实也是在讲一个人类与大自然需要和谐共处的主题。
一幢大楼在挖地基时,施工方挖到了一个巨大的蛇巢,但老板为了赶工期,用铲车把其中数百条小蛇都铲死了。当大楼竣工之后,难以计数的疯狂蛇群便来到大楼中展开复仇,
最后政府出动了带着喷火枪的部队将蛇烧死,但包括大楼老板在内的大楼中的人都死于非命。
这些简单的故事情节相信很多看过的80后现在回忆依然记忆犹新,因为在那个特效水平低下的年代,电影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效果实在非常大。
虽然《人蛇大战》在香港只拿到64万港元票房,在台湾却很卖座,也刺激了台湾的电影市场。
此后不久就拍了一部续集《人蛇大战之蛇魔转世》,还有很多跟风作品如《勾魂蛇魔女》、《蛇魔转世》、《蛇魔追魂降》等,但都没有这一部好看。
三、1986年由阮继志和王晶编剧、蓝乃才执导的《原振侠与卫斯理》
王晶是倪匡小说的忠实粉丝,他自曝在读书时期就热衷于追更报纸上连载的《卫斯理》系列小说。
在进入电影圈之后,他也迫不及待想将倪匡小说搬上银幕,而且把原振侠和卫斯理都放在一块,但他选择的却是全港最Cult的导演蓝乃才。
蓝乃才是香港电影新浪潮时期的猛将,他的《城寨出来者》完整版本因为受到香港电检处的“特别照顾”,直到今天仍然难见天日。
接手《原振侠与卫斯理》之后,他也没想要走科幻路线,而是把电影拍摄成怪物与血腥并存的重口味猛片。
南洋的蛊术和降头术向来令人谈之色变,而降头术就是片中的一大卖点。先后出现了黑心降、小鬼降、鬼面降、血咒等五花八门的邪术,令人感觉似假还真。
施术时往往伴随着血浆横流,又显得诡异渗人,这些都是片中的猎奇与恐怖元素。
片尾的重头戏是反派大巫师阿古拉召唤出蛊族“老祖宗”,是一具会变异的僵尸。
其形象设计明显借鉴了《异形》中的外星怪物异形,但变异之后还按上了一对翅膀,变成了一只会飞的异形。
这只僵尸制造的惊悚效果令多少80后小孩至今都难忘。
四、1989年由梁明、穆德远执导的《黑楼孤魂》
这是另一部传言在放映时“吓死过人”的电影,而且还是我们内地深圳影业出品。
片中出现的“鬼”其实就是个用鱼线吊着的布娃娃,长相还有点萌,但那时候就是吓到了很多人,这得归功于电影采用的立体声音效。
作为内地第一部采用立体声音效的电影,在电影院中产生的惊艳效果可以想象。加上德式旧孤楼的内景怎么看怎么吓人,营造出来的惊吓效果特别好。小孩看是肯定不行的,就算是胆子小点的成年人估计都接受不了,因此电影海报上就被打上“儿童不宜”的标签。
在此之后的很多电影为了吸睛,也纷纷效仿本片,在海报上打着“儿童不宜”的字样。
但《黑楼孤魂》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它代表了我们内地恐怖电影的底气,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天际,向世人证明内地也能拍出高质量的恐怖片。
据说原版片长是100分钟,在“吓死人”事件之后就被回炉,将很多吓人的镜头都删了,剪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88分钟版本。
皮哥也和广大网友们一样,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完整的100分钟版本,但在目前的环境下,这也只是一个不容易实现的奢望。
为了能够通过审查,电影还特地配上了一个和谐的结局,故事中出现的人物都成了精神病院中的病人,最后护士推着一辆车走进门,跟大家说:“该吃药了。”这个结局意味深长,30多年来,我们的电影一直都在“被喂药”中艰难前行。
五、1988年由牟敦芾执导的《黑太阳731》
731部队,全名叫“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假借研究防治疾病和饮水净化为名,用中国人、朝鲜人和战俘来做实验,以制造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实验场。
在哈尔滨市的平房区新疆大街上,至今还屹立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遗址,为世人诉说而那段不容掩盖的 历史 。
1988年,银都机构决定用一部接近纪录片的电影来揭露侵华日军的暴行,他们找到了曾拍摄过《奸魔》、《碟仙》、《打蛇》等片的邪典导演牟敦芾。
这部战争题材作品的制作非常精良,表现也相当克制,与牟敦芾之前的电影相比显得内敛了许多。
但为了使电影中的镜头显得更加的真实,导演花了很多心血。其中一些焚烧尸体的镜头甚至用了真尸体,这种操作放在现在实在是难以想象。
皮哥小时候也和同学们一样在电视上不小心看了这部电影,除去那义愤填膺的反战情绪,便是深入骨髓的惊悚。
而当时在伙伴们中间就开始流传着这部电影中出现的尸体都是真尸体的传闻,听起来更加令人害怕。
直到网络时代在网上看了一些文章,才非常吃惊的被证实了这个当年令人不敢相信的传闻竟然是真的!
根据片中一位扮演副官的演员描述,片中所用的尸体来自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以每具3000的价格入手,假如保存完好无损归还,则能够退还2000元。
剧组等于用“租”的方式挑选了12具尸体,其中一部分被演员肢解后烧掉,剩下的后来都还给了大学。另外他们还找到了12个群演来扮演那些远镜头中躺着的尸体,就留下了那些令人害怕的画面。
六、1992年由蓝乃才编导、樊少皇主演的《力王》
在那个录像带时代,《力王》绝对是第一禁片。
虽然那时候小伙伴们中间一直流传着关于这部电影的传说,看到的人却很少,原因是家长们之间早有“默契”,不能给小孩看《力王》。而那些不小心看过的伙伴,也都甘愿“认怂”,承认自己看完之后当晚做了恶梦。
90年代初,蔡澜在嘉禾的支持下组建了大路公司,由于制作资金有限,他便将目光投向了日本那些风格漫画。
《力王》是猿渡哲也的代表作,走的是暴力血腥路线,因此蔡澜选择了让香港最Cult的导演蓝乃才来执导,主演则是樊梅生的儿子樊少皇。
片中的那些“肉体”道具其实做得很假,也是导演有意为之,不做得太逼真,让人一眼就看出是假的,减少一些视觉冲击力。
但10岁左右的小孩子哪里分辨得了那么多,就算是假的看了也会害怕,亦难免在心里留下阴影,会做恶梦也是必然的事。
樊少皇当时正值壮年,他是童年出道,13岁习武,看那一身肌肉就知道他有多努力。《力王》是樊少皇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有不认识樊少皇的,但不知道《力王》的就很少。可惜在此之后他就没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了,现在依然留在电影圈打拼。
七、1997年由崔小芹、孟卫兵执导的《疯狂的兔子》
最后列举的这部《疯狂的兔子》,是90后们经常提起的“童年阴影”,甚至有人称它为“儿童科幻邪典片”。
片中讲述外星人通过一张“疯狂的兔子 游戏 光盘”,控制玩过那款 游戏 的小孩们的思想,让小孩们都变成了大脑被控制了的行尸走肉。
虽然结局是小伙伴们之间的友谊最终战胜了外星人,但是全片都笼罩在一种诡异阴冷的氛围当中。特别是被感染了的小孩们在大街上跳着机械的舞蹈,令人感觉毛骨悚然,比一些故意吓人的恐怖片还要恐怖几分,说它是“童年阴影”一点都不为过。
故事的编剧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他的很多作品很多都在80到90年代被改编成电影,其中不乏像《霹雳贝贝》这样的经典作品。
本片的主题目其实是希望能够教育青少年不要沉迷于网络 游戏 ,别受到那些 游戏 的“控制”,变成行尸走肉。
但这个故事也明显夹带私货,它用一种诡异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集体被洗脑的整个过程。集体产生的疯狂就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会欺压那些保持头脑清醒的人,强迫他们接受并顺从被同化,身为异类注定要遭受集体的排斥。
90后的小孩们不能理解这么深层次的事物,但通过电影中的影像语言,同样能够感受到这个问题的可怕。
因此才会有那么多人声称小时候被这部电影吓到了,并且产生了阴影。这无疑是张之路和电影导演希望做到的,就是用这种简单的道理来教育下一代。
其实80到90年代有很多看起来挺吓人的电影,但即使是很胆小的小孩,看得多了自然就免疫了。
皮哥还记得生平第一次看鬼片,是在同学的家里看郑则仕的《捉鬼大师》,晚上睡觉还算做了恶梦,但二刷的时候就只是当做一部 搞笑 片而已。
这些曾经留下“童年阴影”的电影,也带着我们孩提时候的美好记忆。
每当重温这些老片,就会想起那些曾经跟我们一起看电影的伙伴们,这也是我们至今还对这些电影有情怀的原因。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