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背着爸爸去上学电影观后感
背着爸爸去上学电影给我的感动绝非一星半点。
这部电影是根据甘肃省庆阳市的李勇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石娃的家里很穷,妈妈又早逝,父亲便用一把铜勺来决定是谁上学。石娃的运气好,去了学校。这一年发大水,马莲河几乎无法通行,又没有桥,学校还在对面。
结果,一个女同学在石娃的面前被大水冲得不见踪影,石娃因此逃学三天,是父亲把他背过了河,让他不再怕河水。转眼间,石娃上中学了。为了凑够他的学费,比他大五岁的姐姐提前出嫁了。
参加了奥林匹克化学比赛的石娃抱回了甘肃赛区一等奖,但父亲却残疾了。父亲的生活不能自理,连饭都吃不了了。当石娃拿到师范的录取通知书时,他的父亲可以走路了,但做饭时差点把房子烧了。最后,在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后,石娃决定把父亲背到省城,边上学边照顾他……
这部电影里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一幕:想学习又不放心父亲的石娃在父亲拒绝由姐姐抚养并申请“五保户”后下定决心,撕掉了录取通知书,留下来照顾父亲。父亲发现这个,大发雷霆,要石娃去上学,不要管他。但石娃没有改变决心。
为了解除石娃的后顾之忧,父亲在半夜三更跳井。很快,石娃也醒了,发现父亲不见了,衣服也来不及穿就跑了出来,见狗对着水井狂吠,就明白发生了什么,跳下水井救父亲。石娃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终于同意去省城了,不过要把父亲带去。
清晨的马莲河旁,一对父子在河中。一样的人,一样的河,一样的时辰,后面跟着的小狗也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这一会,是儿子背父亲……
现在的社会上,有许多人都认为父母爱我们、给予我们而不求回报是理所应当的,孩子们只需索取,而无须回报,甚至在父母不给钱时打父母。
他们不知道,父母们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我们不能学他们,要学石娃,永远记住父母,细心照顾他们,让他们安度晚年,并且事业有成。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并帮父母分担一些事,让他们笑口常开。
B. 在甘肃景泰拍摄过的电视剧和电影有哪些
《决战刹马镇》 在永泰龟城、黄河石林和大敦煌影视城拍摄
《神话》 在国家级地质公园黄河石林
新版电视剧《书剑恩仇录》在景泰黄河石林的拍摄
《少林寺传奇3》在黄河石林饮马沟大峡谷深处拍摄
韩国电视剧《风之国》
《大敦煌》、《汗血宝马》、《花木兰》、《老柿子树》、《雪花那个飘》《秦基伟血战临泽》
好像还比较多 有30多部吧 ,我就找了这么多 希望你能了解
C. 前十来年看的电影《麦客》,编剧邵正国,剧情说的甘肃庆阳或者是陇南的事情。
邵振国
1948年出生。北京人。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甘肃省秦剧团编剧,甘肃省文学院专业作家,甘肃省作协副主席。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麦客》《日落复日出》,长篇小说《月牙泉》《祁连人》及《中国作家经典文库·邵振国卷》等。小说《麦客》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D. 请问如何评价纪录片黄土大塬
《黄土大塬》是一部以反映黄土高原地域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也是用镜头和电视语言探索发现黄土高原独特地理地貌、悠久历史文化和绚丽自然风光的电视纪录片。溯源、迁徙、战争、交融、韵律、传承六个专题,深入透视了这片黄土地上曾经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命呈现,形象展示了六千年来千回百转的文明肇创和生存探索,深刻阐释了文明碰撞、民族文化绳结交融的清晰脉络,是一曲黄土高原人喜怒哀乐的咏叹调,更是一部中华民族文明与精神薪火相传的变奏曲。纪录片将视觉美学、文化魅力、民俗音乐、传统诗歌等文化元素熔于一炉,从炎黄统一到周人发祥,从强秦立统到汉祚承传,从唐开盛世到新中国成立,时间横跨两百多万年,为黄土高原留下了一部珍贵影像记忆,将一个深沉浑厚、温暖可亲的黄土高原原汁原味地呈现给了世界。一经播出,就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
链接: https://pan..com/s/1MOO5xvuy3bD3xO3H4N98nA
《黄土大塬》是一部注重电影思维创作的纪录片,是电影化纪录片的有益尝试。影片在叙事方法和视听语言上各呈现出了电影化的视听符号,如片中以电影化镜头传递画面语言,以片段式音乐与画面结合达到水乳交融,以细节描写传递出地域人文精神,多场景色调色彩的不一但又不失整体色调的统一,彰显电影质感,丰满了画面语言,增强了叙事力量。另全景延时摄影镜头,不仅加快了影片节奏,而且恰到好处地起到了转场、抒情的作用,为观众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科学系统有力地还原了地理历史真相。
E. 电影《蝶影》在甘肃敦煌影视城杀青,这部电影的看点有哪些
电影《蝶影》在甘肃敦煌杀青,取景于甘肃的沙漠和雅丹地貌,整场拍摄辗转多地才完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作片。该影片深刻体现了人性美的特征,歌颂了勇于面对困难,与暴行者无畏斗争的精神,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只要我们不放弃,敢于担当,不怕牺牲,曙光就会在眼前。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和导演们对影片有着高度追求,为了精益求精,更好地做好拍摄准备,保障拍摄中的细节,他们通力合作,废寝忘食,终于完成了这部跨地域的高难度影片。故而电影《蝶影》不论是从影片拍摄细节上来看,还是其表达的精神内涵、亦或者是影片的拍摄风景上来看,都值得大家期待。
电影《蝶影》已经正式杀青,里面的精彩之处只有大家真正看到才能体会到。现如今,影片已经进入后期制作了,想必剧组能够又好又快地将其完成,不久之后,就能在电影院上映了,让我们好好期待一下吧!
F. 巩峥演的王孝锡是什么电影
巩峥演的王孝锡是什么电影,这部电影我从来没看过,也没有听说过,没有记忆和认像,电影详细内容不熟悉,所以不知道这两个人演的是那部电影?
G. 庆阳明星大合集,你认识几个
倒是略知这座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文化名人,古有汉代思想家王符以及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近现代有郭学礼,青年作家《一路东去》作者兼旅行家、著名策划人“微博环游中国第一人”路东等 谢谢!
庆阳是“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的故乡,中国“第一块旧石器”的出土地,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中医鼻祖岐伯的出生地,甘肃的革命老区,长庆油田的发源地。现在我们来看看来自庆阳的明星都有谁吧!
一、邵老五
2017年主演的电影《镇魂法师》获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光年奖组委会特别奖,2020年参演的院线电影《八佰》获平遥国际电影展“2020奖”,2021年主演的电视剧《装台》获得影视榜样·2020年度总评榜最佳剧集奖,12月14日主演院线电影《南拳之英雄崛起》全国上映。
2021年参演的电视剧《山海情》获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奖,10月20日参演的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获得第四届初心榜年度影响力网络剧,7月1日参演的院线电影《革命者》在全国影院上映 。
二、窦凤霞
三、田瑞
2009年,出演由滕华涛执导的都市剧《蜗居》;
2010年出演叶伟信执导的电影《叶问2:宗师传奇》,饰演金山找的妻子;
2011年,出演由霍建起执导的剧情片《秋之白华》;2017年,出演职场暖心喜剧《漂亮的李慧珍》,同年出演都市爱情剧《风光大嫁》;同年9月,出演恐怖电影《侠哥靓女之极端 游戏 》;2019年,出演精准扶贫题材影片《风从塬上来》;2020年,出演都市 情感 剧《三十而已》;2021年,出演由周小刚执导的都市剧《生活万岁》。
这些来自庆阳的明星你们最喜欢谁呢?你们还知道谁呢?欢迎留言讨论噶。
我一个放羊娃能认识什么明星呢,我连我们县长都不认识!
H. 甘肃原创电影《丢羊》获奖 导演汪小平:“我们有责任讲好甘肃故事”
21天拍完一部电影的“甘肃速度”
在面对“寻找兰州对外宣传的全新文化突破口”的行政命题时,汪小平给出的答案是拍电影。
“之所以选择以影视的方式寻找突破口,无疑它是当下最先进的传媒,其传播渠道和平台是艺术门类中最为多样和广泛的,而且其传播影响力巨大。”甘肃省文联副主席、兰州市文联主席、电影《丢羊》导演之一汪小平说。
汪小平是电视人出身,脍炙人口的“零距离”、“一把手上电视”等电视节目是他30多年电视生涯的成就。但拍电影是不同于做电视节目的另一个东西。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拍电影曾经是汪小平的一个梦想,彼时他想拍一部纪录片。选择拍电影,于汪小平而言绝非单纯的重拾梦想,多少有一种“别无他路”的况味在里面。“眼下,如果想要在书法、美术、音乐等艺术领域寻找我们本土文化叫响全国的突破口,很难啊。”汪小平直言不讳。
拍电影,那么拍什么?
挖掘本土文化,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汪小平给电影定下了调子。“我如果不拍本土的东西,那就没有任何意思。最重要的是我们有责任和良心讲好兰州故事,讲好甘肃故事。”
电影《丢羊》改编自本土作家范文的同名小说。汪小平说在众多备选小说中,这篇具有现实主义批评精神且充满黑色幽默的小说打动了他。150分钟的一部电影(最终剪辑为90分钟),21天拍完。汪小平笑言都是为了省钱,一不留神还创造了个拍电影的“甘肃速度”。
电影《丢羊》讲述了村民张永宏家里4只羊被偷,各级干部担心因治安问题影响村子争取建设项目,各自上门劝说撤案,招待中又白吃了3只羊。无奈之下张永宏撤了案,但正直的民警秦所长顶着压力抓到了贼。与此同时,市委副书记收到一封陈述信,带领干部进村,补偿了张永宏被偷的羊钱,吃了羊的干部也愧疚地将饭钱交给张永宏。
关于《丢羊》有一组数据,影片于2016年9月9日在全国城市院线首映,同年10月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两年多陆续在电影频道累计播出40余次,同时在全国农村院线点播超过2万场次, 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
更多时候,汪小平觉得自己能毅然做出拍电影的抉择,凭的不是胆子大,壮胆的还是“文化底气”。喝着黄河水长大的汪小平出身于一个诗书之家,其父汪玉良是华人百年百名诗人,在他还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时,每天晚上,父亲就给孩子们读世界名著。等到大一些的时候,汪小平已经偷着把父亲的藏书读得差不多了。内心的文化底气也给予汪小平足够的自信。他敢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拍电影当导演,更笃定地坚信热钱涌动、追求商业价值高于一切的不正常的电影市场必然回归,会向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
打造“丢系列”品牌
就在前两天,电影《丢人》在兰州举行了首映。这是汪小平丢系列的第三部作品。
从《丢羊》到《丢心》再到《丢人》,“丢系列”是汪小平意在影视上打造的一个品牌。当给予《丢羊》的掌声还依然热烈的时候,汪小平却有了新的思考。“兰州本土电影的前进绝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要通过具有凝聚力和标注性的包装,形成独属于兰州的电影文化品牌。”就这样,本土电影品牌“丢系列”正式建立,随后有了第二部作品《丢心》,主题就是“丢什么都不能丢了良心。”后来,又有了第三部作品《丢人》,这部作品的故事就是为了把警魂找回来,把对党的赤胆忠心找回来,把警察的真诚找回来。
丢系列的核心是:以“丢”为主题,其实是以“找”为主题,寻找一些不该“丢”的东西。 “我们人一辈子有些东西丢就丢了吧,比如金钱、名利,但有些东西断断是不能丢,比如道德、责任,底线、良心。”自电影《丢羊》获奖后,面对众多的媒体采访,汪小平不止一次地重复着这样一个观点。
电影《丢羊》获奖后,有观点表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种可能性,即甘肃的影视行业在中国影响力弱势的情况下,乡村叙事的鲜明追求。这部有创意的本土电影,是一次可贵的实践。在汪小平看来,电影《丢羊》获得的不止是一个奖,是对甘肃电影“坚持小、正、大,讲中国故事”的一个肯定,也极大地提振了甘肃电影人的信心。这里当然也包括汪小平自己的信心。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