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胶片的介绍
电影胶片是将感光乳剂涂布在透明柔韧的片基上制成的感光材料,包括电影摄影用的负片、印拷贝用的正片、复制用的中间片和录音用的声带片等。这些胶片的结构大体相同,都由能感光的卤化银明胶乳剂层和支持它的片基层两大部分组成。
⑵ 胶片的类型及种类
可选择的胶片类型
电影胶片乳剂涂在54英寸宽的一卷连续的片基上。这些54英寸的卷轴构成了主产品卷轴,它们在最后的一道程序中将被切割长条。每一个主产品卷标有一个序号,同样,每一切割的长条也有一个参考序号。在切割之后,这些长条被打孔并切成合适长度。用于直接放映的16mmKODAK摄影胶片可用作单声道电影的磁录式有声胶片。沿着片基未打孔边缘是0.100英寸宽的录音带,而在片基打孔边缘是一较窄的平衡带。然后KODAK电影胶片被卷在片芯(心)或片卷(轴)上,末端用胶带封好,在正式包装封入金属片盒或包装纸盒之前,这些胶片打包装入黑色的塑胶袋中。这种黑色的塑胶袋可防止胶片曝光,保持高清洁度,并使胶片便于在片盒中贮存。
用于胶片片盒外侧的胶带可用作盒盖和盒身之间的封口。这种胶带被设计来阻止空气和湿气的流动,所以新生产的胶片含有原有湿度含量。胶带和片盒上都标有内容物的信息。
胶片技术资料“可选择胶片类型”部分提供了可选用的特定类型胶片形式。
第一列为产品代号(CAT NO),这是从Kodak订购胶片时所需要知道的最重要信息。产品代号标示着特定种类的乳剂,胶片格式和长度(对我们的顾客关系部来说)。例如:CAT NO 1716984仅仅表示一种胶片包装:400英尺的彩色底片5274(35mm),卷绕方式为EI,双排齿孔(1866齿距),胶片辨识码为VXM718。
第二列为胶片的标记代码,包括表示乳剂号的三个字母和三位数规格码(Specification number),这个数字表明了胶片宽度,齿孔类型和格式,以及片芯(心)、片卷、片盒(匣)盒卷绕方式。这个代码一般不表示胶片长度。
最后的两列或三列——产品叙述,格式(只对多功能胶片)和齿孔类型——提供了胶片长度以及从规格码中抽提出的数据。
⑶ c41胶卷和电影胶卷有什么区别
c41胶卷和电影胶卷的区别:
冲洗工艺不同:电影卷冲洗工艺比c41复杂,c41胶卷一般采用C-41工艺,而电影卷的彩色负片则采用ECN-2工艺冲洗,使用C-41冲洗时需多一步前浴、水洗的步骤,否则会污染显影液。黑白、反转电影卷则可按常用卷的冲洗工艺。
颜色还原度不同:如果是颜色还原度,大多数C41冲洗的彩色负片是强于电影胶片的,而且C41工艺无需除碳,相对简单,但是电影胶片的宽容度强于彩色负片,可以呈现更多的细节。
相比c41胶卷,电影卷多了一层炭黑层,炭黑层的作用一是用来防止光晕,二是电影机高速旋转防止静电电弧产生火花导致底片曝光。
电影胶卷按色彩还原分,有黑白片,彩色片,X射线片等等。其中黑白片按其感色范围分可分为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等,全色片是对所有颜色都感光(现在21世纪我们用的黑白片都是这种类型)。
分色片指可感受蓝紫色光和黄、绿色光,但对红色光不可感受。色盲片指对蓝紫色光敏感,而对绿、红色光很不敏感,一般用于文件与黑白底片拷贝等。
⑷ 关于胶片的事
胶片
胶片摄影的魅力更在于质感与态度,有很大的参与感、创作感,
其用心与认真的摄影态度更是数码摄影开始很难达到的。
以下是我本人经整理的关于胶片摄影的小小知识。
有些也需向大家请教,学习,谢谢。:)
1胶片的原理
黑白胶片摄影是建立在卤化银(碘化银、溴化银等)感光原理的基础上的。胶片的最上层是一种含有明胶的卤化银涂层。
当有光照射溴化银时,溴化银分解为离子,之后接触还原剂的时候,部分银离子会在被还原为银原子并聚集在卤化银晶体表面。光线越强,溴化银分解的就越多。只要在卤化银晶体表面积累到五个银离子,就形成了稳定的潜影,足以使溴化银晶体对还原剂(显影剂)敏感。
用显影剂冲洗底片的时候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曝光部分的溴化银会被还原成中性的银原子,形成一个个微小的银核,在胶卷上留下不透明的影像,
彩色胶片比黑白胶片复杂,不过原理是类似的,一般是用三基色的乳剂涂层混合卤化银,做了三层叠加。
关于保存方面:黑白负片的影像由稳定的金属银颗粒构成,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虽然明胶对湿度和温度比较敏感,但如果保存的好,黑白底片能保存数百年。
彩色负片就要脆弱的多了。因为各色染料的不稳定,它们对环境会比较敏感。比如说青色的染料相比更容易褪色,所以彩色底片放时间长了会看起来发红。另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会使品红染料褪色。
2不同画幅胶片
135画幅
由于宽度为35mm,所以也称为“35mm胶卷”,胶卷两侧有齿孔,有暗盒包装。135胶卷的标准成像面积为:24 mm x 36mm。每卷可拍摄张数有36、24、20、12等四种。使用135胶卷的照相机称为“135照相机”或者“35mm照相机”。
中画幅
中画幅比35mm卷大许多,需要专门的相机。中画幅底片成像质量要优于35mm胶卷,因此为许多专业摄影师使用,这种胶卷分120和220两种。一般的中画幅相机都能用120卷,因为卷内有衬纸。220卷则不然,只有某些机型可以使用,但因为没有衬纸,卷轴就能承载更多胶片,大约要多出两倍。
120胶卷宽度为61.5mm,没有暗盒包装,但是有背纸。平时装在芯轴上并用保护纸防止漏光。使用120胶卷的照相机称为“120照相机”。 220胶卷宽度为61.5mm,长度为120胶卷的两倍,没有背纸,只是首尾有护纸。
现在专门使用220胶卷的照相机很少见了,多数是在120照相机上更换220后背来使用220胶卷。
120/220胶卷的标称成像面积有多种(长度单位为cm):
6 x 4.5:简称645,实际成像面积为 56 mm x 41.5mm;120胶卷可拍16/15张;
6 x 6:简称6x6,实际成像面积为 56 mm x 56 mm;120胶卷可拍摄12张;
6 x 7:简称6x7,实际成像面积为 56 x 70 mm;120胶卷可拍摄10/9张;
6 x 8:实际成像面积为 56 x 76 mm;120胶卷可拍摄9张;
6 x 9:实际成像面积为 56 x 82.6 mm;120胶卷可拍摄8张。
大画幅
大画幅胶片和35mm、中画幅胶片都略有不同,因为胶片以4′x5′(或更大)单张出现,必须搁入胶片支架。装载过程须在暗中进行。每个支架只能装两张照片。传统摄影马甲的口袋就是为这样的大画幅胶片设计。必须得有很多口袋,才有地儿放这么多胶片支架。
3不同类型胶片
反转片(Reversal film)Chrome:
彩色反转片是一种经过反转冲洗后直接得到彩色透明正像的胶片。显影第一阶段成的是负像,然后才是彩色染料形成的正像。彩色反转片可以用幻灯机直接将影像投射到屏幕上观摩,既可以直接印放照片,又可以作为原片用来分色制版印刷。彩色反转片色彩真实饱和,影像的清晰度、明锐度比较高,不足之处是相对于彩色负片,曝光宽容度比较狭窄,稍不足或是过度,都会影响影像质量,所以拍摄反转片要求暴光一定要十分准确。彩色反转片的字尾是CHROME(克罗姆)。当它不用反转工艺冲洗时也可以得到负片的特殊效果。
反转片在冲洗的初显时为负像,经中途曝光后再次显影时转为正像。因此冲洗也与负片不同,反转片采用E-6工艺,而负片采用C-41工艺。在亮度和清晰度上比负片要好的多,色彩上也非常出色。反转片负冲就是使用反转片拍摄,利用C-41药水冲片,使原来的反转片成为负片型的底片。反转片经过负冲得到的照片色彩艳丽,反差偏大,景物的红、蓝、黄三色特别夸张;客观地讲,反转片负冲比负片负冲在色彩方面更具表现力,其色调的夸张表现是彩色负片不及的,但在层次表现方面,反转负冲又逊色于负片负冲,所以首先确立拍摄对象再选择胶片类型非常重要。
正片(Positive film):
电影摄影机拍的负片冲洗剪接后,先复制若干拷贝带(原片很珍贵的),再用Positive Film翻正,就可以在电影院放出来了。正片是用来印制照片、幻灯片和电影拷贝的感光胶片的总称。它能把底片上的负像印制为正像,使影像的明暗或色彩与被摄体相同。
有人误把反转片叫做正片,这是不对的。正片上的影像一般是用负片拷贝得来的,而反转片是直接用照相机拍照得来的。正片与反转片的最大分别是:正片是用于其它底片“转印——冲洗”后得到的正像;反转片是通过“拍摄——冲洗”自身直接得到正像。正片类似相纸,相纸的基体材料是不透明的纸基,正片的基体是透明的聚脂纤维、醋酸纤维。使用反转片所用的曝光数据一定要正确,否则是无法弥补的;而使用负片,只要其曝光的数据不超过胶片的宽容度,是可以通过扩印或放大时进行色彩校正的。
负片(Negative film)
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胶片,是经曝光和显影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与被摄体相反,其色彩则为被摄体的补色,它需经印放在照片上才还原为正像。简单的来讲我们所拍摄的胶片冲洗出来后,所看到的影像是反色的影像,再通过扩印或放大成照片就变成了与所拍摄景物相同色彩的影像。拿黑白的片子来说,在负片的胶片上人的头发是白的,实际上白色的衣服在胶片上是黑色的;彩色的胶片,胶片上的颜色与实际的景物颜色正好是互补的,如:实际是红色的衣服在胶片上是绿色的。负片不论是黑白或彩色均是摄影最常用的胶片。我们平时用普通相机拍照冲洗出的底片就是负片。
4感光度和颗粒感
不论是选择黑白胶片还是彩色胶片,有必要考虑胶片的感光度和颗粒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胶片的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照的敏感程度,也称胶片速度。对光反应比较灵敏的胶片,如感光度为400以上的胶片称快速片。相反,对光反应比较迟钝的胶片,如感光度为50以下的胶片称慢速片。一般比较常用的如感光度为100~200度左右的胶片称中速片。胶片的感光度是由胶片制造商提供的,以前各国没有统一的标示,1980年开始实行国际标准感光度,它以美国使用的ASA制和德国的DIN制为基础,符号为ISO,写法是ISO100/21°,前面100是ISO(ASA)值,后面21是DIN值。
一般高速胶片需要的曝光量少,适合弱光下拍摄或拍摄高速运动物体,如体育运动等。但高速胶片相对颗粒性比较粗糙,不如低速胶片细腻,用它冲印照片后放大的照片显得颗粒较粗,缺乏细节质感。
如果要制作放大倍率高,要求细节丰富,颗粒细腻的照片,便可以选用感光度50或以下的慢速片。低速胶片有时也可以利用慢速快门来表现动感效果。相对于以往,现在的胶片的颗粒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ISO100~400之间的胶片均有很好的图像品质,几乎可以适用于各种场合和拍摄条件。
PS:
胶片品牌:伊斯曼柯达(Eastman Kodak)、富士(Fujifilm)、
柯尼卡(KONICA)、爱克发(AGFA)、乐凯
5阳光十六法则
艳阳十六云十一
阴八乌云五点六
暮日之时就取四
雨天落雪同暮日
影清艳阳淡影云
身影模糊是阴天
乌云压顶藏踪迹
日暮之时阳斜西
步骤:
第一步:把快门设为感光度的数字,比如ISO 50就设快门为1/60,ISO 100就设为1/125左右,总之让快门速度尽可能接近感光度
第二步:如果天气晴朗就把光圈设为f16,如果稍有一点阴就把光圈设为f11,如果天阴就把光圈设为f8,如果天气非常阴沉就把光圈设为f5.6
如何区分天阴的程度?可以通过观察阴影来辩别,如果阴影清楚但边缘有些模糊,就属于"稍有一点阴",如果阴影不清楚但仍然可见,就属于"天阴",如果没有阴影,就是"非常阴沉"。
⑸ 胶片分类,胶片品牌
感光胶片有好多种分类方法,如按用途分为正片和负片。
感光胶片对不同颜色光的敏感程度称为感色性。胶片按感色性分为盲色片、分色片、全色片等等。盲色片只能感受紫色光,分色片还能感受兰、绿色光,全色片扩大到红色光。此外当然还有红外片、紫外片、X光片等。
显然,照相胶卷的要求比医用胶片高,下面仅列出胶卷厂商,他们当然也能生产医用胶片。
世界主要彩色胶卷生产商:美国的柯达、德国的爱克发、日本的富士、中国的乐凯、意大利的富兰尼。
国内还有些能生产黑白胶卷的厂家:汕头的公元、上海的上海、天津的友谊。
⑹ 电影胶片的尺寸有几种
电影胶片有六种,8.75mm、8mm、16mm、35mm、65mm和70mm。8.75mm和8mm胶片已淘汰,65mm和70mm胶片我国不使用,国外还在用。16mm和35mm我国正在使用,而16mm只用于彩色底片,正片不用,现在的发行拷贝全部使用35mm彩色拷贝,供电影院放映。本人的回答希望能使你满意。
⑺ 黑白胶片的种类
系统标准答案:
能装入摄影师工具箱的黑白胶片的种类似乎无穷无尽。由于种类繁多,我们不太可能一一述及。以下仅介绍一些胶片性能和特性的基本概念,为使用者提供一些初步指导。
1.胶片类别
根据对光谱的反应性(如某种胶片对色彩和光的波长或光色对反应),胶片可以大致分成三个类别:
正色胶片(Orthochromatic,即过去所谓的“正片”--译注):这些胶片主要是用于图像艺术工业,我们不想对它的细节说得太多。有些摄影师可能体验过这些胶片,它可以产生极高反差的特殊效果。正色胶片对光谱中的蓝光和紫外光部分敏感,它们不产生连续影调,图像是生硬的黑和白。
全色胶片(Panchromatic):全色胶片,或更常称为连续影调胶片,被设计为记录于胶片的密度直接对应于曝光的光线强度,而不是光线的色彩。到目前为止多数胶片都属这类,也是摄影师最常用的胶片。
特殊用途胶片:还有一定数量的特殊用途胶片,如红外胶片(Infrared)、远红光谱敏感胶片(Film responsed extended red spectrum,即对部分红外波长也敏感的胶片,如依尔福的SFX胶片,译注)、翻拍胶片、遮罩胶片和拷贝胶片等等,数量很少。
我认为全色胶片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类:老技术胶片(Old technology film)和新技术胶片(New technology film)。新技术胶片并不一定比老技术胶片更好。老技术胶片包括如柯达的Tri-X、Plus-X、依尔福的HP5和FP4等,这里只提到很少几种。由于摄影师对厂家生产更快更好的胶片的压力,柯达开发了基于T颗粒技术(T grain technology)或称TMAX系列的胶片,依尔福也紧接着发布了它们的Delta系列胶片。我个人的观点是新手应该从较老的传统胶片入手,彻底理解胶片对曝光和显影的反应。一旦有了传统胶片良好工作的知识,就能较轻松地理解新技术胶片的工作方式,从而利用并发挥它的潜能。
⑻ 彩色胶片的分类和各种彩色胶片的作用
彩色胶片严格的分,分为:负片,正片,反转片
负片就是一般家用的,底片上的图像是负像。
正片是电影用的胶片,由负拷正来的。
反转片是专业胶片,色彩鲜艳,颗粒细腻,底片的图案是正像。
⑼ 简述胶片的定义以及分类和特点
常见的有120胶卷和135胶卷。
经常用的是135胶卷,135胶卷适应于各种型号的135照相机。这种胶卷宽35毫米,长160~170厘米,胶卷两边有按规则排列的片孔。一般可拍摄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张,也有可拍摄20、24、72张的135胶卷。
120胶卷根据不同的120照相机可拍摄出大小不同的画面,其中有拍摄16张底片的(画幅为4.5×6厘米);拍摄12张底片的(6×6厘米);还有拍摄10张底片的(6×7厘米)与8张底片的(6×9厘米)。120胶卷的长度一般为81-82.5厘米,宽度为6.1-6.5厘米。120胶卷拍摄几张底片,取决于相机的型号而各不相同。 按感光速度有iso100、iso200、iso400等等。这里数值变一倍则曝光时所需的曝光量也变一倍,数值越大则速度越快。当然,以前也用过很多其他速度表示方法,常见的有美国ASA制和德国的DIN制(定制)。我国采用GB(即国家标准)制,与DIN制相当。根据GB制,可分为快片(GB24°以上),中速片(GB21°),慢片(GB18°)以下。每增加GB3°,其感光度就增加一倍。如GB24°胶卷就比GB21°胶卷的感光度快一倍。各种感光度标准,可以互相换算。ASA100相当于GB21°或21DIN。
底片以感光速度(ISO)来分别,由最低速之ISO25度至高速之ISO3200,一般来说感光度越低,画质越细腻。以片幅大小来分别有常用的120型(大底片)、135型(最常用,底片宽35mm)、110型(小型匣式)等,还有另外为拍摄广告或大型海报而设的诸如4*5或8*10大幅底片。以感光类型来分的则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红外线底片等。而彩色底片因应不同的光源而调整相片的色调,又分为日光片与灯光片,若用灯光片拍摄日光下的景物,则相片色调会偏蓝。
常用的底片规格是135,在数位摄影不断的普及下,还沿用底片摄影的已经不多,而底片仍有其无可取代的优点,例如135底片面积就比多数数码相机感光板(数码介质)大,如果要制作大幅照片,仍然是用底片较佳,另外底片影像层次感较强、色彩自然(类比产生的色彩)、图质细腻(像素高)、宽容度大(容易保留亮部或暗部细节)等,其成象质素较数码相机为佳。尤其在光线暗的情况下,会需要长时间曝光拍摄,或在冲洗底片时作增感显影(提高显影液浓度或拉长显影时间),例如KodakTri-X400增感显影至iso1600,甚至KodakT-maxp3200增感显影至iso6400也有不错的画质,然而长时间曝光在数位摄影上会产生大量噪声,因此有部分摄影师仍坚持使用底片拍摄。
虽然用胶卷拍摄能制作素质高的相片,然而这需要熟习暗房技巧,一般来说快冲印店难以充分发挥底片的优点,所以用底片摄影者最好亲自冲印相片,例如可以在印放相片的时候实行分区曝光,自行调整相片反差及裁剪,另外也因为黑白冲印所用的药水毒性远较彩色冲印低,并且冲印过程较简单,所以很多人在黑白暗房作手工冲印,彩色底片多数用自动冲印机器来避免接触彩色冲印的药水,不过手工冲印的素质比自动冲印机器佳。 有黑白胶卷,彩色胶卷等。
1、黑白胶卷:按其感色性能分可分为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红外线片、X光片等,常用的是全色片,全色片是对自然界各种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色都能以不同深浅的黑色调子显示出来。分色片除了感受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外,还能感受黄、绿色,对于红色它不能感受,这种胶片常用于印刷制版,有时也用于风光摄影。色盲片对可见光中的蓝紫光比较敏感,对绿光和红光很不敏感,一般用于文件与黑白底片拷贝等。红外线片,专门感受比红光波长的光线,一般为航空、军事摄影所用。
黑白胶片的选择:如何选用低速、中速或高速胶卷,要根据拍摄对象、拍摄条件、以及最后照片放大倍率等不同要求去决定。
一般情况下,在室外拍摄,光线条件较好、景色亮度大、反差也大时选用21DIN中速胶卷为宜。如果景物反差平淡,可选用反差略大的低速胶卷。
在室内拍摄,若被摄物体有动感,无论是用自然光或灯光,则应选择感光度高的胶卷,可避免因曝光不足而影响影像的层次,或因曝光时间太长而使有动感的物体形成影像模糊不清。利用闪光灯拍摄时,一般选用21DIN或感光更高的胶卷,这样不仅感光指数可以大些,而且由于感光度高其宽容度也大,不致使底片反差过大。
体育拍摄,一般不宜使用闪光灯,体育拍摄动感强烈,要选用高速感光度(如24DIN、27DIN)的胶卷。
舞台摄影,一般也不宜使用闪光灯,它须选用感光度更高的胶卷。
拍摄人像、静物、风光照片,要求具有丰富的层次,银粒细腻、质感强、悦目和谐的影调,应尽量选用低速和中速胶卷。
2、彩色胶卷:摄影用的彩色胶卷有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
⑴彩色负片,它经过冲洗后,负片(底片)上的颜色是原物体颜色的补色负像。彩色负片主要用于制作彩色照片;并能直接印、放黑白照片,但照片的层次、反差受到一定影响。彩色负片拍摄的感光宽容度比黑白胶片要小得多。在拍摄时受色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造成底片偏色,但可以在照片制作中用不同滤色片子以校正。彩色负片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彩色胶卷。
⑵彩色反转片,它经过反转冲洗工艺后,就能获得和被摄物一样的彩色正像。彩色反转片的彩色图像、色彩还原和影像的清晰度都优于彩色照片,用彩色反转片制版印刷要比彩色照片好。彩色反转片,其色彩真实、鲜艳、饱满。拍摄时要求严格,感光宽容度甚小,要求曝光准确,如果曝光相差1/2倍,各种色彩与密度、层次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胶卷对不同色光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这也是评价彩色胶卷的一项标准。爱克发胶卷偏红,就是指他经过整个曝光,显影后对红色过于敏感。使色彩失真。
⑽ X线片的X线胶片种类
医用胶片种类
医用胶片属于银盐感光材料中的一种,其种类可归纳以下四大类别:
1.一般摄影用X线胶片
(1)感蓝胶片:感蓝片是配合发蓝紫色荧光的增感屏使用的色盲片,其吸收光谱的峰值在420nm。它主要分为标准感度的通用型(RX型)胶片,适用于一般摄影中的大部分,性能适中,低灰雾高对比,可使骨骼、空气和造影剂之间对比增强。
(2)感绿胶片(扁平颗粒胶片):感绿片是一种配合发绿光的增感屏使用的正色片,其吸收光谱的峰值在550nm。它是将三维卤化银颗粒切割成扁平状,以预期的方式排列,并在乳剂中加入了一层防荧光交迭效应的染料,从而增加了影像的清晰度。
(3)乳腺摄影用正色胶片:这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单层乳剂、对绿色光敏感的乳腺专用胶片。由于采用了扁平颗粒技术,使荧光交迭效应几乎减少到0%,可获得极为清晰锐利的图像,皮肤线条影像可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乳腺放大摄影上有特色。
(4)高清晰度摄影用胶片:这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度胶片。特别适用于要求提供高清晰的图像、显示组织微细结构信息的四肢摄影。
2.多幅相机和激光相机成像胶片
(1)多幅相机成像胶片:此类胶片也称CRT图像记录胶片。适用于CT、MR、DSA、ECT等多幅相机的成像记录。胶片为单面乳剂(分色片),背面涂有防光晕层,保证影像的清晰、细腻,减少荧光物质造成的影像模糊。
(2)激光相机成像胶片:它分为氦氖激光片(HN型),吸收光谱峰值为633nm和红外激光片(IR),吸收光谱峰值为820nm。此类胶片特点是具有极微细的乳剂颗粒,单层涂布,背底涂有防光晕层。激光片的数字成像质量远远高于多幅相机胶片的模拟成像。
3.影像增强器记录胶片
(1)荧光电影胶片:由于心血管放射学的发展,对荧光电影成像技术的要求越加广泛和严格。因此,相应的胶片既要求很高的感光度,又要求有颗粒细腻的特点。此类胶片根据临床使用目的不同分有5种之多。
(2)荧光屏图像及荧光缩影胶片:此类胶片适用于荧光屏下的瞄准摄影(点片)或体检荧光缩影。乳剂为单面、背面涂有防光晕层,规格分别有70mm、90mm、105mm卷片和100×100mm页片。
4.特种胶片
(1)直接反转胶片:它可利用紫外光源人工复印或通过专用复印机一次复印成功,取得与原版X线照片质量一样的图像。单层乳剂、蓝底聚酯片基,其感光特性恰与原片相反,为一个倒置的特性曲线,不曝光的部分为全黑。
(2)清洁用胶片:这是—种自动冲洗机辊轮清洁片。每日晨自动冲洗机开机后均应用3—4张清洁片对放置一夜的冲洗机进行清洁。
5.胶片的保存
胶片原有感光性能的保持与其周围条件有很大关系。应将未感光胶片作为“生物制品”存放。
(1)标准储存条件:温度10°~15°℃,湿度40~60%;防止辐射线的照射;X线胶片必须完全避开辐射线的照射,它们会引起胶片的严重灰雾。
(2)防止压力效应的产生:压力效应会产生人工伪影,也是胶片盒为什么直立放置的原因。
(3)避免有害气体接触:胶片应避免有害气体,如福尔马林、发动机尾气、煤气等接触。否则,胶片产生灰雾。
(4)胶片的冷藏:经冷藏的胶片,要在使用前24~36小时取出,在室温下得到平衡。否则,将出现感光怠迟。特别不要在冷藏库内启封。
(5)有效期限:胶片外包装均注明有效期,这是指在标准储存条件下的有效期。如果储存条件恶化,即使在有效期内质量也会下降。有效期一般确定为出厂日期后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