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获得的奥斯卡电影有哪些
《末代皇帝》,苏聪1987年凭此片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原著奖。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其3D修复版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
2.《卧虎藏龙》,李安2001年凭此片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谭盾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鲍徳熹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叶锦添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
《卧虎藏龙》是2000年的一部武侠动作电影,由李安执导,周润发、杨紫琼和章子怡等联袂主演。影片于2000年7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一代大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将自己的青冥剑带到京城,作为礼物送给贝勒爷收藏。李慕白隐退江湖的举动实际却是惹来更多的江湖恩怨。
3.《断臂山》,李安2006年凭获最佳导演奖,这是中国导演第一次获此殊荣。
《断背山》是由李安执导,杰克·吉伦哈尔、希斯·莱杰、安妮·海瑟薇、米歇尔·威廉姆斯主演的爱情片,于2005年12月9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安妮·普鲁克斯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说,讲述了1963年至1981年的美国怀俄明州,两个男人之间情爱与性爱存在着复杂关系的故事。该片在威尼斯电影节夺得金狮奖,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八项提名,并夺得了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与最佳电影配乐三项大奖。
4.《颖州的孩子》,旅美华裔导演杨紫烨2007年凭此片获最佳记录短片导演奖
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俊的真实的生活状态,父母因艾滋病去世,惟一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又相继“离开”,叔叔因怕别人的歧视而不愿收养他,最后在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帮助下走入艾滋家庭, 在那里开始了他短暂而快乐的儿童生活,他们渐渐走出艾滋病魔的阴影,快乐、自信而坚强的。
奥斯卡金像奖,正式名称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s,简称学院奖),世界著名电影奖项。奥斯卡金像奖是美国一项表彰电影业成就的年度奖项,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囊括了各种电影类型,有20多个不同的奖项,也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媒体奖项,已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
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都会在超过100个国家进行电视和网络直播,在中国大陆的直播平台为1905电影网和芒果TV。其在美国电影界的地位与针对音乐的格莱美奖、针对电视的艾美奖、针对戏剧的托尼奖相当,而这些奖也都是以学院奖为榜样而建立的。
❷ 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电影有哪些
近三十年获国际大奖的中国电影:
《红高粱》(1987年),大导演张艺谋的成名作,为中国电影赢得了新时期以来的第一个国际大奖——金熊奖,同时捧红了国际巨星巩俐。
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大阅兵》获评委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年获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金格利造型特别奖、国际影评人奖和艾维拉诺莉特别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1992年获意大利大卫奖评选活动“最佳外语片奖”。
《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1993年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联盟大奖;洛杉矶影评家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日本福冈第38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奖。
《一个都不能少》1999年获第五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❸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有哪些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
20世纪60年代,李翰祥的《杨贵妃》因富丽堂皇的宫廷布景和服饰获得技术大奖,成为首部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华语电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华语电影首次获得金棕榈奖;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葛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5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王家卫成为首位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1999年,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屠居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梁朝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杨德昌凭《一一》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1年,侯孝贤的《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杜笃之)、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2年,伍仕贤的短片《车四十四》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获得一种关注单元特别提名奖。
2004年,张曼玉凭法语电影《清洁》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后、首位亚洲戛纳影后;巩俐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华人;王超的《江城夏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大奖。
2009年,梅峰凭《春风沉醉的晚上》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是继王小帅凭《左右》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后,中国编剧第二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本奖;杨紫琼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13年,贾樟柯凭《天注 定》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2015年,贾樟柯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金马车奖,成为首位获得金马车奖的华人导演;侯孝贤凭《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17年,邱阳的短片《小城二月》获得中国首座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2018年,魏书钧的短片《延边少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提名奖。
2021年,唐艺的短片《天下乌鸦》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戛纳国际电影节
❹ 我国电影三大奖项是什么
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一起并称中国电影的三大奖。百花奖是观众奖,金鸡奖是专家奖,华表奖是政府奖。这三个奖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三项常设全国性文艺大奖。若再加上中国电影童牛奖(儿童奖),也称为中国电影四大奖。
1、百花奖
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是由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的电影大奖。1963举办第二届之后,一直中断了17年,直到1980 年才恢复举办了第三届。此后每年举行一次,自2005年起,金鸡奖与百花奖隔年评选一次。
1992年,应广大电影工作者的热切要求,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活动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影节年年举办。
1、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中国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国上海举行。
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文化广影视集团国际大型活动办公室承办。电影节在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
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分为4个主要部分,包括竞赛部分金爵奖、国际电影展览放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及金爵国际电影论坛暨亚洲新人奖评选。
2、中国珠海电影节
中国珠海电影节是经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由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永久性的国家电影节。
中国珠海电影节创办于1994年,每两年一届,原名“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从1996年的第二届起改为现名,首届于1994年6月在珠海市举行。
中国珠海电影节本着加强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电影界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将跨出两岸四地的范围,逐步接纳评选海内外由华人担任主创人员的影片,朝着“国际华语电影节”的目标发展。放肆吧
3、中国长春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举办的具有国际性的国家级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
❺ 获国际大奖的中国电影有哪些
1、《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
2、《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何赛飞、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该片在北美上映,以260万美元的票房创下当时华语电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纪录。1991年,该片获得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1992年,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3、《一个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由导演张艺谋拍摄。该片使用一班非专业演员制作一出像纪录片的电影,故事主题是关于农村、贫穷及文盲的问题,在该片中张艺谋保留了演员本身的名字。本片获得十项国际电影奖项,包括金鸡奖、圣保罗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大阅兵》获评委奖。
5、《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1988年,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
❻ 中国电影国际获奖成就最高的是哪部电影
在中国电影行业内获得国际奖项最高的就是《卧虎藏龙》。
三、《卧虎藏龙》这部电影紧紧的抓住了西方人的目光,而这部电影更像是为西方人专门制定的电影,在李慕白和于秀莲这两位主人公中,拥有柏拉图一般的爱情,对话就像是莎士比亚一般,而这一部电影更像是美国的影片,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最重要的意义并不是李安向外国人展示了很多的中国元素,而是用最恰当的方式让很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也是因为这部电影让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一栏中。
❼ 中国有哪些含金量的电影奖
1、中国电影华表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Huabiao Film Awards),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主办的电影奖项。正式设立于1994年,是中国电影界的政府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
2、金马奖
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s)是由中国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在中国台湾地区举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62年。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并称为“华语电影三大奖”。
3、金鸡奖
中国电影金鸡奖(Golden Rooster Award)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81年,是中国大陆电影界权威、专业的电影奖。
与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并称“华语电影三大奖”。与中国电影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与大众电影百花奖合称“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4、大众电影百花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Hundred Flowers Award)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62年,是中国大陆电影界的观众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合称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5、金爵奖
金爵奖全称为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SIFF Golden Goblet Awards),是由中国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电影类奖项,创办于1993年,是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 。
❽ 中国有什么获得国际大奖电影
1,《双旗镇刀客》所获奖项:第三届日本夕张国际探险与幻想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双旗镇刀客》是由何平执导,高伟、孙海英、王刚等主演的武侠片。影片讲述了男孩“孩哥”按照父亲遗嘱去双旗镇娶与自己定过娃娃亲的“好妹”时遭遇土匪,最终杀死土匪为民除害的故事。该片于199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2,《火焰山来的鼓手》所获奖项:第四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影片奖”。
《火焰山来的鼓手》是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广春兰执导,库尔班江、阿依努拉主演的剧情片,于1991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在火焰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艺术天赋很高的农家孩子被艺术团发现,并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鼓手的故事。
3,《大红灯笼高高挂》所获奖项: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何赛飞、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该片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
4,《秋菊打官司》所获奖项: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执导的农村题材剧情片,由刘恒编剧,巩俐、雷恪生、刘佩琦等主演,于1992年8月31日上映。该片改编自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讲述了农村妇女秋菊为了向踢伤丈夫的村长讨说法,四处上访,最终诉诸法律的故事。
5,《留守女士》所获奖项:第十六届开罗国际电影节(1992年)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
《留守女士》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91年,主要剧情为:出国热潮带来了一大批“留守者“,女主人公乃青是一位丈夫在国外的“留守女士”。一次,她邂逅了一位妻子在国外的出租汽车司机嘉东,他们从相识到相互吸引,直至坠入爱河。
一度乃青从丈夫背叛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并使她从情感封闭中解脱出来。然而,乃青和嘉东间的情爱和海誓山盟,并没有彻底解决自身的孤独、困惑、失落和危机。乃青在丧失依附之后,决定去寻找自我的价值。
❾ 中国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有哪些
中国电影国际获奖年鉴
戛纳电影节
第46届(1993)
《霸王别姬》(陈凯歌) 金棕榈奖
《戏梦人生》(台湾) 评委会奖
第47届(1994)
《活着》(张艺谋) 评委会特别大奖
葛优(《活着》) 最佳男演员
第48届(1995)
吕乐(《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技术大奖
第50届(1997)
王家卫(《春光乍泄》) 最佳导演奖
第52届(1999)
屠居华 (《荆轲刺秦王》) 技术大奖
第53届(2000)
《鬼子来了》(姜文) 评委会特别大奖
杨德昌(《一一》) 最佳导演奖
梁朝伟(《花样年华》) 最佳男演员
杜可风,李屏宾(《花样年华》)特别技术奖,
柏林电影节
第38届(1988)
《红高粱》(张艺谋) 金熊奖
第39届(1989)
《晚钟》(吴子牛) 银熊奖
第40届(1990)
《本命年》(谢飞) 银熊奖
第42届(1992)
张曼玉(《阮玲玉》) 最佳女演员
第43届(1993)
《喜宴》(李安) 银熊奖
《香魂女》(谢飞) 金熊奖
第45届(1995)
萧芳芳(《女人四十》) 最佳女演员
《红粉》(李少红) 银熊奖(最佳视觉成就)
第46届(1996)
《理智与情感》(李安) 金熊奖
严浩(《太阳有耳》) 最佳导演奖
第47届(1997)
《河流》(蔡明亮) 银熊奖
第50届(2000)
《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 银熊奖
威尼斯电影节
第46届(1989)
《悲情城市》(侯孝贤) 金狮奖
第48届(1991)
《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 银狮奖
第49届(1992)
《秋菊打官司》(张艺谋) 金狮奖
巩俐(《秋菊打官司》) 最佳女演员
第51届(1994)
《爱情万岁》(蔡明亮) 金狮奖
夏雨(《阳光灿烂的日子》) 最佳男演员
第56届(1999)
《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 金狮奖
张元(《过年回家》) 最佳导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