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由夏衍改编剧本的电影是什么
夏衍改编的电影剧本包括《林家铺子》、《狂流》、《祝福》、《革命家庭》、《春蚕》、《狂流》等。
《狂流》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左翼影片”,无声故事片。
《春蚕》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这是夏衍将现代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第一次尝试,最大程度体现了改编者的意图。
电影《祝福》,原著为鲁迅小说《祝福》,夏衍改编剧本,桑弧导演,白杨主演,195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夏衍的创作特色
夏衍创作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关注大时代里普通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的精神悲欢,来提示社会政治和革命的主题。
夏衍大多将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寓托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内心冲突中,从简单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反映出激荡的时代特征,让读者和观众听到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以一种近乎平庸的写实精神反衬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将社会政治意识、政治热情与艺术创作地结合在一起,这使他在同时代剧作家同行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自己的文学史地位。
㈡ 夏衍改编剧本的是哪一部作品
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祝福、在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林家铺子等。
1、《狂流》
是程步高执导的剧情片,由胡蝶、谭志远、龚稼农 、王献斋、夏佩珍主演。该剧讲述了长江流域发生大水灾。离汉口百余里的傅庄,堤坝因年久失修,出现险情,小学教师刘铁生领导乡民奋勇抢险。当地首富傅柏仁,携带侵吞的巨额修堤捐款,和家人逃往汉口。
他打着救灾的幌子,冒充请赈代表,继续向社会骗取捐款,中饱私囊。傅女秀娟原与铁生相爱,傅柏仁不允,将她另许当地县长之子李和卿。未几,汉口市区亦遭水淹。傅庄因铁生率乡民合力固堤,转危为安,傅柏仁又携眷返回。
秀娟、铁生别后重逢,感情益深,引起李和卿妒嫉,乃与傅柏仁合谋,以“煽动乡愚图谋不轨罪”诬陷铁生。此时,洪水猛涨,铁生发动乡民取傅家囤积木料抢修危堤,并向傅柏仁展开斗争。傅纠集警察企图镇压,被突然决口冲来的狂流卷走。
㈢ 夏衍改编剧本的是哪一部作品
创作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祝福》《林家铺子》等。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近代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浙江新潮》。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夏衍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夏衍同鲁迅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任执行委员,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日友协会长、中顾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
(3)夏衍改编电影剧本有哪些扩展阅读
爱情婚姻
夏衍留学后,母亲挂念着他,尤其是他的婚姻,于是开始为夏衍物色对象,最后选中了后来升任杭州纬成丝织公司驻上海总经理的长女蔡淑馨。蔡淑馨原在杭州读书,后转入浙江女子师范学校。1924年暑假,夏衍来到杭州正式相亲,两人彼此心仪。
1925 年,从省女师毕业的蔡淑馨,在校长的鼓励下也来到日本,进入了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于是,夏衍在京都租了一套小木屋,也就是照片中的这幢透着浓浓爱意和诗意的小木屋。以后每逢假日,夏衍便常和蔡淑馨,还有朋友们来这里小聚。
1930年4月,夏衍和蔡淑馨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婚后,蔡淑馨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事业,放弃了自己的所学专业。在以后的岁月里,于各个历史时期,她都默默地协助着夏衍,殚精竭虑,风雨同舟。
㈣ 夏衍在的作品有哪些
《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心防》、《包身工》、《林家铺子》等。
1、《上海屋檐下》
夏衍的三幕悲喜剧《上海屋檐下》创作于1937年3、4月间,剧本描写了被捕入狱8年的匡复被释放了。
他到好友林志成家来探询自己妻子彩玉和女儿葆真的下落,却得知妻子已与志成同居,因为他们早就听说匡复已死,于是三个人都陷入难以解脱的内心矛盾和痛苦之中。
彩玉想和匡复追寻过去的幸福,但林志成负疚欲走时,两人8年患难与共之情,又突然迸发,难以分手。匡复理解、原谅了他们,在孩子们向上精神的启发下,克服了自己一时的软弱与伤感,留言出走。
全剧除了这条主要情节线而外,还有几组人物:失业的大学生,被迫出卖自己的女人,勉强糊口的小学教员,儿子战死的老报贩,这些人都拥挤在一个“屋檐下”,合奏着“小人物”的生活交响曲。
2、《法西斯细菌》
《法西斯细菌》一九四二年写于重庆。它真实地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给我国各阶层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故事描写一位潜心于细菌学研究的科学家俞实夫,在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掠的残酷事实面前,终于从不问政治到走入反法西斯斗争行列的觉醒过程。
3、《心防》
《心防》是夏衍的话剧代表作,写于1940年。是最能体现夏衍对上海战友的感叹和忧煎之情。1940年由广西艺术馆话剧实验团首演,导演欧阳予倩。
4、《包身工》
夏衍于1935年创作的报告文学作品,叙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种种非人的待遇,以及带工老板等人对他们残忍的压榨。现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5、《林家铺子》
《林家铺子》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水华执导、夏衍编剧、谢添主演的剧情片,于1959年上映。
该片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以1931年的中国江南某小镇为背景,通过小工商业者的挣扎生存、最终倒闭,和林老板一家的命运,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尔虞我诈、“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黑暗现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夏衍
㈤ 由夏衍改编剧本的是哪部电影
夏衍改编的电影剧本包括《林家铺子》、《狂流》、《祝福》、《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春蚕》、《狂流》等,其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
《狂流》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左翼影片”,无声故事片。《春蚕》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这是夏衍将现代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第一次尝试,最大程度体现了改编者的意图,是现实主义力作,奠定了中国电影史上最为出色的改编新文学作品的杰出作家的地位。
(5)夏衍改编电影剧本有哪些扩展阅读:
夏衍,是新中国电影文学的奠基者。用当今的流行语来说,作为剧作家和电影人的夏衍,一生创作了好几个热门IP,有的搬上舞台,有的搬上银幕。《上海屋檐下》,是他当年一炮走红的第一个大IP。
从开幕到终场,细雨始终不曾停过。雨大的时候丁冬得可以听檐漏的声音,但是说不定一分钟之后,又会透出不爽朗的太阳。空气很重,这种低气压也就影响了这些住客们的心境。
从他们的举动谈话里面,都可以知道他们一样地都很忧郁、焦躁、性急……所以有一点很小的机会,就会爆发出必要以上的积愤。
㈥ 夏衍创作的剧本有哪些
夏衍在我国电影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改编过的剧本有很多,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夏衍作为中国三十年代开始的左翼戏剧运动的先驱者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对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从戏剧的表现内容,还是戏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都在对 “ 五四”以来中国话剧优秀传统继承的基础之上, 进行了许多开艺术先河的创造性探索, 营造了自己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㈦ 由夏衍改编剧本的是哪部电影
由夏衍改编剧本的是《祝福》。
电影《祝福》改编自鲁迅同名作品《祝福》,是当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拍摄而成,于1956年上映,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因此,该电影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通过情、景和彩色的构建映衬故事情节,使影片生动形象,贴近现实,引起观众共鸣。
与以往电影不同,《祝福》是一部色彩与内容兼备的精细故事电影。所以为力争完美,制作公司也是花费巨大心思创设影视情景,尽力创设贴近原著的场景,大量利用江南元素——小桥流水、石街窄巷、粉墙黛瓦和杏花春雨等。
在剧本上也是精雕细琢,编剧夏衍先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在改编工作中,他力求做到的是:忠实于原著的主题思想;保存原作的谨严、朴质、外冷峻而内炽热的风格;为了观众易于接受,还得做一些形象、通俗化的工作。”
因此,电影剧本也做出了与原著不同的人物性、情节性改编,如把贺老六刻画成憨厚老实的形象、贺老六与阿毛在同一天死去等等,以加强影视作品矛盾冲突性的描写,突出电影的悲剧美感,展现人物的悲惨命运,从而更加凸显主题。
㈧ 由夏衍改编剧本的电影是什么
《祝福》。
电影《祝福》,原著为鲁迅小说《祝福》,夏衍改编剧本,桑弧导演,白杨主演,195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该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8)夏衍改编电影剧本有哪些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辛亥革命前后,居住在浙东山村里的祥林嫂命运凄惨,丈夫祥林早年去世,他死后的棺材帐越滚越大,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婆婆走投无路,为了还清债务,给二儿子阿根娶亲,在中人卫老二的怂恿下不惜偷偷将媳妇卖给贺老六。
阿根将此事告于嫂子,祥林嫂得知此事,便连夜逃走到了鲁镇。在阮大嫂的介绍下,到鲁四老爷家当了女佣。可没过多长时间,祥林嫂还是被抓了回去,带到山坳里成亲。在拜堂时,祥林嫂一头撞在了香案上,昏了过去,但她醒来时,被新丈夫贺老六的老实、真诚打动,便留了下来,一年后生下儿子阿毛。
可好景不长,两年后的冬天,卫老二来逼债,但贺老六因为卧病在床,所以无力还债,卫老二乘机唆使贺老大霸占老六的几间破房,并商量等老六死后,再把祥林嫂转卖,为此,老六与卫发生了口角,被打得奄奄一息。
这时,外面又有人高喊"狼来了",祥林嫂赶紧冲了出去找阿毛,但最后在山上只找到了一只小鞋,祥林嫂哭得死去活来,被搀回家后,老六早已断气,她走投无路,只得又到鲁四老爷家帮佣。但鲁四老爷等人认为祥林嫂克夫克子,是个有罪的晦气女人。
每逢祭礼拜神时,都不让她沾手,只让她在厨房里干些粗活。祥林嫂由于受到重重打击,变得很木讷,经常向人念叨阿毛的事,人们经常讥笑她,祥林嫂内心益发悲苦。
后听人说在庙里捐条门槛供万人踏便可以洗脱罪过,祥林嫂以为见到了希望,便拿出所有积蓄10吊钱捐了一条门槛。但事后大家依然歧视她,鲁四老爷还因她碰了供品而横加责骂,并将她赶了出去。祥林嫂从此疯疯癫癫、乞讨为生。又一个年夜,可怜的祥林嫂在一片看似欢庆祝福的气氛中悲惨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