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学有关的电影
简·奥斯汀说:“要是爱你爱的少些,话就可以说的多些了。”适合窝在家安静刷的18部必看文学改编电影,清澈至极的人性,会通过文字不断蔓延。1.《布拉格之恋》
根据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1988年美国十佳影片之一,获1989年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提名。讲述了风流成性的脑外科医生马斯和女招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
@今天小熊不吃糖:生命中有些东西,对于我来说是如此之重,对于你来说却是如此之轻……2.《情人》
根据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同名自传小说改编而成。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讲述一个15岁的法国少女与中国阔少在西贡发生的爱情故事……
@王小邪:这一世为这一段情所伤,便再没有痊愈的机会。3.《肖申克的救赎》
根据作家斯蒂芬·金的原著改编。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用“希望”涵盖全片的主题。
@kingfish:不需要女主角的好电影。4.《海上钢琴师》
根据亚利桑德罗·巴里克的剧场文本《1900》改编。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并弹奏一生的传奇故事。
@杜扬 Sentry: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一艘船,一个近乎偏执的小归宿,只是因为它让我们感到实实在在的安全不致无枝可依。5.《英国病人》
根据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同名小说改编。一段爱情,在战火中燃烧,逾越了道德,改变了战局。为了拯救爱人,主人公担当卖国之名,深入大沙漠,但他整整迟到了三年…...
@陌聆:我第一次觉得爱情可以盖过道德,但我说不出理由。6.《面纱》
改编于索默斯特·毛姆的小说《华丽的面纱》。一对年轻的英国夫妇来到中国乡村生活的故事,在美丽却凶险的环境中,他们经历了在其英国家乡舒适生活中绝对无法想象和体验的情感波澜,并领悟到了爱与奉献的真谛。
@莎拉公主:原谅和爱比抱怨和恨美多了。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改编于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出身上层社会的少女露与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乔治的爱情故事。
@蓝:想来,女人都是口是心非,这部电影无疑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看完之后,我也在回味,热情、激情、性情到底可以怎样呢?8.《日瓦戈医生》
改编于帕斯捷尔纳克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远赴战场担任军医的日瓦戈认识了载缝漂亮的女儿拉拉,两人坠入爱河时却被战争分离的故事。
@木卫二:几乎哭了。9.《杀死一只知更鸟》
根据哈珀·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白人律师芬奇不顾种族歧视的社会问题以及个人安危,坚持为一名被控强奸白人妇女的黑人进行辩护的故事。
@石墙:最伟大的人也无法对抗固执的偏见,但是最固执的偏见也无法对抗那些善意的人们心中的温柔。10.《奥涅金》
根据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改编。“急于生活、又忙于感受”的贵族青年,和一位可爱的理想少女,当年他拒绝她的爱,再遇才知真情谁属,奈何心上人已嫁予表亲……
@刘小黛:我们就这样用坚强的意志,来平息难以抑制的情欲,用高傲的心灵来克服不幸,用希冀来抚慰心中的伤悲。
额 这个就多了 很多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就不错 像什么《理智与情感》温斯莱特主演, 很多就是根据一些哲学故事或背景改编的 里面的对话充满了哲理 比如《海上钢琴师》《肖申克的救赎》,其实《黑客帝国》相当强大 ,里面的哲学也是很厉害的 ,对白充满了哲学,不知楼主有兴趣没。其实历史背景刻画的好的电影都很有意义,《生死朗读》不错,我看了好多 记不起了
③ 用文学理论的知识分析电影红高粱。
《红高粱》是公认的华语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这部片子在1987年一经公映,便在国内外获奖无数,一片赞誉,无论是在技术层面对华语电影所产生的影响,还是所带来的思想冲击,都是任何影片所无法比拟的,张艺谋不单是首个将华语电影推向世界的中国电影人,也是第一个将画面及色彩运用的如此出色的中国导演,本片在国内被评为当时年度最佳华语片,也被法国最权威的影评刊物《电影手册》评为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位,在2005年更是被金像奖票选为华语电影百年百大华语片第一位。《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红高粱)导演阐述》)。正因
红高粱幕后花絮(4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观众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影片,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影片中的所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 与以往的探索影片不同,《红高粱》虽然也承载了导演对生命主题的意念,但并不是完全像《黄土地》等探索片那样淡化情节,靠纯粹的电影视像语言的震撼力来直接表达导演的意念。张艺谋在这部影片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具体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美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通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在此,导演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来达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的呢? 首先,影片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画外音来完成。影片一开始,还是全黑的画面时,声带上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现在时进行回述的视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意义。因此,这个视点是非常奇特而又新颖的,它使导演在处理全剧时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视点参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时,他的叙述的特点把故事拉远,又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在此视点基础上,导演在这开场白中道明了故事的虚构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从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纳入非现实的时空之中。 画外音在影片中出现了12处。而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由画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粱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画外音在此影片中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画外音就告诉观众,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使画面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在传统影片中特别容易出戏的那几段全被画外音虚掉了,导演在电影的空间与画面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画面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确实,画外音在影片中是作为一个戏剧因素渗入故事之中的,它“缝合”了过去与现在、意念与故事。 其次,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全片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在这里,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影片一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导演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戏剧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 第三,影片的空间环境与造型处理,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一切琐细的对比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影片主要是两个空间环境:高粱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当画面上充满了高粱地时,它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影片中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当我奶奶泪水满面、仰天躺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时,银幕上一连出现了四个叠化的狂舞的高粱镜头。在这里,高粱地是生命诞生的见证。而在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的镜头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影片结尾,我爷爷与我爹泥塑般立于血红的阳光里,面对那高速流动的高粱的镜头,我们内心唤起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自信和对热烈悲壮的生命的礼赞。 当然,《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可是在思想内涵和意蕴指向上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作为我国电影的一部力作而载入史册,却是无疑的。
④ 谁帮我选一部文学性的电影,然后附带影评.100字左右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常被二十世纪的文学评论家们和文学史家们誉为真正伟大的英国小说家,因为她使英国小说更臻完美,因此她的小说是最具经典意义的小说。
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基布尔(T.T.Kebble)说“简·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并认为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史学家、诗人和政论家托马斯·马科莱(Thomas Macauley)称她为“写散文的莎士比亚”。
奥斯汀在研究她所处的社会时,明显地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正如她通过伊丽莎白的口所说的:“世事经历得越多,我就越发对这个世界不满。世人都是反复无常的,那种表面的优点或见识是很不可靠的。日复一日,我的这种信念更加坚定。”于是她就拿起反讽和喜剧这两种有力的艺术武器来批判那些不合理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乡绅贵族阶层的保守人物,揭露他们的虚伪,嘲弄他们的愚蠢。正如她所说的:“我承认,愚蠢的行为、荒谬的事情、异想天开的古怪念头、前后矛盾的言行,都使我觉得好笑,只要有可能,我就要嘲笑它们。”她在《傲慢与偏见》中正是这样做的,而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正如奥康瑙尔所说,奥斯汀是位“最杰出的道德家,她总是通过小说来教育读者,而且她教导的方式是谨慎而周到的”。她在小说中从不说教,而总是寓教于讽,寓教于乐,让读者从作品那些滑稽可笑人物的自相矛盾、荒谬可笑的言谈举止和适得其反的行为中得到乐趣与启迪。
毛姆说:“我相信,广大的读者已经认定《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杰作,我认为他们的评价是很中肯的。使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中得到的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我个人认为,《傲慢与偏见》总体来说,是所有小说中最令人满意的一部作品。”译者认为,毛姆的这一看法不仅代表了学者专家们的权威评价,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广大读者的一致心声。
弗兰克·奥康纳说:“我认为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技巧巨匠之一,她在文学方面炉火纯青,就像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完美无缺一样。”
⑤ 具有文学价值的国外电影有哪些
有许多名著拍成的电影。比如【简爱】 【包法利夫人】 【巴黎圣母院】 【雾都孤儿】 【茶花女】 【三个火枪手】 【小妇人】 【德伯家的苔丝】 【成为简·奥斯汀】 【基督山伯爵】 【傲慢与偏见】 【红与黑】 【远大前程】 【荆棘鸟】 【乱世佳人】 【沉默的羔羊】 【安娜·卡列尼娜】【大卫科波菲尔】 【罗密欧与朱丽叶】 【呼啸山庄】 【悲惨世界】 【与狼共舞】 【汤姆叔叔的小屋】 【双城记】 【肖申克的救赎】 【爱玛】【理智与情感】【约翰·克利斯朵夫】 【拜伦】 【推销员之死】 【永别了,武器】 【伊豆的舞女】 【蝴蝶梦】 【哈姆雷特】 【神秘岛】 【老人与海】 【乞力马扎罗的雪】 【费城故事】 【宾虚】 【教父】 【复活】 【战争与和平】 【日瓦戈医生】【十诫】 【堂吉诃德】 【福尔摩斯探案】 【苏菲的世界】 【霸王妖姬】 【西线无战事】 【堂吉诃德】【阿甘正传】【钦差大臣】【百万英镑】【哈姆雷特】【三十九级台阶】【谢利】【影子写手】【天方夜谭】【侠盗罗宾汉】【环游世界80天】【好兵帅克】【安妮日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孤星血泪】【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失乐园】【新福尔摩斯】【野性的呼唤】【海底两万里】【罪与罚】【浮生若梦】【环游地球80天】【少爷返乡】 很多,一般大学图书馆网站都有。也可以去网站搜搜。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7441091/
⑥ 有哪些不错的文学类电影值得一看
我觉得筑梦传奇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学类电影,还有无人知晓和悲情城市,另外,由经典文学改编的霸王别姬也是一个不错的文学电影,还有一部外国拍的的指环王,也是我觉得非常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