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影视类的学术期刊有哪些可以投稿的不一定是核心期刊…
1、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是电影艺术专业刊物。注重电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中国电影精品和国外电影经典作品的分析,并注重对当代电影作品的研究。
当代电影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90年代世界电影、影片个案分析、电视研究。
2、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绐终走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最前沿,内容涉及影视编导、文学、摄影、美术、表演以及纪录片、动画片、国内外电影美学、文化研究等领域,是进入影视界必读的专业杂志。曾用刊名:中国电影。
电影艺术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电影批评、学术争鸣、史典探问、电影人物、电影语录、长短集、视与听、纪录影像。
3、世界电影:
《世界电影》遵循“洋为中用”的方针,向广大读者翻译介绍外国电影理论,提供国外电影创作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电影工作者提供借鉴。曾用刊名:电影艺术译丛。
世界电影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版块栏目:专题文论、电影剧本、创作问题讨论、经验谈、各国电影概况、新片介绍。
4、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为我国唯一的电影专业高等学院的学报,也是唯一的集电影高等教育与电影理论研究为一体的电影专业理论刊物,其办刊宗旨,注意反映学院教师的教学及学术研究成果,注意追踪反映国内外影视最新创作动态及研究动态,把学报办成国内在知名度和学术水准方面最有影响、对业内人士最具参考价值的电影创作研究与理论刊物之一。力争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始终保持浓厚的时代气息。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获奖情况:2002-2003年度北京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2003-2004年度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优秀学报。
5、电影文学
6、电影新作
7、中国电影市场
B. 求论文影视后期制作的参考文献
具体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论集6,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4、刘育涛,高校影视教育中技术与艺术协调发展研究,电影文学,2011。
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要从艺术的理念教育学生,这就势必要加强学生的美学修养,注重影视制作课程艺术性教育。影视作品说到底是一种视听艺术的记录与表达,构图、光影、色彩等视觉造型元素共同构成了影视影像的画面语言,背景音乐与画外音的添加则进一步彰显艺术魅力。
因此,教师在讲授影视制作各项基础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和审美趣味,进而提高影视审美素养。对于影视技术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演示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2)研究电影有哪些文献扩展阅读:
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技术应用反映着当下新媒体时代的科技水准,是影视科技发展到一定时期的自然表现。然而,出色的影视作品必然离不开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失去了艺术的积淀与彰显,技术的运用只能是没有灵魂的拼凑与堆砌。
结合所在学院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强调教师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视频制作的艺术性理念渗透进技能的实践应用环节,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视野和高度去观照影视技术,从而培养出既懂影视制作技术、又具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C. 电影理论分析的书籍有哪些
不论你在哪个国家,只要念过电影相关专业,都多半读过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这对夫妇的专著或教材。尤其《世界电影史》和《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都在亚马逊排名很靠前。
他们的多部著作都有中文版,还没出的那几本,未来几年很可能也要出。如果你希望获得更深入的电影知识,去买吧。
漫步于威斯康辛大学坐落于维拉斯大楼的电影资料馆,如果你想坐在第一排的中间,会发现那些位子不能坐。因为那是给大卫·波德维尔和克莉斯汀·汤普森留的座位。
波德维尔夫妇是当地的电影学者,他们改变了世界看待电影的方式。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波德维尔夫妇写书,授课,发博文,开拓新的方式探究电影。一直以来,他们影响了一代代电影制作者、评论家,甚至电影产业本身。
D. 研究电影发行都看什么书有没有介绍“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保利博纳”电影发行现状的文献
据我所知,未发以上这几个公司有相关的书出现。
如果想了解这几家公司,可多浏览其相关网站,这几家公司每年都会发行大量电影,从各电影的发行也可了解到相关动态。
其次,每年关于电影的书也有不少,如中国电影****年市场总结等
不过,看再多的书不如你亲自去体验,接触电影发行不单单是发行,只要进入电影行业就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你能顺利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E. 国外关于好莱坞电影的文献
1.Peter Roffman,Jim Purdy, The Hollywood social problem film: Madness, despair, and politics from the Depression to the fiftie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loomington)[M],1981
2.Clayton R.Koppes, Gregory D.Black, Hollywood Goes to Wa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M], 1990
3.Michael Ryan, Douglas Kellner,Camera Politica: The Politics and Ideology of Contemporary Hollywood Film,Indiana University Press[M], 1990
4.Stephen Vaughn,Ronald Reagan in Hollywood: Movies and Poli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M], 1994
F. 关于美国电影文化的 外文文献
摘自基维网络,因为无法贴出网页,你自己去搜索电影的词条好了。
下面一个开头介绍:
History
Main article: History of film
A clip from the Charlie Chaplin silent film, The Bond (1918)Preceding film by thousands of years, plays and dances had elements common to film: scripts, sets, costumes, proction, direction, actors, audiences, storyboards, and scores. Much terminology later used in film theory and criticism applied, such as mise en scene (roughly, the entire visual picture at any one time). Moving visual and aural images were not recorded for replaying as in film.
Near the year 1600, the camera obscura was perfected by della Porta. Light is inverted through a small hole or lens from outside, and projected onto a surface or screen, creating a moving image, but it is not preserved in a recording.
In the 1860s, mechanisms for procing two-dimensional drawings in motion were demonstrated with devices such as the zoetrope, mutoscope and praxinoscope. These machines were outgrowths of simple optical devices (such as magic lanterns) and would display sequences of still pictures at sufficient speed for the images on the pictures to appear to be moving, a phenomenon called persistence of vision. Naturally the images needed to be carefully designed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and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 becam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lm anim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elluloid film for still photography, it became possible to directly capture objects in motion in real time. An 1878 experiment by Eadweard Muybridge in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24 cameras proced a series of stereoscopic images of a galloping horse, arguably the first "motion picture," though it was not called by this name. This technology required a person to look into a viewing machine to see the pictures which were separate paper prints attached to a drum turned by a handcrank. The pictures were shown at a variable speed of about 5 to 10 pictures per second, depending on how rapidly the crank was turned. Commercial versions of these machines were coin operated.
G. 台湾青春电影参考文献
1.孙慰川 ,《当代台湾电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年。
2.宋子文 ,《台湾电影三十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6年。
3. 孙慰川 ,《当代港台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
4. 程青松 ,《青年电影手册(第3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
前三本书只在后半部分简单地介绍了台湾青春电影的部分电影,最后一本书对台湾青春电影介绍比较多,其中第一章介绍台湾新世纪电影,推荐你看这本书。
H. 电影《辛亥革命》参考文献
“辛亥革命同以前的各次革命比起来,是更完全的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新的发展。这次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回忆辛亥革命的历史,继承和发扬这次革命的光荣传统,吸取它的宝贵的历史教训,在今天还是有重大意义的。”宋庆龄副主席也在序言中说:“在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的时候,回顾过去,重温这段历史,使我们的心中对辛亥革命的英雄们充满了崇敬。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和学习革命前辈的英勇斗争精神,继续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信心百倍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
文献中这样描述清末社会:当时“官乱于上,民变于下,海外党徒,长江会匪,东三省马贼,环伺而起”,革命党人认为能解决中国问题“舍革命而无由”。从繁华城镇到穷乡僻壤,民变“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其范围之广,频率之快,类别之多,为历史所罕见。帝国的新政已经陷入到重重危机之中。该书中,官僚立宪派之间的相互倾轧和两败俱伤;民间立宪派的热心呼吁和身体力行;慈禧太后作为最高统治者屡次表现出来的疲惫与无力……清末十年朝野百相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下层人民对新政的抵触并不能单单理解为抵触变革,更大的原因在于长期造成的官民隔膜、官民对立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观,朝野双方的互不信任、互相猜疑随着新政的推行反而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与此同时,两者又缺乏对话机制,也没有基本的民权救济渠道,在情绪化的民意浪潮中,双方的割裂只能越来越大,立宪派官员们在设计改革方案时的谨小慎微,又反过来促使革命党人赢得了更多的信众。
I. 电影的后期制作与剪辑有哪些参考文献
、影视巨匠-After Effects CS3特效合成完全实例教程
作者:谢中元?胡安林 合著者:亮点数码动画工作室
出版社: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ISBN:7802483115/9787802483118
出版日:2009年
2、After Effects CS3影视后期制作完美风暴
作者: 新视角文化行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711518674X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3、影视巨匠:After Effects 7.0特效合成完全实例教程
作者 谢中元
出版社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书号 7-80172-760-6
出版日期 2006-12-1
4、典藏——After Effects CS3 影视特效插件完美风暴
作者:程明才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 S B N : 9787115186782
出版时间: 2008-10-1
5、Adobe After Effects7.0经典教程
作者:美国Adobe公司 译者:许为民、袁鹏飞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7115151113
出版时间:2006年10月
6、After Effects7.0影视特效制作完全攻略
作者:阿馨娜尔 陈伟 江洪波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08346823
出版日期:2007年1月
7、After Effects影视特效制作典型实例
作者:宋凯 时旭东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7115132089
J. 关于电影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电影的参考文献还是挺多的,比如说《大众电影》,电影报刊等等,都可以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