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 Li Shi Zhen
(1518年-1593年)
字东璧,号濒湖,身高约合现今1.63米,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网络全书”。
B. 电影李时珍是1956年几月份拍的
李时珍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_网络视频
1956年上映|104分钟|内地
豆瓣评分8.0
类型:剧情
豆瓣评分8.0
简介:明朝湖北蕲州,李月池、李时珍因医术高超而闻名遐迩。包乡绅用错误的《本草书》看病、卖假药,李时珍直言不讳地指出,得罪了他。李时珍治好了楚王的...更多>>
C. 李时珍演的一部电影裸身拦车
蜜桃成熟时1 是李丽珍 不是李时珍'
《蜜桃成熟时》 是一部情色剧情电影。由张肇麟导演,谷德昭张肇麟编剧,高志森影业有限公司制作,李丽珍、潘震伟、成奎安、黄光亮、左颂升、邵传勇、焦姣、田青主演。;
中文名
蜜桃成熟时
外文名
When the peach mature
其它译名
Crazy Love
出品时间
1993年
出品公司
高志森影业有限公司
发行公司
东方电影发行有限公司 (香港)
制片地区
中国香港
拍摄地点
香港
拍摄日期
1993年3月
导 演
张肇麟
编 剧
谷德昭、张肇麟
制片人
张肇麟
类 型
情色
主 演
李丽珍,潘震伟,成奎安,黄光亮,左颂升,邵传勇
片 长
77分钟
上映时间
1993年10月13日
票 房
HK $12,317,471
分 级
5.5分
对白语言
粤语
色 彩
彩色
D. 电影《李时珍》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E. 李时珍的故乡在哪里
在湖广黄州府蕲州。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广黄州府蕲州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成就:
李时珍为弄清每味药物,提出释名、集解、辨疑、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八项任务,这八项不是每味药全有,有的五项、六项不等。实际上是对每味药既作出系统分析,又进行了全面综合,而在分析基础上,又作了高度概括和综合。
F. 李时珍主演电影
《李时珍》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历史题材传记片,由沈浮执导,赵丹主演,于1956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中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呕心沥血撰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剧情简介。
明朝湖北蕲州,李月池、李时珍因医术高超而闻名遐迩。包乡绅用错误的《本草书》看病、卖假药,李时珍直言不讳地指出,得罪了他。李时珍治好了楚王的儿子,不要钱财官位,而是求楚王上奏皇上重修“本草”。
进入太医院的李时珍因不满太医院的傲慢迂腐,辞职回乡决心自己修正“本草”。百姓得知此事,纷纷献出家藏秘方来支持他。李时珍为验证草药功效,与徒弟庞宪走遍四方,亲自采集草药,并得到当地药农的热心帮助。
G. 辉县和李时珍
辉县历史名人概列 1、从洪武元年至今,辉县的名称,640年不曾改变。 我们的家族,在嘉靖年间从山东馆陶迁移至新乡/辉县一带,也有500年历史了。500年间,王朝更迭,战乱瘟疫天灾不断,一个家族能够延续至今,已经很难得了。
2、鲁迅称他的家乡是:夫越,乃报仇雪耻之乡。辉县是个什么地方?隐居的地方。这里靠近太行山,从县城只需要西行几十里,一天之内,就可以遁入太行山。这里稍稍偏离官道,只需要往东走半天,就是直通北京的大道。
3、百泉的山光水色给了那些隐居、避难、落魄的人多少安慰和寂寥?战国最后一个君主齐王建死在这里,故国山川,只在梦里。然而,真正的故事,是从孙登的划然一啸开始的。那啸声让阮籍失魂落魄,让七贤留在了竹林,竟日清谈,风流魏晋。
4、到了有宋一朝,尚未成名的邵雍在这里读书,夏不就席冬不解衣,不知道几个春秋。那时,他脑子里除了先天心易、圣人遗教之外,可有盖世功名、衣锦还乡?邵雍没有回来。“凌波不过横塘路,”“锦瑟华年谁与度?”,贺铸一生都在歌颂他的山阴吴下,他似乎总是羞于提起自己的出生地。不过,岳飞来了,这位汉族的英雄和保护者,当时还只是下级军官,他在侯兆川与敌人大战,身受十几处枪伤,是百泉清澈纯净的湖水洗去了他铁枪上的膻腥血迹。他走了,留下的,是他的上司王彦。当所有将士在面上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墨字时,望着越来越远的朝廷,他们可曾想过,这碧水青山,就是八千好儿郎的埋骨之地?山河终于变色。
5、元好问不是辉县人,他只是来过辉县。在他感慨“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时,他怀念的,是有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时代,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辉县改名作“辉州”,以后这个“辉”字就在790年间长伴斯土。直到现在,很多辉县小孩名字中都有“辉”字,纪念所生何地。
6、未经证实的说法称耶律楚材晚年隐居在梅溪村,那里距离我家只有咫尺之遥。我常常在想,李梅溪这个传说中的人物,也许是精通先天易数的邵雍、号称契丹卧龙的耶律楚材、思想异端的李贽的综合体。这时候的辉县,由于姚枢、许衡的苦经力营,已经是北方的理学中心。在“八娼九儒十丐”的蒙元,苏门山下的太极书院,走出了多少为往圣继绝学的书生?
7、终于,遗民泪里,王师南来,山河得以重光。大明洪武元年,这块土地被称作“辉县”,直到现在。李贽作过辉县教谕,这一点已经没人谈起了。明朝的文化繁荣,使得这个小城被遗忘和忽视。这是幸事。这块土地宁愿被遗忘和忽视。
8、然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从“武王伐纣,暮宿于百泉”开始,江山与人民,永远都是英雄追逐与征服的对象,永远不得安息。再一次,明清易代,这次轮到和黄宗羲、李顒并称的孙奇逢隐居辉县了。他曾经固守容城,抵抗清兵。当他的田园庐墓都被旗人占去,他深慕先贤,在夏峰躬耕讲学终老。他屡蒙诏书特征,而始终不出。在康熙三年,他八十一岁的时候,曾有人以文字狱相诬陷。他闻信后,从容自投当局,幸而无事。他的学问还是阳明一派,但更加切实,讲究学以致用。身当国破家亡之时,不能学商人采薇首阳、耻食周粟,不能学秦人遁入桃花源、永忘世事,不能像谢枋得那样绝食而死,不能学朱舜水远避日本,不能像张煌言那样战殁殉国,仅仅是隐居乡里,不应征召,不效忠于伪朝,也算是心怀魏阙?我想他是有愧的。所以,人亡,则以白布覆面,以示羞见祖宗于地下。
9、汉人常说:胡运不过百年。这次预言和经验没有应验,胡人的江山,一坐就是260年。这次,辉县来了新的隐居者,他叫袁世凯。不久他就离开了辉县,前往彰德,因为民军起义了,机会来了。向使当时身便死,一身真伪有谁知?他是清朝的推翻者,首任民国大总统,却被千夫所指、身死名裂。他的好友徐世昌,仍然对辉县的山水不能忘怀,他的夫人是这里人,他在这里建有寓所,长期居住。这里本来就是失败者最好的休息之地。
10、一晃又是近百年。人生在世,如同白驹过隙,一切的关山孤堡、小桥流水、烟雨楼台、铁马边声,不过是蝴蝶一梦。家乡的人,渐渐从我的梦中谈却了。家乡的山水,却愈发的清晰。
远古,那个撞倒不周山的共工和他的氏族就居住在这里。殷商这里是有苏部落,当地人说,颠覆殷朝的苏妲己就出生在这里,有苏门山为证。
H. 李时珍采药去过哪些地方呀
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
I. 李时珍拍过什么电影
1956年沈浮拍过电影《李时珍》,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传记片,由沈浮执导,赵丹主演,于1956年上映。
剧情简介
明朝湖北蕲州,李月池、李时珍因医术高超而闻名遐迩。包乡绅用错误的《本草书》看病、卖假药,李时珍直言不讳地指出,得罪了他。李时珍治好了楚王的儿子,不要钱财官位,而是求楚王上奏皇上重修“本草”。
进入太医院的李时珍因不满太医院的傲慢迂腐,辞职回乡决心自己修正“本草”。百姓得知此事,纷纷献出家藏秘方来支持他。李时珍为验证草药功效,与徒弟庞宪走遍四处寻觅,亲自采集草药,并得到当地药农的热心帮助。
一次,李时珍等人遇到恶道刁难,珍贵的药物笔记被烧毁,追随他的郎中老魏也为抢救笔记不幸摔死。但李时珍没有放弃,又重新搜集草药,补写笔记。随后,李时珍又用几年时间将笔记整理成书,名为《本草纲目》。
但此书几经波折均未能面世,直至李时珍死后三年,这本凝聚了李时珍三十年心血的伟大药物学著作终于被刻版印出,流传万世,造福于民。
(9)李时珍电影在哪些地方取景扩展阅读:
同名电视剧《李时珍》内容提要
李时珍为济世救民,说服父亲,立志从医。他刻苦学习医药知识,后因治好了蕲州荆端王公主朱芸芸的瘫痪之症,名声大振,引起了炼丹道士们的嫉恨,他们采用各种卑鄙手段,谋害李时珍。在逆境中,李时珍一次次化险为夷。
嘉靖皇帝死后,李时珍为重修本草,在张居正的支持下,毅然辞去太医院右院判职务,开始独自撰写《本草纲目》道士金万春和知州王守礼害怕李时珍成功,放火烧毁了李时珍的家以及他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含恨离世。李时珍之子李建元、徒弟庞宪,带着藏入深山的《本草纲目》副本找到公主朱芸芸,使李时珍的遗作《本草纲目》得以出版,并迅速传遍海内外。
J. 李时珍采药去过哪些地方
行程 123143米 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