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攻打贵州卢山关是哪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是娄山关吧?
❷ 战后点名,多名共产党员牺牲是什么电影
1、叶挺,广东惠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50岁。2、方志敏,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1935年1月29日被捕,8月6日牺牲,时年36岁。3、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6年3月,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由罗峪口附近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现柳林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4、彭雪枫,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为了纪念彭雪枫,在河南省镇平县、夏邑县,安徽省宿州市、蒙城县等地均建了彭雪枫纪念馆,或以雪枫命名的公园或学校。5、蔡申熙(1906—1932),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1932年7月,正值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时,蔡申熙被调任第25军军长,率部在英山、麻埠地区与各路进犯敌军展开激战,予敌以重大杀伤。10月9日,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河口镇战斗中,他腹部中弹,躺在担架上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❸ 推荐一本革命题材的书或电影(如小兵张嘎)
电影《我的长征》
十五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全家四口人都参加了长征。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他第一次认识了毛泽东,他的父亲也在惨烈的炮火中牺牲了。残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痛,父亲和连长说过的一句话却坚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
历史终于迎来了伟大的转折。担任警卫任务的王瑞在遵义又一次见到了毛泽东。继续长征途中,他亲眼目睹了毛泽东、贺子珍为了坚守红军的纪律,在紧急环境中被迫丢掉刚刚出生的女儿那动人心魄的一幕。悲痛激发了王瑞和红军战士们更加强烈的战斗意志,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红军赢得了长征中的第一次大胜仗——娄山关大捷。
红军通过凉山彝区受到拦阻,长期遭受反动派欺压和蒙骗的彝族同胞把前去探路说明情况的王瑞和他的姐姐竹妹子捆绑了起来。红军模范执行民族政策深深感动了彝族父老兄弟,结下了骨肉情谊,留下了千古佳话。也就在这里,王瑞结识了彪悍刚烈的彝族汉子达尔火和美丽的彝族姑娘索玛。热烈欢乐的军民联欢篝火之夜,少不更事的王瑞发现了达尔火和索玛的隐情。
清晨,战士们被紧急集合号惊醒。指导员对战士们下达战斗任务:反动头人勾结白匪洗劫了红军的野战医院,立刻出发解救。突发的事件把王瑞惊呆了——姐姐竹妹子就是野战医院的护士。
竹妹子牺牲了。王瑞在长征路上失去了第二个亲人;达尔火参加了红军,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目送的索玛。
红军强渡大渡河,三条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王瑞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夺距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悬崖羊肠小道,大雨泥泞难行,红军战士饿着肚子强行军,连长为救遇险情的王瑞落崖牺牲了。王瑞失去了敬爱的兄长。
黎明(黎明新闻,黎明音乐,黎明说吧)时分的泸定桥一片静悄悄。桥板被敌人拆去,剩下十三根光溜溜的铁索凌空而悬。发起总攻之前,还差半年才满十六岁的王瑞被提前接收入党。
二十名红军号兵被集中起来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冲锋号,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二十二位红军突击队员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人类战争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王瑞最后一位亲人——姐夫肖德昌牺牲了,从悬空的铁索上中弹跌落到汹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他的彝族兄长达尔火——这位参加红军才二十多天的小伙子在把弹痕累累的红旗插上桥头堡时,也被流弹击中,头上那绺“天菩萨”长发随风轻飘、轻飘……
王瑞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泸定桥头再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轻轻地为“瑞伢子”梳理着被烟火烧焦的头发,轻声感叹:“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
王瑞经受了艰难困苦、血泪战火的磨砺后成长起来了。
七十年后,白发苍苍的王瑞老人重新走上了长征路……
❹ 四渡赤水电影观后感
八一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三万红军,在赤水河畔与堵截的川军相遇。激战后,战局对红军不利。毛泽东即与周恩来和刘伯承分析形势,决定渡过赤水河甩开敌人。
为轻装前进,毛泽东下令将笨重的武器沉入河中。瑞金团战士高翔和战友们,机智地抢占渡口浮桥和对岸小镇,为大部队打通道路,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渡过赤水河。红军西进到达云南,在扎西地区宿营。蒋介石认为时机已到,调集了中央军及川、湘、黔、 滇四省军阀部队包围扎西。险恶的形势没有吓倒红军,毛泽东和总部首长们决定趁黔北空虚之机,全军迅速回师,东渡赤水河,突出重围。已升为 瑞金团团长的高翔,率全团战士奇袭娄山关,抢占遵义城南高地,再次解放遵义城。蒋介石暴跳如雷,为洗雪遵义之战的“奇耻大辱”,命追剿部队用碉堡围困结合重兵进攻的办法, 欲将红军困死在乌江以北。由于金沙江一线由滇军据守,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再渡赤水河,造成红军欲北渡长江的声势,以迷惑敌人,调开滇军。3月中旬,红军三渡赤水河。 此举惊动敌人,蒋介石督察室主任王道元调主力尾随红军西进,红军除瑞金团继续向西引开敌人外,主力红军急速调头东下,四渡赤水河,南涉乌江,甩开敌人主力,进入敌军兵力空虚的云南,渡过金沙江,摆脱战略包围,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王道元被击毙,红军从绝境中奋起,踏上新的征程。
❺ 关于长征的电影的精彩台词
70年前,战略上的决策、战斗上的需要,使得年轻的中国工农红军必须要踏上那一程自己也不知道前方有多少险恶的征程;70年后,一位老导演带领一群优秀的电影人,再一次把长征历史画卷搬上了银幕,让人们再震撼中领略共和国缔造者们的艰辛。
《我的长征》以十五岁少年王瑞的炮火硝烟中成长为主线,描绘了人类战争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幕——长征。王瑞全家四口人都参加了长征。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他第一次认识了毛泽东,他的父亲也在惨烈的炮火中牺牲了。残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痛。再娄山关大捷中,红小鬼已经成了杀敌的猛将。他终于明白长征就是要往“打胜仗”的地方走。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一直以“跟着走”为信念的瑞娃子终于到了陕北。
名词解释:长征
[解释]1.长途旅行;长途出征。
2.特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长征(Long Marches)
【时间】1934~1936年间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地点】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长征宣言】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
❻ 《长征》电影内容梗概,注意60字以上100字以下正好也可以
电影《长征》气势恢宏,情节跌宕,险相环生,首次披露三十年代鲜为人知的党内斗争史料,充分揭示了六十年前旷世绝伦的长征全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早期政治舞台上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是一部集史诗史料的优秀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1933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影响,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翌年,通过遵义会议,彻底清算了冒险主义的“左”倾路线,毛泽东获得周恩来等党内高层领导的广泛支持,重新取得党和军队的领导权。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再越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四渡赤水河、巧夺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翻越夹金山…… 1936年10月,红军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❼ 《长征》电影最受感动的场面要短!60字以上90字以下
啊,复制黏贴的,将就着用一下吧,长点的自己删减一点缩写下就行了。
1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2、战地女杰:贺子珍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尽管,当年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红军女战士大多已经告别人世,而女红军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丽故事依然那样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3、一袋干粮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4、“红军草鞋”作坊的故事
“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干人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提灯笼访贫农……”
1934年10月,红军从于都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在于都结集的10天时间里,于都人民夜以继日赶制出10万多双草鞋。夜渡于都河走上长征路的时候,每个红军战士的行囊中都有两双草鞋。
今年75岁的老人叫陈罗寿,家住于都县罗坳镇步前村。步前村当年是红五军团的结集驻扎地。这个村当时有七八十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会打草鞋。陈罗寿的父亲陈善模和母亲孙道秀都是村里打草鞋的高手。陈善模1932年参加红军,1934年10月从家乡渡河走上了长征路。陈善模参加长征不久就因负伤回到了家乡,第二年便去世了。为了生计,陈罗寿小小年纪就跟母亲学会了打草鞋。解放后,陈罗寿还一直靠打草鞋来贴补家用。
令陈罗寿感到些许欣慰的是,随着红色旅游热潮的兴起,每逢节假日,他和他的“红军草鞋”作坊慢慢吸引了不少城里人的眼球。他们或成群结队,或一家老小,或带着亲朋好友,来到这里观看这个独特制作草鞋的过程,感受老区民间手工艺文化的源源流长,同时,也增加了对长征历史的了解。
5、怀念小吴
老红军肖彬永远忘不了他的小通讯员吴玉民。
长征的时候,肖彬在红二方面军6师18团9连当指导员。泽章坝遭遇战中,他负了重伤。过草地的时候,上级给了他一匹马,并安排连里的小通讯员吴玉民照顾他。
小吴这年刚刚16岁,个子不高,黑黑的,长得挺结实。别看小吴年龄小,可是很会照顾人。每到宿营地,他都先找到一块干燥或者背风的地方,把自己那床补丁摞补丁的破被铺在地上,扶肖指导员歇下后,马上支起小铝锅烧开水,给指导员洗伤、消毒,然后拿出半小瓶儿红汞(这是当时他们部队唯一的药品)为指导员换药。
部队一天一天朝前走,肖彬和小吴的粮食袋越来越轻了。伤势好一些,肖指导员开始硬撑着帮小吴打些下手,到了宿营地,小吴拣柴火烧上饭,然后肖指导员看着火,小吴就去放马。
这几天,小吴不用肖指导员烧火了,放马走的时候,他总是带上小锅,说是可以边放马边烧饭,两不耽搁。每回,他都是很晚才回来,把小锅里热腾腾的饭盛给指导员吃。指导员一让他吃,他就笑着拍拍肚子说:“看,鼓鼓的,早吃饱啦!”
可是,指导员总是觉得小吴好象越来越瘦弱了。
这天傍晚,小吴安顿好指导员,又去放马了。
肖指导员悄悄跟上了他。但由于腿上有伤,他只有慢慢地爬,被远远地落在了后头。当他在一处小树林追上小吴时,小吴正端着锅,一口一口地吃着什么。
“小吴!”肖指导员轻轻唤了一声。
小吴吃了一惊,一看是指导员,急忙把小锅藏在了身后,稚气地笑着问:“指导员,你怎么来啦?”
肖指导员没有回答,仍然向前爬着。小吴赶紧起身扶他。指导员顺手端起了小锅。小吴急忙用手去捂,指导员用命令的口气说:“把手拿开!”
小吴只好拿开了手。
肖指导员凑着火光向锅里一看:天啊,这能叫饭吗?一锅黑乎乎的草根树叶,即使是饥肠辘辘的时候,见了它也就“饱”了,而这位只有16岁的小鬼,为了照顾战友,自己竟用它来充饥……肖指导员的眼睛模糊了,这时,他的耳边断断续续传来小吴低低的哀求声:“指导员,你别生气,你批评我什么,我都接受……”
肖指导员能批评小吴什么呢?他放下小锅,一把将小吴紧紧地抱在怀里……
6、血信
1935年,红三军团长征来到娄山关。蒋介石集中了几个师的兵力,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娄山关下。
双方血战最激烈的时候,彭军团长和其他首长来到前线指挥所。中央机关就要过来了,如果不拿下娄山关,红军大部队就有被围歼的可能。彭军团长十分焦急,一边在指挥所里来回踱着,一边低声念叨:“派出的侦察员怎么还不回来?”跟随首长来前沿的军团宣传队长钟明彪也为首长担心,两眼紧紧地盯着前面的山峰。
突然,钟队长发现从敌人阵地背后的山脚下跑过来一个人,个子小小的,穿着一身破旧的老百姓衣服。他一手捂着肚子,一边跌跌撞撞地猫着腰往这边跑,一边往山上招手。钟队长见状,冲出掩体,快速跑去接应。跑近一看,呀,这不是半年前入伍的小战士刘志林吗?此刻,小刘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了,肠子都流了出来。见到钟队长,他再也支持不住,右手兜住肠子,一头栽倒在钟队长的怀里,嘴里却吃力地喊着:“快,快去报告彭总,10团一部冲上娄山关主峰,又被敌人给扑压下来了,快派部队增援!”
“给你包扎一下吧!”
“不要管我,我是共产党员,你快去报告呀!”说着,小刘使劲推开了钟队长。
军情紧急,钟队长只好轻轻放下小刘,飞速跑回指挥所向彭军团长作了汇报。
彭军团长立即命令干部团增援,一鼓作气拿下了娄山关。
钟队长发了疯似地跑下山,去救小刘。在娄山关的山路上,他看到一条由一滴滴鲜血滴成的血路。沿着这条血路,他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已经牺牲了的红军小战士刘志林。后面的同志们也赶到了。大家抹去脸上的泪水,掩埋了小刘的遗体,悲痛万分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❽ 电影《长征》的梗概
剧情简介
1934年,江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实力,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的战斗,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三道防线,兵临湘江。敌人利用天险加重兵力,设下第四道防线,红军处境险恶。当时的最高领导核心三人小组之一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他不顾敌我双方力量的悬殊,一味要红军正面迎敌死拼。
毛泽东在没有兵权、没有领导地位的情况下,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避实就虚,甩掉敌人主力,到敌力量薄弱的贵州去,得到政治局多数成员的赞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委员,确立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领导核心。
从此在毛泽东的正确判断和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声东击西,运动敌人,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向北挺进。长征路上,红军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许多女同志克服了失去孩子等个人情感,同男同志一样经受住了考验,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成为了女英雄,像贺子珍、邓颖超、蔡畅、王彩秀等人。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坚持北上抗日,抵制张国焘的右倾逃跑主义错误路线。
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毛泽东伏案疾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赏析
《长征》以严格的历史真实和丰富的艺术加工,激情地展现了这段共产党人用生命、鲜血、意志和智慧书写的历史篇章。凸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靠彻底的实事求是精神反败为胜,创造历史奇迹的气概和精神品格。
既有气势,也颇见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故事,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尤其是革命领袖形象塑造上更显示出新的突破。
❾ 电影《我的长征》的主要内容
江西苏区,十五岁少年王瑞(钟秋 饰)全家四口跟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湘江战役时,父亲被炮火击中,临终前嘱咐儿子:跟着走。
就在这时,他第一次结识了毛泽东(王英 饰)。遵义会议后,担任警卫的王瑞目睹了毛泽东、贺子珍(赵琳 饰)夫妇为革命大局丢掉刚出生的女儿,他更加坚定了自已的战斗意志,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红军取得了娄山关战役的胜利。
在通过凉山地区时,他的姐姐竹妹子(王嘉 饰)英勇牺牲,王瑞失去了第二个亲人。飞夺卢定桥战斗打响后,他的姐夫肖德昌(齐奎 饰)又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大渡河中。在卢定桥头,毛泽东发出的感叹激励了王瑞一生……
(9)娄山关的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王瑞
演员钟秋
一个16岁的小红军战士身上,他经历了长征的炮火,也在长征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残酷的战争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创痛,父亲和连长的教诲一直坚定着他的信念。
2、毛泽东
演员王霙
共产党领导人,为了坚守红军的纪律,甚至在紧急环境中被迫丢掉了刚刚出生的女儿。
3、竹妹子
演员王嘉
王瑞的姐姐,野战医院的护士,在反动头人勾结白匪发动的战争中牺牲。
4、肖德昌
演员齐奎
王瑞的姐夫,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牺牲,从悬空的铁索上弹落到汹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