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介绍经济全球化的电影有哪些

介绍经济全球化的电影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4-13 08:25:46

Ⅰ 关于金融投资的经典电影、书籍有哪些

我向你推荐几本你可以去看看
《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

该吃的不吃,该喝的不喝,勒紧裤腰带努力赚钱,终于攒得一份令他人羡慕的家产——在以前,我们将这样的人称为“富人”。如今,衡量富人的标准有了新的变化,不牺牲生活的“质”与“量”,通过理性投资,年纪轻轻即积攒了丰厚身家的“新生代富豪”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书作者就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富豪。在理财之余,他以681位30~40岁左右,靠投资房地产、海外基金、股票、债券、外汇、消费信贷等多样化的领域积累了几十亿韩元身家的新生代富豪为对象,通过设问调查和深入交谈,对他们的投资战略进行了深层取材,揭示了要想在新时代迅速致富的28个投资秘诀。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本书以简易流畅的文字和生动的故事,将一些简单有用的致富和理财法则教导给你,如:将自己收入的1/10储蓄起来;每隔6个月,将储蓄和所得再投资一次;不要在自己不大熟悉的行业进行投资等,这些原则在6000年以后的现代人看来,也仍是种种谆谆教导。这些原则和忠告,能够让那些追求财富者更好地了解金钱的本质,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财富,并更好地保有财富。

《成功理财的16堂课》

《成功理财的16堂课》以实用简洁的内容帮助每一个工薪族成为理财专家,运用《成功理财的16堂课》介绍的理财方案,你可以成为金钱的主人。只要理财得当,则钱不仅是钱,而成为生钱的工具,一生十,十生百,百生财富。《成功理财的16堂课》告诉读者一个浅显但充满智慧的道理,努力工作不单纯是为了赚钱,仅仅存钱并不能富有,但钱不是纯粹用来消费的,也不是纯粹用来投资的,金钱只是生活的工具,正确的理财观是:合理消费+精明储蓄+理性投资=富裕而舒适的生活。舒适的生活会使你工作更努力,从而赚到更多的钱。只有这样规划金钱,生活才会进入一个良性运转的轨道。这就是简单而有效的理财方案,它会帮你理性且有效地理财,加入财富新贵的行列,以自己的个性谱写优雅的生活。

《拱出银行的小猪》

《拱出银行的小猪》是一本关于家庭、个人理财的知识的普及读本。与时下充满专业术语的投资理财书不同,本书彩了讲故事的形式,通过善财童子拜访财神的十二弟子之旅,逐篇介绍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信托、保险、房地产、期货期权、外汇、贵金属、收藏品、实煨投资和健康等十二投资品种,并分别提示了其不同的“财性”投资理财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扼其要领。书中介绍的各种投资窍门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你将知道一般通用的存款组合是什么样的;投资股票应注意什么;在什么时候买基金最合适;甚至如何养生。

《傻瓜书系列-个人理财》

《傻瓜书系列》是英美发行的系列知识入门书籍,内容深入浅出,目的在于开阔读者视野,为读者普及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

《第一流的投资理财》

本书论述介绍了投资与理财的理念、方式、方法,内容丰富、论述精辟,读者从中会有一些投资理财的启发。

《百姓理财900问》

全球化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这导致理财时代的到来,若想持久地守富、增富,掌握“知本”必不可少。本书是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服务管理广播(FM107.3,AM1026)的节目——《财富星空》衍生而来。《财富星空》是一档颇受听友喜爱的投资理财节目,节目邀请专业的投资理财机构和个人投资理财者直接参与;以电话或短信互动的方式,全面而专业地向听友介绍各种投资理财知识。

《华尔街理财实践记》

华尔街理财实践记》作者唐庆华1983年毕业于金融会计专业,获经济学理学士学位。旋又赴美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1985年毕业,为1949年后第一位获得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的中国大陆学生。望采纳

Ⅱ 有哪些关于东京的电影

必然是《速度与激情三:东京漂移》!

《速度与激情3》是《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外传,是《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的第三部,同时也是《速度与激情》系列4、5、6的后传。在2006年上映,由林诣彬执导。与前两部电影不同,本片启用了全新的角色和演员卢卡斯·布莱克、布莱恩·泰等,并将场景设定在日本东京。

这部片子讲述了街头赛车手肖恩被送往东京,投靠多年未见的父亲,在东京喧闹的街头,肖恩目睹这里的街头赛车手展露惊人的“漂移”技术,自己也逐渐参与其中。他遇到号称“漂移之王”的DK,一名与日本犯罪集团有紧密联系的青年车手。肖恩卷入了其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不得不在为自己赌上一次,这一次比赛的方式就是漂移,

这部电影给我最初的感觉像是这个系列电影的番外篇,虽然“速激”系列每部之间并不存在影响观看的重要关联,通过后续作品的简介才发现,第三部的故事时间发生在第六部与第七部之间。第三部比较偏重赛车本身,显得更加的纯粹,电影同时向观众呈现了一番日本的街头文化,只不过本片的选角确实略坑,特别是男主,一副大叔的面孔饰演的却是一个高中生,不过风度翩翩的“汉”应该为本片赢回了不少好感。汉说:我有钱,我需要的是可信任的人。让别人靠近你,知道你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他开着车打圈,目不转睛的盯着漂亮女孩子的脸。他说,生活其实很简单。选择一条路,走下去,不回头。他这样突如其来的葬身在火海里,来不及让人看清他的真实。这是我看这部片子,最大的遗憾。


Ⅲ 请介绍好莱坞各档期的电影类型

<<美国丽人>>,

或者<<美国往事>>.

这些电影都可以.

还有,<<勇敢的心>>也好看

但是我觉得如果你喜欢叛逆点叻可以看下<<猜火车>>

这些电影都可以.

还有反映美国文化的可能就只是略带点点的.

我还喜欢<<黑色大丽花>>,<<偷心>>,<<死亡诗社>>,

<<香草天空>>,<<深深的海洋>>.

但是我给你的建议是来者不拒,这个样子才找得到好电影.

要看反映社会现实的我始终觉得还是香港早,中期叻电影好!

虽说小资,但是不是粗制滥造.

好莱坞的电影可能就是剧情片和科幻片好点.

但是你要反映文化的有点难得找就是了.

大家都是爱电影的人,我给你说得可以我最喜欢的喔.
回答者: LeSssOuL - 魔法学徒 一级 10-20 22:32
现在的年轻一代都追逐好莱坞的大片,更有甚者,非好莱坞的电影不看。的确,好莱坞的大制作给我们带来的强烈的视觉震撼冲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充分满足了我们的感官欲望,即使是在步出影院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仍然还停留在好莱坞大片的情景里,或为《真实的谎言》中阿诺的个人英雄主义而崇拜与喝彩;或为《泰坦尼克号》凄美的爱情故事而留恋与感伤;或对《星球大战》雄壮场面的无限向往与期望;又或者是为《侏罗纪公园》而情迷与渴望……好莱坞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光荣与梦想。

听HIP POP、喝可口可乐、吃麦当劳、看好莱坞电影长大的年轻一代,无不对美国这个繁华、自由的国域充满了渴望与向往,在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年轻一代无疑充当了先锋角色。他们年轻张扬,标榜自我,追求个性,生活中充满了张扬、自我、个性、叛逆、自由、新鲜、刺激、时尚、潮流、好玩、极限、酷、爽……玩的就是心跳。

他们崇拜与追求美国的生活方式,好莱坞的电影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心理渴望。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他们疯狂地追求甚至模仿电影人物的言行举止或是生活方式。但是很可惜,他们不但没有理解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尊严等精神,反而在享受好莱坞大片之前,沾染了太多中国式的实用功利主义的不良风气,在这种畸形的心态影响下,他们越来越迷失了自我。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年轻一代们排斥甚至是拒绝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五千年历史文化精髓,他们追求的只是美国的好莱坞梦而已,全球化在他们眼中就是单纯的美国化,但是,他们永远也到达不了他们心中的好莱坞。

他们张扬叛逆,标榜自我,推崇美国的英雄个人主义,但是,他们只看到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表面,却没有看到也没能理解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得以存在甚至被推崇的深层原因。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实质上是在民主、自由、平等、尊严、尊重他人且被他人尊重的社会氛围中鼓励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表现。好莱坞的电影有很多关于个人英雄主义的题材,例如《真实的谎言》、《惩罚者》、《007》……几乎所有关于正邪双方对峙的必定是渲染个人英雄主义的,在这些影片中,主人公们凭借着自己的高智慧,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不断地宣扬着人间的正义所在。但是,反观我们的年轻一代们,他们非但没有理解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存在的社会因素以及当事人的言行举止的界限性,反而在自身狭隘的思想意识指导下张扬地模仿着个人英雄主义——他们把叛逆称之为个性,偏激地把否定一切视为标榜自我的标签,在他们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言行举止中,根本不存在他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没有任何能体现尊重他人以及被他人尊重的氛围,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充其量只是一种肤浅的极端个人主义而已。

美国人的尊严也不是年轻一代所能完全理解的。在美国,人们会因为你的言行举止而鄙视你,但绝对不会因为你的社会地位而看不起你。无论你是富可敌国的高官贵人,还是失魂落魄的流浪汉,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里,你都会有机会出人头地,只要你足够地努力。即使是在奢华的五星级大酒店门口负责开车门的服务员,他也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这些高官贵人面前照样表现得不卑不亢。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职业也一样,我并不会因为我的工作是为他人服务而觉得自卑,这是我的工作,我热爱它并努力把它做好——这就是美国人尊严的精髓所在。

1999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到清华大学演讲,一名幸运的清华学子向克林顿先生提问——关于美国文化,问题本身很好,但很令人失望,他问题的来源居然是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尽管好莱坞电影文化也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好莱坞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宣扬着美国文化,但好莱坞文化绝不等同于美国文化。中国的年轻一代,要想理解美国文化的民主、自由、平等、尊严等精神,除了好莱坞的大片之外,他们还应该了解一下人权宣言、读读富兰克林自传、感受美国人西部开发的激情、体验海明威的生命尊严……更多的还是要理解美国民众言行举止中所体现的民主、自由、平等、尊严等精神。

Ⅳ 有人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吗

《生命的证据》

不是中东,是南美。

片名:生命的证据(Proof of Life)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Warner Bros., USA)2000年出品

主演:罗素-克洛(Russell Crowe)
梅格-瑞恩(Meg Ryan)
大卫-卡鲁索(David Caruso)
大卫-摩斯(David Morse)
帕米拉-里德(Pamela Reed)

导演:泰勒-海福德(Taylor Hackford)

类型:惊险/动作片

这是一部富有浓厚浪漫气息的惊险影片。

一个在某拉丁美洲国家任职的美国人--工程师彼得-鲍曼(戴维-莫尔斯饰)被当地的一支反政府武装强行绑架了。当叛军们得知了他的真实身份后,认定这个该死的美国人一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质,于是便开口索要六百万美元的赎金来换取他的自由。然而,工程师并不是一个走运的人质,由于他的美国老板经营情况不佳,公司正处在破产的边缘,他根本无力向绑架者提供这笔昂贵的赎金。

在万般无奈之际,彼得的妻子爱丽丝(梅格-瑞恩饰)这位“弱女子”不得不走上前台亲自出面为她那倒霉的丈夫四处奔走。她求助于一位专门从事人质危机谈判的专家特里-索恩(拉塞尔-克罗饰)。特里在他得力属下迪诺(戴维-卡鲁索饰)以及三位受过专门训练的雇佣军的全力帮助下,决定采取大胆的举措,营救彼得。

就在这个援救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特里与爱丽丝之间萌发爱意,这使这个美人救夫的故事开始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了......

本片的演员阵容有好莱坞著名影星梅格-瑞恩(曾主演《网络情缘》、《西雅图未眠夜》等)以及拉塞尔-克罗(曾主演《角斗士》和《知情者》)和戴维-莫尔斯(主演《绿里》)、戴维-卡鲁索及帕梅拉-里德等。

Ⅳ 全球化时代下中国电影如何发展 详细

就电影学界而言,在最近的二十年里,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电影先后获得了各种国际电影节大奖,从而使得中国电影的“全球化”大大地先于中国文学的“全球化”。确实,随着中国的日益走向世界,中国电影的世界性和全球性进程已经大大地早于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因为理解电影文本较之理解文学文本要容易得多。虽然我已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论述过全球化及其对文化和文学研究的影响,但本文仍将首先再次追溯一下全球化的起源,然后由此出发将中国电影文化置于一个广阔的全球化语境下,并对新世纪的中国电影的现状以及电影研究所受到的挑战提出一些积极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当代电影和文化工业的“全球化”在这一部分,首先我将重申我在其他场合对全球化的不同形式作过的评述。 ( 1 ) 在我看来,在这样一个被描述为“全球化”的时代,随着经济、文化和信息资本的迅速流动,传统的时空观念也大大地改变了。在这一硕大的“地球村”里,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已经变得越来越便利。对于这一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左派知识分子已经作了仔细的研究并写下了不少批评文字。确实,在全球化的时代,政府的职能将在某种程度上为一种隐形“帝国”的全球治理 ( g l o b a l g o v e r n a n c e ) 所取代。这个帝国就是全球化:“虽然它掌握着巨大的压迫和破坏的权力,但这一事实也不应当促使我们去缅怀过去的那些老的主宰形式。通向帝国的道路以及全球化的过程提供了各种解放力量的新的可能性。当然,全球化并不只是一样东西,被我们认可为全球化的多重过程并不是一个统一体或一种声音。我们将论证道,我们的政治任务并不是简单地抵制这些过程,而是要对它们进行重新组合并将其引向新的终端。支撑帝国的有着创造力的芸芸众生同样也有能力自发地建构起一个反帝国的力量,以及另一种全球流动和交往的政治组织。” ( 2 ) 也就是说,我们在提出应对其挑战的策略之前,应该首先承认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毫无疑问,在全球化的时代,所有人为的中心结构均被资本的流动和新的国际劳动分工所消解。一种新的身份认同危机随着(处于帝国之中心的)西方理论的向(处于边缘地带的)东方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运动而出现在民族文化的机制中。较之文化的其他形式,电影是仅次于电视的另一种最容易受到全球化浪潮波及的艺术形式。既然电影产业最容易得益同时也最先受到全球化的波及,因此,中国电影便不仅受到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影响和渗透,同时也受制于多种国内的因素,如电视和网络的崛起和挑战等。面临这一境况,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这一具有威慑力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对策?难道我们将坐等幽灵般的全球化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吞噬吗?或者说我们在新的世纪将仍然像以往那样固执地抵制这一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的冲击吗?这些均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尽管全球化确实如同幽灵一般威胁着我们的民族和文化机制,特别是电影更加如此,但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诚然,面对上述所有这些不利的条件,我们首先应该承认,全球化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普遍主义特殊化”与“特殊主义普遍化”的双向渗透过程。 ( 3 ) 也即全球化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两个极致:它的影响从西方运动到东方,同时也从东方向西方反向运动。或者说,诚如弗雷德里克 . 詹姆逊 ( F r e d r i c J a m e s o n ) 所指出的,“我们在这一具体例子中注意到了认同和差异的对立的抽象性被赋予了一种整体与多元之对立的具体内容。” ( 4 ) 显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教导我们,不要把自己局限于事物的任何单一的方面,因为全球化的过程始终是与另一种力量并行不悖的:本土化。在世界文化的进程中,时而全球化显得强大有力,时而本土化又从另一方面制约了它的权力。因此,全球化若不落实到某个特定的本土情境是无法实现的。也就是说,用以解决这种悖论的也许是一种妥协和变形了的“全球本土化”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才能始终处于发展之中。既然全球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那么我首先将其视为一个远远早于 2 0 世纪的漫长过程。在这方面,重读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百五十多年前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论述将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全球化过程的起源及发展。按照马恩的论述,美洲的发现无疑开启了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展的过程,而伴随这一过程而来的则是旅行中的资本 ( t r a v e l l i n g c a p i t a l ) ,发展到 2 0 世纪后半叶便进入了其高潮。这不仅为物质生产所证明,同时也为文化生产所印证:“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 5 ) 按照我的理解,这里所说的“世界文学”绝不是指一种单一的具有趋同性的文学,而是一种代表着多重取向的各民族先进文学发展的方向,也即歌德当年理想中的一种跨越国界和民族疆界的文学。与经济领域内的情况所不同的是,文化上的全球化绝不意味着只有一种形式的文化,而是一种既有其共通性同时又有着多元发展方向的文化上的全球性特征。它和歌德所追求的“世界文学”有着某种共通之处,但是马恩所谓之的“世界文学”之含义则更广,它甚至可用于电影生产和发展的文化全球化方向。我们在读了马恩的上述这段话后便清楚地明白,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至少涉及了我们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下研究全球化的四个问题: ( 1 )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以及其从西方向东方的运动规律; ( 2 ) 由资本的崛起以及由此而来的资本的积累和扩张所导致的国际劳动分工; ( 3 ) 跨国资本化的出现,资金的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的应运而生; ( 4 ) 由物质生产所激发的精神文化生产以及世界文学的诞生。尤其是第四个问题与我们的文学和文化生产及研究密切相关。因此,不管我们讨论经济全球化或文化全球化,我们都不得不看到这二者之间内在的关联以及从马克思主义的教义中产生出的一些灵感和理论资源。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时的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不可能直接地讨论(经济上的)全球化与(文化)生产以及审美表现之间的关系,更不可能预示 2 0 世纪后半叶全球化进程的最新发展,但是他们实际上却已经触及到了这一事实,即精神文化生产的全球趋向也是由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既然电影工业更加受制于市场经济的法则和以跨国公司为其重要标志的全球化,那么当我们讨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电影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全球化这一幽灵所可能导致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文化上的全球化可以同时带来文化趋同性和文化多样性,而且后者的特征更加明显。尽管我本人并不赞成那种“趋同”式的文化全球化,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当代文化中出现的越来越明显的趋同特征:强有力的(第一世界)文化越来越向处于弱势的(第三世界)文化渗透,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美国电影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大举入侵和强有力渗透。显然,文化传播始终依循了这样的规则:强势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总是影响着弱势文化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逆向运动的现象,这一点尤其可以在这两个例子中见出:张艺谋执导的《英雄》同时在中国本土和海外的大获成功,以及中国旅加作家贝拉的小说《 9 . 1 1 生死婚礼》(现代出版社, 2 0 0 2 年版)以 1 0 2 万美元的天价被好莱坞大导演卡梅隆买断电影改编权。 ( 6 ) 因此正如美国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弗雷德里克 . 詹姆逊在谈到全球化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时所中肯地指出的,“我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传播学的概念,它依次遮盖并传播了文化或经济的含义。我们感觉到,在当今世界存在着一些既浓缩同时又扩散的传播网络,这些网络一方面是各种传播技术的明显更新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则是世界各国,或至少是它们的一些大城市,的日趋壮大的现代化程度的基础,其中也包括这些技术的移植。” ( 7 ) 作为当今极少数在文学研究和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研究领域内著述甚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的上述文字实际上提醒我们,文化的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的传播造成的,因此,在本文的下两部分,我将分别对近二十年来中国电影所走过的道路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所处的现状作一反思,以便提出我们的文化知识对策。改革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反思在当今时代,那些高级的文化艺术产品大都被看成了消费品,甚至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可消费的文化产品:无节制的复制、模拟和戏仿、增殖甚至大宗制作等均取代了现代主义时代对文化艺术产品的精雕细琢,平面的人物描写取代了对人物深层心理的细致描写,碎片甚至精神分裂式的结构取代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深度结构,等等。这一切状况的出现都表明,文学艺术的现代主义精神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这些症状也引起了一切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文化学者和理论家们的密切关注,但是他们的担忧绝不应当是对之抱一种敌视的态度,而应当正视这些复杂的现象以便从理论和文化批判的角度对之进行分析阐释。通过这些分析和阐释也许可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虽然电影也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并且曾对精英文化和文学形成有力的挑战,但是它却无法摆脱有着更广大受众的电视业和最近崛起的网络文化的更为有力的挑战和威胁,因为后二者无疑有着更为广大的市场。在讨论中国当代电影的走向时,我们很容易想到曾经对电影批评家和文化研究者有着极大诱惑力的关于“本土化” (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 和“非殖民化” ( d e c o l o n i z a t i o n ) 问题的争论。我这里首先对近二十年来中国电影所经历的繁荣时代作一文化反思,因为我认为这可以帮助我们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来理解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所遭遇到的挑战和不利境遇。首先,令我们感到振奋的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一事实,即在近二十年里,中国电影已经大大地早于文学而率先与国际接轨:中国电影在著名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一个又一个大奖,在某种程度上圆了不少中国文化人和电影人试图“与世界接轨”的梦想。这一方面给那些导演和明星们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和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毫无疑问,一种意见认为,这些电影节和电影奖是由西方电影界所操纵的,带有强烈的“东方主义” ( O r i e n t a l i s m ) 色彩,因此中国电影的获奖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中国文化和电影的“殖民化”进程。在这些学者看来,全球化就是“西方化” ( W e s t e r n i z a t i o n ) 或“美国化” ( A m e r i c a n i z a t i o n ) 或“殖民化” ( c o l o n i z a t i o n ) 的代名词。他们顽固地坚持某种本土主义的立场,排斥任何形式的外来影响,或更具体地说来,拒斥来自西方国家的影响,以便实现中国电影的“非殖民化”目标。一方面,他们指责张艺谋、陈凯歌等有着强烈先锋意识的导演们蓄意歪曲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使其以一个“他者”的面目出现在西方观众的期待视野中,以达到讨好西方人的目的。因此,在他们看来,毫不奇怪,这些电影并非凭借其自身独特的美学价值和高超的艺术手法而获得西方大奖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以对中国人的歪曲描写迎合了西方观众和评奖委员们对东方的不健康的情趣。因此他们基于本土主义的立场试图发起反对中国电影和文化“殖民化”的斗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获奖标志着其最终得到了国际同行和权威机构的认可,中国电影终于先于文学而走向世界了,这应该被视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中国电影业在市场经济的不利环境下的发展和繁荣。我虽然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观点,但认为有必要从一些具体的电影文本的分析出发来从理论上消解本土主义与全球主义的二元对立。从理论上来看,本土主义者旨在保护本民族固有的“本真性” ( a u t h e n t i c i t y ) ,使其免受外来影响,这在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当代中国无疑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一直在实行改革开放和扩大对外交流。在这样一种大的氛围下,我们无法摆脱外来影响,因为就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性而言,不仅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包括电影和大众文化产品,也在不断地影响其他的民族和文化。因此本土主义便改头换面成为另一种新的形式:大肆攻击所谓的“文化殖民主义”,试图通过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精神来对抗全球化时代的新殖民主义渗透和入侵。既然电影是从西方引进的一种集现代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那么在中国的电影理论批评领域翻译介绍当代西方最新批评理论思潮也往往早于文学领域对西方理论思潮的引进。 ( 8 ) 年轻的电影导演或批评家对西方学术理论界正在进行的研究之兴趣往往大于对中国批评理论界所讨论的问题。尽管在中国的文化学术界始终有着关于中国电影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的争论,但我仍认为从一种后殖民的理论视角对这种独特的现象作一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诚然,自上世纪 8 0 年代以来,当中国向世界再次打开国门实行经济改革时,各种西方批评理论和文化思潮,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自然蜂拥而至,首先对作家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 9 ) 这种影响虽曾经历过与艺术家的互动,并打上了后者对之的有意识误读甚至创造性建构的色彩,但最终还是形成了与西方原体有着种种差异的不同变体。在此我仅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些电影导演是如何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自己从西方理论中获取的灵感糅合进自己的电影文本的。首先是 8 0 年代后期名噪一时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一例就有着种种电影之外的因素。在我看来,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西方的理论批评风尚不无关系。这部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变的电影在创作和生产之时正值“尼采热”在中国文化界再度兴起之日。电影中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了一种尼采式的“酒神精神” ( D i o n y s i a n s p i r i t ) 和巴赫金式的“狂欢化” ( c a r n i v a l i z a t i o n ) 场面,一切宁静和和谐的秩序都被破坏了。这显然在渗透了某种“日神精神” ( A p o l o n i a n s p i r i t ) 的中国文化土壤里是缺乏的。确实,对尼采的重新发现福柯等后结构主义者的一大贡献,因为在西方,经历了后工业文明的洗礼,人们所渴望看到的是一种消除人为痕迹的自然的素朴感,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电影中那一大片带有象征意义的高粱地里。另一部获奖影片《菊豆》是根据刘恒的中篇小说《伏羲伏羲》改编的,小说原来的目的是再现一种带有传统的弗洛伊德式“男性中心”社会之特征的俄狄浦斯情结的中国变体,而到了影片《菊豆》中,这种俄狄浦斯情结的变体则掺进了某种拉康式的女权主义新精神分析学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的无意识心理的作用,他很有可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当时西方批评风尚嬗变的影响而突出女主人公的地位。对“男性中心”意识的反叛和对现存世界的消解导致了另一个“他者”的诞生:以菊豆为中心人物的一个“女性中心”世界。而杨天白的先后杀死自己的两个父亲则更是突出了菊豆的中心位置,这一点正好与后现代主义的反等级制度之尝试和拉康的新精神分析学以及被压抑的边缘话语所采取的“非边缘化”策略相吻合。因此这部电影在西方观众和学者中颇受欢迎并被频繁讨论就不足为奇了。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刻意渲染了一种对西方观众来说十分陌生而又神秘的仪式:灯笼的摘挂意味着男主人公将进入某个“太太”的闺房,颇有一番性和政治的象征意味。当然,对这种虚构的“伪民俗”国内虽有学者作了强烈的抨击,但这一现象本身却使得西方观众对东方、东方文化以及东方人更感到好奇,不管有意无意,影片中的这一描写最终还是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如果我们将这些电影文本化的话,我们不难发现,政治背景的淡化无疑印证了詹姆逊所宣称的所有第三世界文学文本都可当作其民族寓言来阅读的说法。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也带有这种民族寓言之色彩,由于影片中过多地渲染了文革中对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迫害而一度在大陆被禁演,但在海外却异常红火。 ( 1 0 ) 在姜文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导演几乎使用了他所能想到的所有后现代技法,诸如无选择性描写、拼贴、戏仿、反讽等,甚至包括一种德勒兹式 ( D e l e u z i a n ) 的精神分裂幻想和想象,试图创造一个全球化时代后现代艺术的东方变体。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中国的文革场面的戏仿式再现更是召唤了人们对那种无政府狂欢情景的记忆,而与此同时对诸如性和政治等问题的调侃则给普通观众以某种近似荒诞的快感。《秋菊打官司》中对一种平实素朴氛围的追求和对现代主义的非此即彼之二元对立的消解则使得这部电影与所有受过教育的西方观众的期待视野相吻合。综上所析,这些拍摄精美、象征意味深刻的影片受到西方观众的欢迎并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应当承认,张艺谋和陈凯歌等导演未必曾意识到西方批评风尚的嬗变,更谈不上有意识地以(中国的)第三世界经验来实践(西方的)第一世界理论了。因此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这些艺术家有意识地误读西方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歪曲中国的现实倒是从另一方面过高地估计了他们的理论修养,因为我认为,他们对西方理论的理解和误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作为东方艺术家所特有的艺术直觉,这一直觉使他们敏锐地感觉到艺术风尚和批评标准的嬗变,为了获得国际大奖必须拿出自己的独特产品,使得(以西方占主导的)电影节评委觉得他们的作品既不流于重复,又带有西方人无法获取到的一些东方民族特有的东西,也即霍米 . 巴巴 所谓之的“介于二者之间” ( i n b e t w e e n ) ,因为只有这种产生于二者之间并能够互动的东西才具有独创性:它既是地地道道的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东西,同时又能在经过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包装之后同时与这二者进行对话。这不仅是张、陈等中国艺术家能获得成功的奥秘,更是西方的不少有着第三世界背景的人文知识分子和后殖民理论家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不看到这一隐于表面现象之背后的复杂因素而一味指责这些导演,就不可能对他们的成功作出公允的评价。无论如何,虽然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场景从后殖民理论的角度来看包含有明显的东方主义色彩,但这些中国电影获得国际大奖至少使中国文化和艺术更为世人所知。本土主义的因素无法摆脱与全球主义的融合甚至混杂而产生出某种“不东不西”的第三者。我们谁都无法否认,在全球化的时代,所谓文化的“本真性”是不存在的,甚至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的理论思潮经过不同的学派的阐释也变得“本土化”了。因此,鉴于全球化时代的民族 - 国家之疆界变得日益模糊,用“全球本土主义” ( g l o c a l i s m ) 或“全球本土化” ( g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 这样的术语来解释这一现象也许是比较合适的。民族的身份认同也是如此,在当今时代,原有的一种(固定的)身份已经裂变为(可以建构的)多重身份和多种文化认同。因此“身份研究已经越过了许多学科之界限,涉及种族、阶级以及女权主义、同性恋研究中的多重交织这些问题,以及种族和区域研究中的后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和种族性互动这类问题。这种相互交织的现象为新的理论和不同身份的话语的接合和讨论提供了激烈论争的场所。” ( 1 1 ) 虽然这些中国电影依循的是好莱坞的创作和生产模式,但它们所描写的情节和展现这些故事的方式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的东西。也就是说,全球化若不定位于特定的文化语境是无法实现的。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张艺谋和陈凯歌等有意地讨好西方观众而获得了众多国际大奖的话,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他们的众多追随者不像他们那样在国际影坛倍受青睐呢?这个问题确实难以回答,但在我看来,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全球化的来临,国际社会和中国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了,中国本身也越来越开放了,因此中国电影导演们的创新意识也越来越紧迫了,再重复那些老的东西已不仅不再能吸引域外观众,甚至还会失去更多的本土观众。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来中国电影颇不景气以及大批观众流失的部分原因所在。面对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他们将采取何种对策呢?在提出我自己的策略之前,我将简略地描述一下中国当代电影的现状。 2 1 世纪中国电影的“全球化”战略显然,正如我所简略描述的那样,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学术思潮的影响以及全球

Ⅵ 关于经济类的经典电影有哪些

1.《华尔街》(Wall Street)(1987)内部交易是违法的,不违法怎么能够发财,关键看如何违法的同时可以掩盖。不看这个影片怎么能够随便进入股市?2.《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当房地产进入萧条的时候,美国房屋中介的销售顾问都在忙什么?看他们如何利用数据库,如何门到门地将房地产销售出去,如何在萧条期包装房地产,如何瞄准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3.《颠倒乾坤》(Trading Places)(1983)经济是交易行为的代名词。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学会评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交易对方内心的秘密。交易中学到的核心法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适用。4.《锅炉房》(Boiler Room)(2000)难以想象的是违法交易几乎与证券市场形影不离。一个19岁的年轻人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财富的操纵过程,让谁富有,那不过是一个随机的选择。5.《硅谷传奇》(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1999)比尔•盖茨与斯蒂夫•乔布斯几乎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观点都是对立的,他们只有在一个事情上是共同的,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封杀这个影片。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孵化的?不到25岁的年轻人利用了什么样的市场规则,又是如何让市场规则、让客户、让竞争对手形成一个共同体的?层出不穷的阴谋笼罩在硅谷的上空。6.《可口可乐小子》(The Coca—Cola Kid)(1985)这是一个男孩用可乐创造一项事业的故事。作为一个碳酸饮料的营销从业员,他不得不回答一个问题,在边远的澳大利亚小镇,为什么没有一瓶可口可乐?营销是生意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创业中不可缺少。7.《发达之路》(The Secret of My Success)(1987)主要讲述了美国堪萨斯的男孩在纽约飘荡的历程。如果纽约可以代表近100年人类商业活动的中心,那么,任何21世纪的年轻人,都不得不面对大城市的浮华、喧嚣和躁动。8.《优势合作》(In Good Company)(2004)大公司都是通过收购长大的,你会收购吗?知道收购后销售主管是怎么想的吗?知道销售人员背后议论什么吗?联想收购IBM失败的核心因素就是根本没有看懂这个影片。当公司与公司之间发生买卖的时候,作为公司一员的你,位置在哪里?9.《巴塞罗那》(Barcelona)(1994)美国人的销售方式真的可以通行全球吗?一个美国销售员在西班牙的销售经历让我们学到销售的价值观,销售对客户文化的处理方式,销售对客户关系的把握。10.《甜心先生》(Jerry Maguire)(1996)做生意要拿出诚意来。show me the money,让我看到钱才是真的,任何生意都如此。生意中没有牢靠的友谊,这是你在创业前必须要牢记的教训。11.《上班一条虫》(Office Space)(1999)办公室政治课实战教材。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当公司遇到危机时,裁员的本质动机,员工对公司的作用的核心意义都是必须要学习的商业社会的基本规则。12.《解构企业》(The Corporation)(2003)18世纪美国法律正式通过了一个企业可以是一个个人的组织行为后,仅仅两个多世纪,美国的这个公司法居然影响了全球,你可以在中国的公司法中也看到类似的描述。这个冠之以法人的称号横行全球,世界每一个角度都受到影响。个人的贪婪、个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地膨胀,本片从最深刻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商业规则,并无情地揭示了其存在的弊病。13.《惊爆内幕》(The Insider)(1999)商业社会的本质是货币自由交换,只要你情我愿,似乎交换什么都可以。交易中的商业价值,交易中的定价原理,商业信誉在交易中的作用都是这个影片中活生生地展示出来的,商科学生必须要理解金钱统治人类社会的必然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具备的不可逆的特性。14.《影子大亨》(The Hudsucker Proxy)(1994)一部票房不怎么样、但懂商业的人却说好的影片。一个公司的老板自杀了,但其公司还蒸蒸日上,董事会的实权人物开始行动,行动的目的当然是私欲横流。公司治理、企业董事会操作实战等都是这部影片中不可多得的实战教案。15.《反垄断》(Antitrust)(2001)一个斯坦福的电脑天才毕业后被科技大亨录用后负责发展全球通信系统,之后他发现原来自己是被用作侦察商业对手以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此片向微软的垄断幽了一默,讲述了一个有鲜明时代和全球意义的反对金钱和高科技垄断的故事。16.《魔鬼营业员》(Rogue Trader)(1998)1995年,巴林银行,这家全球最古老的银行之一破产了,曾经是英国贵族最为信赖的金融机构,拥有200多年优异的经营历史,却没能逃过破产的结局。令人震惊的是,这样一个惨痛的结局,却出自于一个普通的证券交易员尼克•李森之手。这部出自真实案例的电影是大家学习银行业务,尤其是投资业务最好的教案。17.《抢钱世界》(Other People's Money)(1991)这也是一部基于美国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从中可以了解商业法、企业兼并、商业诉讼规范、商业流程、兼并重组流程等。美国商业自由市场中到处充满了利己行为与利他行为的冲突和矛盾,也恰好是从这些冲突和矛盾中可以学到不同的动机,以及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段。18.《败露》(Disclosure)(1994)一位踌躇满志的公司高管在一天中,不仅失去了原应属于自己的晋升机会,而且迎来了自己10年前的同居女友担任顶头上司。已有妻儿的他拒绝了女上司与他重温旧梦的要求,于是,女上司耍出种种手腕在公司中排挤他,甚至诬称他对自己性骚扰。忍无可忍的他诉诸法律,在一位精明女律师的帮助下,与公司及那位霸道的女上司展开了较量……片中体现的办公室政治、公司群体人际关系行为准则等都是难得的职场教材。19.《男人百分百》(What Women Want)(2000)一个小小的意外,让主角具备了能够阅读女性头脑的能力,这是一部用巧妙的方式揭示女性所思所想的影片。商业心理学、女性行为学、广告学等都是这部影片中可学习的亮点。20.《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1993) 1988年,KKR公司收购雷诺-纳贝斯克公司是华尔街震惊全球的重大金融事件。专业人士事后分析,这桩交易是在合法基础上的骗局。因为KKR公司用的杠杆收购手法不仅不需要现金,也不需要看见现金,甚至也没有人知道钱从哪里来,整个过程根本就是个圈套。而KKR那些高层,以及交易过程中的那些华尔街人士,由于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贪婪和狡猾的技巧,也被冠以“野蛮人”的称号。

Ⅶ 有哪些与经济相关的电影

首先谢谢邀请,虽然本人不会炒股,但是很喜欢看跟炒股有关的片子,这里可以推荐一些
华尔街1
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
开水房
利益风暴
国产窃听风云第二部,特别喜欢
港剧
大时代
丁蟹效应
美剧
亿万
都是比较好的有关经历的片子,希望能够喜欢

Ⅷ 全球票房榜前十名

电影工业的发展速度是迅猛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等世界变化,如今的电影能够赚得的票房变得越来越高。动不动就是几十亿美元!那么今天,小编将把当今全球票房Top10的完整电影和数据列出,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增强对于现在的票房排行榜的认识。

No1 阿凡达

全球:27.823亿美元,北美:7.605亿美元,海外:20.218亿美元【发行:二十世纪福克斯】

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 萨姆·沃辛顿 / 佐伊·索尔达娜 / 西格妮·韦弗

类型: 动作 / 冒险 / 奇幻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英国

年份: 2009

詹姆斯卡梅隆引领全球电影3D狂潮之作。超过27亿美元的票房令其他电影难以望其项背,近几年来或许没有电影能够突破其票房,如果有的话,或许也会是阿凡达续集?

No2 泰坦尼克号

全球:21.854亿美元,北美:6.587亿美元,海外:15.267亿美元【发行:派拉蒙&二十世纪福克斯】

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凯特·温丝莱特 / 比利·赞恩

类型: 剧情 / 爱情 /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1997

作为一部在上映前被认为一定赔的电影,结果却成为了风靡全球的经典爱情片。《泰坦尼克号》也是当今全球票房前十中唯一一部爱情片。

No3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

全球:20.682亿美元,北美:9.367亿美元,海外:11.315亿美元【发行:迪士尼】

导演: J·J·艾布拉姆斯

主演: 黛西·雷德利 / 约翰·博耶加 / 哈里森·福特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年份: 2015

《原力觉醒》在首映周末后口碑票房双收,在经历了前传三部曲的低迷后,星球大战系列终于回到正轨上了。作为制作质量极高而且可看度也极高的电影。

No4 侏罗纪世界

全球:16.704亿美元,北美:6.523亿美元,海外:10.181亿美元【发行:环球】

Ⅸ 找有关改革开放的电视剧和电影

《十万人家》

介绍:《十万人家》是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浙江广电集团出品,陈国星执导,王志飞、颜丙燕、范志博、杜雨露主演的商战爱情剧。该剧以“转型期的浙商和浙商的转型”为创作命题,讲述了一个以传统桑蚕丝绸为支柱产业的水乡古镇,遭遇经济全球化挑战时,如何凤凰涅槃的故事。 该剧于2008年12月12日在央视一套首播。

拓展资料:

《十万人家》的剧情是2004年春天,在以蚕桑丝绸为支柱产业的江南名镇钱塘镇,猝不及防地遭遇产品出口中的贸易壁垒,区域经济发展中潜藏的各种矛盾顿时激化,联系整个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沈氏集团顿时陷入危局,与沈氏集团签订过产销合同并籍此生存的数万蚕农和相关企业也深受影响。

此时,正值沈氏集团这个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新老交替之际。集团创始人沈百弦因病逝世,他的三个儿子的发展思路和经营理念截然不同。虽然沈百弦临终前选定由老三沈万家接班,但城府颇深的老大沈万忠联合老二沈万全,从沈万家手中夺得董事长权力。沈万忠力主放弃丝绸产业,抛弃蚕农和相关企业,“断尾求生”,而沈万全则在仿冒名牌的错误经营策略中越陷越深,最终导致集团解体。

新任钱塘镇党委书记梅同春从小在钱塘镇长大,和沈万家有过一段旧情,她主抓的织女河治污工作又直接触及到韦绢经营的南浔村丝绸总厂的利益,引起了韦绢的反感和误解,也激化了沈万家和妻子韦绢之间“冷战”多年的感情危机。在集团解体、兄弟反目的同时,沈万家与韦绢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一度心灰意冷的沈万家,在梅同春的帮助下振作起来,决心带领全镇十万人家共同发展。他立足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经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程,钱塘镇的民营企业“凤凰涅槃”,实现了从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新组建的股份制企业万家集团成为全省民营企业之星。

在面临危机、化解困局的过程中,老中青三代民营企业家之间的矛盾纠葛、爱恨情仇充分展开。沈万家和同春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但梅同春始终无法释怀万家和韦绢之间割不断的爱意,而且两人越走近,却发现离自己渴望得到的越远。在离开钱塘镇之前,梅同春毅然劝说韦绢和万家复婚,沈万家和韦绢也终于在对方身上找到了最值得珍惜的美好感情。钱塘镇的这个企业家群体,通过各自人格的成长和精神的升华,在实现经济转型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转型。

参考来源:网络-《十万人家》

阅读全文

与介绍经济全球化的电影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好看的怪兽灾难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500
国外部落电影有哪些 浏览:537
黑皮书电影完整版多少分钟 浏览:639
金三角孤军电影有哪些 浏览:343
好看高分血腥电影排行榜 浏览:488
好看的小视频电影素材 浏览:454
电影如何审查 浏览:931
2018恐怖好看有点黄的恐怖电影 浏览:286
如何去点评电影 浏览:850
哪里看变形金刚4电影免费版 浏览:983
短视频剪辑好看电影 浏览:46
那个僵尸吃僵尸的电影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 浏览:527
电影香港女作家叫张什么 浏览:406
讲一个老师教育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196
让人变好看的电影 浏览:352
电影院什么厅最好 浏览:727
在电影院怎么接吻 浏览:301
电影如何写读后感 浏览:909
民国奇探免费观看西瓜电影 浏览:276
电影票怎么用手机买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