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内禁放的电影有什么
国内禁放的电影包括但不限于《苦恋》、《活着》、《蓝风筝》、《盲井》等。
这些电影被禁的原因各不相同。例如,《苦恋》因为影射个人崇拜和涉及特殊时期而被禁;《活着》和《蓝风筝》则因为涉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政治运动而被禁;而《盲井》则因为揭露了社会阴暗面,对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被禁。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被禁的电影,如《鬼子来了》、《东宫西宫》、《小武》等,它们被禁的原因包括丑化中国人形象、诋毁社会主义形象、涉及同性恋题材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被禁的电影可能仍然可以在一些非正规渠道找到,但观看这些电影可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总的来说,国内禁放的电影大多涉及敏感的政治话题、社会批判或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这些电影的禁放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持文化的纯洁性。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一些被禁的电影也逐渐得到了解禁和重新审视的机会。
Ⅱ 美国去年一部丑化中国的电影是什么呀(非2012)
《赤色黎明》
《赤色黎明》讲述的是:未来的某一天,美国深陷金融危机不能自拔,中国军队以“修补美国经济”及“我们是来帮忙”的名义入侵美国,最终被一群美国青少年打败。由于整部影片充满“杀死中国人”的对白以及各种丑化中国形象的镜头,很多华人感到非常气愤。影片包括大量“妖魔化”中国的镜头:全副武装的解放军及中国装甲车在美国街头巡逻,士兵们手持AK-47步枪,佩戴五星红旗袖章,到处张贴政治宣传海报;被占领的小镇上空飘扬着“八一”军旗,街道两旁悬挂着横幅和标语。此外,“八一”军徽还被印在类似纳粹旗帜的长条旗上,解放军成了纳粹同伙。
Ⅲ 为什么说《无问西东》是一部反动电影
《无问西东》电影在强调“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上映,却引发了我对文化自我侏儒化、特权思想和赤裸裸的传教的质疑。电影以“无问西东”为名,出自清华大学校歌,却在叙事中隐含着中国人背景化、普通民众猥琐化以及对中国社会制度的污名化。电影中的“美国中心主义”、“清华优越感”和“基督教救世观”成为贯穿三个内核,让人对电影的普世价值观产生质疑。
电影以张震扮演的张果果所在的公司为背景,展现西方传统古典精神的击剑,甚至在剧中出现将母亲准备的饺子馅扔到垃圾桶的情节,显示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鄙弃。电影中,美国人在带领无知的中国人打日本人,而中国人还要犹豫遵守不能当兵的家训而躲避保家卫国的责任,这种叙事背后的潜意识是对中国人背景化的体现。
电影对普通群众形象的丑化,让人感觉到来自底层社会的四胞胎姐妹一家为代表的一群贪婪、自私、不懂感恩的人,而那些靠人与人的机诈以及蒙蔽大众获得财富的企业高管就是理所当然高人一等。电影中,群众们化身充满暴力的群氓,对一个与自己毫无厉害关系的人痛下狠手,直至把她打死,这种对社会制度污蔑的叙述令人深思。
电影中的几个所谓的正面人物,如男主人公沈光耀,他母亲从老家来西南联大看望他,带了好多西洋食物让大家分享,但细思恐极的是,沈光耀的原型是清华毕业生沈崇海,网络上说他父亲沈家彝“东京大学法科毕业,抗战爆发后,留在日据区继续做律师”。电影中,清华大学被描绘得光辉高大,但实际上,建国后对清华大学进行了改造,重建了现在新竹的台湾大学,当时的清华大学是有汉奸血统的。
电影中美国传教士和中国小孩一起唱歌,看似温馨感人,却是一首基督教赞美歌,中文翻译为《天赐恩宠》。这让人思考,电影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人靠美国大兵的武力保护,老百姓靠美国人提供的食物救济保命,文化也要向美国看齐,从娃娃抓起,彻底和中国文化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