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电影电视的三幕剧作结构
1.第一幕让观众参与到角色和故事中。
2.第二幕保持和增强其对故事的情感投入。
3.第三幕结束故事,把观众带入令人满意的的结局。
许多编剧和教编剧的老师都爱说“三幕结构”而不是“划分为三幕,前一个说法把故事的讲述说得就像建设一座桥梁,一旦设计完成,便再也不会变了。
事实上,故事不是固定的,其“结构”随着故事的展开是处于动态之中的,会不断地演变。
讲故事没有固定的配方,也不是填空,每个故事都要有独特的方式充填内容。故事要讲得妙是需要很多发明创造的。
我们用三幕剧模式的原因是它最简单易懂,与观众对故事的体验方式最接近。
电影故事讲述者试图把观众带入近乎梦幻的状态——把一切与此无关的对外界的思考和担忧都扔在一边参与到故事的进程里,编剧努力掩盖场景变化,力争把故事平滑地缝合和编织在一起。
(1)典型的三幕剧结构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如何拓展三幕结构思维:
第一点,必须考虑剧本故事类型的形式,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戏剧构架、人物呈现和情节设置。
第二点,确定谁是主要人物,还有这个人物的目标,应该要有一个目标明确、鲜明独特的主要人物。
第三点,人物弧线,也就是在故事中的经历会如何改变主要人物?能够判定人物在故事开始时的状态,并明白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物将如何变化。
⑵ 戏剧结构的主要类型有哪三种
回顾式结构
开放式结构
人像展览式结构
⑶ 悉德·菲尔德的三幕剧结构
第一幕,或称开端
一个标准电影剧本的篇幅大约有120页,或长两个小时。不论你的剧本全用对话、全用描写,或两者兼有之,均可按一分钟一页来计算。
规矩是不变的——电影剧本中的一页等于银幕时间一分钟。第一幕是开端,可看成建置(setup)部分,这是因为你要用30页左右的稿纸去建置(确定)你的故事。如果你去看电影,你时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判断——你是否喜爱这部影片。今后看电影时,请注意一下,你需要多长时间做出你是否喜爱这部影片的决定。一般大约十分钟左右。也就相当于你写的电影剧本的头十页。你应该及时地抓住你的读者。
你应该用大约十页的篇幅来让读者明白谁是你的主要人物,什么是故事前提,故事的情境是什么。以《唐人街》(Chinatown)为例:第一页使我们知道杰克·吉蒂斯(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饰)是地区调查所的一位不拘小节的私人侦探。在第五页我们认识了一位墨尔雷太太(狄安娜·莱德Di-
ane Ladd饰) 。她要雇用杰克·吉蒂斯去调查“我丈夫和谁正在乱搞”。这是这部电影剧本的主要问题,而且它提供了一股导致最后解决的戏剧动力。
在第一幕结尾处要有一个情节点。所谓情节点就是一个事变或事件,它紧紧织入故事之中,并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这一事件一般出现在第25~27页之间。在《唐人街》之中,当报纸上发表了声称墨尔雷先生在“爱巢”之中被人抓住的故事之后,真的墨尔雷太太(费伊·邓纳维Faye Dunaway饰) 和她的律师来到事务所,恐吓说要提出诉讼。她是不是那位雇用杰克·尼科尔森的真的墨尔雷太太?又是谁雇人冒充墨尔雷太太呢?这一切都是为什么?这个事件就把故事转引到了另一个方向:杰克·尼科尔森作为事件的幸存者必须弄清楚,是谁在摆布他,并且为了什么。
第二幕,或称对抗
第二幕是你故事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在剧本的第30页至90页。它之所以称为电影剧本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conflict)。一旦你给自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need),亦即在剧本中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是什么,你就可以为这一需求设置障碍(obstacles),这样就产生了冲突。在《唐人街》这个侦探故事中,第二幕就是杰克·尼科尔森与一些势力发生了冲突,这些势力不愿意让他调查出谁应该对墨尔雷先生之死以及争水丑闻负责。杰克·尼科尔森所需要克服的障碍支配着这个故事的戏剧性动(dramatic action)。
第二幕结尾处的情节点一般发生在第85页至90页之间。在《唐人街》中,第二幕的结尾的情节点就是:杰克·尼科尔森在墨尔雷先生被谋杀的水池中找到了一副眼镜,并知道它不是墨尔雷的就是属于那个谋杀者的。这样就把故事引入到结局部分。
第三幕,或称结局
第三幕通常发生在第90页至第120页之间,是故事的结局。故事是如何结束的?主人公怎么样了?他是活着还是死了?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了?等等。你的故事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以便使人理解并求得完整。那种模棱两可,含义暧昧的结尾,现在已经过时了。
所有的电影剧本都贯彻着这一基本的线性结构。戏剧性结构可以被规定为: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或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
⑷ 电影的三幕四场具体是什么,麻烦解答下。谢谢
好莱坞「说故事的方法」沿袭自亚里斯多德阐释的「故事基本要素」:开端、中段和尾。而「三幕剧」
(Eugene
Scribe)所发展的「结构精良的戏剧」(well-made
play),注重时间推移的连续感,每场戏都必须透过「描写冲突的本质」而不只是「描写冲突」来推进故事的进程,直到推向剧情的转折点。而结尾会有一个清楚且合逻辑的收场,一切纷纷扰扰的事件又回归平静,社会重拾秩序,因此被命名为「复原型三幕式结构」,简称「三幕剧」。「三幕剧」结构是利用动作(action)来表达动机及人物所面对的冲突。
第一幕旨在「铺陈」-主要人物介绍、故事的前提、戏剧性情境。第一幕结尾要有一个转折点,一个事故或事件在第一幕的结尾,主角会主动做出一个似是而非的选择,但观众都知道主角之后一定会后悔,因为他做出的只是权宜之计;此时,观众在心理上会同情主角。而第一幕后段的这个似是而非的决定,会让剧本的第二幕变得复杂,因为当主角做出这个决定后,就会有个人无法控制的灾难发生,发生的事情不是主角能掌握的,但他已无法重新做决定,也就是说,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才是他真正的考验,他必须想办法面对并改变。
第二幕在「制造对立」,故事的主体,电影剧本的抗衡(confrontation),戏剧的基础-冲突(conflict)、阻碍第二幕结束时,会再有一个转折,是主角弥补当初所做的「似是而非的决定」;此时,观众的心理和主角是平行的,他能同理主角的错误与悔改。「第二幕的高潮在于人物终于面临错误的选择所种下的恶果。此时也提供人物内省的机会,以便迈向第三幕的解决和复塬。在叁幕剧中,当人物在第二幕结尾承认错误时,不只是内心上的救赎,
更代表人物将有能力改变外在的世界,修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第三幕则是「解决问题」-事件如何结束、人物怎么了?第三幕的结尾,主角会做出一个观众不会做的决定,于是主角在结尾时变成英雄,让观众产生崇敬的心态。「三幕剧」呈现出一个人从开始到结束的旅程,他历经几个重要的转折,这转折为他带来转变。人物的外在旅程可能回到原点,但内心一定有所改变。以李安的《喜宴》为例,此片透过「亲情」与「个人自由」两命题的反覆辩证,以「喜宴」这个仪式,铺排中西方文化和两代间的伦理观念,如何历经冲突、挫败和妥协,最后以宽容的方式接纳差异的存在。
⑸ 电影的剧本结构形式有哪些每一种举一个例子简要说明
戏剧式
戏剧式剧本主要按照剧情的冲突来结构,一般按顺时序发展剧情,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几个部分。戏剧式结构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外部冲突。这种冲突主要通过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来表现。
心理式
心理式结构也被称为时空交错式结构。心理式结构以主要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为结构的线索,表现为时空交错的自由,它往往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用回忆和倒序(闪回)的方式,把过去、梦幻、现在甚至未来自由地交织在一起。
散文式
散文式结构不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也没有很强的戏剧化冲突,往往是截取一段生活流程,用较为写实的手法记录下来。
解构式
解构式结构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电影艺术领域的一种表征。这种结构不求完整,甚至有意地自我解构和颠覆。
⑹ 什么是经典三幕式直线结构
一部较长的剧本,往往会由许多不同的段落所组成,而在不同种类的戏剧中,会使用不同的单位区分段落。在西方的戏剧中,普遍使用“幕”(Act)作为大的单位
经典的三幕式结构意味着在电影的一些特定时刻会出现一些有着特定功能的特定事件。
第一幕:确立结构。(建立起人物关系、所处形势以及中心人物或多个人物面临的主要问题),作用是给电影打基础,它引起观众注意,相当于“引子”。
第二幕:复杂的人物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心人物为解决他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作斗争。是通过冲突和矛盾来表现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
第三幕:强化故事中出现的状况,使之达到一个高潮点或是形成一种对抗的局面,中心人物用通常是戏剧化的方式把问题解决,最终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功能是给电影提供一个有力的高潮,并且解决主人公第一幕遇到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影片段落中使用这种结构往往会在高潮部分归于失败,或是遇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并引发出新一轮的问题、错综复杂的状况,历经发展、高潮直至结束。
三幕式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会出现戏剧性的场面,你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当拍摄时涉及到场景再现问题,或是被摄者处于摄影机在场考虑而去处理真实存在的问题时,你应该能够告诉观众影片中出现的状况与应用三幕式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边裁”在拍摄无法进行时能否打破僵局。当然,这种介入的程度依赖于你与被摄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合作。
⑺ 三幕剧的介绍
所有剧本结构中最常用也是最传统的一种结构就是戏剧性结构。戏剧性结构归根到底的本质是三幕剧结构样式。在戏剧发展的过程中,一幕一幕的区分形态和原则各异,真正的戏剧剧本写成三幕的反而并不多,然而三幕剧的结构样式指的是剧本写作的一种原则性的东西。
⑻ 三幕式结构是什么啊
三幕剧这个概念发源于舞台戏剧,指的是用三幕完结的剧本,而每一幕的剧情各有其任务,三幕结合才能呈现最精彩的剧情给观众。三幕式结构指故事的建置,故事的核心,故事的解决。
戏剧的三幕式结构最早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简单来说,三幕式结构指故事的建置,故事的核心,故事的解决。这就类似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节点1到情节点2之间,是故事核心部分,也是最难的中间部分。
特点:
一旦掌握了三幕剧结构,就能清晰地理解既有情节如何编排、尚欠缺哪些东西、故事要如何开始与结束。三幕各自的篇幅长短,通常认为第一幕与第三幕各占25%,第二幕占50%,然而这并不是僵硬不可变动的铁则,只要每一幕的任务各自完成即可。若仔细观察,会发现无论是电影、小说、漫画等作品,三幕剧的架构无所不在。
⑼ 求《守法公民》的叙述结构,是经典好莱坞叙述结构还是经典三幕式直线结构
经典三幕式直线结构。
第一幕:确立结构。(建立起人物关系、所处形势以及中心人物或多个人物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幕:复杂的人物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心人物为解决他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作斗争。
第三幕:强化故事中出现的状况,使之达到一个高潮点或是形成一种对抗的局面,中心人物用通常是戏剧化的方式把问题解决,最终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需要说明的是,在影片段落中使用这种结构往往会在高潮部分归于失败,或是遇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并引发出新一轮的问题、错综复杂的状况,历经发展、高潮直至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