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电影活着涉及哪些民俗文化

电影活着涉及哪些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22-04-03 06:48:46

『壹』 电影中的叙事意象包括民俗文化意象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29

『贰』 活着主要运用到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佳发布时间:2007-8-21 224039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分类设计专栏我们生活在这里,吃的穿的住的用的还都是以中国味的东西为主,中国味已经在我们的骨髓里了,我们设计的东西本身就带有中国味,不信你让老外看一看,除非你纯抄别人的!

当然也不应该只拿一些具体的东西做表面文章的。不过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东西,我们要把他自觉地挖掘出来,加工升华。将之形成特定的艺术心理定势。

日本的设计师作品一看就看得出来,也不全是用了一些具体的象征符号,关键是蕴含了传统的精神。我觉得现在我们缺乏在这方面的思考,关于讲传统文化的神韵灌注于时代精神之中。

简言之,传统与现代结合得不好。

我觉得设计师要提升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想。我们守着金山还在四处找钱花,岂不可笑。

我想以下所罗例的传统元素对大家的设计可能有所启发哟:

001中国书法

002篆刻印章

003中国结

004秦砖汉瓦

005兵马俑

006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007桃花扇

008景泰蓝

009玉雕

010中国漆器

011红灯笼(宫灯、纱灯)、

012木版水印、钟鼎文、汉代竹简、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汉代竹简上的隶书013茶、中药

014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015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016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017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018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019彩陶、紫砂壶、腊染、中国瓷器

020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021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022石狮

023飞天、太级

024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025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026大熊猫、鲤鱼

027芭蕉扇

028风箱

029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030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031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032泥人面塑、锄头

033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

034华表、牌坊、长城

035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036筷子

037数字8,4

038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039汉字

040金元宝、如意

041烛台、罗盘、八卦、司南

042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042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043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044饼、油条、豆浆、小笼、茶、中药

045毛泽东、人民币、古钱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成的宝贵文化和独特风格对当今包装设计有着的重大影响,民间艺术是流传于历代民间,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而服务的,为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反映在包装设计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1、对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年画艺术在包装装潢设计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年画艺术都是一种二维的平面表达艺术形式,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应用方式也极为灵活,是生命力较强的艺术形式。例如遍布中国南北方的剪纸艺术,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在简洁明了的构图和造型中体会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皮影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与剪纸艺术不同的是通过线的牵动,可以产生强烈的表演效果。年画艺术在我国流传极广,代表地区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等是人们歌颂英雄、祈求平安的载体。广大劳动人们的生活就是这些艺术形式成长的肥沃土壤,来自于生活,所以就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提炼这种传统民间艺术风格的元素,合理地运用到形式美的法则中,具体表现为在合乎主题的基础上达到深化和突显的作用,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包装成了一种文化的有效传播载体。越来越多的包装设计师已经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它是一种能够深入表现内容,能够引起共鸣的艺术形式。

2、泥塑艺术、陶瓷艺术在包装容器设计中的运用

民间的泥塑艺术从前多为小孩的玩具,造型质朴,颜色原始粗犷,但是又不失艳丽的艺术特征,能够充分体现表达对象的特征,夸张中充满了童趣,而陶瓷艺术是我国的艺术国粹,无论是青瓷还是白瓷都体现了中国古老精湛的制瓷技术。表现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但是将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巧妙地运用到外包装上,还运用到容器的设计中包装上,使这种“回归情结”得以彰显、得以贯彻。这种回归情结是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风格的呼唤,不只是针对了解本土文化的人群,同时也是面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应对。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回归不是对“传统”的摹仿和复制,而是运用传统的形式符号用新材料、新技术、以新的方式表达包装设计风格。

在包装设计中传统民间风格的具体表现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利用,并且加以适应市场需要和时代要求的改革。更多的是在宏观的观察下,对民间的艺术元素进行微观细致地采纳和吸取,将抽象变为具象,将无机变为有机。

3、包装设计引用传统文化元素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每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经济都不尽相同,从而出现了不同国家的民族风格,而正是因为这些区别才构成斑斓的世界大家庭,是区分的标识,也是深刻的文化烙印。

在当今的社会经济浪潮中,商品流通速度迅速,淘汰速度也极快,产品要想在市场营销中取得成功,单纯依靠产品自身的优异性是不够的,在包装设计中巧妙地运用传统民间艺术作为商品包装的设计元素,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使传统民间艺术的使用价值得到一个新的升华,使商品包装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民族感,尽显商品品牌的个性特征,对商品的流通、销售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包装设计具有自身所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传达要素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信息,这信息体现了产品的基本情况和使用特点,除此之外,还要体现设计者的思想以及所表达的设计文化与设计风格,要在外形与内涵上有高度统一表现。而民间艺术为广大设计者提供这样的广阔舞台,很多优秀的包装设计作品历经多年仍然被人们所牢记,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设计者抓住了消费者的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所以对于包装设计的意境诠释是设计者自身情感的提炼,对艺术形象地再创造。

在分析传统民间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不但是对设计者本身艺术修养的要求,也要求设计者关心消费者、关心社会、关心国际设计潮流发展的趋势的演变,这样才能够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意和影响力的作品,才能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视觉化、普及化,进而起到同化的效果,达到强有力的诉求效果和促销效果。合理地运用传统民间艺术是一种创意渠道,但并不是唯一的,包装设计本身就是要求设计者将图形、文字、色彩、编排综合地运用在包装画面上,使其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展示功能,并能使人睹物思情。因此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创作或设计的渠道,都要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结合;与人的情感心灵结合,与市场销售沟通,与消费文化相通。

继续阅读

『叁』 结合电影《塞外有家》谈谈民俗文化

(1)联系工作实际
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
(2)选题适当
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
(3)选题要新意
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选题技巧: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

『肆』 《活着》影片中分着哪几个年代段

年代一:1940年代,背景:解放战争。
年代二:1950年代,背景:大跃进。
年代三:1960—1970年代,背景:文化大革命。

『伍』 民俗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等。

『陆』 民俗文化包括哪些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从天子到庶民都要参加的一项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必然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古时的迎春活动,开始时在东郊,因为迎春活动中祭拜的句芒神是东方之神。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宫廷内、府衙门前等地都有迎春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在宋代,"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宋吴自牧《梦粱录》),这种立春的贺节,也是一种迎春活动。在清代,还有所谓"拜春"的习俗:"立春日为春朝,士庶交相庆贺,谓之'拜春'。粉为丸,祀神供先,其仪亚于岁朝,埒于冬至"(清顾禄《清嘉录》"拜春")。这种"拜春"的活动,与元旦的"拜年"相似,也是迎春活动的一种。迎春仪式,又称行春。

春帖子

又称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这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的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的,或者寓规谏之意。 "立春"日贴春帖、作春帖词,在宋代很盛行。

春牛

立春日劝农春耕的象征性的牛。泥捏纸粘而成,也叫“土牛”。立春日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劝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

咬春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分析和揭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是民俗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举,其与各类具体事象的描述应是深入研究中国民俗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遗憾的是,近年来综合性的论述一直比较沉寂。本文意在引起人们对这方面研究的重视。综合考察中国民俗的传承、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

一、原始信仰长期留存

原始信仰习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传承和流行,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大特点。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巫术、占卜、祈禳、祭祀、禁忌等习俗不但在人们的信仰活动中集中地表现出来,而且贯穿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不必花费笔墨去叙述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巫术、祭祀仪式,只要看看人们日常生活中渗透的信仰习俗,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如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春祈、秋报、求雨、禳灾、用占卜来预测气候和年成,以及围绕农事而形成一系列的禁忌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传统习俗。《左传》记载:“社稷二祀,……自夏以上祀之。”[1] 《汉书·郊祀志》也记载:“郊祀社稷,所从来尚矣。”[2]可见, 对土地神和谷神的祭祀,早在不可确知的上古时代就很流行了。其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系列的信仰习俗,据《礼记·月令》的记载,一年中除十一、十二月外,十个月都有“祈谷”、“命民社”、“祈来年”等固定的祭祀农业诸神的活动,实际上,许多农事节日就是由此形成的。此类农事信仰习俗在后世堪称长盛不衰,时至今日也远没有绝迹。就猎、牧、渔、林、交通、运输、贸易等行业及各项手工业而言,举行某些巫术性仪式,祭祀有关的神灵,恪守
一定的禁忌等,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在衣食住行中,原始信仰习俗也常有反映。如造房建坟便与堪舆术紧紧连在一起,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宅地,是动工前的第一步。从破土开工到建成进宅,每个重要环节都要选择吉日良辰,整个过程有着一系列的巫术、祭祀、禁忌活动。其中,上梁仪式尤为隆重,梁上要贴“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等红纸条幅;工匠登高时要唱《上梁文》,然后在梁上将馒头、散钱等抛下,以驱煞、镇鬼;有时还要在正檐下挂一面铜镜,用来照射妖邪。凡此种种,不一而述。我们从殷墟甲骨文中的“卜居”记载,《尚书》中《召诰》、《洛诰》两篇所述周成王选都洛邑时的龟卜过程,敦煌文书中保留的《建宅文》[3]、《镇宅文》,[4 ]以及后世层出不穷的风水图书中可以看出, 营造活动中的原始信仰是源远流长,绵绵不断的。

中国的传统服饰,按礼制的规定,必须与一定的信仰活动相适应,故有所谓的“祭服”。此外,民间还流行许许多多用以避邪的衣服和饰品,如五毒背心、五香布袋、辟邪鞋饰、玉佩、护身符等。饮食生活中,船家食鱼忌翻身,不称“箸”而称“筷”;河南人做饭忌说“少”、“没”、“光”、“烂”、“完了”、“不够”等词语;东北人包饺子忌不捏褶,因为捏光边象“和尚头”,不吉利,而且包成的饺子忌摆成圈,必须摆得横竖成行,才能财路通达,这些禁忌习俗都是我们常闻常见的。事实上,饮食中的原始信仰很早就盛行了,如汉代便有“俗说:雷鸣不得作酱,雷已发声作酱,令人腹内雷鸣。”“俗说:腊正旦食得菟髌者,名之日幸,赏以寒酒。幸者,善样,令人吉利也。”之类的记载[5]。又据《山海经》的记载:“招摇之山……有木焉, 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①gǔ,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②@②(猩猩),食之善走。”“扭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柢山……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③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④,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6]这种食用、 佩戴某种东西
就可以取得某种实际效用的观念正是模拟巫术的观念,而后世盛行的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如以“吃了熊心豹子胆”来形容别人胆大妄为,显然与之一脉相承。至于喝了中药,将药渣倒在大路上的习俗,很明显与接触巫术有关。

遇到出行、聚会等家庭或社会活动时,人们也常以卜筮、圆梦、求签、测字等方式来预测吉凶,决定行止。《墨子》中所记:“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7] 即丛辰占法预测出行吉凶之一例。在民间,甚至连洗头、制衣也都有种种趋吉避凶的习俗。如《论衡》中记载:“《沐书》曰:子日沐,令人爱之;卯日沐,令人白头。……裁衣有书,书有吉凶,凶日制衣则有祸,吉日则有福。”[8]此外,各种前兆迷信在民间也盛行不衰。 《尚书·牧誓》中“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化鸡之晨,惟家之索。”的记载表明,早在周代之前,人们已笃信雌鸡报晨是家道衰败的前兆。《左传》中也有不少日食预兆灾变的记载。《山海经》中记载的前兆迷信尤多,如“长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9]“剡山……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 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见则天下大水。”[10]传至后世,流行于各地的前兆迷信,诸如“乌鸦叫凶,喜鹊叫吉”、“猫头鹰叫孝”、“左眼跳福,右眼跳祸”、“鸡上屋兆凶”、“喷嚏兆灾”、“灯花兆喜”等,都是我们熟知的。

在民间社会生活中,祭祀祖先和村社保护神一直是家族、村落的重大事务,而社交往来时,以某种信仰仪式或赌咒发誓来互相约束、取信,也是人们经常采用的方式。在人生仪礼中,原始信仰渗透得尤深。如围绕生育,就有五花八门的生殖崇拜、祈求子息的习俗和产妇、产房禁忌,以及一系列为婴儿祈福的仪式。结婚迎亲时,也有许多巫术活动,撒谷豆攘三煞至少在西汉时就已流行[11],以弓箭镇邪,悬铜镜驱崇等,早在唐宋文献中已有记载[12]。丧葬因与鬼魂观念和祖先崇拜联系在一起,信仰活动更是形式繁复,名目众多。从山顶洞人在尸骨上撒赤铁矿粉到《仪礼·士丧礼》中的有关记载,各种丧葬信仰习俗不断地发展演变,长期延续。

再从中国的传统节日看,也大多源于上古祭祀,尽管不少节日在后世的演变中,或融合成多重内容的综合节日,或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但祭祀的内容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除各种岁时农事节俗外,还要分别祭祀青帝句芒、赤帝祝融、白帝蓐收、黑帝玄冥;中元节、冬至、除夕,都有祭祀祖先的仪式。

原始信仰习俗在传承中始终表现出浓重的神秘性,人们觉得这些习俗是不可捉摸和无法解释的,在神秘莫测的气氛中产生的恐惧、敬畏心理便导致了盲目信从的民俗行为。这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民俗深受宗教影响的状况,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原始信仰习俗在中国长期延续有其多重原因。

其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孕育和发展的,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这种联绵不断的文化体系决定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传递途径是畅通无阻的,而因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的那种较为保守的文化性格又使古老的风俗在传承中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作为原始民俗主体的原始信仰能够在后世大量保留和长期传承。

其二,由农业经济和宗法社会中发生的中国文化是以务实精神以及对现实生活、世间关系的注重为特征的,因而原始信仰始终未能发展成为一种全民信奉的宗教。如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不但未能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国教”,而且本身就渗透了古老的巫术、祭祀成分。至于一些外来的宗教,如佛教,也只能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条件的制约下生存,无法取代原有的信仰习俗。

其三,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并不平衡,当汉族地区已进入封建社会时,许多少数民族还处在氏族部落制或更原始的社会阶段,因而原始信仰习俗在各少数民族中是大量存在的。当某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或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时,也必然会带来许多原始信仰习俗,如辽、金、元、清政权的建立便带来了北方民族萨满跳神的习俗。

中国传统民俗的这一特点提醒我们,在研究中不能不考虑到原始信仰的多方面影响,即使研究外来宗教也应重视外来宗教与本土原始信仰的冲突、融合所发生的诸多变化。

『柒』 民俗文化包括哪些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 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

『捌』 传统民俗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猜灯谜、贴春联、画灯笼、京剧、花灯报元夜、踩高跷、舞龙、舞狮等。具体介绍以下几种:

1、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中国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2、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3、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踩高跷

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

5、舞狮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玖』 展现中国民俗的电影有哪些

1、《开场前的猴戏》

《开场前的猴戏》主要讲述民间猴戏艺人过去游走江湖的经历与当今的生存现状,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村落的建筑环境之美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猴戏艺术的生动人文之美,新野猴乡是《西游记》的创作地,这成为本片的文化立足点,重点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旨。

2、《居山》

《居山》以探讨现代教育为主题,以终南山为背景,集国学、自然、修行、教育于一体,以纪录片的手法客观真实的再现终南山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表达了人们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所做的努力,对当下教育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以及人们对修行的体悟和对自由的向往。

3、《伏藏师》

《伏藏师》采用都市传说风格,讲述了从小在火锅店长大的孤儿张二娃,被命运选中进入伏藏师组织,学习技能、追捕叛徒,却在紧要关头发现自己最信任的人才是真正的敌人,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战胜反派、化解危机,成为伏藏师英雄的故事。

故事从一个少年的成长经历入手,展现了当代年轻人如何跨过成长的迷茫,见证友情的可贵,品尝爱情的甘甜,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希望观众能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从中受到鼓舞,做自己的英雄,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4、《心灯》

《心灯》真正的内涵是唤醒我们内心的良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让大家生恭敬之心,懂人知四孝。希望《心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指引下,成为一颗小火苗,为助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发出一丝光亮。

5、《那美》

该片围绕着高二1班,几位同学和两位老师组织一次暑期户外体验远行活动。一路上的几段有趣经历给大家带去不同的体悟成长。《那美》带给人们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孝亲尊师、长幼有序、谦虚有礼、真诚信任、分工合作等这些做人做事基本且重要的德能素养。

『拾』 民俗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猜灯谜、贴春联、画灯笼、京剧、花灯报元夜、踩高跷、舞龙、舞狮等。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阅读全文

与电影活着涉及哪些民俗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好看的香港枪战卧底电影 浏览:64
超好看电影推荐2020 浏览:500
镜中人电影在线免费看 浏览:912
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推荐爱情 浏览:38
去电影院没带口罩怎么办 浏览:650
韩国好看禁播的爱情电影 浏览:675
2014年好看的韩国电影 浏览:106
窈窕淑女下电影免费版 浏览:853
大胸比较多的美国电影有哪些 浏览:704
评价电影好看的对话英语 浏览:151
谈谈电影是什么 浏览:680
好看的校园欧美青春电影 浏览:689
超级好看的美食英国电影有哪些 浏览:617
电影院玩偶包多少钱 浏览:443
导航用什么软件看电影好 浏览:71
蓝光电影如何加载 浏览:676
加盟电影院如何 浏览:621
冯小刚电影怎么没了 浏览:460
尹多贤电影有哪些 浏览:294
支付宝花呗买的电影票怎么退 浏览: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