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腊子口战役非常惨烈,红军和敌人各损失多少
红军最多几十人,当时红军只有两个连队,战斗规模不大,且采取了佯攻和偷袭方式,敌军一触即溃。
国民党方面兵力鲁大昌部3个团。由于受到了突然袭击,损失是红军的近十倍,最后选择撤退。
原因:腊子口是悬崖,红军占据了有利地形,易守难攻。
聂荣臻回忆说,来到腊子口桥头,面对半尺深的手榴弹破片层,伫立良久,慨然长叹。他想,关非不险,路非不难,倘使我们的部队有一营之众纵深防守,纵有10万之师又焉能扣关而入?是我们的部队太勇猛、太机智了!
(1)腊子口战役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历史意义:
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腊子口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企图阻止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腊子口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此役也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战役经过: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于9月12日,到达腊子口。甘肃国民党沿朱李沟口、腊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带分点布设了数道防线。
尤以腊子口为其防守重点,在桥头和两侧山腰均构筑了碉堡,并在山坡上修筑大量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敌人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
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后侧有从四川跟来的刘文辉的川边军侧翼,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四面合围的危险。毛主席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通道。
红军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迂回包剿的战术,经过两天的激烈的浴血战斗,英勇善战的红军出奇制胜,击溃甘肃省军阀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早已部署好的守军,于9月17日凌晨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
纪念碑意义:
天险腊子口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驰名中外。突破天险腊子口后,红军主力从朱立沟(朱李沟景区)翻山越岭到达哈达铺,红军余部从牛路沟(即一线天景区)翻山到达岷县,沿途有当年红军走过的木桥和栈道。
从这里可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建立新中国,历经千辛万苦,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的情景,也可以重走长征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这一仗红军打出了军威,打开了进军甘肃的大门,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英雄的红四团以自己英勇顽强的战斗,在腊子口树立了与日月同辉的历史丰碑。
为了纪念腊子口战役,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0年8月21日在腊子口战役纪念地修建了纪念碑。1993由迭部林业局出资重建。
纪念碑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北面镌刻着省人民政府对腊子口战役的简介和对革命烈士仰慕缅怀之碑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② 腊子口战役的概述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于9月12日,到达腊子口。
甘肃国民党沿朱李沟口、腊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带分点布设了数道防线。尤以腊子口为其防守重点,在桥头和两侧山腰均构筑了碉堡,并在山坡上修筑大量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敌人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后侧有从四川跟来的刘文辉的川边军侧翼,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四面合围的危险。
毛主席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通道。红军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剿的战术,经过两天的激烈的浴血战斗,英勇善战的红军出奇制胜,击溃甘肃省军阀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早已部署好的守军,于9月17日凌晨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
③ 为什么说长征途中的腊子口战役非常重要
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腊子”在藏语里有“山坡、陡峭”之意,腊子口则由藏语“腊子库”演变而来,意思是“山脚的深谷”,口宽约30米,周围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两个悬崖绝壁间夹着一道窄窄的山沟向上延伸,两边绝壁峭立。山中一道河水急流而下,隘口处的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横跨于两岸陡壁之上,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蒋介石在岷县、腊子口地区配置了两个师,妄图凭借天险挡住红军的出路。
腊子口再险,红军也要攻下来,否则就得重回草地去。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没有挡住红军的前进,雪山草地红军都走过来了,撕碎敌人在腊子口的封锁、打通北上通道成为红军当时唯一的选择。
④ 腊子口战役的简介
腊子口在迭部县东北,是迭部通往汉族地区的门户和重要交通孔道。腊子口系藏语之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实如其名,腊子口周围群山耸列,峡口如刀劈斧削,腊子口河从峡口奔涌而出,两崖林密道隘,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险腊子口”是举世闻名的腊子口战役纪念地。
⑤ 腊子口战役
论惨烈应该是娄山关战役。虽然将此二者进行对比,娄山关战役时,驻守在关上的敌人是从乌江防线溃退下来的黔军第三旅林秀生部两个团,是时,敌军胆寒如惊弓之鸟。红军尚未攻关,敌人即用电话向其军部请求增援。其军心士气之弱可想而知。而腊子口战役,敌人则是信心十足,且以逸待劳。首先,敌人在桥头区域有守军两个营,筑有坚固的碉堡,桥西有纵深阵地,桥东山坡上筑满了三角形碉堡。其次,腊子口后面设有仓库,屯积着大批粮食,并做好了长期死守的准备。另外,敌人还在整个腊子山梯次配备了一个旅。在岷州城内,还驻扎着鲁大昌4个团的主力部队,随时可以增援。但在实际的战役进程,在娄山关战役中,敌人利用有利地形,死守关口(由于后路被切断,只有死守)。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与敌人白刃肉博,方才占领关口。而腊子口战役,红军采用了正面佯攻和(攀登悬崖峭壁迂回)突袭的战术,仅以几十人伤亡的代价即占领山口,敌人一触即溃。由以上对比可见,两场战斗谁更惨烈,已可见一斑。
⑥ 腊子口战役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突破腊子口,是红军进入甘南关键一战,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曾评价此战:“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
现在好了,腊子口一开,全盘棋都走活了。”如果以围棋之道喻之:腊子口之战规模虽小,作用却相当于围棋中的“棋筋”。“棋筋”虽小,却关乎全局。长征中的红军在蒋介石的围堵和自然的恶劣环境下,就像一条没有根的“大龙”,时刻为“求活”而苦苦挣扎。
(6)腊子口战役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毛泽东抢到了腊子口这个“棋筋”,为这条“大龙”伸出了头、缓了气,为日后在陕甘根据地“生根”,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条件。
腊子口一战,是长征途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这一仗打出了红军的威风,显示了红军战士智能双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困死、饿死在雪山草地的罪恶计划。
中央率陕甘支队通过腊子口后,9月20日,进占甘南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的藏地,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腊子口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此役也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⑦ 甘肃的腊子口战役详情
执行腊子口正面攻击的部队是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二营六连,连长杨信义,指导员胡炳云。突击队为该连一排,排长王良太。
突击队成员共有30人(另说28人),战役结束后只有二名身负重伤的幸存者活了下来,其他人员都血洒腊子口战场,壮烈牺牲,幸存下来的二人,一人名叫王良太,另一名叫孙开岐。
⑧ 腊子口战役的介绍
1935年9 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腊子口地区,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的战术,经过浴血奋战,一举攻破了鲁大昌部和邓秀廷部据险扼守的天险腊子口天险,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聂荣臻元帅曾对此评论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
⑨ 腊子口战斗的介绍
腊子口战斗是指1935年9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从甘肃省俄界地区出发,继续长征北上。16日,先头部队红4团在前进中击溃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第6团的阻截,当日下午逼近甘肃省南部要隘腊子口的战役。
⑩ 长征时期的娄山关战役和腊子口战役,哪场战斗打得更惨烈
论惨烈应该是娄山关战役。
虽然将此二者进行对比,娄山关战役时,驻守在关上的敌人是从乌江防线溃退下来的黔军第三旅林秀生部两个团,是时,敌军胆寒如惊弓之鸟。红军尚未攻关,敌人即用电话向其军部请求增援。其军心士气之弱可想而知。
而腊子口战役,敌人则是信心十足,且以逸待劳。首先,敌人在桥头区域有守军两个营,筑有坚固的碉堡,桥西有纵深阵地,桥东山坡上筑满了三角形碉堡。其次,腊子口后面设有仓库,屯积着大批粮食,并做好了长期死守的准备。另外,敌人还在整个腊子山梯次配备了一个旅。在岷州城内,还驻扎着鲁大昌4个团的主力部队,随时可以增援。
但在实际的战役进程,在娄山关战役中,敌人利用有利地形,死守关口(由于后路被切断,只有死守)。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与敌人白刃肉博,方才占领关口。
而腊子口战役,红军采用了正面佯攻和(攀登悬崖峭壁迂回)突袭的战术,仅以几十人伤亡的代价即占领山口,敌人一触即溃。
由以上对比可见,两场战斗谁更惨烈,已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