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阿巴斯答电影是什么(24帧)影评
我相信任何一个人从片名就能感受到,这是一部元电影,即关于电影的电影。
《24帧》作为一部元电影,揭示的是看与被看、观众与电影的关系。 画面使用车窗、窗户、栏杆、绘画等元素,以及透视关系的引导,在画外空间预留出了观看者所在的位置。观众同摄影机视点重叠,成为了电影画外空间的一部分。电影画框内能看到的,只是空间很小的一部分,我们能清晰地认识到画框内没有但肯定存在的部分,例如摄影机、房间内、车内,而这些都是观众的心理补偿,是观众想象出来的。
而这不就说的是电影本身吗?电影无论看起来多逼真,它都不是客观存在。因为它本质上不过是一张一张的图片而已,电影从来都是在观众的脑海里完成的,只有在被看时,电影才是完整的,甚至可以说,只有在被看时,电影才是存在的。否则它就只是每秒24张的图片而已。
阿巴斯对电影的理解之深、对空间的感悟能力之强、呈现方式之优美,足以令无数导演对自己的平庸和肤浅感到彻底的绝望了。
『贰』 我们平时看的电影每秒只有24帧为什么有些手机能拍60帧甚至更多
其实人眼最高能识别72帧每秒,而24帧电影流畅的原因是在电影摄像机中每帧的曝光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有运动模糊。而手机拍摄却不是,这样,白天在户外时,曝光时间则是千分之一秒,没有运动模糊,如果还用24帧每秒拍摄,则会感到不流畅,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帧率。
『叁』 电影一秒24帧够吗
24帧够了,人眼的反应能力只能达到1/24秒,再高也没用了。
你记得有时候看车轮好象是倒着转,但实际是正转吧,就是因为人眼的接受能力有限。人眼的反应时间是50毫秒
『肆』 电影一秒多少帧
电影放映的标准是每秒放映24帧,每秒遮挡24次,刷新率是每秒48次。这里的帧就是画面,也就是说电影每秒放映24幅画面,以达到动画的效果。
研究表明,人眼承受的极限为每秒55帧,还有研究表明,每秒60帧以上可以明显提升观众的观影感受。每秒120帧是每秒24帧的5倍,采用这样的拍摄技术可以让画面更加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给人一种似真似幻的感觉。
(4)超过24帧的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框架越高越好。因为更多的帧数相当于为相同长度的电影存储更多的帧数,所以电影的文件大小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高清晰度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是严重的。
中国电视播放速度为每秒25帧,这是亚洲和欧洲电视台常用的PAL速率,而美国和加拿大的NTSC一般为每秒29.97帧。在中国,一般的动画制作和广告制作都是采用PAL制,每秒25帧。
此外,虽然通常的每秒24帧的电影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每一帧都是模糊的,特别是对于快速移动的镜头。如果镜头移动得很快,图像就会抖动或频闪。
『伍』 看普通的电影60帧和24帧有什么区别
普通电影院播放的是24帧,是我们普通看的电影。
60帧效果是可以将细节展示的更加细致,,甚至脸部皮肤纹路都可以看清,画质更加生动,更清楚。
120帧效果那就逆天了,目前全世界只有四家电影院能够播放,此画质真实过头,看久了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不建议尝试,且,戴上3d眼镜来看的话,屏幕画面基本不会变暗。
『陆』 拥有每秒24帧的电影般播放模式很重要吗
电影的帧率是每秒24帧。电视的标准是每秒25帧或30帧。发展数字高清之后,现在的电视一般支持的帧率25、30、50、60。在电视上播放电影就需要转换帧率,现在一般是由24帧转换为60帧,由于60不是24的整数倍,每秒的24帧就不会被均匀播放,会微微颤动。一些敏感的人感觉会非常明显。
蓝光碟片电影为了保证电影帧率,格式为1080p24每秒24帧图像,与原来影片帧帧对应。
每秒24帧的电影般播放模式就是以每秒24帧播出,以保持电影的原汁原味。
一般的蓝光机都有此功能。现在一些电视盒也开始支持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很挑电视,多数电视不能直接播放1080p24的信号。一些电视不能播放,直接黑屏;一些用兼容模式,接收到信号后由电视芯片转换为1080p60后再播出。仅有少数电视能真正直接播出1080p24信号。一般都很贵。播出蓝光电影碟片感觉比较均匀流畅。
如果你的电视不支持1080p24信号,播放器端的这个功能完全没用。
这个功能对帧率敏感的人来说很重要,对一些追求完美的发烧友也很重要。对一些信号转来转去都感觉不出差别的人就是可有可无的。
『柒』 有没有每秒25帧以上的电影啊
在电影院播放电影是每秒24帧,你感觉到卡么?电脑上播放电影卡,与它的帧率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很在意帧率,可以用格式工厂对现有的电影进行转换,将帧率从23.976转换为25帧。
『捌』 为什么24帧每秒的影像才感觉像电影
要24帧每秒的影像才感觉像电影是因为“人眼视觉残留”,具体说法有以下两种:
说法1:是因为人眼的视觉残留特性: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元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说法2:当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1/2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
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1/24秒左右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8)超过24帧的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帧率和人类视觉
人类视觉的时间敏感度和分辨率根据视觉刺激的类型和特征而变化,并且在个体之间不同。人类视觉系统每秒可处理10到12个图像并单独感知它们,而较高的速率则被视为运动。当速率高于50 Hz至90 Hz时,大多数研究参与者认为调制光(如计算机显示器)稳定。
这种调制光的稳定感被称为闪烁融合阈值。然而,当调制光是不均匀的并且包含图像时,闪烁融合阈值可以高得多,数百赫兹。关于图像识别,已经发现人们在不间断的一系列不同图像中识别特定图像,每个图像持续少至13毫秒。
视力的持久性有时会导致非常短的单毫秒视觉刺激,其感知持续时间在100毫秒到400毫秒之间。非常短的多个刺激有时被认为是单个刺激,例如10毫秒的绿色闪光,紧接着是10毫秒的红色闪光,被感知为单个黄色闪光。
『玖』 为什么电影25帧每秒 电视30帧每秒 影院动画又是24帧每秒这个和pal制式和n制式有什么关系没
主要是因为所采用的制式不同,所以造成的每秒帧数的不同。
欧美、日本等电视制式是NTSC,每秒钟29.97帧,也就是常说的30帧每秒。
亚洲等电视制式是PAL,每秒25帧。
影院动画所用的是胶片,固定的是24帧每秒。
一些高清的游戏,制作水准达到60帧每秒。
这个和pal制式和n制式有关系。PAL和NTSC制式区别在于节目的彩色编、解码方式和场扫描频率不同。中国(含香港地区)、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采用PAL制式,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采用NTSC制式。
PAL与NTSC的区别电影放映的时候都是每秒24个胶片帧。而视频图像PAL制式每秒50场,NTSC制是每秒60场,由于现在的电视都是隔行场,所以可以大概认为PAL制每秒25个完整视频帧,NTSC制30个完整视频帧。
电影和PAL每秒只差1帧,所以以前一般来说就直接一帧对一帧进行制作,这样PAL每秒会比电影多放一帧,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声音的音调会升高。这就是一些DVD爱好者不喜欢PAL制DVD的原因之一。
但是据说现在有些PAL制DVD采取了24+1的制作方法,就是把24帧中的一帧重复一次,从而获得跟电影一样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为每秒有30帧,不能直接一帧对一帧制作,所以要通过3-2 PULLDOWN等办法把24个电影帧转成30个视频帧,这30个视频帧里所包含的内容和24个电影帧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电影一样。
PAL与NTSC制式的转换问题:
1、 PAL制式是每秒记录25幅画面;
2、 NTSC制式是每秒记录30幅画面;(两种制式的画面的扫描线也不同);
3、 DV格式既不属于PAL制式也不属于NTSC制式,但它确实分为25幅画面/秒和30幅画面/秒两种版本;
4、 透过镜头,PAL制的TRV-900记录的是25幅画面/秒,而NTSC制的TRV-900记录的是30幅画面/秒 ;
5、 从数字端口(1394端口),TRV-900(其它数字摄像机也相同)既可记录25幅画面/秒信号,也可记录30幅画面/秒;
6、 从模拟输入口,TRV-900只能记录与摄像机制式相同的模拟信号(PAL制式或NTSC制式)
『拾』 电影 24 帧 60帧和120帧的区别
帧 就是1秒内画面组成的图片数量
数量越多画面越流畅
要是1秒1帧 就跟幻灯片一样 1秒1张图
所以帧数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