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评中人物形象怎么分析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三种方式:
1)人物外形表现:片中的回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答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影片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3)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Ⅱ 北影电影人物造型设计考什么
身材差不多,好像有点瘦了,想考北影,关键得看你想考什么专业,自身得有特点,对你所考的专业有悟性,没悟性要有努力,有实力,有背景就更好了
Ⅲ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
根据人物心理以及性格状态脸是社会背景联系文的中心思想和艺术内涵回答
Ⅳ 人物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
电影美术造型具有三大特点,
逼真性由于摄影机镜头的如实复现现实的功能,一切被摄的景物都可以达到逼真的程度。观众也要求逼真感。一切服饰化装必须是真的,或者能以假乱真的。在时代感、地域感、身份感上,在式样、新旧、深浅的程度上,都必须准确,不能讹错。在镜头前,一切景物,如山水房屋、花草树木,一切动作,如风吹雨打,火烧轰炸,都必须显得和生活中的一样。电影美术家所设计的景物必须能与在生活中选用的实景天衣无缝地穿插在一起。新现实主义兴起以来,强调电影的纪实性,更提高了逼真的要求。《雅马哈鱼档》所布置的鱼摊所在地广州小街,是一幅浓郁的广州市井风情画,甚至令人仿佛闻到浓重的鱼腥味。这样的布景为影片创造了一个可信的生活环境,可以博得观众的信任感。相反,任何一点虚假或不准确都会破坏影片的真实,例如一个现代的热水瓶会破坏一个抗日战争故事的可信性。电影观众是用摄影机的镜头做眼睛的,到了中近景、特写,他就宛然置身景中,而且可以随着摄影机的移动东张西望。因此景物的任何角落都须经得起观众的审视。
假定性
但是,电影美术又具有假定性。布景是摄影棚搭置的景片,项链珠宝是赝品;车祸、轰炸、海上风暴等惊险场面是假造的,许多梦幻天地、未来世界也是假造的。因此,电影所要求的逼真只是从摄影机的镜头看出来,以及将来通过放映机的镜头放映出去,象是真的,观众看到的永远不是设计的景物本身,而是通过摄影机镜头看到的景物的影像,是在镜头的不同角度、焦距、速度等等的控制下拍摄的人物或景物的影像;因此,电影造型的逼真性不是现实的真实性,而是艺术的真实性。它不要求自然主义地复制生活,而要求艺术地再现生活。
虚实性
这种逼真性要求电影美术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历史知识,能够设计出真实的环境和服饰,还要有艺术的修养,能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有所选择,有所提炼,有所概括,创造出更典型、更美、更有表现力的艺术的真实,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融合为一,以实带虚,以有限的有形的景物把观众带入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丰富的意境,使原来诉诸观众视觉的景物所传达的信息,更直接地诉诸观众的感情和思维。例如《烽火年代的故事》的主人公在战场上负伤昏迷过去了,银幕上出现了他幻想的童年时代家乡的景色:小河边桦树林的树根淹没在水中,一只断了缆的小木船在水面上随风缓缓飘流。这些景色生动地说明了战士对家乡、对童年、对和平、对生活的渴望和眷恋。更多时候,不必出现这样的主观幻想镜头,而在情节发展过程的具体景物中,以实带虚,使观众看到景物后面的丰富含意。《吾土吾民》的开场是某欧洲国家的一个街头广场,空寂无人,镜头推见一座无名战士的雕像,像前刻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年月,接着是纳粹占领军军官和摩托车队开入。这就告诉了我们:第一次世界大战20年后,欧洲人民又遭受了法西斯的践踏,无名战士的血白流了。接下去是附逆的伪市长欢迎纳粹军官下车,镜头出现了相握的两只手,一只是市长脱了手套的手,另一只是军官戴着手套的手,表现出了军官的傲慢和伪市长的卑躬屈膝。
运动性电影是运动的艺术,电影美术造型要与电影的 3种运动形式相结合。首先要与电影演员的动作配合。美术工作为演员提供活动的环境,提供符合角色身份、性格的装扮。这些环境和装扮不仅不能妨碍或限制演员的动作,还要为演员的动作提供支点和凭借。楼台门窗、陈设道具的布置,服饰的穿戴,力求有利于演员的表演,有利于导演的场面调度。其次,要与摄影师相互理解、密切合作,在设计的场景中要为摄影机的推、拉、摇、 跟、 升、降的移动提供方便,为多距离、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摄提供可能,分清前景后景层次,使画面有更多的纵深感。还要为各种拍摄方法的照明工作提供条件,如在矿井狭长的井道中拍摄,须为照明别出心裁地搭置布景。第三要与镜头组织的运动结合。要充分理解导演的蒙太奇构思,并且与剪辑师密切合作,使多距离、多角度、多方位拍成的镜头与各种不同的组织方法与蒙太奇节奏协调一致。
演员的调度、摄影机的运动与镜头组织处理 3种运动是相辅相成的,美术师的造型表现,须与 3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苏联影片《带枪的人》中,士兵谢德林在斯摩尔尼宫的狭长走廊里见到忙碌着的列宁,跟着列宁边走边谈。为了不间断地拍完这场列宁与士兵的戏,美术师拆去了走廊的一面墙,只保留了一排廊柱,又把走廊加出一段,抬高了几级。这样,摄影机就能在很长的轨道上移动,跟着演员不间断地拍完这段谈话。拍出的镜头有纵深感,观众觉得接近了列宁,同时也拍出了后景中斯摩尔尼宫中的忙碌景象。当列宁走上台级的时候,更显得突出,显得崇高了。时时在镜头前闪过的廊柱显示了斯摩尔尼宫的庄严,廊柱造成的光影变化突出了谢德林热切的心情。
调度有动的一面,也有静的一面。影片有时用静止的场面来突出景物的空间造型。英片《简爱》中数次拍摄罗彻斯特庄园静止的全景,开始是以静寂空旷的环境来衬托简爱的孤寂心情。最后在她抛弃不平等、不光彩的爱情而毅然离去时,那空旷的大厅伴随着罗彻斯特叫喊简爱的声音,更显出景和人物的交融。
综合性电影是综合艺术,各艺术部门一经参加到电影工作中来,就失去了原有的独立性,服从综合艺术的要求,协同地再现生活、表现生活。例如,绘画本是可以直接欣赏的艺术品,但布景设计师的作品却失去了独立欣赏的价值,然而又从另一方面获得绘画所没有的价值:虽然景物也是拍摄在平面的胶片上,放映在平面的银幕上,但是所设计的景物在摄影光线的处理下,随着镜头方位、距离的变化,不再是静止的、二维的,而具有三维空间的效果??生了时间值,由静止的空间艺术成为动态的时空复合艺术。这时候,美术上的透视学、构图学、色彩学、画面空间处理等基本美学法则还是适用的,但又是不够的,电影美术有了更为复杂的要求,也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力。
Ⅳ 本科毕业论文 写电影人物的塑造特点从那几个方面去写
都快要交了,你现在还在纠结这个问题,毕业论文自己写太难了,还是找人吧,推荐你去佳博论文网看看,好几个同学都是这做的,导师都通过了,你也可以试试看,不满意不收钱哦。
Ⅵ 进行动画造型设计时应从哪些角度考虑确定动画片角色的造型风格
一.产品的定位
受众的需求,喜好及审美层次。
二.个人对待角色的态度
(严肃的,可爱的,调侃的,荒诞的,唯美的…)
三.实现手段的考虑
(三维动画,二维动画,玩偶动画,剪纸动画以及其它艺术风格的动画)
练习:设计一套王母或二郎神的角色设计,符合如下要求:
a.二维动画少儿电视剧
b.三维电影
c.网络动画
d.游戏角色
e.个人艺术短片
参考资料中是 动画角色设计教程
Ⅶ 影视画面造型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光镜头、构图、景别、光线、摄影机的运动以及色彩的运用等内容。
在电影中画面构图相当于就是形成了一个独立空间,当然画面就要要求有形象感,风格性,美感,视觉重点,不像普通画面,在这个特殊的空间里,同样也是一个存在的时空。那么这个空间的的画面就要有线条,色调,形态,光影,质感,透视,视点,并且要有逻辑和美感加以构图形成我们看到的空间。
(7)电影人物造型从哪些方面考虑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追求时尚元素角色的设计不能一成不变,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甚至是超前于当下流行进行设计。角色的外形、服饰、性格特点等,都应根据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才能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发扬民族特征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造就不同风格的动画角色,浓厚的民族风是凸显角色整体特征的重要元素。
凸显制作手段不同的制作手段造就不同的角色效果,传统二维动画一般是通过手工逐帧绘制,角色多用线条勾勒、色块填充,因此,设计时尽量造型简洁、线条明朗、色彩鲜明、易于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