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潮汕电影|爸,我一定行的
如果你的微信好友里有那么几个热爱家乡的潮汕人,那么前阵子肯定看过他们集体转发的一篇推文,主要内容是:俺们大潮汕要出潮汕话电影了!
本身对于电影并没什么兴趣,也不是热爱家乡的人,但出于好奇和期待,我一直等着这部电影上映。好奇和期待的点在于:去看电影的会不会都是潮汕人、电影院里会不会全程充满“死爸仔”“哗扑”“物伊”之类的潮汕话……可以说,这种欢乐的氛围才是最吸引我的。
买了上映首日首场的票,意料之中也意料之外地,我包了整个场。
电影起名《爸,我一定行的》,简单粗暴又励志。
很可惜,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影院里,并没有感受到事先预想的欢乐,反而有点尬,一是潮汕话也有不同口音,我是揭阳音,电影是汕头音,亲切中带点陌生;二是故事内核太简单,一个不爱读书的高中生如何逃课如何气他爸,主题没有很出彩。唯一成功的是,它让我产生了冲动——想打人的冲动。
先抛开故事不讲,罗列一下影片里的潮汕元素。
首先得提的毋庸置疑是潮汕话,这门号称最难学的方言让潮汕人为之骄傲,也成了潮汕人在外漂泊时能够“相认”的暗号。很印象深刻的片段是校长的潮普腔发言,正是这个片段让我在之前看了朋友圈疯转的预告推文后,对电影有了一点小期待(本来没有的)。
拍摄的地点在汕头,同属潮汕,揭汕在建筑、风俗上倒是没有太大差别。所以观影过程里,有些场景让我产生了在家的错觉,同样的三合院、四合院建筑群,镜头拉远,是一排排乌黑房顶,这种方方正正的房屋轮廓,是我这一辈以及我的祖辈们不可磨灭的记忆。(下一辈估计比较少人知道了)
主角外号369,这串数字在潮汕话里是带贬义的,意思是傻、笨,我家那边经常用369来骂人,大概是说那个人有毛病,想疯就疯。在粤语情景剧《72家房客》里,同样有编号369的警察,作为反面人物存在。而其他人物的名字,自然也有潮汕感觉。据说演员都不是科班出身,但其中有一个滑头大叔,是著名的小品演员,曾承包了无数潮汕人的童年。
除了这些,一些潮汕习俗也有所体现,中秋拜“月娘”、拜老爷等。
如果这部电影能够有高分评价,那么大概要归功于以上这些潮汕元素,让潮汕人(特别是汕头)拥有了一次在电影院集体狂欢的机会。除此之外,没有太大亮点。
回到故事本身,我给出的评价是三星半,内容平淡,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前半段有些地方为了搞笑用力过猛,最后为了宣扬潮汕人的团结和爱拼多出来的彩蛋部分太不真实,潮汕情怀加持多给半星。
如果要我说从中获得什么心得之类,估计是没有了。能说的就是见过很多父母跟儿女,像369跟父亲一样,因为不善表达而渐生隔阂;也见过不少如369一样让父母操碎心的孩子,少年辍学,最后碌碌无为埋没天才。不过我想,营销号应该可以拿两点写不少催泪的东西了,学不来学不来。
电影最后有一部分是导演和主演在讨论电影内容,他们自己说的:不太行。很客观的评价。
宣传铺天盖地,噱头造得很足,可惜只是一部看过即忘的下饭片,不过还是要给我潮汕打个call,希望以后有更多更好的本土电影出来。作为古时的南蛮之地,现在的重男轻女代表地区,外界对潮汕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很表面的层次,知道牛肉,知道胶己人,却搞不清潮汕跟汕头跟潮州有什么区别,嗯,作为揭阳人的我还经常被排除在潮汕之外,如果能有更好的潮汕电影,我还是愿意贡献一下票房,强行发扬一下潮汕文化的。
最后,包场挺爽的,就是蚊子多了点。
❷ 《寻找小糖人》
中午读了乌鸦电影公众号今日的推文,推荐电影是《寻找小糖人》,午饭后趁着休息在B站上看了这部纪录片,很受启发,简单谈谈:
1、纪录片的主角西斯托·罗德里格兹的音乐才华出众,但才华出众同被周围的人认可和接受之间并无对应关系。结果就是音乐制作人把他同鲍勃迪伦相提并论,可他的首张唱片最终才卖出去6张。所以从这一层面看,追求被其他人认可才华和忠于自我,从心所欲,可能后者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安定。
2、一个人在美国默默无闻,甚至作为歌手来说事业非常失败,转而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的另一头南非,他却是比猫王还要火的超级巨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南非青年。随便走入街角的商店都能听到他的歌声,唱片销量超过50万(虽然都是盗版)。后来他应邀去南非开巡演,机场派出三辆豪华轿车迎接,给予超VIP待遇。同一个人,在不同社会被接纳和对待的境遇也不同。他为什么不红?又为什么爆红,没有人能说清楚原因,世界真奇妙!然而又同样是因为这种极端差异的对比,反而让人清醒地看到对名誉追求需要有节制,踏实的生活才是根本。
3、南非的民众没人见过他的真面目,不知道他的真实信息,身高、相貌、喜好,在街角巷弄里流传着各类他已自杀的传闻,甚至他的专辑如何被传播到南非都是一个传说。南非人民喜爱他的声音、他的音乐、他写的歌词,音乐中想要传达的情境。他的才华结合天时地利最终在南非的土地上创造出了神奇。光是作为第三者来听这个故事,也会觉得世界真奇妙,一切皆有可能。
4、全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罗德里格兹在南非巡演结束后他又回归了日常的劳作生活,依然一丝不苟地做房屋维修,巡演赚到的钱也都分给了朋友和家人,住在已经住了40年的房子里,生活习惯没有任何改变。我想如果不是内心足够强大,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支撑的话,是很难经受住物欲和金钱权力的诱惑的。毕竟在他的人生中有短短那么几天曾经接触过名权利的繁华,都说由奢入俭难,难就难在人性很难经得起诱惑。但是在他的脸上,你看到的是平静,不为物喜,不以己悲。就像他的工友们说的,音乐事业虽然没做成,但对音乐的热爱和喜好依旧存在。能做到这样真的很难,能做到的人真心值得我们敬佩。能找到自己喜爱并能持续去做的事儿,这又是何其幸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