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拍戏不专业ng一场戏需要浪费多少胶卷吗梗
拍电影用的是胶片,跟以前的胶卷类似,但面积更大,每秒24格,一分钟镜头ng的话,就浪费了24x60=1440格胶片。拍电视剧一般用的录像带或者闪存、硬盘,是可以擦写的,也就不存在浪费。
⑵ 拍电影的时候 一本需要多少胶片呢 胶片是一卷一卷的吗
拍电影的时候需要多少胶片完全决定于导演和制片人,剪成的电影长度也不同;胶卷、胶卷么,肯定是一卷一卷的了,每卷的长度也有很多规格。
⑶ 拍电影大片的胶片价格
印象中大约500左右一盘(2003年前后),大约能拍摄25分钟,实际使用中大约能裁剪出3-5分钟的镜头,一部电影大约120分钟
其实,以前还觉得胶片贵,但是和现在的演员片酬,道具比起来,胶片并不贵
⑷ 拍一部胶片电影需要多少钱
买胶片冲洗,雇人,还有摄影机都要钱,看具体什么电影了
⑸ 姜文拍的电影,大家聊聊。
姜文内心有一个关于大片的标准,这标准要用到金钱,但又不都和金钱有关。以胶片长度举例:
1.《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影片不分镜头,一条一条拍下去,用了25万尺胶卷——当时国产电影的片比是1∶3,《阳光》达到了1∶15,以5倍的奢侈创下了当时国内纪录。
2.《鬼子来了》为制造结尾马大三被砍头的特殊效果,专门从美国进口了几台能滚动拍摄的特殊摄影机。这部影片最后使用了48万尺胶卷。
3.《太阳照常升起》辗转全国,纵横中原腹地、云南边陲和西北戈壁等各地拍摄。花了比一辆汽车还贵的钱做了一双绣花鞋。动用了几百只飞禽走兽,耗掉了几十箱弹药,烧光了上百顶帐篷,把数十吨鹅卵石和红土从千里之外运到外景地,跨越9个城市才组装起来一辆火车。
4.《让子弹飞》里周润发给姜文和葛优摆鸿门宴,为拍出圆桌边“三足鼎立”的感觉,他们把摄影棚拆了,搭建环形轨道,三台运动摄影机必须在运动中同时、交替对着三位演员。影片最后使用掉的55万尺胶卷中,仅这一场戏就耗掉1/5。
对于自己的“奢侈”,姜文有自己的看法,“我专门去国外考察过这事,他们拍戏胶片没有数儿,整条整条地拍,没有像咱们的先划分镜头。人家剪出来那鲜活劲儿,都是因为拍得多。”他坚定地下了一个定义——质量第一,这才叫大片。
除了物质,姜文电影中的人力投入也很“奢侈”,他总会让“自家人”上阵。《太阳照常升起》时,姜文就曾让自己两个月的儿子在冬天的铁轨上挨冻。到了《让子弹飞》,除了弟弟姜武、妻子周韵,姜文爸爸也客串了好几场戏。姜文爸爸早在《鬼子来了》中就曾出演,只是被姜文剪了,这次《让子弹飞》保留了3个镜头,拍“鸿门宴”戏份时,姜文老爸还帮忙看监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