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个人投资电影收益怎么交税
对于个人所获得的利息收入、股息、红利类所得,财产租赁所产生的利润、资产转让过程中所实现的利益,以及包括偶然或特殊事项在内的所有其他类型的所得,我们将按照每项报酬的具体情况,逐次数额征收个人所得税,并且实施一套20%的固定税率标准。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即使是个人从私营企业或证券机构获得的债券利息,也必须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执行的。当自然人在购买股票之后,有一部分参与者可能会选择进行股票的转让,进而从中获益于交易差价的增长。这种经由股市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根据国家税收政策规定,其具有‘财产转让’性质,因此需要置于‘财产转让’应税项目之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个人出售上过市的公司股票所取得的收益,国家仍然给予暂时性的免征个人所得税待遇。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法规中明确指出,持有国家公债以及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所产生的利息收益,将被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如同银行储蓄利息一样,个人持有债券的收益亦无需经过主管税务机关的审批,纳税人只需自主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即可。
『贰』 演员交税标准是多少
以明星收入1000万为例,个税调整后明星大概需要交420万的税,到手只有580万,交了近一半的税,再加上补缴6个月的税款,看来新税制下来之后整个娱乐圈都会叫苦连天。
有消息称,影视圈从8月1日起将执行新税制,税率由原本最低的6.7%左右直接升高到了42%,并且按照新的税制还要求明星一次性补缴6个月的税款。具体调整情况是个人所得税征收35%,增值税6%再加上0.78%的增值附加税,一共41.78%接近42%。
劳务报酬所得范围:个人独立从事设计、安装、制图、医疗、会计、法律、咨询、讲学、新闻、广播、投稿、翻译、书画、雕刻、电影、戏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体育、技术服务等项劳务的所得。这些所得如果是以工资、薪金形式从其工作单位领取的,则属于工资、薪金所得,不属于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的特别项目:1.个人担任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按照董事与公司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①内部董事,担任公司董事的同时在公司任职、受雇,其因任职受雇而取得的报酬是“工资、薪金”所得。②外部董事,指不在本公司任职、受雇的董事,其取得的董事费所得,属于劳务报酬所得。2.在校学生因参与勤工俭学活动(包括参与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而取得属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税所得项目所得,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3.自2004年1月20日起,对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的非雇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包括实物、有价证券等),应根据所发生费用的全额作为营销人员当期的劳务收入所得,按“劳务报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4.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5.演员参加非任职单位组织的演出取得的报酬,应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按次计算纳税;演员参加任职单位组织的演出取得的报酬,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月计算纳税。
演员取得的报酬中,要规定上交给单位和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费及收入分成,经主管税务机关确认后,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叁』 请问票房分账后还要交税吗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肆』 好莱坞电影在内地票房的分账比例是怎样
1、从1994——2012年,好莱坞分账13%。即100元票房,给好莱坞13元。
2、2012年——至今,好莱坞分账25%。是交税后的25%。即100元票房,给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分走5%——5块;相关税费3.3% ——3.3块)剩下的91.7元中的25%给好莱坞,大约为22元左右。
3、现在中国跟美国正在重新谈分账比例,因为中美贸易战,估计波折很大啊!
『伍』 2019票房破35亿的《哪吒》电影要交税几个亿
对于票房35亿的《哪吒》交1.5个亿,只是九牛一毛的事情,也算是为中国的税收尽了一份力。
『陆』 电影票房费由谁收取怎么收
以100块票房为例:
国家直接先扣掉5%做为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款 ,这部分8.3%,就剩下91块半了。
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其中院线大概在5%左右。
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总票房 ─ 3%电影基金 ─ 5.5%税款 ─ 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发行总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发行收入 (电视、音像、网络、政府奖金、海外……)
发行方要在发行总可分配收入中逐项减掉下面几项内容后,才是片方所得:
1.发行佣金
2.导演或主创明星奖励(有或者没有)
3.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拷贝费+宣传费等)
4.税金(往来发票都是要交税的)
『柒』 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的 电影票房是如何分成的
1、以100块票房为例:国家直接先扣掉5%做为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款这部分8.3%,就剩下91块半了。现在你知道每张电影票,你已经自动给国家交了税,看电影顺道当了纳税人。这8.5%,影院、院线、片方都见不着钱,直接被划走了。
2、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百分60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也就是常说的院线和投资发行6,4分账。还剩下37。
3、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票房可分配收入总票房3%电影基金5.5%税款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发行总可分配收入=票房可分配收入其他渠道发行收入(电视、音像、网络、政府奖金、海外)发行方要在发行总可分配收入中逐项减掉下面几项内容后,才是片方所得:发行佣金、导演或主创明星奖励(有或者没有)、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拷贝费宣传费等)。
税金(往来发票都是要交税的),剩下的才是片方净发行收入(净收入)。其中,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这块,学问大了,一般来说,100块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块多点。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其他渠道发行收入,最后大概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