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百电影为什么下架了
八百电影下架的原因主要是涉及历史事件的改编问题。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然而,在电影的改编和呈现过程中,存在一些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内容,这引发了部分观众和历史学者的不满和质疑。
具体来说,一些观众认为电影中的某些情节和人物形象存在夸大和虚构的情况,这可能对历史事件产生误导。例如,电影中展现的四行仓库战斗场景被一些观众认为过于夸张,与真实的历史事实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一些观众还指出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设定存在不合理之处,这也让电影的历史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和机构对电影进行了审查,并认为电影存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对历史事件的误导和影响,电影被下架并进行修改和调整。
总的来说,电影《八佰》下架的原因主要是涉及历史事件的改编问题。这也提醒我们在改编历史题材的电影时,需要更加谨慎和尊重历史事实,避免对历史事件的误导和影响。同时,观众和历史学者也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电影改编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避免过度解读和误解。
Ⅱ 《八佰》为什么骂声一片
故事的前因后果被淡化了。
故事的背景是国军在淞沪会战中败退,八佰壮士其实是蒋刻意留下来,给英美列强演的“一出戏”。这个大背景,电影并没有交代清楚,有刻意美化之嫌。
另外,电影以八佰壮士撤入租界结尾。实际上,历史上的真实故事远比这悲剧。现实中,八佰壮士们撤入租界后,被公租界军队关入孤军营“软禁”起来。
团长谢晋元两年后还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刺杀了,珍珠岛事件后,日本攻入租界,八佰壮士又被发往世界各地当苦工。除了20几个人逃出来,加入新四军,其它无一善终,令人唏嘘不已,而这些重要情节 ,在电影中也没有展现。
剧情评价:
电影以一个老者的回忆展开,但电影却是一个多重视点电影,这里出现了叙事视角的问题。再者,电影从护旗段落开始节奏出现崩坏,景别,视点非常杂乱,不过这里我们要考虑到删改的因素。
以及辛柏青所饰演的“信息贩子”到桥上只捡了信物而放弃了胶片,这里且不论两个都捡回来的困难有多大,作为一个媒体人难道不是应该把真实信息的传递放在第一位吗?况且里边还有那么多战友的照片。
前半段摄影机调度和剪辑节非常张弛有度,音效嵌入配乐也非常有巧思,但后半段尤其结尾升格镜头和煽情配乐泛滥,造成了观众共情能力的麻木。
Ⅲ 如何评价电影《八佰》
电影《八佰》评价:震撼人心的战争史诗
一、震撼的视觉效果与真实还原的历史背景
电影《八佰》通过精良的制作技术和视觉呈现,再现了那一段悲壮的历史。影片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背景,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的英勇无畏。导演利用独特的视角和拍摄手法,将观众带入到那个时代,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惨烈与士兵们的坚守。画面中的爆炸、枪战和士兵们的英勇表现,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影片对人物的刻画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和人性的光辉。
二、情感深沉,触动人心
电影中的情感表达非常深沉,让人深受触动。无论是士兵们的家国情怀,还是他们为了保卫家园而英勇牺牲的精神,都让人为之动容。影片中的许多细节和情感表达都非常到位,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同时,影片中的音乐和音效也很好地营造了氛围,加深了观众的代入感和情感体验。
三、深刻反映战争与人性的主题
电影《八佰》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反映战争与人性的影片。影片通过展现士兵们的生死选择和内心挣扎,探讨了人性在战争中的展现和变化。这种探讨让人们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在战争中的选择。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们深刻地思考人性、信仰和勇气等问题。
四、总结评价
电影《八佰》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战争史诗。它通过精良的制作技术和视觉呈现,真实还原了历史背景;情感深沉,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深刻反映了战争与人性的主题。这部影片是一部值得观看和深思的作品,它将观众带入到一个时代,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Ⅳ 电影“八佰”引争议,究竟是铁骨铮铮还是在歪曲历史呢
近期一部电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那就是近期爆火的的八佰这部影片,影片主要讲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淞沪会战后期,在全面战败的情况下,派一小股部队驻守四行仓库的故事,四行仓库后面就是英法租界,前面则是硝烟纷飞,虽然上海已经失守,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干涉,甚至调停和援助,所以才打了这一场几乎是必输的守卫战,四行仓库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打败日军,其更具有战略和政治上的意义。
可以说,四行仓库保卫战,有时候政治意义更加大于现实意义,而作为整个淞沪会战的极小组成部分,如果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的话,那么四行仓库保卫战,则进一步的显示了国军英勇抗争的决心和勇气,也让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展示在世界面前,从这一点来看,它无疑来说是很成功的,而从另外一点而言,这却几乎是一场没有太大意义的战斗,因为从后续的情况来看,最后谢晋元所率领的大部分守卫官兵最后还是迫于日军的压力,还有上面的命令,选择了退入了租界,最后大部分人在后面的日子里面都是结局悲惨,除了极少数人最后存活下来,大部分人都是屈辱的死去,甚至做了日军的俘虏,从后续来看,故事的结局却是不太好看!
Ⅳ 《八佰》电影为什么被批判
《八佰》在拍摄过程中受到了军方的指责,原因是拍摄质量不过关。
《八佰》是根据淞沪抗战的最终决战——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而成的,其结局也是淞沪战役的彻底失败。
《八佰》之所以被军方诟病,是《八佰》没把英雄故事拍全,而且拍出来的国军对我们国军的形象有所诋毁,比如中国士兵杀死日本士兵训练他们的勇气,这和我们国家的做法完全不相符。电影里面还有一些情节违反了国际法。
同事又鼓吹极端的暴行、法西斯主义,歪曲中国人民和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感,因而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极大的公愤,也受到了批判。
Ⅵ 《八佰》影评:这是一部看得我从头憋屈到尾的电影
《八佰》电影评价:一部令人从头感到压抑的电影
电影《八佰》在画面与演员表现上得到了高度赞扬,导演曹郁操刀的画面精美绝伦,演员如张译、杜淳和欧豪等人的演技也相当到位,使得整个影片显得层次分明、生动鲜活。然而,剧情的薄弱以及过于煽情的呈现成为了影片的致命弱点。
剧情的本末倒置,让影片的焦点过于集中在那16名逃兵的群体上,试图通过他们的转变来体现“八佰精神”,这种手法显得生硬且不伦不类。影片中的情感表达过于刻意,尤其在杨瑞符和谢晋元的营内训话部分,他们异常生硬的表达着必死的决心,没有家国情怀的渲染,让观众感到不真实,甚至仿佛是在模拟日军的劝降过程。
难民的出现也让人感到困惑,他们从空无一人到突然出现,甚至显得异常淡定,仿佛是在进行排练,这与历史背景不符,也让人感到不自然。护旗的场景本可以成为影片的亮点,但在日军战机的来回射击下演绎得过于悲壮,这反而让人感到不适。撤退过程中的不合理安排,如火力掩护和战术规避的缺失,让观众感到智商被侮辱。
电影中最具争议的场景之一是“杀身求仁”,这是根据真实历史情节演绎的剧情之一,然而导演在这一场景上过度渲染,让人感到情感表达过于刻意,虽然赚取了一些眼泪,但最终显得华而不实。影片整体上显得过于强调个人情感表达,而忽视了历史背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虽然电影在制作和表演上有着一定的亮点,但其在剧情设计、情感表达以及历史背景的处理上存在明显的问题。导演试图以点写面,以残军刻画中军,以天堂衬托地狱,但这种手法在《八佰》中显得别扭,使得观众难以抓住影片的核心。电影中的人工修饰过多,让人感到主菜的味道被掩盖,而真正的历史故事显得模糊不清。
在历史题材的电影中,带着敬意的呈现至关重要。《八佰》虽然试图通过这部电影来升华家国情怀,但在细节处理和情感表达上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得观众感到失望。最后的评分中,1分是给予了那些曾经坚守四行仓库的国军战士们,对他们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