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何进入中国的印度电影这么少
文化和价值观之间存在差异。
印度,女性的地位十分底下,妇女很难得到尊重,而中国强调的是男女平等。
以今年进入中国虽然热度很高,但争议也不小的《摔跤吧爸爸》为例,该影片讲述的就是一个想要男孩的摔跤手父亲,却屡次求子不得,最后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的故事。
很多中国观众对此提出意义,认为该影片存在贬低女性的成分,处处透露着父权和男权。
印度崇尚佛教,很多电影里都掺杂着浓厚的佛教文化。
跟《摔跤吧爸爸》一同进入中国的还有《我的个神啊》。这部电影很有深度而且导演也很大胆,是对于宗教迷信的一种直接抨击,要知道在印度信奉神的人多如牛毛。如此浓重的宗教氛围之下反其道而行之,不可不称之为勇士。
但是缺点是中国的观众如果对印度没有太深的了解的话,这部电影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部喜剧,走马观花。
B. 中国引进过哪些印度电影
最早引进的一批印度电影应该是《大篷车》《流浪者》等,后来因为中印之间的政治纠纷,使得两国关系受到一定影响,引入的电影很少,或者说广为人知的电影很少。我所知道的后来较近的一部是2000年《真爱永存》(歌曲《新娘嫁人了》就从这部电影里来),2001年《阿育王》,2002年《宝莱坞生死恋》。之后随着印度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广泛发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也开始逐渐引入一些优秀作品,主要还是在印度本土和海外市场取得一定票房成绩和口碑的作品,比如《三个傻瓜》《我的名字叫可汗》《幻影车神3》等等都是近几年内脍炙人口的作品。
C. 为何进入中国的印度电影这么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译制片盛行,印度的《大篷车》《流浪者》等影片在中国大红,成为一代人的记忆。那时候中国的电影被称为是毒草,老一辈人对这几部印度电影记忆尤其深刻。
引进外国电影,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叫院线分账片,主要是主流的好莱坞大片,全球同步上映。在中国获得的票房,好莱坞的片方和中国的发行方按照一定的比例分账,多买多得,少卖少得。
另一种叫批片,也就是一口价把外国电影的版权买过来,然后在院线上映,挣多少是多少,有可能大赚,也有可能赔本。
印度宝莱坞的电影产量比好莱坞还多,每年有上千部,其实大部分都是烂片,粗制滥造之作,只有少部分精品,会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2017年,一部神片《摔跤吧!爸爸》掀起了印度电影在中国的观影高潮,让我们看到了《大篷车》的盛况,成为年度现象级电影,豆瓣评分很高!
印度电影在于数量而不在于精,如果质量上能够有所提升,我想它会再次回归国人视线的!
D. 中国大陆引进的首部印度电影是哪一部
《两亩地》
1955年是中印友好的鼎盛期,那年有中印电影人代表的双边访问。北京举办了一次印度电影周,放了三部故事片《流浪者》《暴风雨》《两亩地》,之后在中国的24个城市放映。
1、《两亩地》1955年公映,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
《两亩地》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印度电影,曾提名第7届戛纳金棕榈,讲述孟加拉邦贫困的农民为寻求生存而斗争的故事。1979年又复映过。
2、《暴风雨》1955年公映,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
3、《流浪者》1955年公映,长春电影译制厂译制
E. 哪里能弄到印度电影最好是沙鲁克.汗的电影
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on/0/item_detail-0db2-.jhtml.
这是淘宝网里面的一个专卖印度电影的店铺。特别是沙沙的电影,里面收集的还是比较全的哦。去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