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如何让电影中的人设

如何让电影中的人设

发布时间:2023-09-08 14:37:59

A. 人生的电影只有自己才是主角,如何才能让自己演绎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的像电影里面精彩潇洒自在,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最真诚的一个道理却是你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电影里面的主角,别人替代不了你,也不能演绎出你的万分之一,但是怎么样才能够把控好自己?人生电影的主角人设以及历程,这就需要靠你自己去演绎!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眼睛去发现真善美!人生这个电影,除了需要你自己作为主角,自然也需要各种各样的配角,以及其它的活体生命去丰富你电影里面的载体,所以以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用心的去感受生活,去体会人间的酸甜苦辣,然后用眼睛去发现人间最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让你能够演绎出不一样的人生,也能够让你这人生的电影更加的丰富多彩!

B. 怎样才能做好一部电影的解说解说文案如何才能精彩搞笑

提到解说电影,那么要先了解一个事情。就是你得先学会剪辑,一部电影120分钟左右,你不可能解说两个小时吧,也不需要啊!

那么,你要先做的事情就是剪辑!

先说一下,你剪辑出来的视频, 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 ,除非你的解说功力超强,让人听着就停不下来。但你又不是郭德纲讲相声,没人会听你白话十分钟。所以你要把喜爱那想解说的部分,剪辑下来!

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不可能把整部电影浓缩在五分钟的剪辑里。这就需要你拆分成几部分,比如《二狗正传》之123,或者《二狗正传》上中下等等。这个思路就是化整为零!这种例子很多

说过剪辑了,那么再说说解说!

其实,解说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变体现了语音语调,情绪平缓或激动等等。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你必须要有特色。

方言解说 ,《让子弹飞》想必大家都看过,这不仅有普通话版,也有川话版,甚至其他版本。猫和老鼠也有东北话版本,大地瓜,二嘎子成为了猫和老鼠的代号。这些方言版本,一方面深受部分影迷的喜爱,同时也有喷子说方言毁了整部剧。别管他说你好还是说你坏,能产生讨论就是成功!

义正言辞解说, 这一种还是比较难的,首先你的普通话得过关吧,再者你还得端着,不能垮了。

激动鬼畜解说, 这一种解说方式也得需要对的性格。适合活泼开朗型,言辞激烈,听起来让人心潮澎湃。即使平淡如水的画面,也能说出波涛汹涌的言辞,你就赢了!

极端主义解说, 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方式。举例,曾几何时《非诚》有个马诺,代表语宁可坐宝马里哭,也不远坐自行车上笑。这就是个极端,引得众多网友怒喷拜金。引来口水也就引来了目光,流量自然就来了。你可以依据自己的视角,怒喷电影里某个好人,或者大声赞扬某个坏人。引来争论,你就赢了!

所以,解说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风格,你的定位,也就是人设,标签!

希望对你有用。

做好一部电影的解说:

首先,你要选取一部主题较为明确的电影。 譬如凄美的爱情故事,热血的精彩打斗,或者跌宕起伏的反转,这样在你写作解说文稿时就有了一个吸引人的点。而太平淡的剧情吸引不到人眼球,或者拼接点,我找了两个精彩打斗的点,然后就有了《精灵王子大战英雄无名》

其次,就是电影文稿的创作 ,解说文稿如何精彩呢?

第一,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一般一部电影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而你需要将故事用文字描述,必定时间很长,所以需要省去不必要不出彩的情节,特殊需求,甚至可以精简故事情节,甚至一些配角也要隐去。所以一般解说稿子在1500到2000字左右,不宜太长。

第二,突出特点,开场,设计一个带有自我光环风格的解说的开场白,让人印象深刻记住你。解说故事,也需要有自己的特点,切忌飞机场一样的叙述,带点自我的感情色彩让人感同身受。还有就是结尾,这里就是你自我发挥的时间了,阐述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受,或者观点,以引起大家的共鸣为佳,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

在者就是电影人物的名称,说起钢铁侠大家都知道,但知道扮演者是唐尼的就不多了吧,所以你解说电影人物时,要给他们起外号,简单明了突出特点为佳,类似赵日天、叶良辰、什么的,给人这个角色的直观感受,深刻印象,或者自身特点

第三,收集素材 ,看完一部电影,你肯定会有一个自我的直观感受,带着你的感受去看这部电影精彩的影评,找到和你感受相同的点,进行自我描述,还有就是观看同行的解说, 吸取精华自我升华。西红柿,通俗的说就是番茄,那加上方言呢?同样一个东西,带自我色彩,他就变成了东方卫视。引人共鸣的就是你的素材

再说回电影解说的最后一步, 配音,剪辑,字幕

而这些都是围绕着你的文稿进行的,配音念稿,字幕用稿,剪辑看稿,所以看到问者提出第二个问题就觉得问的很好,以上技能勤学习就可以掌握,就此不再多说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希望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阁主好!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阁下应该是想做一些电影解说编辑的事情,刚好,本人也在做,而且是刚开始,那么,回答阁下的问题就简单了:

一,怎样才能做好一部电影的解说?

(1) → 要找了解自己喜欢或者喜爱的类型:

如果你是喜剧类的爱好,那么你就专注于喜剧类电影的解说创作,您应该已经有丰富的喜剧电影的阅历了,即便没有,从现在开始,就专供喜剧类题材。

在自己喜欢的类型里,深耕发展!

喜剧类的题材比较容易些电影解说,比如王宝强的《泰囧》,虽然是破案类,但线索只有一条,就是破案,案情也不会复杂,下起来比较简单。

最难写解说台本的就是悬疑侦探类,例如狄仁杰或者包公类型的电影,有很多的回忆转场,如果不下点功夫,很难写解说台本。

(2)→熟读(熟看)整个电影的详细内容:

要做好一部电影的解说,首先要自己亲自去熟读电影,把电影的整个脉络弄清楚,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台本做准备。

如果说整个电影是一片文章,那么你的电影解说就是文章的段落标题,所以您要详细地了解电影的整部内容,你才能把电影的主脉络,也就是提纲写出来。

有些电影,需要反复收看才能了解清楚,比如侦探类,悬疑片等。

(3)→先拟提纲,再充实提纲:

在写电影解说台本之前,你自己要拟定一条简练的提纲出来,而且提纲可以把整个电影的内容说清楚,叫“简写”,然后你在根据提纲,把剧中的任务场景发生的事情,整合到提纲里,你的电影解说台本就出来了。

(4)→文学功底

文案工作的确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阁主应该是文学功底好的人,如果稍微弱些,那就按自己的方式去写,或者在全网看一些大咖的解说台本,慢慢学,慢慢成长。

一般解说词一行就14-23个字,在录音时速度了气量刚好!

二,解说文案如何才能精彩 搞笑 ?

这个可能要根据喜剧和非喜剧来说明。

(1)喜剧类:

喜剧类电影的解说,当然需要给观众(受众)有喜剧般的感受,那么你的解说词一定要幽默 搞笑 ,从以下几点可以加以说明

——把剧中的任务名字,用你觉得可能 搞笑 的名字代替,比如二狗啊,狗剩啊,肥猪啊,二逼啊,这些,会给观众有共鸣

——加入一些有特色的方言俚语,比如东北话的“嗝屁”“嘚瑟”“找削”等,就能然观众感觉到有小品般效果。

(2)非喜剧类

如果是非喜剧类,建议按正常的解说方式进行。

不知道阁主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祝阁主早日成为电影解说的泰斗!

谢谢!

想要当一名电影解说,必须要有自己风格和特色,但是这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一个本来就没有什么幽默感的人,强行 搞笑 只会让观众看着尴尬。所以题主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定位,比如你是学编导专业的,你就可以做深度解析。

新手的话开始先模仿为主,这里是是说模仿别人的风格,当然这个风格也要适合自己,然后再模仿中摸索出自己不一样的东西,这样就能从里面脱颖而出。

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做解说,还在为向优质创作者奋斗的普通创作者。

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并不是只有 搞笑 才能出彩,如果你不是一个 搞笑 的人,也没有 搞笑 的天赋,那就不要强迫自己去 搞笑 。

因为尴尬地去学一些自认为 搞笑 的话,不仅会花去很多时间成本,还会让你的视频变的很“ 搞笑 ”。

就像电影不仅有轻松的喜剧片,也有深沉的文艺片。每一个类型都有各自的受众。

做解说也是如此。

电影的林子不大,总会有人跟你落在同一棵树上。

我们要做的只是找到喜欢自己风格的人而已。

也许你没有 搞笑 的风格,但你的解说够深度,

也许你的解说不够深度,但你的声音够好听,

也许你的声音不够好听,但你的观点够奇葩……

总之,表现自己的风格就可以了,因为显然我们也做不了别人……

如果只是复述剧情,那除非你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否则很难和其他解说形成差异化。

毕竟很多电影大家都看过,在听你说一遍剧情似乎也没有什么必要。

当然如果你的目的是分享很少人看的电影,那就另当别论了,不过现在好电影,基本上都被挖空了。

要靠这个吸引观众似乎有点困难。

这时候,在解说中添加自己对影片的见解就尤其重要了。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只要把自己的看法分享出去,表现出自己对电影的独到见解,那多少能有点差异化了。

这个对自己的文案和思维有一定要求。

不过也不是要要求写出专业的影评,其实解说稿更像是观后感。不一定非得涉及比较专业镜头语言等。

事实上,专业影评的受众并不是特别广,也许有很多人会折服你的专业水准,但是也算是“叫好不叫座”了。

电影解说视频,重要的除了一定的专业度,能还原电影的故事性也相当重要。

这个基本上是做视频解说的基础了。不只是视频剪辑软件,像AU这类音频剪辑软件也非常重要。

因为你录音周围也可能会有杂音,

就算没有杂音,呼吸声是否太显眼,停顿是否过长……这些都需要后期处理。

录音对我个人来说,算是最花时间的一个过程了,因为重复听自己说的话,总会感觉有各种瑕疵,每次录音都会重复好几次。

大家好,我是阿智!非常高兴能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现在,电影解说类型的视频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它可以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大致了解一部电影的内容,从而让我们决定是不是需要再详细完整看一遍电影。这样会更快更高效率地提高我们的观影的速度和对这部电影的认知度。所以好的电影解说对于电影解说稿件内容把控是非常严格的。那么下一步我们会怎么做呢:

第一点:好的理解能力 。解说一部电影,首先要了解电影的内容,知道电影演的什么,主要讲了什么事,那些电影片段比较好看出彩。在做电影解说视频的时候,把电影能够突出主要内容的电影片段剪辑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做出一个能概括电影主要内容的视频。只有视频做出来了,才能知道下一步怎么解说。

第二点:好的解说文案 。一个好的解说文案要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这样会使视频更加容易理解,也会让观看者决定是不是要从头到尾看一遍完整的电影。写文案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某些 搞笑 的语句丰富视频的内容(不要不着边际的添加)。字数也要有所控制,不要太长,否则给人有种拖拖拉拉的感觉。

第三点:好的口才 。视频做出来之后就需要解说配音,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视频做的好,文案写的也好,就是解说不流畅,就会使视频的整体质量下降,不利于视频的观看。解说视频是尽量不要卡顿,要流畅,要让观众听懂讲的是什么,形成自己的解说风格。

总之,做好一个解说视频不容易,既然想做就要不断的学习,没有什么是一看就会的(例如视频剪辑软件)。好的电影解说,需要好多技巧来丰富,也需要时间来磨炼。

感谢!

先来说第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做好一部电影的解说?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充分了解电影类型。 每一部电影不管是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的片子,至少在你心里要接纳它,类型的定格。是喜剧就要按照喜剧的解说来。如果是爱情,就要按爱情因素来。如果是恐怖就要找到恐怖的氛围!

第二,就是剧情了。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把握主要的成分,梳理好思路!

第三,在上面两条都做好了过后,也是最考人功底的时候,就是把自己融入到电影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情节!并且还得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然和别人都是大同小异,也就没有了吸引人的地方了。

再来说第二问题,解说文案如何才能精彩 搞笑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说,需要很强的文化功底。 你得在语言用词上面下功夫,同样都是对一只狗的描写,有的人就会说“前面来了一条狗。”而有的人则就会说“前面有一条毛色光润,身体如猪一样的黑狗,缓缓的从草坪里走过来!”同样是解说一条狗,但是我们看见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精不精彩不是我们的闭门造车,还得得到大家的认同。

想要别人记住你,说起来简单,但是十分的复杂。 有一句话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只有自己慢慢的摸索,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要自己擅长的方面才行。如果你都不是一个喜剧的人,那么你想要在这方面去克服,是相当的困难。做适合自己的,比跟风要理性得多!

总之,多看、多练、多学习!这些就是我个人观点,希望对提问者有一定的帮助!

诚邀。

前段时间恶补了自己对于电影这款的空缺,这个号也是我自己刚开不久,准备用来写写一些自己的观点的,其实有一些人会将我们的影评和观后感混为一谈,其实以前我也是,以为影评就是看完一部电影自己的感受,但真的错了。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怎么做好一部电影的解说,也就是影评要怎么写。

影评,顾名思义就是电影评论。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等等进行分析评论,以此来达到电影的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 社会 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一个好的剧本是讲究节奏的,往往都是恰到好处,不会浪费一点时间,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都是要做到恰到好处的。

影片所表现出来的意识,精神也必须不是 社会 诟病的,我们有责任传递一种更加有能量的价值观出来。

每一句对白,每一个举手投足之间,都影响着整个电影。

所以找到合适的演员,有演技的演员也是特别重要的,这需要演员对剧本的重度研读和理解。

好的剧本也需要好的演员来呈现,所以选择演员也和剧本一样重要。

说到这个,我不得不说一个人,就是张艺谋,张艺谋应该是我认为最优秀的中国导演,看过他的《山楂树之恋》的人就知道,首先剧本的选择的创作上就是非常棒的,加上选择的演员演技和形象都很适合。假如镜头一般的话,其实很难把电影完美的呈现出来的,导游的拍摄手法,整个片场的光线,角度,画面构图,这些都是需要导演的能力的。

我们以前看到的就是外国的一些老片子,大家可以明显的看到,整个画面的颜色都是非常舒服的。

这个包括的东西就是一些外在的了,比如服装,道具,现场等等,这些还是后期比较容易实现的。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很多人以为随便写写就是可以十万加的感觉,但是我不得不给你泼冷水,自媒体时代的要求已经越来越严格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更是不能着急,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磨练自己的笔锋,用自己优秀的作品迎接挑战。

这里给大家两点建议:

知识储备

坚持不懈

关于一些想走捷径的人,是不可能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随便看几部电影,然后把电影复述一遍,那不是影评,这样的作品没有太大的营养价值。

关于知识储备的话,当然就是阅片无数,越多越好的那种感觉。

很多创作者并不知道科班出身。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但是后天的知识储备也是可以改变很大事情。

写影评我们是需要了解一部电影的结构,一部电影的套路,拍摄电影的技巧。

写好影评,更是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1、内容稀缺,角度新颖

越事很多人写的内容就不要在继续重复写了。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

2、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不要写太多专业性的东西,读者是很难看懂的。一切要以读者为主。

3、逻辑自洽,结构清晰

这一点设计到写作技巧,简单来说就是逻辑要对,关联性要强。

4、论据要硬,引源可靠

引用的一些东西要真实可靠。

5、分析深入,观点浅出

个人见解要有实际意义,不要信口开河

6、不偏不倚,观点可行

不要过度渲染个人的 情感 ,以为吹捧或者贬低影片

7、积极向上,人文情怀。

我是以回答者的身份进来的 但是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或者说我觉得谁也回答不了你的问题 你要的是技巧 可好的解说文案不是技巧就能解决的 甚至技巧占的比重很小 更多的是自己的文学功底 这是需要长期积累来的 好的电影解说就是一个好故事 一个精彩 搞笑 的好故事不是几个词汇几条段子能解决的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下面说一下我对于一部好的电影解说的理解:

首选电影类型的定位极为重要,一定要选适合自己风格,比如自己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幽默, 搞笑 的性格,那就应该选取这方面的电影,这样在解说中,就可以将自己独有的一些特点完美的融入到电影中,能给给观看者留下较好的感觉,增加粉丝转化率。

其次,就是电影解说词的撰写,这一步是整个电影解说中的核心工程,下面说一下如何写好解说文案

第一,解说文案一般在2000-3000字,分为两部分,电影剧情叙述+结尾点评,剧情叙述部分注意言简意赅,只写需要情节,支线情节可以不写,甚至一些不重要的配角都可以忽略,否则会过于拖沓,让观看者感觉浪费时间。结尾点评就属于自有发挥时间,如果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精髓把握不好,可以先上网看下网友的评论,肯定有你赞同的观点,这样就可以稍作修改后加入到自己的解说中,剧情叙述与结尾点评字数一般按8:2来分配。

第二,要有比较强的个人特色,比如在电影叙述时加入一些幽默的段子,或者一些实时新闻,但注意不要生加,一定要与解说的电影有一定相关性,这样才能让观众才觉得合理巧妙,还有要加上开场白,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开场一句话,足可以让观众了解你的风格。

最后,找个安静地方录音,吐字清晰,普通话要标准,但为增加观赏效果,可根据剧情内容,适当融入一些方言,起到 娱乐 放松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C. 如何精准塑造剧作中的人物

我们将探讨这些话题:

1、人物塑造是剧作的灵魂。

2、编剧如何爱上角色,让人设生动真实。

讲师简介:

闫凤祥,编剧。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2010年开始从事编剧工作,主要电影作品有《不二神探》、《梦想合伙人》。

主题分享

本期我分享的主题是“如何精准的塑造剧作中的人物”,艺术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归根结底“戏的根本点,也就是故事的根基,就落在了人上”。

人物的命运,人物的性格塑造与人性的真相,才是故事本身真正能够打动观众,并引起共鸣的灵丹妙药。也是所有喜欢故事想要成为编剧的人,去开启剧作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所以,人物的塑造与人物真相的揭示,才是剧作的灵魂所在。

人物塑造是剧作的灵魂

作为编剧,我觉得创作剧本写故事,还是一切以人为本、人物驱动故事。完成一个作品,起手要先去写人物小传,而后再去丰富故事大纲,最终完成剧本写作。人立住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当然,大家可能会问,我们平时看电影电视剧,都是看事也看人,那么情节结构和人物,哪个更为重要呢?亚里士多德曾经权衡后得出结论,觉得故事是第一位的,人物是第二位的。然而到了19世纪,许多人认为故事,情节结构这些仅仅是一个为展示人性而设计的器皿,观众更想要看到的是令人痴迷的、复杂的人物形象。直到今天,我们普遍认为人物与情节结构,两者互相连锁,也互为镜像,相辅相成。

一个故事的事件结构来自于人物在压力之下,所作出的选择和他们采取的行动,然而人物在压力之下的选择是什么?他如何行动?这些就可以揭示人物真相和内在的本性,所以人物的塑造和人性深层的挖掘才是剧作的根本,是他的灵魂。

如果你改变了一个人物设定,那么你的情节事件的设计也将随之改变,所以这就是所谓的“人物驱动故事”。事件设计与人物设计互为镜像,没有人物的设定就不可能推动合理的剧情与事件。没有合理的事件,你的人物也不会得到深层的展现与刻画。

我们在完成一个剧本写作的时候,会凝聚了编剧百分之百的创造性和劳动力。这其中,编剧75%的心血和精力会耗费在人物深层性格的挖掘,和人物的塑造,以及事件的设计安排上面。其余的部分则是对白与描写。所以在现实主义题材中,一个鲜活而真实的人物,就变得尤为重要,事件、情节其实并不难做,最难的是捕捉一个十分精彩而又立体,鲜活而又真实的人物形象。

我们所遵循的原则是:首先,人物推动剧情,而后,剧情中看人物的行动。当行动遇到压力,再从面对压力时人物做出的选择中,看清人物真相,揭示人物本性。所以人物塑造,及人物深层性格的挖掘,是重中之重,是剧作的灵魂。

人物塑造与人物真相,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先来说什么是——人物塑造,人物塑造是一个人的一切可以观察到以及潜意识的信息综合,比如,年龄,智商,性别,形象,语言,首饰风格,穿衣搭配,房子的装修风格,车子类型,业余爱好。还有人物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职业习惯,恋爱经历,童年阴影,价值与态度,他的信仰,语言,伤痕,困境等等。你要不断的追问,甚至拷问你的人物,从小到大的成长,哪些对他有着莫大的影响,导致今后他的行为与思想的形成,并因此产生了一连串的抉择与处世态度,面对不同事件,做出了不同的行动与做法。

你想的越细致,越具体,你的人物就会越立体,越鲜活。当一个鲜活立体的人物摆在面前的时候,你的人物就会变得真实可信,并且在剧本中,在纸上面生活的很自然,他的话就会自动说出口,他的行动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你所需要继续做的,就是在剧情上,做选择与铺垫,并且设计一个绝境的死角,将你的人物逼进角落,或者推到悬崖边上,让他做出抉择,而这个抉择足以揭示人物内心的真实人性,这才能达到内外兼备的塑造人物。

接下来我们谈谈什么是——人物真相,大家都听过“人物弧光”,优秀的作品不但可以揭示人物真相,而且还在讲述过程中,展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者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塑造人物时,一定要让他有所成长,或者变化,比如一开始这个人物很胆小,到最后成长为了人民英雄。或者是一开始这个人非常的吝啬,到最后他变得非常慷慨。这就是一个变化,一个成长,也就是所谓的人物弧光。当你的人物弧光越漂亮,你的人物真相得以揭示的成功几率也就越大。

举一个比较大家都知道而且比较经典的形象,比如哈姆雷特,从一开始塑造的人物特征,就是从大学回家参加葬礼,他悲痛伤心,迷茫,希望自己也死去。到第二层变化,引入了人物内心的深层感受,他真实的性格就是在选择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时得以体现的,比如他为什么选择A行动而不是B行动,为什么选择装疯复仇,而不是选择颓废下去,为什么选择隐忍的暗中筹谋,而不是鲁莽的刺杀等等。这样或那样的选择中,他的人性和内心的真相得到了揭示。第三层,就是人物内在天性和人物的外部面貌发生冲突,他表面上是敏感悲伤的,但人格面具之下隐藏的其他一面,他是一个敏感又谨慎,懦弱有勇敢,坚强又脆弱的人……很复杂,却因为有了多维度的塑造,而变得真实可信,充满魅力……

一般来说,我们的故事人物塑造到这个层面来说已经是比较深入了,但是大师莎士比亚更狠更牛的一点就是他继续在揭示着这个人物的内心,也就是有了第四个层面。第四层,就是揭露人性本性之后,故事开始又给他施加压力与选择的难度,当他可以轻而易举杀死叔叔的时候,发现他正在做祈祷,而此时杀死他,他的灵魂可以升上天堂。而哈姆雷特选择的是要等他真的注定要下地狱的时刻,再把他杀死。此举动的选择,可以挖掘出哈姆雷特内在多维度的深层性格,与矛盾纠结的融合,展现哈姆雷特复杂的人性。

我刚才上述所说的这些动作事件的设计,其实就完成了一次人物弧光的转变,在人物塑造的基础上,通过压力与选择揭示人物内在的深层性格和人性的剖析,其实由表及里的塑造和挖掘人物,才算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物。

美剧或者韩剧等擅长把虚拟的事情写的真实,很多国产剧,就经常会把真事写假了,原因往往出在了人物身上,人的人性很假,塑造的比较浮夸或者皮毛,他的选择很假,就会很假。这个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和改进的地方。

回到之前最开始的一个问题,到底是情节重要,还是人物重要呢?如果一定要分伯仲的话,必然是人物为先,人物塑造及设定是重中之重。如果说是先设置好了人物的性格,通过细化,丰满,等各种手法来将你的人物角色塑造的相当丰满了,并且你已经思考的很透彻,挖掘到了人物真相,人物内心深层次的人性的话,那么恭喜你,你的剧本成功的几率已经很高了。

接下来的事件与情节都是为了揭示人物真相,表达刻画人物形象来服务的。最后你可以投身成为你的角色人物,“正推的方式”去思考。比如你在观察生活的时候,发现了一类比较有特色的人物形象,例如女明星们。有一类女明星,她们很漂亮,有钱又有名气,几乎全世界的男人都会围着她们转。这也许是你的初步设想,接下来你应该去挖掘这个人物的内心。比如她是否有什么缺点?心理是否有什么困境?她想要什么?她又害怕什么?她为什么会成为自负傲慢的人?她的家庭环境如何,父母的职业是什么?对她造成了什么影响?她这样性格的人,又会遇到什么事?并且会做出什么样的行动?说出什么样的话?面对选择和压力的时候,她会怎样做呢?这些东西如果你能够深挖或者丰富的很具体的话,那么他即将做出什么样的行动,说什么样的话这些都会跃然纸上,自然而然的去发生推动,

比如这个女明星非常的自恋,而且傲慢,如果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遇到了一个尾随他进电梯的男人的时候,她可能第一反应就会觉得这个男人其实是她的粉丝,尾随她是想要签名照的,那么接下来的事件情节就会朝着这一个方向去发展,也就有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里面千颂伊与都敏俊第一场在电梯里面相遇的这场戏,这场戏产生了很好的一个喜剧效果,就是因为从人物的性格设定出发引发了独特的戏剧性,接下来的人物关系的转变和后续的情节发展,因为这场戏的设定有了很好的一个铺垫和引导作用,你设想一下,如果千颂伊不是自恋也不自负的话,她就不会很冲动的去误会别人,那么这个事情就不会发生,这场戏就不会成立。如果他们不产生误会的话,那么后面所有的一种关系的转变,互相吸引互相好奇的这个剧情就开展不了。

编剧如何爱上角色,让人生变得更加生动真实

编剧一定要去关怀,去爱护你笔下的每一个人物,角色。这就更需要在人物性格塑造上面下功夫。

如何塑造人物的性格呢?

第一,要先拷问人物,探究他的童年经历,家庭背景,教育成长,恋爱经历,等等。 但落实到具体上,就是人物的语言习惯,行为举止,穿衣打扮,甚至喜好品味,诸多生活中的细节,会构建出一个性格鲜明的角色。

第二,这些只是表层的塑造,而完成这些之后,还要进行内心的剖析,探究人物内在的情感,欲望,性格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你把这些小的越具体越扎实,这个人物就越鲜活,当然还有一些比较技巧性的东西,比如说让你的人物不完美,让你的人物一定有缺陷,嗯有个小小的口头禅或者是小缺点,或者是让你的人物有成长有转变。

第三,让你的人物有一个艰难的选择,比如说《泰坦尼克号》里面,杰克是跳下大海,他做出了让自己牺牲来守护罗丝这样的一个行为,这样一个选择为爱牺牲做出的判断,能够揭示出这次爱情的伟大,杰克内心的伟大,还要给你的人物设置一些生动的细节来呈现他之前的前史和内心变化,比如段奕宏老师每部戏都会找个人物细节动作,《非凡任务》里,是不是煽动手帕,擦汗,就是内心的映射变化。

分享一个我个人的经验和心得,我在写《梦想合伙人》的时候,塑造唐嫣饰演的顾巧音这一人物时,给这个人物形象的标签就是拜金女,她十分的美艳,性感,俏皮。对物质要求很高,对男人的财力要求更高。她进入MBA商学院的目的,就是掉一个金龟婿。奉行的是女人再能干再有本事,都不如嫁个有钱人。

从她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都能看得出她的表层性格,很张扬。但考究到她内心层面来说,丰富了她的前史背景,她是一个小城镇的姑娘,家里很穷,自己虽然长得漂亮,但并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千辛万苦咱的积蓄,还要为父亲还债。于是,她不得不利用自己的美貌,来换取想要的生活,给家人和自己一个安稳的未来。

直到她进入到MBA ,遇到了其他两位女合伙人,姚晨饰演的卢珍溪,郝蕾饰演的文清,稀里糊涂的开始创业后,顾巧音才找到了真实的自信,和真正的人生方向。原来想要的好日子,富贵的生活,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努力,打拼回来,她可以不依附于男人口袋里的信用卡,自己就是自己的信用卡。

关于她的性格塑造,和人物真相的揭示,就是在面对压力事件的时候,她的选择。从一开始,她去MBA 上的第一堂课,看到每位男同学的时候,眼神犹如高科技扫描仪一样的去迅速判断,男人的身价财力如何,带的表价值多少,西装是否是大牌,鞋子手包是否值钱,以及是否佩戴婚戒。这些都是她眼睛里,心里能够迅速捕捉到的。虽然为了喜剧效果,稍微夸张了一些,但用比较具体而直观的细节来支撑人物性格和目的。

当时,《来自星星你》的导演,也是这部电影的导演问我,真的会有这种人存在吗?我说是的,的确在我身边,有这样眼神敏锐的人存在,他们很擅长看出你的手链的牌子,以及价钱,你的衣服是否是当季新款,以及你的包包是什么牌子,值多少钱。我觉得很有趣,于是就运用到了角色身上,来丰富她。

其实,编剧在每一次剧本创作的时候,你的灵感,或者素材都是来自于你平时对生活的积累,对人物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 所以,尽可能的热爱生活吧,去带着爱感受人物,品味人生吧。

提问环节

Q1:到底是根据剧情设计人物性格使其有利于剧情的推进,还是设计好人物性格让剧情来使人物更加饱满?

闫凤祥:其实,这属于两个问题,可以拆开来看。一个问题是根据剧情的需要,来设计你的人物性格,然后更有利于去推进剧情。

另一个问题是根据人物性格的设定,来用剧情揭示人物,使人物的塑造更加饱满。就像前面我提到过的,人物与情节其实是“互成镜像”“相辅相成”的。有的故事是先由一个“故事核”或者说是一个“核心点”来展开的,由一个独特戏剧情境,场面,或者事件,来引发出创作者对于事件背后的人物产生了好奇心,和挖掘深层故事的热情。

比如,某一天你看到了一则新闻,有一个“故事核”正打动着你,当冰冷的牢房内充满了温情和阳光,那会是怎样的场景?一个小女孩为了替他蒙受不白冤屈的父亲洗脱罪名而孤军奋战,甚至想尽办法钻进了看守森严的牢房内,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这两个剧情点足以发酵出完整的一个故事,当你找到情节依据之后,便要开始慢慢的丰富人物设置,塑造你的人物了。

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倒推的手法。比如:创作者会去想,父亲这个人物是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独特的设定呢?使他不足以有申辩能力,而蒙受了不白之冤呢?随着创作者的思考,从众多选项中最终选择一个合理的设定:父亲这个角色,是一名只拥有6岁儿童智商的中年男子,也就是俗称的——智障患者。他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没能运用正常人的行为来为自己解围。接下来,创作者觉得女儿为救父亲而潜伏进入牢房这一场景核心的戏剧点很好看,那么就要去将它的发生变得合理化。又会去思考,女儿是什么样的人物?她的设定如何变得合理化。最终,确定了女儿的设定是一名年幼的小女孩,她潜伏进入牢房的方式是藏在了一个纸盒箱子里面。给冰冷的牢房里,带去了温暖的欢笑,与浓浓的亲情。小女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法律系高材生,并在多年之后,为自己的父亲伸冤成功,给当年为了自己而宁愿牺牲的父亲昭雪,为浓浓的父爱正声。从核心剧情来反向推倒人物设定,是剧情推进,人物得到揭示。这就是韩国著名的影片《七号房的礼物》。

再比如,每个创作者都有他所谓的“灵感”,也许也就是一个画面,当某一天的清晨醒来,编剧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刹那的灵感,如果一对夫妻正在进行一场“婚姻治疗”,他们从恩爱情深,走到婚姻疲惫的状态,这个过程蛮有趣的。如果这对夫妻还能做到“枪指对方,反目成仇”的话,这个场景就更有趣了。好的,当你有了创作的热情之后,就开始完善你的故事吧。

首先要用“倒推的手法”,从一个点,倒推出前面的事件情节点,然后去想,什么人才能干出这样的事呢?挖掘你的主人公的性格,背景等等,越细致越具体越好。然后不断的拷问你的人物,追问主人公他们为何相爱?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坠入爱河是因为一次英雄救美,还是浪漫的雨中邂逅?他们的性格是什么,一对男女要成为夫妻,他们的性格是互补,还是相似?兴趣爱好,品味等等,都是否合拍?职业背景,家庭环境是否登对?男女主人公会拿枪,那么他们的职业是杀手吗,女杀手擅长做饭吗?而到最后,他们又因为什么走向了反目的地步,枪指对方,反目成仇。又经历了什么,他们握手言和,重温旧梦?这些问题都是编剧要去不断探究,判断,选择的。

当你找到了所有问题的答案,并通过顺推,倒推,等等方法去将整个故事完善好之后,将每个人物丰满之后,你就会发现,一部电影基本上完成了。它就是《史密斯夫妇》。反之也可以去做,之前提到的《来自星星的你》里千颂伊和都敏俊的相遇,就是先有人,再有事。

从局部看,两中技术手段都可以,但从宏观的作品深度来说,还是以人为本好。

Q2 :一个剧中,必定要有让人厌恶的角色,哪怕那个角色真的“情有可原”。怎么能做到编剧喜欢所有的角色呢?

闫凤祥:一个戏里一般来说为了戏剧冲突,势必会塑造一些反派人物,有时候反派人物设置的阻碍往往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因为他不断的给主人公制造麻烦,主角们又要攻,也要守,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和冲突,剧情就会变得更好看。

但是作为创作者,你一定要有 “上帝的视角,菩萨心肠”去俯瞰,去悲悯你笔下的人物,去理解那些反派人物的内心,他们为什么会变成坏人,是否有难言之隐,是否是命运或时代的牺牲品?完完全全塑造一个坏人并不难,难的是你要同样花精力去深入人物内心,挖掘他的苦衷与闪光的优点。不伦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前提是他们都是人,是人就会有复杂的人性。如果你能把一个坏人塑造到最后,让观众并不恨他,甚至很悲悯他。那么也是成功的。

比如电视剧《黑冰》里面,王志文老师演的大毒枭,他是一个高情商高智商和高学历的人才,儒雅有风度,对待爱情也很用心,却因为特殊的童年经历导致人性的扭曲,最后做出的选择就是制毒贩毒。整个剧情里,观众看到最后大部分都不会很讨厌这个“反派角色,这个坏毒枭”,反而会有一种同情在里面,甚至不想他被绳之以法。这就是对这个人物的关爱,编剧没有将这个人物写的很流氓习气,没有很凶残恶毒,反而展现出一个有魅力的男人,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令女人喜爱的男人。 这背后体现出来的是编剧对角色,对人物的爱,只有爱上你的角色,才能更好的刻画他,揭示他。

Q3:很多剧本见事不见人,如何在故事当中去体现独特有魅力的人物形象?

闫凤祥:很多新接触写作的人都很喜欢强情节,卯足了劲的去设计事件,或者场面。其实这也没错,但如果丢失了人物的塑造,那么就像是一座楼房盖在了一片沙土之上,顷刻间就会倒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剧本的情节也够跌宕起伏,节奏也还算准确,创意也还OK,但看着就是觉得没有感染力,共鸣不足,代入感较差。原因就是人物的塑造除了问题。所以还是“人物为先”,起手先写人物小传,尽可能的挖掘你的人物外在的信息素质,内在的人性真相,想方设法将他逼到绝处,让他处于两难之间,重压之下,看他如何做出选择。揭示他的内心真相,达到与观众心灵互动,情感共鸣。那么这个人物形象就会变得异常有魅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泰坦尼克号》杰克最终选择了自己跳进冰冷的海水,用自己的死来保全罗丝的生,这段发生在豪华巨轮,船舱甲板上下的,来自不同阶级的伟大爱情,伴随着男主人公的生死抉择,完成了人物终极塑造,揭示了男主人公内心真爱至上,为爱赴死的人性真相。影院里的女观众们看到这里,可能未必全都热泪盈眶,但大部分还是会为之动容不已的。

Q4:如何让人物不脸谱化,有足够的新鲜度与吸引力,却又不至于让人觉得太另类不可接受?

闫凤祥:为了让人物更加鲜明,更加容易被人记住,可以给人物加一些癖好,或者口头禅,习惯性的动作等。

比如:千颂伊醉酒后,给都教授狂发信息,各种挽留。还哭着敲人家的门,睫毛膏都胡成两行泪了,还要求把鞋留给都敏俊,称这是他们相爱的美好记忆。第二天醒来,无地自容,笑料百出。千颂伊本来是一个白富美的脸谱化的形象,但是加入了这些生动的细节,就会觉得她很鲜活,可爱。只要能将尺度控制住,疯狂的部分用几场正常的戏,将人物拽回来,就可以了。

作为编剧,必须具备洞察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你要热爱生活,观察人物,捕捉生动有趣的细节。还应该去体会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你试着投入了真实的感情,塑造出来的人物才会丰满生动,才会立体。

Q5:需要为人物设置哪些不同的场景以体现人物身上哪些不同的特质,能否举例说明。

闫凤祥:还是以唐嫣饰演的顾巧音举例,最开始她和其他两个女合伙人是互相看不顺眼的,直到在女厕所里一起痛打小三,出口恶气才化敌为友的。而她最开始也并不像参加战斗,觉得别的事与我无关,谁料小三被姚晨和郝蕾打的时候,失手将她的香奈儿包包划伤了,于是唐嫣才加入战斗的,为心爱的包包报仇。这是对她虚荣物质的一次刻画。到结尾,她成长为商业女强,找到了人生方向,知道如何爱自己和爱他人了。她与骗她的男友分手,亲手将男友送的包包全部烧掉,并说出“今后,我就是自己的信用卡”她不想再被物质牵着鼻子走,不想因为钱而看不清男人的真心,她要用自己的行动捍卫自己的尊严与爱情。于是会将挚爱的包包全都付之一炬,这两个场景,是有呼应的。目的就是完成对她成长和蜕变的塑造和人物真相的揭示。

Q6:用欲望来贯穿人物轨迹,该如何写?

闫凤祥:关于欲望的话题,最近一段时间看的日剧里面,我觉得《东京女子图鉴》很有代表性。它里面的女主人公,就是一个在物质上的很虚荣,很有追求的一个人物。她的人生目标是——想要成为“一个备受羡慕的人”。这个设定,就打开了主人公欲望的潘多拉盒子,并且开启了追求欲望的漂泊生活。年幼的时候女主因为父亲买回来的洋娃娃和别的小朋友的款式不同而嚎啕大哭。父亲质问她“为什么要和别人的一模一样,别人去死,难道你也去死吗?”果然,后面所有的情节都是基于这一点出发的。女主就是想要和别人一样,因为她想要成为“一个备受羡慕的人”

女主从小镇只身到东京闯荡,随后她想要成为漂亮的女孩子,每日联谊吸引男生。她也想变身职业女强人,她两者都想要。她积极工作,也积极参加联谊。很快她恋爱了,但这段感情属于穷浪漫的小幸福。因为欲望不止,很快她分手后与理想中的富二代谈恋爱了。她曾经以为在30岁之前可以去到米其林餐厅过生日,就是好女人,是她欲望的一部分,然后恰恰在生日那天,在米其林餐厅外被爽约,被富二代男友甩了。

女主开始更加努力的工作,因为想要成为更好的女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而面对人生进阶的考题面前,她选择了捷径,她没有抵挡住诱惑,成为有钱男人情妇。虽然最后她选择分手,但依旧没有停止她对欲望的追逐。原来她以为自己成为了杂志封面上的名媛,很值得炫耀。但当她拿出杂志给女伴们炫耀的时候,又发现女伴们已经没有人那么羡慕这些了,反而是婚姻和孩子,成为她们标榜的主题。女主又开始追逐婚姻和孩子。她总是以别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成功,活给别人看的人。

最终40多岁的女主与相伴多年的男闺蜜结婚了,本以为他的人生安定下来了,编剧却在结尾的时候,又狠狠的写了一笔,女主看到迎面走来的美丽贵妇时,她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的想要的生活,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她的欲望,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而这,也代表了她依旧不会停手,会继续为欲望买单……永远有她得不到的东西,在欲望的海洋里,她永远也上不了岸。这就是这一人物的塑造,与人物真相的揭示。并且贯穿始终。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素锦的角色一样是有欲望的,只不过她的欲望是“想要得到夜华的爱”为了这个目标,素锦做出了一系列的恶行,去阻挠浅浅与夜华的爱情,然而从角色本身来说,你又能理解到素锦的动机和行为,因为这一切都是角色的欲望使然。

Q7:在写剧本时,人物台词要如何处理才能更像“他”说的话,而不像编剧说的?如何创造出异于自我的人物形象?

闫凤祥:还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和内心,性格和外在特征。尽量去贴合人物,设想自己演绎这个人物,该如何说话,语气,态度,等等。只有心理依据足够多,对你的人物足够了解,才能说出属于他的台词。有时候写的台词更像编剧的话,是因为作者只了解自己,她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是自己的。但如果你下功夫去做功课,去了解你的人物,越具体,越丰满,就越贴合人物。

编剧需要很强的想象力,逻辑思维力。很多成功的编剧都是具备演技的,在每个创作的白天或夜晚,一个人分身饰演多个角色,不同角色的语气态度,都演得出来。这项技能大家可以平时训练一下自己。只有你身临其境了,才能让文字活跃起来,让人物生动起来。多去生活,热爱生活,观察人物,并且多看影视,文学作品,积累素材。

D. 为什么有些电影作品里的大反派,反而充满魅力让人喜欢

谢邀。

喜欢反派角色并不是人心变复杂了或是电影变复杂了。电影之所以是电影因为人们知道电影是假的,人们所崇拜迷恋的并不是反派人物邪恶的本身,更多的是演员的演技和长相,这也就是为什么小时候不喜欢反派人物的原因了,因为不知道电影是假的。如果把电影化作现实,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有这种十恶不赦的反派人物,你会喜欢吗?我想一般正常人都不会,除非心理变态了、扭曲了、或是能理解反派人物的“苦衷”。每个人想法不同,我不能说100%的不喜欢这种现实生活中的反派人物。

所以归根结底,人们对于外界的人物或事物,在自己所认知为正常或合乎情理的前提下,会产生好感甚至是迷恋。就好比电影中的反派角色,因为人们知道电源剧情是假的,现实生活中的演员绝不可能是这个样子,所以才会去追捧去迷恋TA

E. 电影的人设少不了!哪吒这么丑,却这么好看的原因有哪些

电影人设这么丑,为什么电影好看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

1、情怀

如果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你忽略人设义无反顾的看下去,那一定是剧情了。好看得人设可以吸引观众,但是真正能留住观众的除了剧情够硬别无他法,剧情会让你忘记人设,沉浸在电影中,不可自拔。对于好的剧情来说,人设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总有人说:看得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人设就是皮囊,剧情就是灵魂。你说人设还重要吗?

F. 电影人设是什么意思

电影人设是指电影里人物角色的设定。人物形象设计,简称人设,或称为角色设计、人物设定,是指设计动画、小说、游戏、电影等媒体中角色造型,包括外表、服装、表情等细节,负责此职位的工作人员称为人物设计师。人物形象设定负责设计登场角色的人物造型、身材比例、服装样式、不同的眼神以及表情,并表示出角色的外貌特征、个性特点等。

电影:

电影,也被称为运动画面或动态画面,是作品视觉艺术来,通过使用移动图像的沟通思想,故事,认知,情感,美女,或大气模拟体验。这些图像通常伴随着声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 “电影”一词是电影摄影的缩写,通常用于指代电影制作和电影业,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形式。

G. 如果让你演部电影,你最想创造怎样一种角色人设

我更愿意用一个小人物以喜剧的方式展现个观众更深的思考。

感觉还是像星爷那样吧,观众看的时候是喜剧,但是回味的时候是看懂了人生,这才是星爷的魅力所在。星爷的无厘头搞笑风格开创了香港喜剧片的先河,成为独树一帜的周氏喜剧片。但是现在功成名就的周星驰却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顺利的,他经历的人生也不是一部喜剧。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让电影中的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事吗电影好看的吗 浏览:639
看见恶魔电影完整版韩国电影免费 浏览:128
解放终局营救电影完整版免费下载 浏览:903
看电影太暗怎么办 浏览:902
红楼梦电影大结局是什么意思 浏览:850
猫小贱怎么看不了电影呢 浏览:424
肇源看一场电影多少钱 浏览:700
过三关歌曲什么电影的歌曲 浏览:850
完美逃亡电影中字幕免费观看 浏览:99
好看的暴力复仇电影排行榜 浏览:592
2020年世界好看的电影 浏览:123
黄晓明演的最新电影叫什么 浏览:588
11会出什么电影 浏览:561
手机爱奇艺下载的电影怎么QQ传 浏览:916
电影怎么卖给爱奇艺 浏览:608
哪些国外电影有床戏 浏览:358
电话诈骗集团电影名有哪些 浏览:726
8t硬盘电影手机怎么用 浏览:40
国外电影多久网上 浏览:793
6月大陆电影有哪些 浏览: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