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中回忆的画面叫什么蒙太奇
平行式蒙太奇,即把发生在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场合发生的事件平行地叙述出来; 交叉式蒙太奇,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或场面交替叙述,使之相互加强,造成惊心动魄的印象; 积累式蒙太奇,把一连串性质相近、说明同一内容的镜头组接起来,造成视觉印象的叠加; 复现式蒙太奇,让影片前面已经出现的场面重复出现,产生前后呼应的效果; 颠倒式蒙太奇,把剧情由现在转到过去,又从过去转到现在,造成倒叙或插叙的效果。
所以,回忆的画面一般是颠倒式蒙太奇。
『贰』 制作电影时,表达回忆用什么转场效果好
常用的是,用一个闪光效果。
『叁』 电影的八大叙事手法是什么
1、常规线性叙事。(按照正常时间模式叙事)例:《侏罗纪公园》很多就不一一举例。
2、多线性叙事。(影片有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例:《撞车》《爱情麻辣烫》。
3、回忆叙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忆进行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叙事)例:《铁达尼号》《大鱼》《公民凯恩》。
4、环形结构叙事。(影片的开头与影片的结尾相互辉映)例:《暴雨将至》《低俗小说》
5、倒叙线性叙事。(按照反正常时间叙事) 例:这种影片为数不多,国内更是没有。法国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这种类型相当精彩。《5×2》(爱情赏味期)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妇离婚为开篇;家庭生活矛盾为第二节;结婚为高潮;相识为结尾。建议你去看看。
6、乱线性叙事。(整部影片毫无逻辑性,可以说是把所有片段、情节、人物全部搅乱,让人无从得知现在过去和将来,只能靠观众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屡顺影片)例:《21克》《迷墙》《我们的音乐》。
7、重复线性叙事。(整部影片在时间上会有一个重复的时间点,每个故事都会从这个时间点上再次开始)例:《罗拉快跑》《爱情是狗娘》《罗生门》《英雄》。
8、套层性叙事:这类电影的叙事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一层一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形成一种套层结构。此类典型电影当属《盗梦空间》。
(3)电影如何凸显回忆扩展阅读
电影叙事〈cinematic narration〉,负责将电影里的情境或事件呈现或描述出来的论述活动。起源于六零年代,是结构主义的一个分支,最早是用于文学作品而非电影作品之研究,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时候,是利用文字串联出行动,完成故事叙述。
而电影的叙事与其他叙事艺术相较之下,有者媒介根本的差异性,用叙事学分析电影时,电影的视觉性和展示性透过情节创造出画面,延伸出更多画面的意义所在。
在符号学广泛用于其他领域之后,将影像,声音符号化,叙事学至此开始用于电影作品的实际分析上,变成研究电影文本的科学方法。在符号学和叙事学之前的电影研究是电影的形式分析或作者研究为主,而符号学和叙事学研究开始把重点放在论述和文本的研究,而不是电影的整体研究,甚至于跨越并结合其他领域,例如心理分析,女性主义,社会学研究。
电影叙事学多元存在,无法给予单一定义。有些电影(包括当下常见的主流电影)属于古典叙事的基本样态,需要空间和时间,一连串因果论的事件,完成情结论述, 相反的,对立于古典叙事电影的现代和后现代电影,则是利用更多拼贴或特殊叙事电影手法运用,显现主角内心状态,创造新的叙事逻辑。
由于电影叙事样态多元化,所以分析电影叙事学不仅没有一个确定的规则可以依循,而且,分析模式也经常必须随着影片建立。
以通论来看,决定我们依该如何分析一部叙事电影的元素,实在难以尽述,但是如何解读一部叙述电影,并将它建构成为一个分析的客体,却是一切影片分析的起点。
『肆』 闪回的电影手法
闪回:展现的时间比较短促,常常是几个镜头一闪而过。在传统电影手法中,用闪回的短暂形像来表现人物精神活动、心理状态和情感起伏的一种艺术手法。
闪回的主要作用:
1、在于表现人物一瞬间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用看得见的画面来表现人物看不见的内心变化和发展。
2、闪回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窥视人物的心灵奥秘,较一般回忆,能更直接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随着电影手法的发展,现代电影中闪回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表现某个角色的回忆或追诉,导演可能会将叙事顺序故意打乱,闪回在结构中能产生特殊的悬念和好奇作用。
(4)电影如何凸显回忆扩展阅读
闪回拍摄的例子:
如莫言的《红高梁》以余占鳌袭击日寇汽车队为主线,行文中不断岔开,中间插入罗汉大爷被剥皮示众的故事、“我奶奶”坐轿出嫁的故事,任副官与余大牙的故事,“我奶奶”“我爷爷”在高梁地的故事。
中间不断闪回到主线上来,这种叙述法已不是局部性的叙述技巧,而牵涉到全局性结构。运用此法应注意思路的清晰、脉络的贯通,防止技巧失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闪回
『伍』 微电影中怎么表现 现实切换到回忆的画面
我不懂电影拍摄。但我看过一些电影从现实过渡到梦境用的是雾镜(貌似这么叫,就是周边有点朦胧的边)从现实过渡到回忆用黑白镜头(尤其是痛苦或者不堪的回忆)。请不要笑话我。
『陆』 哪些电影能够勾起80后共同经历的美好回忆
电影《千与千寻》重映这件事已经在网上刷屏好几天了,这部经典动画的重新上映勾起了无数成年人的美好回忆,走进电影院,看一部自己很多年前看过的动画片,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个年少的时代,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带着自己的娃一起去电影院刷动画片了,边看,还可以边给娃讲:这是妈妈小时候看的动画片。
80后最早的一批马上奔4了,能让我们拿来回忆的东西越来越少,难得有这些优秀的电影作品还记得我们,也让我们在这个年纪再感受一次儿时的快乐。
『柒』 电影主角回忆过去的镜头怎样表现或者怎样切换
可以用淡入淡出。
现实镜头和回忆镜头上下通过先淡入场景后淡出人物的处理手法进行回忆的转场过渡。比如在电影《少年派的漂流记》中成年派在回忆小时候家乡的历史背景时就利用了这种手法。
人物以讲述、回想自己的经历或者某个自己所目睹发生的事件,通过艺术手法切换到回忆的场景中所运用的镜头语言。
人物叠化式处理:指以同一主体人物在同角度同景别的基础上镜头的处理。
直切式处理:镜头直接由说话者表情,直切到回忆,由要表达的内容运动到人物。
其他回忆手法:
思考式回忆
所谓思考式回忆主要是指人物思考的方式回想起过去所发生的事,这类回忆方式主要运用在人物内心活动或情感思绪上,主要体现出人物的内心思想。他相对于讲述式回忆在塑造人物内心世界上更具有张力,情感色彩更浓。
触景生情式回忆
所谓触景生情式回忆,故名思义就是指人物在接触到的一些特殊人事物时,勾起人物内心世界的回忆,可以是美好的,或者是一段难忘的往事,要么刻骨铭心,要么不堪回首,总之必需是以前所发生过的特殊事件才能适合这类回忆。
『捌』 想问一下电影文学剧本写的时候如果出现回忆的镜头,要怎么处理,是需要把这些镜头也分场景写么
在业内,暂时没有定论。也问了几个大学老师,比较统一的说法是,蒙太奇镜头要不要按镜头分场景写取决于你要表达的东西。
如果两个蒙太奇镜头的界限明显,那么,在写分场景剧本的时候就要写出来,但是也不用单列一个场景。可以采用单起一段,前用【蒙太奇剪辑】(【a Montage of Time Cuts】)标示,再写即可。
如果界限不明显,那么就直接写。比如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就统一标一个时间 场景三 夜 然后再在下面分段。
例:
场景三 夜 喜洋洋
【草原】………………
【实验室】……………
【大门外】………………
其实采用什么写法就一个原则,实用主义至上。目前业内导演普遍喜欢详尽的剧本,所以在剧本创作阶段,把你的构思尽可能清晰的写出来是绝对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