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电影《我的姐姐》
总地来说,故事的取材很真实(那又怎样,这么多年各种家庭伦理肥皂剧翻来覆去拍,题材也仅仅是贵在真实、早就不新颖了),但是故事的发展却极其生硬。演员仿佛是导演的提线木偶,更别提6岁的小孩的一系列表现,仿佛就是导演抢了这么一个小孩的身体在念台词。
女主面对着本就亲情断裂(从小打骂的爸、背着自己改高考志愿、大学之后就没花过一分钱)的原生家庭、一年没见过几面根本没有感情基础甚至说陌生的6岁弟弟,很多行为根本不合常理。
要不是我和我女朋友都不是独生子女,我们差点就信了;要不是我和我女朋友都是医学生,我们差点就买账了。
女主就算18岁高考毕业,护理专业读了4年或5年,考证参加工作,按照在电影里的表现怎么也得有一两年的工作阅历了,这时候至少也25岁了。这还是假定女主是本科护理。如果是专科,还要先专升本,那就更久了。那就按女主是25岁吧。
你说你是性格原因不愿意说话也就算了,电影前半段小孩再怎么捣,女主要么是躲躲躲,要么就说的话几乎没几个字是在点上的。正常人面对一个这样没有教养也不懂事的熊孩子,早就该,“你爸妈已经死了,肉包子?自己买去。敢锁门?反手把你关门外面,你闹去?”
熊孩子敢来捣电脑键盘?这个动作至少重复了六七次,一开始是用手捣,女主就换位置,换姿势,然后是爬到沙发上用脚捣,左脚捣完右脚捣……我都看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不巴掌甩脸就算好的了。对这个情景中的姐姐来说,小孩不能碰别人东西、要懂事的道理,是需要教的,你不教,以后他还使劲烦你。你指望着平白无故就把6岁小孩感化了?得亏这是在电影里。
看到有别的答主说,女主缺爱,是弟弟给了她爱。敢问弟弟给了她什么爱?6岁,幼儿园都没毕业,跟姐姐一起过了这么久还是没学会穿鞋子系鞋带,还是依然那么闹腾,你说他懂烧水泡姜?
6岁的小孩会说“我就想你陪我?”说“我想去那个叔叔家玩玩具”还差不多。
女主被叫了几声姐姐,就心软了?跟弟弟的互动戏,还有跟父母的怀念戏,压根不存在的感情基础,硬是发展起来了。
男朋友也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唯一的贡献是让观众看清楚,男朋友的家人顶多也就是想着赶紧结婚,给生个儿子罢了。刚跟家长见第一面就说起两米二的大床和婴儿房了,这也有点太司马昭之心了。
且不说舅舅是怎么精准定位到女主是从哪个单元门走出来的,舅舅指示小孩跑过去叫妈妈,是个什么动机?6岁小孩懂不懂什么叫男朋友什么叫谈恋爱?这一段除了让观众看到小孩的令人讨厌、舅舅的无厘头和女主回家之后又双叒叕没有爆发的闷炮,对整部影片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结尾也是,就硬洗成所谓的“开放式结尾”——自己好生备考考研,孩子都给别人家养了几个月了,结果你考上了,机票买好了临走前一天了,才来签协议,然后你又不舍得了?又把孩子从别人家带走去踢球?
这如果也能说成是“去养父母的草坪上踢球告别”——导演好不容易煽情,给了那么久的慢镜头看子枫妹妹如何把眼泪憋出来,手颤颤巍巍了那么久愣是没签下字,然后一声不吭就把自己小孩拽走了,敢情舍不得,出去疯跑一圈又给孩子送回来了,这不是逗人玩呢?
有的答主还说女主要把孩子接走,说什么不影响追梦,真是搞笑,6岁的小孩,完全抚养成人还需要多久?12年,前面说过女主已经至少25岁左右了,25+12=37,女主怎么自己带?更何况现在还是6岁,就算卖了房子有点钱,就一定能比养父母给他更好的生活吗?将来到了青春期,吵架必然会有“你当初为什么要带走我?你能给我什么?你能当我爸妈吗?你算老几凭什么管我?”这样的问题出现。这压根就是异想天开。
㈡ 看完《我的姐姐》的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看完《我的姐姐》的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姐姐》是一个好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对年龄跨度18岁的姐弟俩因为父母发生意外从陌生、相互嫌弃到彼此接纳的故事。而姐姐到底应该服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个人梦想还是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么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年轻人,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起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希望实现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前提去成就家庭责任。
作为观众,我也随着情节很纠结。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我能与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敌众的众多亲戚的围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协,支持她说不。但看到那么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说“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时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应他“姐姐不会离开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幸好,电影是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的不是任何一种“残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还想讨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重男轻女”文化。片中的父母为了要个男孩让姐姐假装残疾获取二胎指标,偷偷改填女儿的志愿想让女儿早日赚钱养家。无独有偶,姑妈也曾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俩的爸爸牺牲了自己的学业、事业,而且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自己生来就是姐姐。但幸运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妈。姐姐的变化,姐姐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正是我们现代社会变化的缩影,是当今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每个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这部电影,可能你也会为它流上许多泪。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觉到,我们的这个世界正在越变越好。
电影《我的姐姐》由殷若听执导,游晓颖编剧,张子枫领衔主演,肖央特别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遥源、王圣迪特别介绍出演,于4月2日全国上映。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亲情电影,电影《我的姐姐》讲述成长于重男轻女家庭环境中的姐弟俩,原本关系冷漠疏离,但在父母车祸离世后,面临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独立生活抉择的姐姐,重新意识到了亲情深处血浓于水的意义。
张子枫在剧中饰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响,带着情感创伤,性格独立且强势,渴望走出去,闯出去,生活中面对不公平时,她直来直往,勇敢说不。即使含着泪,也会也会大口吃饭,她说“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孩子,当她被人欺负的时候,她打的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将来面对任何困难中也能够有这份勇气与信心,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同时电影故事题材新颖吸引人,也是国内市场很少的家庭女性题材电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应该坐在家里带孩子,干家务。这部电影所呈现出来姐姐性格独立且强势,想走出去,闯出去。不甘于现在的状态,这恰恰与中国式独立女性相呼应,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于强势。
电影中的一处弟弟和姐姐的对话,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吗;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啊;我只有你了。面对二胎弟弟,弟弟从出生,姐姐就没有被当成自己人,这也反映从中国式传统思想重男轻女的思想观,为了延续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对父母离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为命。人类之间,有着连绵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亲,是爱,是亲情。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影片围绕姐弟两展开了中国式亲情深处的普遍矛盾与温暖。
一场车祸,导致一场重大变故,父母意外离世让故事主角安然面临一个抉择,是放弃考研梦想全力抚养自己未见几面的弟弟还是坚持梦想去北京发展。
影片中的几个角色都带有悲情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饱满。安然,姑妈,舅舅。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的难处。
安然从小的遭遇就很不幸,由于生活的城市重男轻女,安然父母为了生儿子,让安然装瘸,骗别人女儿有残疾。洗澡被亲戚偷看。这些都给安然的童年造成创伤。这也是为什么安然不想留在这个城市的原因。
姑妈,童年时也和安然有过相同的经历,不受疼爱,睡觉被蚊子咬醒发现母亲晚上偷偷切西瓜给弟弟吃,这些都在烙姑妈的脑海里,由于这些重男轻女意识的灌输与潜移默化。姑妈也渐渐习惯且接受。若不是安然对这一近乎法则的质疑与对抗,估计最后也难以让姑妈走出来。
纵观整部影片,安然和弟弟的相处模式的变化是值得回味的,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让我觉得情感表达十分到位。从“我不管”到“我要管”,张子枫对安然角色的情感的塑造拿捏恰到好处。
其实,影片中值得探讨的点还有很多,特别是姑妈和安然一起吃西瓜对话那场戏,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在这我也就不一样列举了。
㈢ 我的姐姐作文
我的姐姐作文
我的姐姐作文,写好作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相信大家对这个题目都深有感触,关于这个节日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好作文并不是抄来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我的姐姐作文,看完就快动笔吧!
留着一头长发,一副清秀文静的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那就是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勤奋学习,成绩优秀,是一个关爱他人的女孩。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她总会很耐心地教导我,帮我解决难题;在生活上,她对我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
还记得那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到千灯湖散步。那天天气非常凉爽,一阵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突然,刮起了大风,天空中乌云密布,好像即将下雨了。我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被凛冽的寒风吹得直发抖,艰难地走着。爸妈看见我这副模样,问道:“宇燕,冷吗?”我点了点头。妈妈走来拉着我:“跟妈妈走,妈妈给你挡风。”可是,我还是感觉到非常冷,打着寒颤。这时,一件大衣披在了我身上,紧接着就听到了姐姐那亲切的'问候,“燕,冷吗?我出门前穿了大衣,现在给你穿着,姐姐不冷。”于是,便拉着我,跟我一起走。
披上大衣后,我感到温暖极了。“咦,姐姐的手怎么那么冰冷,是因为冷吗”我想,我感觉到了姐姐的手的冰冷。“姐,你冷吗?”我问道。姐姐微微一笑,摆着拉我的手,说:“不冷。”走在路上,姐姐双手不停的摩擦,双脚也直发抖,看着姐姐这样,我说:“姐姐,你一定冷吧,我还是把大衣给你披吧!”姐姐听了,害怕我把大衣脱下,焦急地说:“我不冷,不用了,大衣你披着吧!不然你会感冒的。”路上,我曾一次次地想还姐姐大衣,但她都依依地拒绝了,要我披着。
第二天,姐姐感冒了,我对他说:“姐,你是因为我才感冒的,我真得很感谢你!”姐姐欣慰地说:“为自己的妹妹牺牲一点又值得什么呢?”我感动极了。
姐姐总是那样的关爱我,如今,我已经上中学了,她还是那样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我,我感谢我的姐姐,我也为有这样一个姐姐而自豪。
我的姐姐是一个类似骆驼性格的人。就拿他坐火车的事儿来说吧。我的姐姐在哈尔滨读大学,每次放假的时候,她就会乘坐火车回来和家人团聚。
别人,人家上了火车,是和临床的伙伴打个扑克儿、吃个泡面之类的,可是我姐姐呢?人家,嗨!上了火车……
一不吃,二不喝,坐在铺上,一动不动,我姐姐说,这样能很好的保存体力,减少新陈代谢。我就真那梦儿了,从哈尔滨到呼和浩特市27个小时,27个小时不吃不喝,会是什么感觉?可是我姐姐呢?人家就靠两袋QQ糖,就回来啦!其中一袋还是回来以后我“替”她吃的,真是不可思议!
骆驼在沙漠里走的时候,半个多月不吃不喝;我姐姐也是,坐在火车上,27个小时不吃不喝。虽然比不上骆驼,但也够牛的哦!
我的姐姐除了行为上很像“骆驼”,但是品质上也有点像。骆驼能沉得住气,慢慢的嚼,总会吃饱的,慢慢地走,总会到达目的地。从来也不着急,走一步是一步,很稳当,很淡定,偶尔遇到近期时刻,说不定能跑上两步。我姐姐也是,说话、吃饭、做事也都很沉稳;不像我,一有个什么事儿,喳喳呼呼的,特别的激动,而我姐姐呢?嗨!跟我那是个截然不同。干什么事儿都有条有理的,一点一点的,不是很快,但是质量很高。
再举个例子吧!我能在十天内把一个假期的作业全部“搞定”;而我姐姐却说:“着急什么?一个假期,50多天,一点一点写,既不累,有能很好的巩固知识。”切!我才等不及呢!
有的时候,我看见她一点一点的做事,都快要憋死了!干脆我替他做了得了,省的看着姐姐心痒痒。所以,我姐姐的事大多数都是我帮她完成,比如说下楼买袋儿醋,没等姐姐穿好衣服,我就已经把醋买回来了,一般这样的事情都是我抢了风头。
但是,当姐姐去哈尔滨读大学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儿舍不得,舍不得我这个“骆驼”姐姐。
㈣ 《我的姐姐》将在韩国上映,你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剧情
序言:由张子枫进行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在2021年已经上映之后,便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因为影片中所折射出来的捆绑式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据官方消息称,《我的姐姐》电影将在韩国上映,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我的姐姐,这部影片吧!
《我的姐姐》在中国大陆上映之后就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并且这部影片在4月22日也在北美和澳大利亚上映,近期将会在韩国进行上映。希望《我的姐姐》这部影片也可以受到韩国观众的喜爱。
㈤ 电影《我的姐姐》影评
姐姐她其实有很多面,她很真实、很独立,甚至有时候看起来有点凶,但她也有细腻、柔软,有动情的一面。
无论有没有姐姐,每个人的生命中一定都有一个这样愿意牵你回家的人。
一直觉得“姐姐”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好的词,所以我们会用“姐姐”“小姐姐”称呼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姐姐是多样的,姐姐就是一个很安心很自然的存在,很感谢王源宝贝唱了这首歌,画面感和空间感更大了。
同样的,我也是姐姐,在大多数人眼中,姐姐意味着承担和责任。带着这份心我去观看影片《我是姐姐》。正如歌词里面这样写道:
我也有一首歌
要在山顶哼唱
我也有一个梦
要亲手去安放
我能给的保护
是与你并肩飞翔
所以姐姐在影片中表现那种纠结、无奈的情绪我能感受到。
“你是姐姐,你不带谁带?”
“你是姐姐,从生下来的那一天就是。”
这些刺耳的言语放在一个从小没有感受完整爱的姐姐身上,着实压的她快喘不过气。从小,姐姐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让你穿裙子,谁让你穿裙子?”是,瘸子怎么能穿裙子,“可我不是瘸子!”在那个时代,父母为了一心想要儿子,不惜牺牲女儿。
有人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可以说姐姐的童年是不幸的。电影从头到尾充斥着的“重男轻女”思想,看得人既气愤又无奈。这是这个社会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无从轻易让那些思想封建腐朽的人改观。虽说现在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风气已经淡化了很多,可我们身边还是有不少轻视女性看重男性的例子,甚至一些年轻人还是一心只想要个儿子,真不知道这种愚昧思想何时能改观,社会进步。电影后半部分,随着亲情关系铺展开来,层层递进,人物剧情又看得人如鲠在喉。
安然负责的病患孕妇一家,为了让已经生了两个女儿的孕妇再要个儿子,不顾孕妇生命危险,宁可保小也坚持让孕妇妊娠生产。最可悲的是那个孕妇,明知道自己身体条件不允许,生命也岌岌可危,可还是冒死也要生下儿子。 让旁观者不知道该谴责孕妇家人的封建无情,还是该赞叹一声孕妇那无私伟大的母爱。
那一段里,安然拼命的奔跑,拼命的想要去阻止,仿佛在向过去的自己遭遇表示反抗。她全然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阻止成功,但依然竭尽全力,试图去说服,尝试着对命运发起了挑战,却被摔倒在一边,她想救救那个可怜的孕妇,也想救救像她一样的“姐姐”。现实中的这种例子也不在少数,可悲可笑,矛盾又讽刺。毕竟,姐姐的痛苦不是从这个时代开始,也绝不会在这个时代被终止。
本片高潮部分,在经历种种之后的姐姐,终于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做回真正地自己。即便是全家福中没有自己,即便是在这个家给她的不是温暖是窒息,即便家人待弟弟和她的态度依然是判若两人,她还是深深的爱着这个家。
对于这个家,她一边渴望着,一边逃避着。安然在于弟弟相处的过程中,脑海中不断涌现曾经跟妈妈在一起的温馨画面,那个曾经笑容温暖的她,在天台上自由哼唱的她,彼时在深夜里面不断忏悔和哭泣。其实真正委屈的是她才对。
影片中另一位实力演员,姑妈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其实,安然拥有的那份倔强和决心,她何尝没有呢?那个年代远比现在保守,那时的人们固守陈规,对女性要求限制多,种种束缚下,姑妈选择接受。一直向往的生活,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影片中弟弟的演技颇佳,生动活泼,小机灵儿,深深的拽住观众的眼球,没有从
影片中跳脱出来。父母的不幸遭遇成就了弟弟的懂事。演技也很棒,虽然咬字还不太清晰,台词功底却很好,演技自然,很像男版的芦田爱菜,婴儿肥扑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惹人怜。弟弟那一句“可我只有你啊”。共情能力太强了,更是让人潸然泪下。
电影我的姐姐中,除了女性角色,男性角色也很有特点。肖央演技越发精湛了,演什么像什么,将啃老放荡不羁的人物展现的淋漓尽致。电影里他虽然是个不靠谱的舅舅,可他也有柔软一面,那就是在自己女儿面前却比安然的爸爸更像爸爸。
虽然不喜欢重男轻女的思想,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
喜欢的理由:个人对于姐姐这个角色也是深有感触,该影评把姐姐重要的语言、情节有提及,也有一些见解,包括除了女主安然之外,还有姑妈、弟弟和肖央的提及,也是有跟随剧情发表观点。不过,不喜欢重男轻女也是正常现象,但是现在这种现象依旧存在,只是形式上可能发生了变化。《我的姐姐》这部影片也许并不能让所有人认为这是一部非常耐看的片子,但还是使我这种有着姐姐身份的人潸然泪下,朴实的情节也可以打动人。
㈥ 李银河评《我的姐姐》,她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怎样的
《我的姐姐》刚上映就受到了一致好评,不仅题材反映了当下最现实的社会问题,而且演员的演技也堪称一流。以姐弟之间感情的转变为题材,不仅反映了当下青少年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且也从侧面反映了父母对于男孩与女孩的区别。
李银河作为资深影评人,在这部作品刚上映的时候就大肆赞扬了这部影片。因为从影片的开端到高潮再到结局,没有一丁点儿的累赘,反倒是情节紧扣,深入人心。
张子枫的演技确实很好,她让一位同时失去父母,还需要带着年幼弟弟的女孩演绎的十分逼真,所以为此她剪去了一头长发,为此也去医院实习,目的就是让自己更加贴近姐姐这个角色,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精彩的作品。
而好的作品才会让人感悟颇深,想必李银河也正是看了作品之后,才会认为这部作品非常值得一看!
㈦ 如何评价电影《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是一部揭示社会伦理及其变迁的深刻之作,影片围绕着女主人公姐姐究竟是去追求个人事业发展还是抚养幼弟的艰难抉择逐步展开,背后的逻辑是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人们所面临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人生观对传统的家庭本位价值观、人生观的激烈撞击。影片通过一系列戏剧性冲突为我们揭示了这个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即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一个现代化的男女人格平等的新秩序正在形成 [23] 。该片的开放式的结尾可以称得上“绝妙一笔” [25] 。(社会学家李银河评)
影片中两个姐姐互诉内心的一场戏展现出两代女演员细腻而精到的演技,贡献了影片最大的泪点,同时,也是这样一组人物的映照关系,让影片全然跳脱出一个个体命运的悲剧,而展现出一个庞大而久被忽视的群体样貌 [23] 。(澎湃新闻评)
影片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赤裸裸的现实问题,目前它或许不能也无法解决,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对“姐姐”这一身份的审视,对女性困境的正视,对重男轻女的透视,远比一个理想的结局更重要、更深刻 [24] 。(红星新闻评)
该片能够打动人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正在于对于人的复杂情感的准确描摹,失去父母的姐弟在其后的相处中那种双向的靠近,原本受伤害有怨气的姐姐在纠结中对于亲情的丝丝体会,一切繁复微妙都被创作者细腻准确地呈现给观众 [25] 。(中国新闻网评)
该片是对于青年女性成长经历一次深刻剖析,并且尖锐地触及很多令人关注的社会议题 [26] 。(新华社评)
电影后半部分感受亲情血浓于水,在抚养和放弃之间的挣扎抉择是非常直戳泪点的。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每个人物的形象刻画都非常立体出彩。导演和编剧做这部电影想传递的也不是批判,而是一种展示,让观众看到,这种困境中的女孩真实经历的痛是什么。这是对特殊语境下出生和成长的女孩们的缩影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