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亚马逊完成以85亿美元收购米高梅电影,如何从商业角度解读此举
如果从商业角度来看,收购米高梅电影能为亚马逊带来流媒体领域的回报,同时还能增加亚马逊自家购物平台的影响力。因此,对于亚马逊来说收购米高梅电影是一笔非常赚的买卖。
总的来说,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亚马逊收购米高梅不仅能给他们带来流媒体领域的回报,还能增加亚马逊自家购物平台的影响力。
B. 米高梅现在属于谁
属于电商巨头亚马逊。
美国网络零售巨头亚马逊2021年5月26日宣布,将以8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好莱坞著名电影制作公司米高梅。亚马逊当日发布声明说,双方已达成最终收购协议,米高梅将对亚马逊影视业务形成补充,亚马逊将向观众提供更多欣赏米高梅作品的途径。
这将是亚马逊2017年以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之后金额最大的一笔收购。业界认为,此举将提升亚马逊在流媒体服务领域的竞争力。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索斯表示,他非常看重米高梅公司深受喜爱的知识产权,亚马逊将与米高梅一起重塑和发展这些知识产权。
米高梅电影公司 (Metro-Goldwyn-Mayer,MGM,美国米高梅公司、米高梅公司或米高梅)成立于1924年,位于美国,是美国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之一,也是美国电影和好莱坞的象征。
旗下影星葛丽泰·嘉宝、查尔顿·赫斯顿、克拉克·盖博、凯瑟琳·赫本、加里·格兰特的名字至如今仍然熠熠生辉。米高梅出品的影片至现今共获得170项奥斯卡奖,在好莱坞各大影片公司中独占鳌头。旗下巨星云集,曾创造每周推出一部电影的神话。
C. 亚马逊宣布收购米高梅,收购的目的主要是啥
5月26号,美国著名的网络零售巨头亚马逊公司宣布将会用8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制作公司——米高梅。
米高梅也就是美国米高梅公司,提到米高梅,我们就不会忘记它吉祥物——狮子利奥,那个片头狮子头,真的是家喻户晓。米高梅成立于1924年,米高梅是由米特罗公司、高德温公司、路易斯·梅耶公司三家合并而成的,是好莱坞最负盛名的电影公司之一,公司共制作发行4000多部电影、17000个电视节目。虽然最近几年的米高梅发展真的不是很好,但是米高梅背后价值不可估量的知识产权,才是亚马逊看重并且愿意为之一掷千金收购的原因。
D. 亚马逊完成收购米高梅,这对两家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亚马逊公司可以获得大量的影视版权,而米高梅公司在亚马逊公司的支持下,可以获得全方位发展的机会。
一直以来,许多企业都会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但是部分企业也会遇到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亚马逊公司在发展的多年间,早已经获得了应对风险和困难的应急方案。
而米高梅公司拥有着大量的影视版权,作为电影爱好者来说,米高梅公司发布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米高梅公司竟然被亚马逊公司收购,收购金额高达85亿元。
总的来说,小型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小公司在某一个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后,大公司会瞄准小公司的发展。与此同时,部分大公司以优越的条件完成收购。从而使大公司获得全方位发展的机会,而小型公司可以顺利的摆脱资金链等问题。
E. 亚马逊85亿收购米高梅,谁成了007的老板
亚马逊85亿收购米高梅,贝佐斯成了007的老板。
美国时间5月26日早间,平地一声惊雷,亚马逊宣布斥资84.5亿美元收购美国老牌电影制作商米高梅(MGM)。此笔收购是亚马逊成立以来的第二大交易,仅次于在2017年以137亿美元对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的收购。
关于亚马逊收购米高梅,普通网友们最关心话题可能还是007了。自从詹姆斯邦德的形象在上世纪90年代首次出现在大荧幕,这个聪明帅气的特务就成为了众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几十年来,无007系列如何更迭,总是能收获大批观众的追捧。
而在此次收购后,网友们调侃道,说不定以后还能在007里看到贝佐斯扮演的邦德,邦德就会改名成“James Bezos”。不过很快有人说,007就算了吧,贝佐斯去演个反派倒是感觉非常合适。
不过在007的版权上,亚马逊目前实际上只拥有50%的控制权,剩下的版权由Barbara Broccoli和她的兄弟Michael G. Wilson掌控,他们有权决定何时制作一部新的邦德电影,谁扮演主角以及是否制作电视衍剧等。而根据他们目前的表态,007系列未来不仅仅只在Prime播出,仍旧会在大荧幕跟大家见面。
民众对于收购的态度
关于亚马逊收购米高梅,大部分人还是抱以非常支持的态度,毕竟米高梅的经典电影太多了,人们过去想看看这些老电影资源都很有限,以后要是能后在Prime Video上看了,自己的旧日情怀也能得到满足。
而情怀的力量现在还真不容小觑,从GameStop到AMC,其强大的爆发力足以震撼全场,而分析认为,米高梅的加入也或许会带动Prime的销量,从而反哺它的主要业务。
F.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版权
经过多年的合并与收购,原本的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已将业务扩展到电影、卡通、电视…等领域。
因为1948年的“派拉蒙判决”的影响,华纳公司的营运持续下滑,于是在1956年将大部分50年代以前的电影与卡通拷贝卖给Associated Artists Proctions。在1958年,Associated Artists Proctions被联美影业收购。在1981年,联美影业则被米高梅公司收购。
在1984年,透纳广播公司企图收购米高梅公司,最后未能成功收购,但买下米高梅/联美影业的电影数据库。这个电影数据库包含1986年以前的大部分米高梅电影,以及被转手多次的华纳公司的早期电影。当时代华纳收购透纳广播公司后,华纳公司的早期电影版权重回时代华纳集团,版权由透纳娱乐公司持有,华纳电影公司则具有贩售与发行权。
经由上述的企业收购与合并,时代华纳集团已经拥有几乎所有华纳电影公司曾经制作、放映的电影。但是,子公司United States Pictures的大部分电影版权,现在由共和/派拉蒙电影公司所持有;而《坦克大决战》仍由华纳公司持有。华纳电影公司原本持有的《狂犬惊魂》(Cujo),现由共和/派拉蒙电影公司持有版权,狮门娱乐公司具有美国地区的DVD发行权。在1973年,华纳公司将《窈窕淑女》的版权卖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纳公司仍具有DVD发行权。
经由收购,时代华纳集团具有大部分汉纳-巴贝拉制作公司与Ruby-Spears Proctions制作的卡通影片,少部分影片是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所持有。The Wiggles儿童乐队则先后由HIT娱乐公司/Lyric Studios,以及Playhouse Disney所拥有。在2007年开始,华纳公司拥有The Wiggles的DVD发行权。在2007年,华纳公司也买下史努比系列的电视版本所有权,而电影版本则由哥伦比亚与派拉蒙持有的联合图画公司(United Feature Syndicate)持有。 约翰·韦恩替华纳公司主演的电影,原由Batjac Proctions持有,但派拉蒙影业现在具有Batjac Proctions所有电影的版权。现今所有Batjac Proctions的电影,都会打上华纳公司与派拉蒙公司的商标;这两家公司共同持有的影片还有大力水手卡通、即将上映的《守望者》(Watchmen)。 希区柯克执导的《夺魂索》(Rope),现由环球影业持有。 1956年的《白鲸记》(Moby Dick),现由联美影业持有。 1957年的《樱花恋》(Sayonara),现由米高梅公司持有。 由华纳公司发行、旗下公司ITC Entertainment持有版权的电影,例如:《迷魂杀机》(The Mesa Touch)、《动的电影》(Movie Movie)、《Capricorn One》,现由Granada Proctions持有版权,米高梅具有电影发行权。 1951年的西部片《勇敢的人》(Only the Valiant),现由共和影业/派拉蒙影业持有电影版权,而CBSTelevision Distribution持有电视放映权,狮门娱乐公司具有录像带版权。 摩登原始人与摩登家庭的动画电影版本,现由环球影业持有。 1943年的歌舞电影《从军乐》(This Is the Army),在1950年由杰克·华纳捐赠给美军部队紧急救援组织,连同放映时获得的收入。但在2008年的美国退伍军人节,华纳公司获得授权,发行这部片的DVD。 汉纳-巴贝拉制作公司在1973年制作的动画电影《夏洛特的网》(Charlotte's Web),现由派拉蒙影业持有。 由汉纳-巴贝拉制作公司拍制的《Once Upon a Forest》,与透纳影业制作的《时空大怪》(The Pagemaster),原由华纳公司持有版权,现由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持有版权,但华纳公司仍持有后者的国际版权。 唐·布鲁斯(Don Bluth)在1994年制作的动画《拇指奇缘》(Thumbelina)与《矮精灵历险纪》(A Troll in Central Park),现由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持有。 《军官与绅士》(An Officer and a Gentlemen)与《星际战士》(Last Starfighter)的版权现由派拉蒙影业与环球影业所持有,但华纳公司仍持有后者的电视放映权。 透纳公司
透纳娱乐公司是时代华纳集团旗下的另一发行公司,也持有许多电影与卡通版权,例如:《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圣诞故事》(A Christmas Story)、《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汤姆和杰利》(Tom and Jerry)。
以下为透纳公司曾持有,现今失去的电影版权: 哈尔·洛区的大部份电影,现由RHI Entertainment持有版权,Genius Procts/温斯坦影业与狮门娱乐公司持有影带发行权。而哈尔·洛区的《木兵大进击》(March of the Wooden Soldiers),则回到原发行商米高梅公司的手中(当时为山缪高德温电影公司)。 由山谬·高文(Samuel Goldwyn)制作,米高梅公司发行的《红男绿女》(Guys and Dolls),也重新由米高梅公司所有。 哈尔·洛区制作、米高梅发行的《Our Gang》,一度由透纳娱乐公司持有,现由RHI Entertainment持有电影放映权,CBSTelevision Distribution持有电视放映权,Genius Procts/温斯坦影业具有影带发行权。 《联邦一州》(State of the Union)的版权现由EMKA, Ltd./国家广播环球公司持有。 世界摔角赛与其相关影像,在2001年由世界摔角娱乐购买。 《魔诫奇兵》(The Beastmaster)现由原制片持有版权,透纳公司持有电视放映权。 《迷墙》(Pink Floyd The Wall)的电影院与电视放映权由透纳公司持有,影带等其他权利由新力音乐持有。 《风云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原由雷电华持有版权,一度由透纳娱乐公司持有,现由共和影业/派拉蒙影业持有。在90年代,《风云人物》进入公有领域。 大卫·O·塞尔兹尼克(David O. Selznick)在雷电华期间制作的电影,以及《哑女惊魂记》(The Spiral Staircase),一度由透纳娱乐公司持有。现由美国广播公司/迪士尼电影公司持有版权,由美国广播公司其下的米高梅公司具有影带发行权。
G. 谁知道日本收购了美国的哪些电影公司
美国好莱坞最后一家主流独立电影制作公司米高梅(MGM),即将被日本索尼以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终结”其以“米高梅”为厂牌的电影制作。
米高梅被索尼收购后,它的大部分电影生产业务都将被取消,只有《007》等著名影片系列仍将继续以“米高梅”名义制作。而索尼则有权获得米高梅电影资料库中约4000部影片的版权。这实际上意味着以生产电影为主业的米高梅将不复存在。
索尼于1988年吞并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又于次年吞并了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中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对美国电影娱乐业的一系列并购,大大加强了索尼在影视、音乐、音像和游戏等相关产业的实力。从目前来看,一部电影的DVD销售和租赁收入已大大超过票房收入,网上付费视频点播也需要大量电影片源。索尼只要把米高梅电影库里的电影拿出来重新包装,做成DVD销售或租赁,就有十分巨大的盈利空间。
http://news.sina.com.cn/cl/2004-09-20/15163719351s.shtml
1989年10月13日,纽约的华尔街出现了这样的镜头:在股票交易大厅里,经纪人像往常一样,头戴耳机,眼睛盯着屏幕显示器。这一切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然而,下午3时,股票价格迅速下跌,在不到1小时的时间里创下了暴跌190个点的记录,其情景让人们想到了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4点刚过,华尔街上一片沸腾,人们潮水般地涌向马路,手持话筒的记者拦住一个个过路人群作现场采访。采访什么呢?原来日本索尼公司宣布以历史上最高的价格买下了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一时间美国上下沸沸扬扬。
其实索尼公司购买哥伦比亚公司的谈判早在1988年11月就悄悄地开始了,并由索尼公司驻美国分公司副董事长迈凯尔·舒尔霍夫出任谈判代表。
哥伦比亚公司是好莱坞著名的制片厂,其中49%的股份被可口可乐公司所拥有。由于哥伦比亚公司最近几年生意欠佳。几次改换经营者也未能奏效。自1987年推出《女神伊什塔尔》失败后,可口可乐公司对电影业失去了兴趣。1989年,好莱坞的各大电影公司都推出了成功之作,但哥伦比亚公司却好像被幸运的女神所抛弃,市场占有率下降至14%。
日本索尼公司为了实现多种经营,把开拓娱乐产业的市场作为其战略方针,具体做法是研制用于索尼公司生产的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的软件。作为试点,1986年花了20亿美元买下了美国CBS唱片世界从1998年开始,索尼公司探讨收买美国电影、电视公司演播室的可能性,哥伦比亚公司的困难处境,很快使它变成了索尼公司的猎物。
舒尔霍夫受此重任后,迅速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总经理维克多·考夫曼见了面。舒尔霍夫提出是否可以购买可口可乐公司持有的股份。考夫曼说,如果你们不对哥伦比亚公司的全部股份报个价,可口可乐公司是不会同意的。舒尔霍急于做成这笔生意,开始与哥伦比亚公司的金融顾问阿伦进行接触。经过讨价还价,舒尔霍夫给哥伦比亚公司开了34亿美元的高价,为双方成交铺平了道路。
虽说索尼公司是个闻名遐迩的大公司,但如此巨额的资金仍将会带来难以克服的问题。更何况索尼公司曾在唱片世界中小试牛刀,但对经营电影业却是一窍不通。不过正好日本五家大银行——三井、东京、富士、三菱和兴业银行慷慨解囊.向索尼公司提供15.5亿美元的贷款,使得哥伦比亚公司成为它的囊中之物。
1989年9月27日早晨,哥伦比亚公司举行第二次董事会,正式决定把公司出卖。于是索尼公司于10月13日在东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买下哥伦比亚公司,由此掀起了本文开头所提到的轩然大波。
索尼公司收买成功,使它获得了哥伦比亚公司丰富的“影片资料馆”。这里有2700部影片、2.3万部电视片,其中包括许多名作和卖座率很高的作品。
http://www.c024.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32&ID=130
H. 猫和老鼠到底是米高梅公司的还是华纳公司的
楼主说得没错。至今为止我找到的所有资料中也没有看到《猫和老鼠》是“华纳”公司的作品,相反,非常多的介绍,以及猫和老鼠片尾“MGM”的标志,都告诉我们《猫和老鼠》是美高梅公司出品的。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猫和老鼠》是华纳公司的呢?因为在1963年,《猫和老鼠》陷入了困境,而此时华纳公司解散了其动画部,于是MGM吸纳了华纳公司旗下著名的动画大师查克·琼斯(Chunk Jones),继续《猫和老鼠》的故事。而华纳公司以前许多经典的动画形象,例如我们熟悉的兔巴哥,就是查克·琼斯的杰作。查克·琼斯接手《猫和老鼠》后,对猫以及老鼠的形象以及故事风格都作了较大的改变,因此许多人误认为《猫和老鼠》是华纳的作品。
顺便简要介绍一下猫和老鼠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在http://post..com/f?kz=71199597可以参考,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如果你注意每一集片头的职员名,你就可以很容易的区分出不同阶段的《猫和老鼠》以及它们的风格。
第一阶段:1940-1958年,创作及导演:威廉·汉纳(William Hanna)及约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制片:Fred Quimby。
猫和老鼠的诞生以及中兴时期,创始人:威廉·汉纳(William Hanna)及约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
我们目前最常见那种圆脸猫(有的版本眉间有巴掌状花纹)的形象就是这个版本的特点。这一阶段是《猫和老鼠》系列最经典、流传最广的中兴时期,《猫和老鼠》的多个奥斯卡奖以及提名均来自这一阶段
第二阶段:1961-1962年 创作及导演:GeneDeitch
1957年MGM解散了动画部,赶走了汉纳和巴伯拉。到了1960年他们后悔时,只能请来GeneDeitch试图延续《猫和老鼠》的故事了;
第三阶段:1963-1968年 创作及导演:查克·琼斯
动画风格:猫浓眉,尖头,感觉很奸诈;老鼠耳朵眼睛特别大,片头是汤姆在TOM的O字里面学好莱坞经典的狮子叫。
MGM请来曾经华纳的著名动画大师查克琼斯,对动画的风格和形象做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后,继续讲述《猫和老鼠》的故事。
第四阶段:1975年— 创作及导演:威廉·汉纳(William Hanna)及约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
30年后,两位创始人重新出山,为观众献上的是团结友爱的猫和老鼠,以及戴帽子的小汤姆和小杰瑞(《Tom and Jerry Kids》),还有他们的朋友斑点狗特鲁比父子,麦克狼的传奇。
由此可见,《猫和老鼠》的确是MGM的作品,说它是华纳公司的应该是误解。至于有的VCD包装上印刷“迪斯尼出品”就更是没有依据了。
I. 长达四小时的电影《乱世佳人》为什么备受好评
米高梅作为二战前好莱坞最大的电影公司,其拿手好戏就是通过巨星打造经典影视,藉此凝聚电影票房,而《乱世佳人》就是经典之一。并不是说有大IP参演电影就意味着电影在编剧、导演或者其他方面就会扑街,相反,从当时米高梅以及小说版权所属的塞尔兹尼克影片公司对整个电影的投入来看,可以说即便是放到现在也是现象级的大制作。
《乱世佳人》当年耗资400多万美元,前后历时三年半完成,其间雇佣了十余个编剧、五个导演,银幕上出现了60多位主要演员和9000多名配角演员。影片放映时间长达4小时,万人空巷,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誉,其恒久的艺术魅力今天依然感人至深。1939年第12届奥斯卡奖中,《乱世佳人》一举夺得八项金像奖,可谓名至实归。不仅仅是美国民众就连当时希特勒都对盖博都十分崇拜。
《乱世佳人》当年创下1.9亿美元的票房,也成为票房史上难以打破的记录。排除通货膨胀效应,这部电影仍是美国影史票房最高的电影。
J. 好莱坞顶级电影制片公司,公司享有007系列电影的所有版权
一旦买下米高梅,索尼片库规模将倍增至大约8000部,其中包括米高梅影库中拥有的《007》系列以及《粉红豹》系列,有助索尼提高DVD销售。洛杉矶媒体及娱乐事业分析师大卫.米勒指出,这种组合不错,索尼要的是片库,而且片子数量越多越能降低成本。索尼发言人安.摩弗根、米高梅发言人珍妮特.简基吉安都不愿对此新闻发表评论。
米高梅80年风雨历程
米高梅公司Metro-Goldwyn-Mayer创立于1924年5月17日,公司的银幕标志就是那只如梦初醒的怒吼雄狮。从成立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是好莱坞现存最老牌的电影公司之一。下面是米高梅公司成立80年来的大事年表。
1924年:米特罗(Metro)电影公司老板马尔科斯.洛夫收购了高德温(Goldwyn)电影公司,并将传奇制片人路易斯.梅耶(Mayer)的制片公司纳入旗下,米高梅电影公司宣布成立,梅耶成为米高梅的首任总经理,欧文.塔尔伯格任制片主管。《He Who Gets Slapped》是米高梅发行的第一部电影。
1928年:怒吼的狮子第一次在戏院出现,它与米“为艺术而艺术”(Ars Gratia Artis)的座右铭一起成为米高梅的注册商标。
1930年:影坛巨星克拉克.盖博签约米高梅,为成米高梅“片厂制度”下签约的第一位影星。
1936年:欧文.塔尔伯格逝世。随后,路易斯.梅耶令米高梅成为好莱坞最大的电影公司。
1939年:米高梅发行了《绿野仙踪》、《乱世佳人》,这两部影片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951年:歌舞片不断没落,路易斯.梅耶被迫退休。
1957年:路易斯.梅耶去世。
1959年:米高梅发行的《宾虚》不仅在票房上获得巨大成功,它获得的11项奥斯卡奖的纪录至今也没有影片能打破。
1962年:联美(United Artists)公司发行了第一部007影片《诺博士》。
1969年:米高梅发行的《午夜牛郎》成为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X级电影。
1970年:亿万富翁科克.科克里安收购米高梅。
1976年:联美公司发行了又一个传奇系列——《洛奇》。
1981年:米高梅吞并联美,成立米高梅�联美公司。
1986年:科克.科克里安以14.5亿美元的价格将米高梅卖给特德.特纳,特德.特纳迅速将联美和米高梅公司的一部分卖回给科克.科克里安,又将米高梅剩下的大部分公司卖给了里诺,但保留了米高梅自1948年以前的所有电影,以充实他自己的电视节目。
1990年:科克里安将手中的米高梅公司的股份以13亿美元卖给以吉安卡多.帕瑞蒂为首的意大利财团。
1992年:由于帕瑞蒂被指控以欺诈手段获得米高梅的控制权,米高梅被法国银行拍卖。
1993年:弗兰克.马卡索入主米高梅,他的团队随后发行了《矮子当道》、《黄金眼》等卖座片。
1996年:科克里安以13亿美元的代价再次获得米高梅的控制权。
1999年:马卡索被科克里安的副手艾历克斯.叶梅尼杰取代。
2002年:米高梅发行了第20部007电影《择日再死》。
2004年:科克里安再次出售米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