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评价奥斯卡电影宠儿牐
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的结果是飙出了一个影后,就三人的演技而言可谓精彩至极,位高权重却极易被操控的女王安妮,智慧主战的直爽两小无猜的贵族夫人沙拉,聪慧诡辩狠辣表里不一的落魄贵族阿比盖尔。
② 2023年奥斯卡颁奖日期敲定,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评选标准是什么
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评选标准并无明确的规定,就以往获得最佳影片的电影来看想要获得最佳影片的称号,那么导演剧本剪辑和摄影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又到了奥斯卡颁奖日,大家都十分期待此次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到底是哪部作品。
每次奥斯卡在颁布最佳影片这个奖项的时候,往往都会说这部电影讲述的事情是当下社会或者是历史应该关注的。由此可见,奥斯卡在评判最佳影片的时候是希望这部作品能够传递时代的声音,讲述大家都愿意了解的时代事件的,再通过这些事件去阐述思想,这种引人深思的片子才是奥斯卡最青睐的影片。
③ 奥斯卡的评讲规则是什么
奥斯卡评奖规则 奥斯卡规则简述 在美国,影响最为巨大的两大电影奖项为:奥斯卡和金球奖。金球奖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成立于1944年,每年由90多名会员选出,奖励优秀的电影电视作品是它的一贯宗旨,影响逊于前者,但因其被称为奥斯卡的“晴雨表”,所以也不可小窥。金球奖上获奖的影片若能在奥斯卡上再度获奖的话,那是对影片自身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一种飞跃性提升。无怪乎金球奖获奖得主的谢词中总少不了那句: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奥斯卡! 奥斯卡如此持久不衰的影响力令世人瞩目,也令世人困惑。它究竟靠的是什么?解决此问题我们必须得真正走近它。 首先从它的具体规则开始了解。 奥斯卡评审规则由两部分组成:评审机构规则、评审奖项规则。 奥斯卡的评审机构概说起来并不复杂,分为二级金字塔形式,最高层是学院主席评审团,下设学院分支评审团。主席评审团人员从下属14个分支学会(演员协会、导演协会、艺术指导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师协会、编剧协会,电影执行人员协会、电影剪辑协会、电影制片协会、音乐协会、录音协会、公共关系协会、短片和长片动画协会、视觉效果和作者协会)中选拨出来。除主席团主席来自电影剪辑协会外,其他成员分别从余下每个协会中分别挑出三名代表组成。主席团官员包括主席、第一副主席、两个副主席、财务主管和秘书长,任期为一年,连任不超过四任。学院的管理活动主要在学院主席所任命的执行官监督下进行。主席团成员每届任期一年,在同样职位连任不超过三届。主席团成员资格聘选的主要条件是你在这一行业的贡献和声誉,和最少两名在职委员的推荐。主席团下设的分支学会评审团,除了职业评委外,还包括一支庞大的自愿参与会员队伍,每个分支自愿参与会员达到五、六千人次,这其实才是奥斯卡影响的真正来源. 规则正题包括几大部分——对参赛影片的资格条件限定、投票规则限定以及针对各类奖项的具体评选办法。 (一)学院对参评影片的评选资格的限制。 1、长片电影时间长度长于40分钟,用35mm或740mm的胶片或是非录像带公开放映过。 2、要在洛杉矶的某家商业院线放映过,且在此上映期间的广告和市场开发符合业界惯例,上映的时间必须在2003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之间。 3、在洛杉矶上映前也还要在美国之外的商业院线首映过,影片的公开首映若不是在剧场放映的(如广播、有线电视及家庭录像片和互联网等),将无资格参加奥斯卡评选。首映后的六个月之内不可以在除影院之外的媒体上公映,六个月之后才可在非院线媒体上映。 4、在奖项规定截至日期前提交。 5、提交的时候要附带全面而真实的电影可靠的电影制作职员名单以及影片被放映的洛杉矶院线名称及放映日期。 6、送交理事会参评的影片不能于2004年1月31日收回。 7、理事会将最后确定评选资格,理事会不会受任何人为障碍约束干扰,它会为奖项评选做出自己的独立决定。 8、如果发生任何争执,理事会有权保留奖项直至争议解决再作评定。 (二)奖项投票规则限定 1、 各类奖项的最后一轮投票只有那些积极的终身的学院成员才具有的资格。 2、 有资格参评的影片将被放入奥斯卡年度“评选放映表”。 3、 除了表演奖投票外,提名投票的单张“评选放映表”仅指参评影片名称而不包括相关个人名字。 4、 提名和奖项是秘密投票选出的,由学院提供印制的选票,无记名投票。由学院主席指派合格的公证员开启和计算票数。 5、 在提名投票中,所有选票的计分采用优先选择和加权平均值制。非提名影片无资格参加最后评选。 6、 每个奖项的提名不超过五部。 7、 如果一项提名影片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被理事会宣布废除评选资格,不会增加新影片填补空缺,此项将以少一个提名名额的方式进入下一轮投票。 8、 投票得将的影片如果是合作完成的,则作品作者都会得到小金人,除非此项奖项奖品数有数额限定。若最终投票中有两部影片得分一样,就两部都授奖。 至于各类具体奖项评选办法规则,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但要特别提到的是最佳外语片的评选规则,因为这才似乎和我们关系真正紧密一点。 最佳外语片的评选规则: 1、参评奥斯卡奖项的外语影片是指片长长于40分钟,在美国之外的地方发行制作,主要用非英文对话的影片。 2、参赛外语片必须在2003年11月1日至2003年10月31日在国内首映,用35mm或70mm胶片在商业剧院连续上映七天以上。 3、选用对话应该是该国母语。准确达意的影片英文标题是需要的。 4、一个国家只能递交一部影片。 5、学院会向参评机构发放正式报名表,便于参评影片的制作公司填写详细信息。2003年11月1日(且是周四前)学院办公室必须收到参评影片报名表、演员表、制作人员表、简短英文该药、导演介绍、影片海报等。 6、同时还应寄一份影片副本,内容必须和正本相同。 7、外语片评委奖秘密投票产生五部最佳提名。 8、最佳外语片的最后一轮投票只有那些积极的终身的学院成员才具有的资格参与。 9、外语片也可以参加别的奖项评选,但是条件是必须要在洛杉矶的某家商业院线连续放映至少七天以上,且在此上映期间的广告和市场开发符合业界惯例,上映的时间必须在2003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之间。 10、获最佳外语片奖项后,由导演代表团队领取奥斯卡奖。 以上就是奥斯卡规则一个粗略的梗概。从这些干巴巴、了无新意的条例中,我们似乎看不出奥斯卡有任何一点过人之处。的确,所谓的规则仅是奥斯卡的“硬件”,虽然重要,但必须要有相应的“软件”与之匹配,才能发挥威力——从某种意义上对整体而言,“软件”才是真正的关键。 “软件”其实就是奥斯卡策略的代名词。 奥斯卡策略之一——权威的树立。奥斯卡权威的树立并非一蹴而就,它这一方面依赖于其本身对规则的严格执行和对电影艺术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完全是沾了政治的光。奥斯卡举办初期,力主把自己定位于民间组织形式,对官方一直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1920年代,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被置于金融寡头摩根集团和企业财阀洛克菲勒控制之下,而此时电影工业在美国也开始暂露头角,两大财团竭力企图在各方面控制好莱坞八大影片公司,华纳和福斯两家电影公司曾为此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提出诉讼,皆以失败而告终。与此同时,两大财团也通过白宫作为总代理名正言顺地表达了自己对学院奖的关注,在第四届学院奖,不仅送来了会务费,而且副总统还亲临会场。此举虽说是财团控制下的白宫为满足一己之私的自作多情,学院不一定领情,但在壮大学院声势和树立学院威信方面却起了很大作用。 此后,又曾有过两位总统亲临奥斯卡颁奖现场,第13届(1941年)罗斯福总统和第39届(1966年)里根总统,但此时总统光临现场和当年副总统的出席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罗斯福的出席是为了表彰好莱坞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而里根则是来看望老朋友的。 奥斯卡策略之二——顺势而行。奥斯卡虽说是站在电影流行艺术的风口浪尖,但却极少标新立异,大部分时候都选择顺势而行,特别在特殊年代,这一倾向就尤为明显。二战期间的第15届奥斯卡(1942年)把六项大奖授予了应时之作《忠勇之家》,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美越战争的开火,国内反战情绪日渐增高,第51届(1978年)奥斯卡把五项大奖授予了反越战题材片《猎鹿人》,这还引发了国际舆论界的轩然大波,同年三月,在柏林电影节上,苏联代表团为了抵制《猎鹿人》的放映,率领古巴、东欧等国代表团退出电影节。下面再举一例作证明:只要稍微关心电影的人,没有谁不知道《阿甘正传》,它曾横扫第67届(1994年)奥斯卡,获13项提名(最后获六项大奖),由于《阿甘》的出现,年度奥斯卡评选成为了很多经典力作——《狮子王》、《肖申克的救赎》、《真实的谎言》挥之不去的一场噩梦。但鲜为人知的是,《阿甘》其实是奥斯卡顺应美国社会长期弥漫的强烈的反智情绪和抚平越战伤痛呼声的产物。最后要提出的是,奥斯卡的“顺势而行”仅针对影片的题材而言,对于影片的艺术要求,并未降低评判标准,以上所提几部影片,在题材上可圈可点,但在艺术水准上,亦属佼佼者。 奥斯卡策略之三——票房决定一切。谈到奥斯卡,有一个话题永远也无法绕开,那就是奥斯卡评委在评定优秀影片时,在“艺术”与“商业”之间何去何从?这也是奥斯卡历年引起的最大争议之一。通常情况下,奥斯卡评委对此采取折衷手段,选取的影片一般既“艺术”又“商业”,两者达到最佳结合点,既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卖乖之嫌。但也有绕不开的年份,偏偏出现极端“艺术”却也是极端“票房毒药”的影片,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评委往往选择的是放弃。上世纪全美经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凯恩》就是一例。在第十四届奥斯卡时,学院对评奖规则还未进行改革,采取的是资深影评人评选制,专家们折服于《公民凯恩》高超的电影技巧,给予了9项提名,但影片上映以来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绩和在公众中冷清的反应,让评委们在最终评定时感到颇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奖给予了它的对手《青山翠谷》,《公民凯恩》仅获一项最佳编剧奖。 奥斯卡策略之四——悬疑的缔造者。1940年,希区柯克那部著名的惊悚悬疑片《蝴蝶梦》夺魁第十三届奥斯卡,与此相若的是,奥斯卡也走进了它的悬疑旅程——从本届开始,获奖名单将采用密封方法,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不拆开它之前,任何人都无权知道结果。这一做法无疑是奥斯卡的点睛之笔,之后成为国际诸多电影节的借鉴典范。 慢慢看吧
④ 奥斯卡的电影奖项是谁评选的,怎么选的
每年的11月,来自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下属17个机构的6000多位成员会对奥斯卡奖项送审影片进行评选。通常的做法是评委们在每一个奖项中,从最佳导演到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挑选出5部自己认为最好的影片。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都是电影业现役或退休的专业人士,他们有的是备受敬重的资深从业者,有的是往届奥斯卡提名获奖人。每位学院成员,只能提名自己专业范围内的候选影片。比如说,一名编剧人员,不可以提名最佳音响效果的候选影片。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统计学院成员的投票情况。事务所采用的计票方法类似于英国选举使用的“排序复选制”。计票时,首先依照选票上的第一选择来计算候选影片的得票。如果某一部影片能够在此轮达到规定票数,便可以获得一个提名。得票最少的影片将被淘汰,然后将其得票依第二选择重新分配给其他候选影片。如此类推,直到最后有5部候选影片达到规定的票数(最佳影片奖除外,这个奖项需要10部候选影片)。如果某部影片获得绝大部分评委的提名,那就没有必要再为该影片投票,学院会启动类似于渗透效应的机制,使用分数衡量方案进行得票次高影片的筛选。当每个奖项的候选影片都达到规定的得票数量后,学院成员会进行第二轮评选。这一轮会简单一点,成员只需要在每个奖项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候选影片。在本轮成员可以评选自己专业以外的奖项,不过学院还是建议成员避免评价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一些人质疑这套评选制度的公正性。评委们是否在排序之前将所有影片观看一遍才作出评价,这是一个问题。但是,更大的问题在与学院的人员构成缺乏多样性。2012年的一项报告指出,94%的学院成员属于白人,而超过77%的成员是男性。不过,据著名制片人兼学院成员格莱斯·乌文[2]表示,上述情况正在改善。然而实际上有待提高的方面还很多。比如今年参选的关于马丁·路德·金的传记电影《塞尔玛》,在上周的评选中只获得两项提名。对此有人不满,也有人对于学院成员的评选偏好不屑一顾(因为历年奥斯卡获奖人大多是白人)。
⑤ 奥斯卡的历届最佳影片
1、2019绿皮书
Green Book
导演: 彼得·法雷里
编剧: 尼克·瓦莱隆加 / 布莱恩·库瑞 / 彼得·法雷里
主演: 维果·莫腾森 / 马赫沙拉·阿里
豆瓣评分:8.9
托尼(维果·莫腾森饰)是一个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混混,在一家夜总会做侍者。这间夜总会因故要停业几个月,可托尼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费不会因此取消,所以他的当务之急是去寻找另一份工作来填补这几个月的空缺。
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名叫唐雪莉(马赫沙拉·阿里饰)的黑人钢琴家提出雇佣托尼。唐雪莉即将开始为期八个星期的南下巡回演出,可是,那个时候南方对黑人的歧视非常的严重,于是托尼便成为了唐雪莉的司机兼保镖。
一路上,两人迥异的性格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很多的矛盾,与此同时,唐雪莉在南方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平的对待也让托尼对种族歧视感到深恶痛绝。
2、2018水形物语The Shape of Water
导演: 吉尔莫·德尔·托罗
编剧: 吉尔莫·德尔·托罗 / 瓦内莎·泰勒
主演: 莎莉·霍金斯 / 道格·琼斯
豆瓣评分:7.2
故事发生在1963年,时值冷战期间,哑女艾丽莎(莎莉·霍金斯饰)在政府实验室里工作,是那里的一名清洁女工。
年幼时,一场大病夺走了艾丽莎的声音,之后一直至今,她都在沉默之中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全部的朋友就只有画家老头(理查德·詹金斯饰)和同事塞尔达(奥克塔维亚·斯宾瑟饰)。
一天,实验室里拉响了高度戒备的警报,一个神秘的装满了水的罐子被送了进来,艾丽莎震惊的发现,罐子里关着一个半人半鱼的怪异生物。
在理查德(迈克尔·珊农饰)的带领下,科学家团队想要在这怪物身上提炼出能够制造生物武器的物质,可是在艾丽莎眼中,它不过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孤独的生命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尔莎和怪物之间竟然产生了感情。
3、2017月光男孩Moonlight
导演: 巴里·詹金斯
编剧: 巴里·詹金斯 / 塔瑞尔·麦卡尼
主演: 崔凡特·罗兹 / 安德烈·霍兰
豆瓣评分:7.4
奇伦(艾什顿·桑德斯饰)的母亲宝拉(娜奥米·哈里斯饰)吸毒成瘾根本无心照顾孩子,奇伦从小在孤独中长大,因为过于瘦小的身材而时常遭到周围人的欺侮和作弄。
一次偶然中,奇伦结识了毒贩胡安(马赫沙拉·阿里饰),从此,胡安和其女友特蕾莎(加奈儿·梦奈饰)的住处成为了奇伦的第二个家。
凯文(贾雷尔·杰罗姆饰)是奇伦唯一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感情渐渐超越了友谊。
然而,为了隐藏自己的性取向,凯文不得不在同伴的怂恿下对奇伦大打出手,之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一晃眼多年过去,奇伦忽然接到了凯文打来的电话,两人终于决定正视各自心中真正的感情。
4、2016聚焦Spotlight
导演: 汤姆·麦卡锡
编剧: 乔希·辛格 / 汤姆·麦卡锡
主演: 马克·鲁弗洛 / 迈克尔·基顿
豆瓣评分:8.8
“聚焦”是波士顿环球报的一个专栏,罗比·罗宾森(迈克尔·基顿饰)是"聚焦"栏目的编辑,栏目拥有一个独立的调查小组,组员包括萨夏·菲弗(瑞秋·麦克亚当斯饰),迈克尔(马克·鲁弗洛饰),马特·卡罗尔(布莱恩·达西·詹姆斯饰)。
当马蒂·巴伦(列维·施瑞博尔饰)接替了环球报的总编辑一职,他开始指派罗宾森和他的团队,紧跟一桩被雪藏已久的案件,一个天主教牧师性骚扰教区里的孩子。
最开始他们以为这只是个小任务,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其背后还隐藏一系列事件,涉及了上百名受害者,而教会已经私下赔偿了受害者,并派人掩盖了这些罪行。
随着调查的越发深入,他们发现这一阴谋的更多证据,不仅仅是神职人员,就在波士顿以外,甚至全世界,都在上演着这种暴行。罗宾森和他的团队遭遇到了当地官员们的掣肘。教会内的,教会外的势力都在向他们施压,想让他们放弃这个案件。
5、2015鸟人Birdman
导演: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编剧: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主演: 迈克尔·基顿 / 爱德华·诺顿 / 艾玛·斯通
豆瓣评分:7.9
早已年过半百的里根·汤姆森(迈克尔·基顿饰)曾经是一名风光一时的好莱坞电影明星,他所塑造的超级英雄飞鸟侠家喻户晓。
而今荣耀早成明日黄花,不甘寂寞的里根转战百老汇,试图通过改编雷蒙德•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重新赢得关注与尊重。
无奈现实总和理想有太大的差距,剧组经费吃紧,糟糕的男主角被灯砸头,刚从戒毒所出来的女儿萨米(艾玛·斯通饰),毒舌戏剧评论员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此外请来救场的好莱坞当红小生麦克·珊农(爱德华·诺顿饰)乖戾张扬,屡屡染指篡改里根殚精竭虑打造的戏剧。
在混乱的鼓点中,命运多舛的戏剧迎来了公演的重要时刻
⑥ 中国三部电影去评奥斯卡,全部落选,奥斯卡评定的标准是怎样的
中国有三部电影参加了奥斯卡奖的评选,但最终全部落选,很显然,奥斯卡奖评定的标准是以西方电影文化为主流的。
奥斯卡电影奖的前十强名单里,没有华语电影的影子,韩国高口碑电影《寄生虫》入选,它成为亚洲电影夺取小金人奖的唯一作品。十强影片中,有八部来自于欧洲,评委如此青睐欧洲电影,是因为华语电影在奥斯卡评委那里,往往被当作奥斯卡获奖名单里的陪衬和配角。
欧洲电影的获奖率就很高,这和评委的文化背景有关。
一心想着让西方评委认可东方电影的表现形式,不可取。因为这样做往往会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东施效颦,因此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那划不来了。
⑦ 奥斯卡评选电影有什么标准
奥奖的研究范围不限于奥斯卡奖作为一种艺术现象,还应涉及其所包含的社会政治、文化时尚、商业营销等因素。每年颁奖典礼上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涉及社会政治的事件,主持人或一些颁奖人会乘机拿美国政府及其政策或国际大事开涮,会场外又有民权团体等举行示威,抗议堕胎、种族歧视等。近几届会场内外都发出一片反战之声。小金人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已深入全球各个角落,美国文化和美国价值观通过电视实况直播向世界各国传播,这是不是法国人所指出的“文化侵略”?入围或中奖影片里人物的穿戴和星光大道上明星的穿戴,都会作为流行标志带出一股时尚热。像《断背山》和《艺伎回忆录》就将给今年春夏的国际时尚界带来粗犷、狂野的牛仔衫裤风和花朵织锦缎加腰带的和服风。还有,影片什么档期发行入围奥斯卡奖的机率更大?如何拉票才能胜出?须知,一旦获得最佳影片或最佳外语片,票房就可以增加1200万——2000万美元,演员获奖的话,片酬也可增加300万——400万美元。难怪好莱坞各大公司都有一批专门搞“奥斯卡竞选”的高手。总之,对奥斯卡奖的研究应该是全方位的,从艺术、社会、政治、文化、时尚、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⑧ 有关奥斯卡获奖电影和豆瓣评分的问题
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是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评定优秀影片时,在“艺术”与“商业”之间何去何从?这也是奥斯卡历年引起的最大争议之一。通常情况下,奥斯卡评委对此采取折中手段,选取的影片一般既“艺术”又“商业”,两者达到最佳结合点,既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卖乖之嫌。但也有绕不开的年份,偏偏出现极端“艺术”却也是极端“票房毒药”的影片,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评委往往选择的是放弃。上世纪全美经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凯恩》就是一例。在第十四届奥斯卡时,学院对评奖规则还未进行改革,采取的是资深影评人评选制,专家们折服于《公民凯恩》高超的电影技巧,给予了9项提名,但影片上映以来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绩和在公众中冷清的反应,让评委们在最终评定时感到颇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奖给予了它的对手《青山翠谷》,《公民凯恩》仅获一项最佳编剧奖。
⑨ 如何给影视作品评分
网友是不可以投票的
评奖规则
奥斯卡金像奖从一九二九年开始,每年评选、颁发一次,从未间断过。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参加评选。金像奖的评选经过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的获奖。
获奖名单是高度保密的。学院会员投票后,选票交由美国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
务所(PWC)加以统计。选票放在保险箱内,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日夜守护。统计后的用纸则全部烧毁,绝对保密。各项获奖名单,分别装入密封的各个信袋,直到颁奖当日当刻,由司仪当众拆封宣布。
奥斯卡评审规则由两部分组成:评审机构规则、评审奖项规则。
奥斯卡的评审机构概说起来并不复杂,分为二级金字塔形式,最高层是学院主席评审团,下设学院分支评审团。主席评审团人员从下属14个分支学会(演员协会、导演协会、艺术指导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师协会、编剧协会,电影执行人员协会、电影剪辑协会、电影制片协会、音乐协会、录音协会、公共关系协会、短片和长片动画协会、视觉效果和作者协会)中选拨出来。除主席团主席来自电影剪辑协会外,其他成员分别从余下每个协会中分别挑出三名代表组成。主席团官员包括主席、第一副主席、两个副主席、财务主管和秘书长,任期为一年,连任不超过四任。学院的管理活动主要在学院主席所任命的执行官监督下进行。主席团成员每届任期一年,在同样职位连任不超过三届。主席团成员资格聘选的主要条件是你在这一行业的贡献和声誉,和最少两名在职委员的推荐。主席团下设的分支学会评审团,除了职业评委外,还包括一支庞大的自愿参与会员队伍,每个分支自愿参与会员达到五、六千人次,这其实才是奥斯卡影响的真正来源。
相对于奥斯卡的评审机构规则,奥斯卡的评审奖项规则可谓相当繁琐,有几十页之多。奥斯卡的年度规则尽管近些年来几乎无甚变化,但仍然还是会被准时、一丝不苟地发布到官方网站 http://www.oscars.org 上。
规则正题包括几大部分——对参赛影片的资格条件限定、投票规则限定以及针对各类奖项的具体评选办法。
⑩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怎么评选的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也并不是一直都有的。在前19届奥斯卡奖的评选中,是一直没有设立最佳外国语影片奖项的。
从1947年度第20届评奖开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名字才出现,但它还不是单独设立的一个奖项,而是纳入到特别奖之内颁发的。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56年度的第29届评选时,才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奖项从特别奖中划分出来,作为一项单独的主要大奖颁发,从而使这一诱人的大奖一直闪耀着令人激动的光辉至今。
根据学院定下的有关规定,参加这一奖项评选的影片,只能是从前一年的11月1日至上一年度的10月31日为止、在某国的商业性电影院作过营业性公开放映的大型故事片才能参加评选。规定中有一点比较宽松的地方,那就是该部影片可以未曾在美国公映过。但又规定,每个国家只能选送一部影片参加评选,并且必须要有该国的电影组织或审查机构的推荐书。
参加最佳外语片评选的影片必需打上英文字幕后,才能送交给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下属的外国语影片委员会,接受该专业学术委员会的提名审查。该专业学术委员会在观摩、审查了所有选送的外国语影片之后,和提名投票一样,让全体委员用记名方式投票选出5部提名影片。
至于到底谁能够从这5部提名影片中脱颖而出获奖,那只能由6000多名学院会员来评出一部最佳外国语影片,该奖只授予作品,不授予任何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