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闪光灯如何打出电影光

闪光灯如何打出电影光

发布时间:2022-11-27 13:30:07

1. 如何利用相机自带闪光灯拍出柔光效果

感谢邀请!
如何利用相机自带闪光灯拍出柔光效果,一般用过单反机顶闪光灯拍摄的都会发现光影效果很硬,不柔和。
那么如何用闪光灯拍出柔光效果呢?
一,最简单的办法:跳闪。
跳闪就是不让闪光灯直接打在拍摄主体上,改变闪光灯的角度,让光线经过反射以后照射到主体上,光线就柔和了。
如图示拍摄对比效果:
如图示,利用天花板跳闪:
如图示,利用墙壁跳闪:
二,最方便的办法:反射板。
利用闪光灯自带的反射板,广角扩散板就可以拍出柔和的闪光效果。
三,最正规的办法:闪光灯柔光罩。
加一个闪光灯专用的柔光罩,就可以很容易的拍出柔光效果。

2. 摄影闪光灯的布光顺序是怎么样的

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他的每一张照片都有与众不同的灵魂。除了源于摄影师敏锐的观察和捕捉,还需要一盏好灯,来自光影的塑造烘托,毕竟,摄影终究是离不开光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布光顺序是怎么样的。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两个概念
一、硬光
所谓硬光是指强烈的直射光。硬光下能形成阴影。有的景物的阴影是很有表现力,它不但以增加画面的纵深透视感,而且与亮部的明暗间隔形成有节奏感的韵律,增加画面的美的感染力。
一般情况下,硬光容易控制和调整,通过调节补光灯具上的挡光板或用人工旗板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硬光,为影视制作创造出丰富有层次的暗部和生动迷人的照明效果。
二、软光
所谓软光是照明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显阴影的光。它是一种漫反射性质的,光源方向性不明显。软光,由于光质柔和,没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没有明显的影子,反差柔和,所以影调平柔。
软光在使用上比较随意些,漫射光表现人物比较细腻,特别是女性人物,使用柔和的漫射光,会使人物更显得年轻、美丽富有朝气。影调层次丰富,具有视觉活力。现代的影视拍摄对人物都采用这种照明方式。较漫射的光源照明大多采用透过柔光纸、柔光罩、柔光屏,蝴蝶布附属设施来处理的。
三、正确的布光顺序
1、主光
主光,也常称为“基调光”或“造型光”,在布光中占支配地位,也就是拍摄的主要光源,对照片的影调起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说,主光是拍人像时对着人物正面的光源,可以决定画面的明暗对比。
有的情况下,在拍摄时只需要主光就可以满足拍摄要求。
2、主光+辅光
辅光也叫副光,是指照在没有被主光照射到的阴影部分的辅助光线,对画面的明暗起调节作用。辅光一般使用柔和的软光,可以使用灯光或者反光板。通常来说,当主光不能满足拍摄需求时,主光+辅光的结合能够使照片更加理想。
3、背景光
背景光,是指照明背景和环境的光线,主要是打亮背景光影之后,和人物形成映衬对比,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还有表现环境气氛和影调的作用。拍摄场景是多变的,时而明亮,时而黑暗,这个就是就需要添加背景光,适当地调节光线。
4、轮廓光
轮廓光,是让人物有明亮边缘的光线。从人物后面照射,可以让人物和背景分开,产生空间立体感,一般照射在人的头、脸等边缘部位。在进行人像拍摄时,可以将轮廓光打在发丝、肩部等位置时,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光位一般为一个,但有时根据需要可用二个或多个。
5、装饰光
装饰光主要是对被摄体的某些局部或细节进行装饰,它是局部、小范围的用光。装饰光与辅助光的不同之处是它不以提高暗部亮度为目的,而是弥补主光、辅助光、背景光和轮廓光等在塑造形象上的不足。
在以上布光过程中,由于光是一种种添加的,后一种光很可能会对以前的光效产生影响,因此,在布光完毕后,还需仔细审视整体光效,是否有明显欠缺或不合理的地方。

3. 怎样使用闪光灯-正确利用闪光灯拍照片的技巧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大多数外接闪光灯的灯头都可以旋转一定角度。将灯头指向天花板,经过天花板反射的光线同样也被柔化了。只有一种情况会有点问题——天花板有颜色。如果天花板不是白色的,那么光线也会带上同样的颜色。所以在拍摄前先试拍一下,看看效果能否接受。木质的天花板会形成暖色的光线,往往效果更好。4. 离机闪光在不使用柔光罩的情况下,离机闪光是唯一能拍出精彩照片的方法。离机引闪线非常便宜,却很有用。把闪光灯装在引闪线的热靴座上,放在相机左侧或右侧位置,这样可以避免直射的光线造成生硬的效果。你可以把离机闪光灯装在三脚架或专用灯架上。使用闪光灯拍摄,你需要不停地练习,直到掌握所有技巧。理解相机闪光灯的工作方式,以及如何改变各项设置。只要熟悉了闪光灯的使用,你就可以自由发挥创造了。

4. 如何用闪光灯打出较自然的光

摄影用光一原则:发光面积越大,光线越自然。

因此,如果用闪光灯直打,即使加柔光设备也会是较硬的光,因为本质还是点光源。

唯一办法是用跳闪。就是将闪光灯对准天花板,或四周墙壁闪光,或对准其它白色大物体,利用它们的大面积反射光来照亮被拍物,这样的光才会自然。

跳闪是门学问,要多练多试才能掌握。

5. 怎么调闪光灯才能拍出影子 Iso100 快门200 F13 拍出来竟是曝光严重的 求教

1。闪光灯功耗调太高了,距离也太近了。只需把闪光远离主体,功率按曝光需求降低即可。

2。相机设置到了自动档或半手动档,导致相机参与了曝光调整,请设置到M档(纯手动档)进行拍摄。

6. 如何有效使用闪光灯营造出好光线

导语:一般大部份初学摄影的朋友都会害怕使用闪光灯,觉得闪光灯打出来的光很硬、不自然,甚至拍摄人像时拍得对方满面油光…笔者会于这篇文章介绍一下如何有效使用闪光灯,利用小型闪光灯和各种灯具营造出好光线!

如何有效使用闪光灯营造出好光线

在介绍使用闪光灯前,首先亦有几个重要因素需要大家知道的:

平方反比定律 (inverse-square law)

灯愈近,光线愈柔

方向,角度的影响

光比 (Light Ratio)

背景光度由快门决定,闪光灯决定主体光度(相同iso情况下)

闪灯的gn值

由于闪光灯实际的理论亦非常复杂,笔者决定用自己以往的理解,转化为简单的解说:

(一) 平方反比定律

如下图所示,

当点光源与物件距离为1m时,输出为1/1 , 光圈为F16

当点光源与物件距离 为2m时,输出为1/4 , 光圈为F8

当点光源与物件距离 为3m时,输出为1/9 , 光圈为F4

当点光源与物件距离 为4m时,输出为1/16 , 光圈为F2

由此可见,下图点光源发出的光,当距离1m 去4m时, 随距离愈远,光的变化愈少

(二) 灯愈近,光线愈柔

原因是,光源愈阔,光就更柔,而闪灯愈近,光源面积对主体而言就愈大

而光的柔,硬,是描述阴影边缘的清晰程度

柔光,可以看见鸡蛋的影子没有很硬的边缘

硬光,可以看见鸡蛋的影子边缘十分清晰

三,方向,角度的影响

闪光灯的方向,角度,可以表现到物体的形状,轮廓,深度

而闪光灯是模拟太阳或者现场光,所以角度主要是由高位向下照

一般如果拍摄与灯光的位置,以及照明方向相同,会令主体缺乏立体感

四,光比 (Light Ratio)

一般亮部与暗部的测光值相差一级时,光比是1:2,

一般亮部与暗部的测光值 相差两级时,光比是1:4,

一般亮部与暗部的测光值 相差三级时,光比是1:8。

如果光比是1:1的,主体侧会欠缺立体感,而光比愈大,主体的阴影部份则会更深色

五,背景光度由快门决定,闪光灯决定主体光度(相同iso情况下)

如果在相同ISO 情况下,背景光度是由快门控制,而闪光灯是决定主体光度

但是,如果快门太慢,亦会影响到主体的光度,因为主体亦会吸收环境光。

六,闪灯的GN值

笔者是使用Nikon 的 SB900 与 SB910 ,

根据SB910的说明书,一般在35MM ZOOM ,ISO100 的话, 是34GN

下图的表格,虽然不需要背,但是亦需要知道。

讲解完了以上六点,笔者就开始讲解一些小弟有使用的灯具,毕竟闪光灯是要配合不同灯具,才能做出不同的效果

不同的灯具

正方形的柔光箱 (Softbox) – 方向性高,照明范围受softbox大细所影响,但可以容易控制到照明的方向与角度,适合拍摄两至三人

白色柔光伞 (Umbrellas) – 方向性低,照明范围大,方便携带,适合拍摄大合照用

蜂巢 (Honeycomb) – 方向性高,照明范围需要视乎用那一种度数的honeycomb,适合打发光用

颜色gel纸 ( Colour Effect Filters) – 一般闪光灯为5500k 色温,加入Colour gel 是改变闪光灯颜色或者色温

无线引闪 (Trigger) – 负责控制离机闪灯

闪光灯 (Flash) – 造出人造光源

灯脚及灯头(Light Stands&Umbrella Swivels) – 安装闪光灯及灯具

小型反光板(Bounce Card) – 机顶灯时令光更加柔

左上为蜂巢,右上是无线引闪;左下是颜色gel纸,右下是Bounce Card

左上为正方形的柔光箱,右上为白色柔光伞,下方为灯脚

介绍完器材之后,开始进行拍摄的部份

首先我想再讲解一下闪光灯的设定上的技巧,如下图所示

闪灯上可以设定ZOOM,POWER,只要将闪光灯头扭成90度,更可以设定拍摄时的`ISO,光圈,闪光灯就会计算出适当的距离,令曝光准确

一般笔者最常用到的会是ZOOM,POWER

如利用softbox的话,会将zoom 设定为35mm左右

使用白色柔光伞的话,会将zoom 设定为24mm左右

如没有蜂巢的话,会将zoom 设定200mm,再加上Bounce Card遮下方,令闪灯不会照到地面太光

许可的情况下,我都会使用SOFTBOX,而且与主体距离非常之近,因为灯愈近,光愈柔,而且光近的话,根据平方反比定律愈近光源的话,光的变化愈大,愈能造出戏剧性的光线。

因为光太远的话,光会没有变化,令相片变得平面。

在拍摄人像照的话,如对方是望向镜头的话,眼神光就更加重要,所以拍摄望向镜头的照片的话,灯光就不能太侧,否则会令照片没有神眼光

但一般情况下,相机与闪光灯的相差的角度,尽量最少有30度以上,令到主体有更强的立体感

而拍摄的部份,小弟亦会分成三部份,包括日光,夜晚,室内拍摄时使用闪光灯的心得

首先,笔者不论在日与夜的情况,在利用闪光灯拍摄前,都会先测背景光,先考虑背景光度,再决定主体的光度

大家需要记着,如果快门并不是太慢,只有闪光灯会影响主体光度,而快门则是控制背景光度

利用闪光灯拍摄时,亦需要考虑到光源的方向,考虑如何模仿太阳,或者现场光

相机设定

光圈:f2.8-5.6

快门:最低1/100(因为有机会手震)

iso:日光时400-1600iso,夜晚1600-3200iso

色温:日光时约5500k,晚间时约3100k (闪光灯需要使用FULL CTO GEL,令闪灯色温变黄,而相机设定于3100K时,主体颜色会正常,但令环境不会太黄)

闪灯:大约1/32-1/4 power , 根据距离而定

日光拍摄时,笔者其实倾向使用自然光加反光板,但当环境在实太暗时,就会利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夜晚拍摄时,先测背景光,然后再决定主体光度,大多数情况不是太慢快门的话,iso需要推高

室内拍摄时,使用1/160快门,纯闪光灯相

日光拍摄的部份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灯在右方补人的光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灯在右方补人的光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灯在右方补人的光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灯在右方,利用更快的快门,令背景比主体减一级左右,更凸出主体(如快门更快亦不能压暗背景,则降低ISO或者收光圈,闪光灯输出再加强)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灯在右方,利用更快的快门,令背景比主体减一级左右,更凸出主体(如快门更快亦不能压暗背景,则降低ISO或者收光圈,闪光灯输出再加强)

开始接近天黑,背景更黑利用softbox加闪光灯在头顶上前方的45度,这个灯的优点是令腮位令黑,令人更瘦,但缺点是会令眼袋太大

夜晚拍摄的部份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考虑到画面的右手是LED灯,所以闪光灯亦放左右手边,令到模特儿脸上的光像是因为LED灯照亮的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再决定主光源在左手边,这照片不足的地方就是照片右边的头发太黑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再决定主光源在左手边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再决定主光源在左手边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再决定主光源在右手边,但闪光灯的输出比现场光大概光2/3左右

先测现场背景光,利用了softbox,再决定主光源在左手边,这照片不足的地方也是照片右边的头发太黑,

其实应该在右边的后方,加入多一支闪光灯再配合蜂巢打发光,利用蜂巢的原因是角度窄,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地方

到室内拍摄的部份

这张照片使用了两个SOFTBOX,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光比大概是1:8左右

右手边是主光,左手边是补光,背景照亮头发及背部,勾画出背部曲线

这张照片使用了两个SOFTBOX,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光比大概是1:4左右

右手边是主光,左手边是补光,背景照亮头发及背部

利用了softbox,再决定主光源在右手边,光比大概1:8左右,而脸上的阴影则令模特儿更瘦

单一光源,右手边为主光源

这张照片使用了两个SOFTBOX,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光比大概是1:8左右

左手边是主光,右手边补手及背的光

这张照片使用了两个SOFTBOX,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光比大概是1:8左右

左手边是主光,右手边补光

这张照片右边是白色柔光伞,左边是softbox,光比大概是1:2左右

右手边是主光,左手边补光

最后的总结:

光线与相机的角度最好相差15度以上,令主体产生立体感,尽量不要相机与闪光灯向的方向相同。

要造出好的光线,除了光源面积够大之外,光源亦需要近,灯愈近,光愈柔,愈近光源的话,光的变化愈大,愈能造出戏剧性的光线。(需配合灯具)

光太远的话,光会没有变化,令相片变得平面,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除了因为你靠的不够近之外,是因为你的闪光灯不够近,造不出戏剧性的光线。

最后笔者亦建议,一般初学者最好是先使用一支灯去进行拍摄,毕竟多个光,多个影,会更难处理照片内的问题,所以初学者适宜先学习单灯

7. [转载]【技术探索】如何使用闪光灯的色片

最近一直纠结于闪光灯的色片,四处查询中文资料未果,和群内诸位探索研究了多日,自己也试验各种情况,这里把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估计还有不少是错的概念,也请指正,拍砖。【色片的作用】改变光线的颜色调色光线的色温其实两者又是一件事情,色温改变了,光线的颜色随之改变,这个一开始让我很困扰。所以我把这个问题一分为二来理解了。第一个用途是让5500K的日光如何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个思路可以在尽量少带入环境光的时候来想,我是这样认为的。20%的环境光不会对色温有太多偏差。我设定相机白平衡为日光或者 5500K ,闪光灯默认的色温就是5500K,所以闪灯不加色片直打出去的光就是白色的。我如果希望让主体(往往是人)呈现更温暖的色调,大师往往都是这么干的,加一片1/4 或者 1/2的CTO,闪灯出来的光线色温变为了 4500K (1/4 CTO) 或者 3800K (1/2 CTO),自然呈现出一种温暖的色调。我可以按照光机大师的说法,轮廓光采用 1/2 CTB, 就会有一种蓝蓝的冷调感觉,其实这个时候的轮廓光色温已经是9600K了,这就是一个不同色温的光线的一种混合,然而相机的设定是日光 5500K 固定值,我们就比较容易的可以预见到我们添加的色片所呈现出来的效果。第二个用途是让不同色温的环境光光线,混合闪光灯的光线一同呈现白色。如果环境光,是日光灯之类的,大约4000K 左右的光线,如果我们设定白平衡为4000K,或者自动白平衡,相机会大致把白平衡调整为4000K左右,这个时候如果闪光灯不调整色温还是5500K 输出的话,照片就会呈现出一种蓝色调,加上一个1/2 CTO 把相机设定改为3800K 左右,相对可以得到一种比较正常的色调。 不过第二种做法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很方便的,我会偏向于采用第一种用法,相机永远设定为日光,那么就是橙色就是显示橙色,蓝色就是显示蓝色。一直想找一个表格有所有的色片在闪光灯上,调整后输出的色温,但是都不全。ROSCO的色片的,不过不同色片的厂商标准肯定不一样,山寨的应该不能全参照。1/8 CTO 4900K1/4 CTO 4500K1/2 CTO 3800KFull CTO 2900K1/4 CTB 9600K1/2 CTB 16000K 暂时没有遇到要用绿色色片的时候,所以不去研究了。自己拍了很多样片,但是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有兴趣其实自己测试一下,大家再讨论一下也许都能会比较清楚了。

8. 电影摄影辅助闪光人像拍摄的步骤与技法

电影摄影辅助闪光人像拍摄的步骤与技法

辅助闪光亦称闪光补助光。对主光起辅助作用的闪光光线,它可以弥补因主光引起的被摄体光比过大,明暗反差过强的缺陷,调整画面反差层次,使画面阴影部分得到恰当的照明,同时使阴影部分或高光部分的纹理细节得到恰当的.表现,增强质感,减淡阴影。辅助闪光可以是一两个,也可以是多个,按拍摄需要而定。辅助闪光方向一般在照相机左右60。角之间,灯位在视平线以上30。俯角之内。要避免辅助闪光强于主光而冲淡主光效果,应适当降低反差,但又不能过弱,否则层次表现不出来。

辅助闪光人像具体拍摄步骤

针对主体人物高光进行测光,(注意:曝光不宜过爆,更不能不足。过爆会使高光失去层次,不足会使辅助闪光光比无从控制,甚至会使辅助闪光冲淡持续光源效果)

利用闪光灯对主体进行补光,并使闪光光源强度在同等感光度下比持续光源曝光组合的光圈值弱1~3级光圈,就可得到不同光比的辅助闪光人像效果(注意:如使用的是全自动机顶或机顶外接闪光灯时,可将闪光灯曝光模式设置为全自动状态,并将闪光灯曝光补偿减1~3级,以得到不同光比的人像效果)

提示

光比,即被摄物体的高光和暗影之比,在摄影中把光比量化最简单的解释是光量比与曝光差值的关系。如感光度数值的整级变化为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00和ISO200相差一整级曝光(1EV),而ISO200所需要的光量是ISO100所需要光量的1/2,所以高光和暗影相差一整级曝光(1EV)时,其光比为1:2。以此类推,ISO100和ISO400相差2EV,光比为1:4。ISO100和ISO800相差3EV,光比为1:8。而光比在1:8以上,暗部很容易失去层次,甚至趋于全黑。所以,在拍摄时,大都把需要表现层次的区域光比控制在1:8范围内。(关于光比的详细解释,请参见基础三角光光比测量章节)。

景物拍摄的要点

在摄影的实际操作中,许多初学者对景物的控制力较弱,拿起相机就拍,有时效果不错,有时却差强人意,甚至有时感觉不知从何入手,其实无论拍摄人物或是景物,都有其规律和要点。

;

9. 运用光线拍出电影感人像旅拍

导语:如何正确的用好光线拍出电影感觉的旅拍呢,下面我给出了一些小技巧,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小伙伴们赶紧学习起来吧!

运用光线拍出电影感人像旅拍

很多人都说我的旅拍作品有一种电影的画面感。简单分析,我认为主要源于以下三点:

一、真实而具有感染力的光线,学会寻找有魅力的光线,充分运用现场光,调整角度和位置使人物在环境光下得到最真实、自然地呈现,即便补光,也要学会“隐藏”和“融入”;

二、丰富且重点突出的构图,尽量运用标准视角或长焦镜头,避免镜头畸变和刻意营造视觉冲击力,充分利用画面元素和镜头景深特点,在环境中去展现人物,营造氛围;

三、自然并由心而发的情绪,使画面传递出心灵的共鸣,摄影师的引导和情境设定很重要,这种技巧更多是来自经验。

接下来我将分三期详细介绍,本期先从光线讲起。

▲瑞士卢塞恩夏季的傍晚,顺光环境,人物正常曝光,前后景会被压暗。忘情的亲吻,倾斜的构图,使画面更具动感。低色温的夕阳和金黄色的座椅将新人映得暖洋洋的,后期降低了饱和度,增加了黄色调成分,使画面更具复古味,呈现出胶片质感的电影风。

一、不同光照条件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以下三张照片,全部是夏季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拍摄的。体会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画面呈现出的不同氛围。

图一,傍晚五点,顺光角度,夕阳温暖而强烈,将大地涂满一片金黄,光比较大,景物色彩饱和且浓烈,人物皮肤明亮、温暖;

光圈:f/2.8,快门:1/3200s,焦距:45mm,ISO:50

在强烈的顺光下拍摄,以人物为主调整好曝光即可。拍摄时注意婚纱与教堂不能过曝,这时天空被压得很暗,呈现一种怀旧的复古味道,较低的色温让人物肤色自然呈现一种金黄的暖色。如使用大光圈拍摄,需要注意相机的感光度与快门的极限。

图二,傍晚七点,落日快接近地平线,逆光角度,此时光线已经变得很柔美,将麦穗映得闪闪发光,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环境氛围感很强;

光圈:f/11,快门:1/800s,焦距:45mm,ISO:50

夕阳从人物身后穿过头顶,此时无需任何补光,人物面部也能获得较为正常的曝光。后期压暗了天空,呈现梦幻意境。顺光拍摄时画质高,色彩还原好,后期无需过多处理,逆光拍摄时,需要适当提亮人物,压暗天空。

图三,日落后,借助天光拍摄,散射光下人物肤色自然、柔和,画面反差小,细节丰富,整体感觉平静温润。

光圈:f/2.8,快门:1/800s,焦距:150mm,ISO:50

日落后天光未全暗,此时明暗反差已经很不明显,整体呈现出散射光状态,细节丰富,人物肤质还原好,肤色自然。此时的背景与人物的反差小,为了突出人物,后期对背景环境做了压暗处理。

顺光

顺光的优点是色彩还原好、饱和度高、成像清晰;低感光度下画面质感强,更接近其原型;环境细节丰富,特别是云层的细节,人和景物的受光均匀,曝光比较容易把握。顺光的缺点是缺乏空间表现力,画面相对较平,且光质较硬,人的皮肤若有瑕疵则一览无遗,后期修饰上需要更多技巧。我在选择顺光拍摄时会利用镜头的景深特点,突出人物,打破平淡。

光圈:f/3,快门:1/2500s,焦距:45mm,ISO:50

意大利夏季的傍晚,这时太阳与地平线大约呈45度角,是最适合拍摄顺光人像的时间。阳光从人物正前方照亮面部,夕阳时段的低色温可以让皮肤呈现一种金黄色的质感。远处的云在顺光下充满层次,环境被压得较暗,配合后期调整,展现出一种温暖的怀旧感。

逆光、侧逆光

逆光、侧逆光的优点是空间立体感更强,影调和层次更加丰富,整体环境的通透度高,人物会出现轮廓光,很容易营造唯美氛围。当逆光散落时,搭配大光圈可以营造朦胧柔美的画面感,小光圈下可以形成梦幻的星芒光束,还可以尝试拍摄剪影肖像,逆光能带来更大的创造空间。缺点是曝光和细节较难控制,曝光点的选择很重要,有时还需要人为补光来控制画面反差。

光圈:f/2.8,快门:1/800s,焦距:45mm,ISO:50

意大利皮恩扎夏季的落日,这时阳光还很强烈,相机水平位或者低角度拍摄就会带到天空,很难控制反差,容易画面过曝。于是我选择高角度俯拍,避开天空,以逆光下通透的草地作为背景。此时的夕阳为人物勾勒出了一圈轮廓光,漏进画面里的逆光更增加了朦胧梦幻的氛围。

散射光

散射光,是太阳光线被云层或雾气所挡而形成的柔和、均匀的`照射状态。薄云遮日、阴天、雨天、雪天以及日出前、日落后等天气,都会出现散射光,此时景物影调容易显得平淡,色彩比较灰暗。散射光条件下,不宜拍摄全景深的大场面,并且色彩的处理十分重要,拍摄距离的远近与色彩的饱和度成正比,所以尽量选择鲜艳的元素作前景,以提高画面的反差,避免景物影调平淡。

光圈:f/2.8,快门:1/1000s,焦距:45mm,ISO:64

夏季的意大利皮恩扎,太阳在较厚的云层间穿梭,画面对比度不高,草地、天空、人物在前期都可以保留更多的细节。相对晴天的顺光、逆光拍摄而言,这种散射光下较为柔和的明亮,更适合表达清新的意境。

二、拍摄时段的选择

午后至夕阳时段

晴天的午后至日落前,是外景人像拍摄的黄金时间,无论是顺光、逆光或者散射光,都可以充分表现出特定的氛围,冬季为15-18点,夏季为16-20点。想要拍出更具电影感的画面,对于环境光的利用是关键,我习惯也喜欢用自然光拍摄。日落时段的光线色温低,令照片温暖而“有情绪”,更易表现故事性或人物的情感;光线照射角度平,拍摄的范围更大,画面的细节层次更丰富;顺光时色彩还原好,可以压暗环境,充满胶片感,逆光时通透度高,可以创造唯美、梦幻的高调氛围。

光圈:f/2,快门:1/250s,焦距:45mm,ISO:50

哥本哈根的日落时段,夕阳穿过冰淇淋餐车的窗户照射进镜头,利用餐车阻挡部分直射阳光,减弱逆光带来的强对比,营造出梦幻的童话氛围。人物的情绪、动作很贴切,后期适当提亮人物即可带来电影画面感。

光圈:f/2,快门:1/2500s,焦距:50mm,ISO:50

日本冲绳的海滩,日落的太阳刚好从较厚的云层里露出来,于是形成了“耶稣光”。因为太阳光入射角很低,此时只要调整人物的位置和拍摄的角度,控制好画面中的反差,即可利用自然光完成拍摄,形成独特的漏光氛围,特别注意曝光要准确。

多云的晴天

多云且云层变化大的晴天也是绝佳的拍摄时机,很适合创作大场景的全景画面。云就像是太阳的魔术师,能给你带来更丰富的光影变化,在这样的天气拍出的画面,既不会像阴天那样平淡乏味,又不会像大晴天那样难以控制景物的曝光。需要注意的是,要善于观察和应变,控制好人和背景环境的反差。

光圈:f/2.8,快门:1/2000s,焦距:45mm,ISO:100

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原野,下午15点的顺光,画面通透明亮。天空的云层较厚,云遮住部分阳光的照射,使原野上有着梦幻的光影变化,充满意境美。需要调整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等待最完美的光线。

日落的余晖

无数美妙的电影桥段都是在落日余晖中展开的。此时太阳已降到地平线下,虽然天空的晚霞依然温暖、明亮,但已不足以照亮地面上景物的细节,拍摄出的画面对比强烈,会呈现出较大的反差。此时,意境美远大于对细节的展现,需要注意的是,想要更好得呈现晚霞云彩,人物往往会欠曝,补光时应考虑环境光源的方向及色温,做到浑然天成。

光圈:f/1.6,快门:1/8000s,焦距:50mm,ISO:100

佛罗伦萨老桥,该场景的构图决定了光线为侧逆光,太阳已接近地平线,为了保留天空晚霞的色彩,在画面左前方用闪光灯加暖色片为人物补光,模拟夕阳效果,自然是实现电影风画面的基础之一。

傍晚“带密度”

华灯初上,晚霞刚隐,天空的颜色还未全黑,这个夜幕将至未至的时间段就是“带密度”时间。简单地说,就是日落后、灯亮起的一小时内,此时天光与地面灯光的光比基本为1:1,呈现在画面里天空和建筑都是有细节和颜色的,整体效果华丽、梦幻。时间再晚一些的话,天空就是一片死黑了,所以要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最佳时段。

光圈:f/1.4,快门:1/60s,焦距:50mm,ISO:500

意大利五渔村,日落后背景中的建筑都亮起了灯,已经没有其他可借助的自然补光光源,于是采用低色温的手电筒打亮人物,以更好得保留环境氛围,最主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冷调环境中的温暖感。

三、补光或不补光

决定补光或不补光的关键在于,想要获得的氛围以及希望整体画面呈现出何种效果。想要实现电影的画面感,就要更多地留存环境光效,即便补光也尽量选择符合环境光逻辑的照明风格,强度、角度、光质、色温,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有条件还可选择恒定光源来补光。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种情况,都应尽量保留画面的细节,并营造对比,包括冷暖对比和明暗对比,使整体画面呈现出自然的氛围,弱化人造光的“存在感”,做到浑然天成。当然,有时也不需要运用人造光源,只需调整人物站位、姿态,面部的朝向,就可实现理想的光照效果。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种常见的情况。

阴天光很平,需不需要补光?

- 补光,利用色温差异营造夕阳效果

光圈:f/1.4,快门:1/1250s,焦距:50mm,ISO:200

日本冲绳,阴天云层较厚,整体画面偏清冷,手动设置相机白平衡4000k,人物面部用闪光灯加暖色片照亮,模拟夕阳效果,突出人物表情,形成柔和的冷暖对比,后期减少青色的饱和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闪光灯的输出指数不宜过大,否则会破坏画面的自然度,影响氛围的表达。

- 不补光,柔和而明亮的散射光更适合表达细腻情感和柔润色彩

光圈:f/1.4,快门:1/1250s,焦距:50mm,ISO:200

托斯卡纳夏季的上午,云层非常厚,但是太阳透过云层照射出的散射光很舒服,就像一个明亮的大柔光箱,此时人物、大地、天空等细节都可以保留。一般来说,上午的散射光质感更好,明亮、柔和、温暖,会使整个环境通透、润泽。下午的散射光中,景物的色彩还原就会差一些。云层里漏出了些许阳光,洒在背景的原野上,更增添了梦幻感。后期可适当提亮人物,压暗天空,增加饱和度,会令色彩更鲜嫩。

大场景元素繁杂,需不需要补光?

- 不补光,调整人物站位,利用太阳实现戏剧光效

光圈:f/1.4,快门:1/1600s,焦距:50mm,ISO:200

此时为午后16点,顺光角度拍摄,云层让阳光变得时隐时现,背景环境中明暗层次丰富。画面的整体曝光基准为新娘的面部,为了突显人物,我等待阳光穿过树丛刚好照射到新娘脸上的瞬间,形成一种戏剧化的光线效果,同时利用大光圈长焦镜头压缩景深,斑驳的背景如油画一样。

- 补光,平衡光线反差,强化环境氛围,还原柔美肤色

光圈:f/1.4,快门:1/1600s,焦距:50mm,ISO:200

当时已是傍晚,整体环境阴冷。虽然雪地如同一面巨大的反光板,使人物均匀受光,但由于雪自身的反光率很高,依然会和周围环境有比较大的反差。为了保留雪地的细节,我利用闪光灯加暖色片为人物补光,控制好闪光灯输出功率,只填充人物面部,还原肤色,保留真实氛围。

夕阳逆光反差大,需不需要补光?

- 不补光,剪影效果突显形体轮廓,展现意境美

光圈:f/1.4,快门:1/2000s,焦距:50mm,ISO:200

长滩岛的日落,新娘拖动裙摆在海边跑动,此时如对逆光下的人物强行补光,就会失去场景本身的氛围感,虽然可以照亮人物,但反而不如剪影表达得真实、有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姿态是关键。即便拍摄剪影也要调整好曝光,控制好太阳在画面中的位置,同时大逆光下自动对焦很容易失灵,建议手动对焦。

- 补光,实现环境氛围和人物情绪的细腻表达

光圈:f/2.2,快门:1/800s,焦距:50mm,ISO:200

夏季的圣托里尼,傍晚19点,这时太阳已落入地平线下,天空泛起金色的光晕。我想要保留天空的色彩层次,于是以天空为曝光点调整好相机参数。还希望在不破坏环境氛围的同时展现出人物的情绪,于是用低色温的手电筒进行补光。手电的光照强度低,恒定光源也更易控制,能够更好保留现场的唯美氛围,接近人眼的真实视觉感受。

10. 人像外拍闪光灯使用教学

导语:抛开闪光灯的存在只是为了弥补光线不足这个概念,想要拍出如同时尚杂志般的外拍质感,善加利用闪光灯进行 人像 创作,你我也能办得到。拍摄 人像 时使用闪光灯会有哪些好处?如何运用这些人造光源打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以下编辑部整理几项闪光灯使用教学,让各位在学习拍摄人像这条路不会走得太辛苦。

人像外拍闪光灯使用教学

闪光灯带来创造性光源

首先,不要误读标题。既然有了自然光,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使用闪光灯?为什么我们会讨厌刺眼、生硬的闪光照片?

闪光灯原本是为了弥补自然光的不足,比如在紧闭的室内、逆光条件,自然光照射不到。其次闪光灯可以任意调整照射角度、输出功率、光线的软硬,这比使用太阳光还要更加方便。当然,你可以将闪灯插入机顶热靴,但这除了方便之外并不是一项好的方式,不仅容易使得人物失去了立体感,且画面不自然,一看就知道是闪光灯打的。

我记得有个广告这样说:「你看得出来我化了妆吗?」来表现化妆品和肌肤巧妙地融合。而这种观念应该推广到闪光灯的使用上,让人看不出来你使用了闪光灯,这才达到了更完美的境界。哪些办法可以让闪光灯照片更加自然,与环境更协调呢?

▲柔化闪光灯光线,这一天是下午3 点,MOKOMAN 利用手中的设备创造出了清晨的感觉。

离机闪灯运用

将外接闪光灯从机顶热靴拆下,手持或者置于灯架上,换一个非直射的角度,从而让光产生方向性。另外,使用内建闪光灯或触发器,可同时触发多盏闪光灯,进而创造出主、辅、轮廓、背景等创造性光线(但前提是你需要购买、借用等方式准备多台闪光灯)。

柔光罩:为机顶闪光灯安装柔光罩,或使用柔光伞、柔光箱,甚至借由餐巾纸、纱窗等道具柔化光线以减少明暗反差感,平滑光线的阶调。

反射光线:利用浅色的墙壁、较低的天花板以及闪光灯灯头的反光卡,甚至白色床单和衬衫来反射光线到期望的位置,减弱和扩散原本生硬凝聚的光线,使人物受光更均匀柔和。这在拍摄模特儿工作的幕后花絮时会经常使用到。

输出功率:一般闪光灯的光线要比现场光强,因此使用闪光灯手动模式,降低闪光灯的输出功率。透过几次测试,变换不同的档位,尽量使用闪光灯输出的光线强度与环境光接近与融合。最终使拍摄的人物照片受光更加自然,与环境更加和谐,大大改善闪光灯照片带来的突兀感。

随身携带的摄影棚

身为一名时尚摄影师,不应只局限在摄影棚内的创作。出没于时尚重地、咖啡馆、书店或其他一些容易营造浪漫氛围的地方拍摄,往往能发现更多的拍摄题材,因此拥有一套「活动摄影棚」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它不可能像真正的摄影棚那样的专业,但它却拥有更好的机动性、低廉的价格、相对较好的效果则是它最大的特点。

你需要两到三盏闪光灯(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不需大品牌,只要全手动的即可,非常便宜;一拖二的无线快门线。两到三支灯架,建议那种前端能转换为90 度的,方便当悬臂架为美女打发丝光。黑白双伞,也就是一只反光伞,一只柔光伞,再加一套金银双面的反光板就齐全了,这一堆东西折叠后即使骑自行车也能轻松带走。

四种人像常用打光术

因为经常用来拍摄美女,有一些打光方是被称为「美女光」。比如在好莱坞影星剧照中被广泛使用的蝴蝶光,以及在蝴蝶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鳄鱼光。 ——www.fsbus.com

蝴蝶光

用来拍摄高光调的女性肖像,正面光线可以比较有效地掩饰脸部的瑕疵。适当的阴影还可以让脸部看起来更有立体感,脸庞看起来更瘦。通常的打光方式将主光置于被摄者脸部的正前方,透过高光为由上往下45 度方向投射到模特儿的脸部。这样的照明可以在鼻子下面形成蝴蝶形状的阴影。

然后在模特儿的下方增加一块银色的反光板,将主光源的光线散状地反射回去,不但可以为模特儿添加漂亮的眼神光,还可以为脸部适当的补光以减少阴影的强度和明暗反差。

而光源面积越小,阴影就越深,光源面积越大,阴影就越浅。然后通常还可以在脸下方用反光板或者另外的灯补光来调整阴影的强度。

鳄鱼光

鳄鱼光就是真正的「美女光」,因为可以让模特儿脸部得到柔美、均匀的光线,眼神光更加的特别、犀利。此种打光方式非常适合拍摄俏丽、娇媚的年轻女性。摄影师需要从两个竖起来的柔光箱中间去拍摄人物,一般上面为主光,高位向下45 度。人物的两侧需要添加反光板以减少明暗反差,并且会在美女脸颊两侧产生淡淡的阴影,从而让人物更具有立体感,协调却又不失平滑。

当然,为美女打光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U 字型光、包围打光、三角光(较常用于拍摄男性)等等。打光较少有对错之分,这取决于摄影师想表达的意境和感觉。但通常来说打光应于斜上方摄下照亮人物正面,反光板用来为另一面补光,轮廓光(通常为逆光)或发丝光(通常为顶光)从背后或上方射下勾勒出人物的立体感,背景光则朝向背景布幕打亮模特儿的身后,了解这其中的道理就不会感觉很难了,接着就是自己揣摩和创新了。在大多数拍摄模特儿的经验中,我们需要特别强调两种光 — 眼神光与发丝光,这会使美女更加完美。

眼神光

是指眼神中漂亮、闪耀的光点,它是人像摄影中「画龙点睛」的一笔,会让照片看起来更加传神,人物看起来神采奕奕。眼神光所在的位置取决于光源的角度,如果在顺光或斜顺光的照射下,眼睛则会出现明亮的光点,若眼睛没有受到光线的直接照射,则不会产生眼神光。比如在室外逆光的条件下,因为光线没有直接照到脸上,所以就不会产生眼神光。这需要透过使用反光板,或拉出外接闪光灯上的小型白色反光卡来创造眼神光。而在室内,眼神光的位置、大小、多少、形状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一般取决于以下原则:

大小:灯光离人物越近,光点就越大;反之光点越小。而光线越强,光点越大;反之光点越小

数量:正面使用灯光越多,眼神光点也越多;反之光点越少。数量以一点或两点为最佳。

形状:形状取决于反光板或柔光箱的形状,圆形、方形,甚至梯形都有。时尚界比较流行使用环形闪光灯,能够产生圆环形的眼神光。

头发光

头发光又称为分离光,是来自模特儿后上方的一束聚光,它照射到头发上并有少许照在肩膀上,但要避免将光线投射到脸颊。该光线用来避免头发漆黑一片,并且能勾勒出被摄者上半身的轮廓,使画面主体和背景脱离,让人物更具有立体感。可使用小型柔光灯箱或长型柔光箱,长型柔光箱因为比较狭长,因此会使头发光更有指向性。因为光线由上而下,你需要使用悬臂灯架,以使光线从上方向下照射,并且不会在拍摄时拍到灯架。你可以使用造型灯来预测头发光所作用的精确范围。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透过天花板反射的方法来创造头发光。

阅读全文

与闪光灯如何打出电影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书生是什么电影 浏览:62
如果有人约你看电影表示什么 浏览:57
电影西游记女儿国什么时候拍的 浏览:844
南瓜电影怎么找粤语电影 浏览:142
电影铁道飞虎好看吗 浏览:942
你打算什么时候去看电影英语怎么说 浏览:939
像大开眼界的电影有多少 浏览:211
一部好的电影要多少宣发费用 浏览:460
捉迷藏电影主题曲粤语歌曲是什么 浏览:469
满城惠友电影院儿童怎么买票 浏览:142
如何评价电影关原之战 浏览:921
美国新世界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浏览:585
死亡塔剪辑了哪些电影 浏览:42
讲一个剧院有怪兽是什么电影 浏览:163
小丑这部电影好看么 浏览:677
如何看待电影圈跨界的现象 浏览:768
战狼2电影免费完整观看 浏览:295
侦探类的电视电影有哪些 浏览:123
如何能找到网络的小电影 浏览:77
如何把电影投到墙上看 浏览: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