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期待已久的《姜子牙》为何没能重现“哪吒”效应
电影《姜子牙》海报。
“夸不出口,骂不出声。”一位网友对《姜子牙》的评论很具代表性。这部以当代视角重启封神故事的作品,耗时四年,汇聚了上千名中国动画人的心血,在人物设计、视觉呈现上精美考究,让观众耳目一新;在故事的讲述上,与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异曲同工的“用自己的方式成为神”,却没能找到合适的 情感 向、生活化“落点”,貌似宏大的主题最终没能激发观众的内心共振。倒是正片结束后,一段哪吒全家出场给“姜叔叔”拜年的彩蛋成为了全场最佳,而这,也恰恰反映出接地气的生活化叙事对观众的吸引力。
《姜子牙》没能重现“哪吒”效应,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部作品在提高国产动画美学标准的同时,也做了一项更有意义的 探索 ——到底怎样的“故事新编”能走进当代观众的心灵。
四年+上千人,极致的画面质感展现中国美学意境
虽是“封神宇宙”的第二部作品,《姜子牙》与《哪吒》其实几乎同时起步,制作周期长达四年。在《姜子牙》上映前,一份制作全阵容名单海报便验证了作品致敬匠心的情怀,让观众倍感期待。名单中列出了参与制作的动画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入行时长。上千人的名单,从28年到1年不等的入行时长,展现出《姜子牙》的雄厚投入,也致敬了国漫的代际传承。极致的画面创作匠心,也正是《姜子牙》的最大优势。
《姜子牙》光是场景概念图就累积了2317张,单个场景平均迭代70余次,不少场景都运用了二维手绘与三维特效的相互叠加。影片开头一段国风二维动画,便先声夺人。这段借鉴了敦煌壁画风格的手绘二维片段,交代了九尾狐族与人类大战的背景,分镜灵动,场面恢宏。当年,《姜子牙》导演李炜将最初的概念分镜拿给《大鱼海棠》导演张春看时,对方脱口而出:“你这个片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内行看门道,令同行惊叹的并非只有画面美感,更是惊人的工作量。区别于一般二维动画细节处的静态处理,《姜子牙》中这段二维画面中每个细节都在运动,无论是被九尾施法蛊惑的人类,还是战马、岩石、海浪等自然细节都倍显生动;为了经得起银幕“放大镜”的审视,团队还采用了超大画布制作。在这样的严苛标准下,片段中单场景图层就高达600多个,甚至超越了硬件设备的极限,即便是业内的顶尖高手一天也只能画一到两帧,工作量呈几何倍增长。
角色的设计更是精益求精。影片最终呈现的姜子牙造型,是团队在最初设计的百余个版本中精挑细选而出。姜子牙身上那件“羽毛披风”,仔细观察,其实是由树叶的经脉编织而成,这也印证了他不杀生的准则;备受观众喜爱的“神兽”四不相,则被赋予了当代萌宠的特质。为了打造四不相自然可爱的毛发质感,团队放弃了自动生成的毛发绘制系统,而是选择了最原始的手绘,光是一个几秒的酣睡镜头,就要耗时三个月调整。随处体现的传统文化细节,也装点着影片的中式美学意境。主创几乎翻遍《山海经》等古典著作,描摹其中的首饰、纹样,每一个重要角色的形象设计都有出处。就拿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为例,金仙们乍看造型统一,实则每位头饰上的花朵都不一样,而他们头饰上花朵数量为三,则取自“三花聚顶”一说。不少观众还在金仙的面具上看出了文物青铜面具的影子。
少了点“抓地感”,宏大概念难以深入人心
《姜子牙》趋于中游的评分与口碑,与其故事的呈现有关。原本奉天命的姜子牙,因不认同 “舍一人而救苍生”的理念,违抗师命,放弃封神,并说出了“用自己的方式成为神”这一豪迈宣言。这场个体意识崛起,“灵魂深处爆发的革命”带着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涉及的命题十分宏大。只是,《姜子牙》的故事始终没能找到类似《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庭叙事”切口,导致深刻有余,感动共鸣不足。
《姜子牙》起始于《封神演义》的结尾,封神大战后,姜子牙因在斩杀狐妖时动了恻隐之念,让其逃跑,故而被贬,遭世人唾弃。故事讲述的,正是姜子牙探寻真相,寻回自我的故事。姜子牙的师傅元始天尊被设定为反派,当年封神大战正是他与狐族暗中交易,想要通过削弱人、狐两方势力,达到一统三界的目的。这场阴谋让姜子牙完成了从“封神”到“推翻神”的转变。只是,这份坚守内心、替天行道的执念,内部 情感 推动机制较弱,让观众缺乏代入感。反观《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违抗天命”不仅仅来自于“魔丸”的宿命设定,更来自于他对亲情与友情的极度珍视。哪吒是天降“魔丸”更是让父母、师傅又爱又恨的“熊孩子”,生活叙事的强介入,让大、小观众都能在片中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投射,形成 情感 的共鸣,也使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宣言更具 情感 厚度。而这份理解之共鸣,正是《姜子牙》中所缺乏的。
有意思的是,在《姜子牙》故事结束后,一出“合家欢”彩蛋却被不少观众誉为最大亮点。片段中,姜子牙用亲手制作的精美年夜饭款待前来拜年的哪吒一家,岂料“熊孩子”哪吒餐桌礼仪零分,将整齐的摆盘弄得一团糟,这可急坏了有强迫症的姜子牙。用餐结束后,姜子牙回忆起哪吒嘴角没有擦干净的饭米粒久久不能入睡,竟还特地跑到哪吒家为他擦嘴……短片中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强迫症等人格化小细节,再度让观众找到了对照自身生活的乐趣——动画电影需要深刻的主题,更需要让观众得以揽镜自照的“心有戚戚焉”。
『贰』 姜子牙动画电影几个小时
你好,姜子牙动漫电影时间是110分钟,也就是一个小时五十分钟。
动画电影《姜子牙》的故事发生于封神大战后。姜子牙率领众神伐纣,赢得封神大战胜利,以为可以唤回世间安宁。然而,一切并未结束。一个偶然,姜子牙发现了原来“封神大战”之下酝酿着更大的阴谋。姜子牙开始踏上探寻真相的旅途......
如满意,麻烦采纳哦,谢谢。
『叁』 姜子牙电影时常多少
嗯,这样子呀的那个电影一般正常的话要两个小时左右嗯,总体来说,时间还是蛮长的
『肆』 电影姜子牙时间多长
其实《姜子牙》这部动漫影片原本是200分钟的时长,可是为了过审只能缩减110分钟,相当于删减了90分钟,里面的很多剧情都被删除掉了,因此观众们才会觉得剧情生硬、故事节奏太慢。
根据导演程腾表示,他透露这部电影最开始的时长是200分钟,而如今正式上映的版本只有110分钟,也就是删减了将近90分钟,所导致剧情“隐、散、乱”,几个配角的形象也不立体,十分可惜。
其实《姜子牙》是国漫的一次大胆革新,之前国漫的定位都是偏向孩子的,不仅要设置的通俗易懂,要得加入很多搞笑和活泼的元素,不然孩子们是很难看进去的。
可现在不管是国产动漫还是动画都偏向于低龄化,这也是部分家长导致的,毕竟有些家长不想让孩子过早的接触不好的事物
包括之前很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实也是偏向于孩子的,里面有很多搞笑好玩的元素,比如太乙真人,而《姜子牙》这次主要是偏向成人化的,因此他可以说是一次国漫革新了。
可惜的是姜子牙这部影片删减了很多内容,导致剧情衔接不太顺畅,这也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伍』 《姜子牙》曝全阵容海报 官方透露:片尾有彩蛋
1905电影网讯 9月30日,国庆档国漫电影《姜子牙》特别发布制作全阵容海报。上千名中国动画人、历时四年制作。从阵容名单可以看出,制作人员最久入行达28年,最短入行仅1年。值得注意的是,入行5年以下的人员近乎达70%。可见随着国产动画这几年逐步向好,开始有新鲜血液的融入。
日前,影片想看人数突破340万,位居影史动画电影想看人数、及国庆档想看人数双第一;首日预售票房突破7700万,同样领跑国庆档位列第一。影片将于10月1日上映,预售已全面开启。
历时四年打磨 三代动画人“碰撞”不一样的姜子牙
影片此番发布100%全国产制作阵容海报,首次透露幕后千名动画人。其中,22人拥有二十年以上国产动画制作经验,最长入行长达28年。与此同时,影片入行5年以下人员比例有近70%,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不断加入动画行业,共同助力国漫发展。千名动画人中,有不少人参与过《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白蛇缘起》《雾山五行》等优质国产动画创作,每个人对中国动画都有着特别的情怀与热爱。
电影《姜子牙》历时四年多时间制作,可以说是三代动画人的“全力以赴”之作。影片导演程腾,88年的年纪,二十出头便成为顶级动画公司梦工厂联合导演,回国为中国动画而“战”;导演李炜,入行国产动画制作更是长达28年之久。
20多岁便参与上海美术制片厂经典动画《宝莲灯》原画制作,之后制作有《魁拔十万火急》《大鱼海棠》等十多部优质国产动画;联合导演王昕,曾为顶级 游戏 公司暴雪前艺术总监,拥有超16年以上CG制作经验,不惜舍弃国外优渥的生活,一人回国四年潜心创作姜子牙。
导演李炜曾走心表示,这是多代动画人的碰撞,大家共同努力、相互汲取“希望在自己没有老去的时候尽量集合所有的力量,可以让中国动画更 健康 地发展”。
匠心制作堪称“细节控” 官方:片尾有彩蛋
作为彩条屋中国神话系列第二部,电影《姜子牙》在各方面都做到了精益求精,连一些观众难以注意到的部分都全部在运动,堪称“细节控”。例如,影片三维动画部分第一个镜头,前后耗时3个月时间反复修改。不仅巨斧上的积雪全部通过手绘制作完成,连巨斧上的纹样、风化痕迹、地面积雪等都一一细致设计。
此外,片中小九进到北海酒馆的一个镜头,为了突出坏境的天寒地冻,制作团队特地为小九做了“寒冷的哈气”。可以说,相比于物理上的写实感,影片团队更针对封神世界的可信度、观众的心里真实进行打磨,力求让观众真实地感知故事及角色“全身心投入到封神世界中”。超千名中国动画人全力以赴死磕之作,将呈现怎样的封神世界,亟待影片明日上映揭晓。
影片将于10月1日上映,官方同时发布温馨提示观影指南。首次透露影片片尾设有彩蛋一事,建议观众“不要早退”。此前,作为电影“哪吒”彩蛋的《姜子牙》给了数千万观众满满惊喜,此番《姜子牙》彩蛋是否又会公布另一部影片?值得期待。此外,影片兼具大片爽度与内涵深度,建议八岁以上观众观看。
『陆』 尴尬的姜子牙
昨天聊了《我和我的家乡》,今儿 《姜子牙》 续上。
去年《哪吒:魔童降世》意外爆红,《姜子牙》躺赚,热度蹭蹭的,彩条屋雄心勃勃要搞 “封神宇宙三部曲” ,接下来是见首不见尾的《凤凰》。
“联动”有好处,可以节省宣传成本,但风险也大,观众预期变高,拍的不如前作会被喷成狗。《姜子牙》跟《哪吒》几乎同时立项,我看很多同学以为是同个团队,不是哈,一个动画项目少则三、四载,怎么可能一个团队扛住。
导演程腾、李炜都算新人,头回操刀院线级长片,再加上两位联合导演(李夏、王昕), 这个年轻团队,立志做出不一样的姜子牙。
你印象里姜子牙是不是下面这个白胡子老头?
两位年轻导演打破刻板印象, 形象刚出来时观众眼前一亮,给把枪就是基努叔了。
说真的我是抱着高预期进的影院。
开场15分钟的大战果然惊艳,妖媚的九尾狐,勇武的姜子牙,镜头、色彩运用称得上美轮美奂,足以媲美《哪吒》里那段“长卷漫游”华彩,2D融合3D,在风格化上甚至还有突破。
您要是一直保持这水准,我是不会犯困的。
《封神演义》小说的主干情节是商纣王无道,宠信妲己(九尾狐)致使民不聊生,元始天尊派姜子牙助周王伐纣,最终推翻暴政,列位封神。
谁能想到,电影只用十几分钟就把小说情节讲完了,胜利后在昆仑山处刑妲己,师尊(元始天尊)命姜子牙操刀,刚要砍下去, 发现九尾狐体内有一个小女孩的元神。
姜子牙不行了,说女孩何罪,我不能滥杀无辜!师尊说除了阵前流血,这也是你考验的一部分,杀了这个女孩,就可以忘情忘爱,成为铁血领袖, 天下苍生是大局,有些牺牲是必要的。
理想主义者姜子牙认为连一个女孩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天下苍生!于是被贬到北海苦寒之地思过,就此退出政坛,钓了十年的鱼。
这个开篇我是没想到,因为电影宣传语是 “一战封神” ,这一战难道不是商周之战么......果然,最燃的战斗就是开篇这几分钟。
我觉得把姜子牙的自我探寻穿插在商周大战里就挺好啊,如打一仗内心颠覆一层,视觉上也会好看,再加上他与杨戬的一段恩怨,情节管够,电影本来就是浓缩果汁,为什么非得在十年后呢?
一天北海来了位名叫小九的女孩,她似人似妖,姜子牙觉得跟十年前那个无辜死去的女孩元神有些像,就打破禁令跟着小九去那个“开着黑色花朵的地方”,寻找父亲。(好像走出禁地也没啥后果)
下面剧情概括就是 《这个神仙不太冷》 ,但这对萝莉大叔配却不怎么来电,具体来说就是没有生活细节支撑,总是在唠“道理”,苍生、天道、拯救这些词儿太虚, 其实不适合当口白,生活化才能让观众有共鸣。
导演可能也觉得主题拔的太高会丢掉可看性,于是加入了俩角色,一是申公豹,这哥们在《哪吒》里也出现过,那时他是个努力、却不被班主任宠爱的倒霉孩子。
而《姜子牙》里的申公豹感觉像个不太会卖卡的逗比健身教练.....
申公豹的功能大约相当于哪吒里的太乙真人,但没有那个四川籍的胖子出彩。
再就是萌宠四不相,据说创作团队花了大力气“考证”神兽的样貌与姿态,目的达到了,确实很可爱。
不过它战力就很飘忽,电影里交代它在商周大战中立下大功,但随姜子牙被贬出玉虚宫后功力全失变成五渣,但奇怪的是后来战狐妖,又变成了满级神兽,我猜它也许是赛亚人体质,愤怒会暴走?
虽然有两个类型片标配人物,但《姜子牙》的剧情就特拧巴,看得出导演不满足于商业类型片,想拍得高级,嵌入了些类似普罗米修斯的悲剧英雄内核,但执行的实在是一般, 故事本身都不引人入胜,观众也就Get不到那些点。
《姜子牙》的内核还挺容易理解的: 世界再黑暗,我也要按自己良心办事儿,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较劲,连后来的造型都有点往耶稣上靠了。
但导演却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了,又是转世、又是“结锁”,我现在也没搞明白那个“结锁”到底是个啥?为什么要加这道手续?我当时有点犯困,可能错过了细节。
尊师(元始天尊)在小说里是个大家长角色,但影片中被黑化成反派,配音是个少年音, 我还挺喜欢这个设计的,有新意,谁说大反派必须是烟嗓。
不过这个人物也是立不太起来,笔墨很少,背后那个政治阴谋其实挺套路的, 不就是个事成后老大想借刀干掉卧底的故事么?这就....深度了?
某些知识分子啊有个毛病,总觉得政治隐喻就等同于深度,他们脑子里大概认为政治就等同于“耍阴谋”,大哥哪有这么简单,如果这样,还用的着有政治学这个专业么?大家去读厚黑学好啦。
政治是关于怎么分配资源的学问,而且是非常深的学问,一点儿不亚于造原子弹 ,比造原子弹更难的是,政治经验只能在 社会 实践中获得。
虽然现在流行讲共赢,但还没到共产主义 社会 ,很多领域就是零和博弈,工作岗位中国多了,那美国工人自然就不爽,和谁交朋友(资源共享),把谁当敌人(资源阻隔),在保存自我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 社会 协作成本,公平与效率如何权衡等。
现实的政治是以力量为后盾的复杂斡旋 ,哪里是耍两下阴谋能搞定的,尼加拉瓜就算出了个搞阴谋顶级大师,也不可能把国家运作进联合国五常啊!
所以我总是说,电影创作者们不要自以为洞悉政治真相,关于政治你们真心什么也不懂,给你个芝麻大的村子都搞不定。
某些观众朋友也是, 下次别看到点儿政治诡诈就以为捡到宝大喊着有深度,好不好?
《封神演义》小说里反复讲一个道理: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这句话看着挺玄,翻译过来就四个字: 造反有理。 掌权者只要让国家不安生,到了一定限度,他就会失去“天”的庇佑,干翻你没商量。
电影版的《姜子牙》弱化了这层含义,或者说把外化的矛盾封在人物内心中,格局无形中其实变小了。当然这一点见仁见智,如此处理姜子牙的内心无疑更加复杂,野心有,但导演没处理好。
我们不妨反观一下《哪吒:魔童降世》为什么会大爆。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 是人与人感情渲染到位 ,什么感情呢?不是那种天神间的理念碰撞,而是父子、母子、朋友、师徒间这些很常见的 情感 ,你回想一下是不是?
至于理念表达,饺子非常聪明的就浓缩成一句: 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个生下来注定为魔的孩子,抗争命运。
虽然谈不上多么高深,但清晰有力啊,这就够了。
《姜子牙》提出的则是一道辨析题 :杀一人而救苍生是不是合理?或者说谁有权决定人的生死?类似于一个电车难题。
这事儿真的很难说清楚,它根本就没有答案,得看具体情况,我随便举个《大决战》中的例子吧。
辽沈战役里的塔山阻击战打得很艰苦,林彪发了狠,说:“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这句话是不是很没人性?但如果塔山守不住,会死更多的人。
这事儿能讲清楚么?没有答案,短短的一部电影,更是不可能。
导演想讲的太多,噎住了。
所以成片我给了两个字评价: 尴尬 ,成年观众和孩子都不太容易喜欢。
我看的时候旁边坐着一家人,孩子大约10岁吧,散场后她妈问:儿子喜欢这电影么?小伙子想都没想斩钉截铁的说:不喜欢.....
而对于成人观众,也不友好,情绪曲线是个大下坡,开始那么好,后来已经搞不清故事,就无暇顾及什么深度不深度了。
全片中观众反响最热烈的,竟然片尾的拜年彩蛋,哪吒一家都来了,处女座的姜子牙被哪吒嘴上的饭粒儿逼得睡不着觉。
但它只是个彩蛋啊, 等于一桌宴席上榨菜比酸汤鱼做的好吃,尴尬+1。
《姜子牙》的画面效果做的很不错,虽然到不了《冰雪奇缘》那种纤毫毕现的程度,但已经没问题,对刻画人物足够用。
我认为不必较真于“人物头发有多少根”这种标准, “匠心”也有个限度,这叫边际效应递减 ,与其花许多钱把效果从95分提升到99分,还不如好好的把故事打磨的更流畅,这才划算嘛!光死抠那些细节管蛋用。
批评归批评, 我依然觉得《姜子牙》是一部有野心也有诚意的作品 ,只是导演能力限制,没有找到一个清晰的人物心理成长路径,流畅与深度并不矛盾,只不过雅俗共赏太难。
我不是很喜欢《姜子牙》的表达, 但我觉得这张票也不亏,那些画面真是好看啊!
买不买票,您定。
收工。
『柒』 《姜子牙》电影真相是什么
《姜子牙》电影真相是电影《姜子牙》历时四年多时间打磨,非常注重影片细节的处理。从此番发布的“那些细思极恐的设定”组图可以看出,片中最大的“骗局”实则是宿命锁一方面,天尊利用想成仙的狐族扰乱人间。
用宿命锁将狐族与人类士兵相连,两者同生同死。不知情的天界弟子(包括姜子牙)诛杀狐妖的同时也在杀人。从影片结尾冤魂场景可以看出,冤魂中不仅有狐子狐孙,还有人类士兵的魂魄。
姜子牙彩蛋介绍
爆发热烈掌声,甚至有观众已经是三刷影片。可以说,观众对影片的认可离不开幕后制作人员的诚意付出。现场,联合导演李夏感慨表示:“跑路演的过程其实百感交集,片尾的每个名字都历历在目。一次两位同事下班后却返回公司,一问缘由是觉得一个镜头没做好。
回来继续打磨到自己满意,零点过后才打车回家”。与此同时,影片导演也在用现在的成长严厉要求着曾经的自己,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此外,影片联合导演王昕同步于苏州进行路演,苏州也是影片其中一家制作公司的所在城市。
现场,许多曾参与到项目中的制作人员,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了最终的成片,激动表示1600+工作人员工作了四年之久以前的加班、过不去的坎、遇到的挫折,各种辛苦都没有白费。
『捌』 《姜子牙》电影时长到底是90分钟还是108分钟
110分钟
《姜子牙》是由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中传合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神话动作动画电影,由程腾、李炜执导,郑希、杨凝、图特哈蒙、阎么么等担任主要配音演员。
该片讲述了封神大战之后,姜子牙因一时之过被贬下凡间,失去神力,被世人唾弃。为重回昆仑,姜子牙踏上旅途寻回自我的故事。
(8)电影姜子牙一个镜头要多久扩展阅读:
《姜子牙》是一部没有绝对反派的片子。剧中每个重要人物,制作团队都在试图刻画出性格中复杂立体的一面。
这种人物性格的设定,在英剧和美剧中也许司空见惯,而在脸谱化普遍的国产动画片里,还真不多见。电影特技的确很炫,而故事如果以“无脑爽片”的标准去衡量,“平淡”没错,但如果静下心来,其实是部很耐看的剧情片。
『玖』 姜子牙电影时长多久
动画电影姜子牙时长110分钟。是2020年10月1日上映的。又是一部国产动漫的高质量作品。
『拾』 电影姜子牙时间多长
《姜子牙》片 长:110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