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电影专业知识
全景景别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
将画面纵向四等分,按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划分。
中景:膝上髋下。
特写:就是头肩镜头。
景别不能用“大小”来表述。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共九个景别。
导演提要求要非常明确。
二、景别的划分(续)
大远景 远景 大全景 全景 中景 中近景 近景 特写 大特写
光孔 22 16 11 8 5.6 4 2.8 2 1.4
5.6光孔是个中间线,往左侧各方面质量都好,往右都不好。光孔反映了照度,景深和解像力,还会影响到色彩还原。光孔开大各方面都会损失。闪光灯拍得不如日光好就是因为光孔原因。
全景往左叫全景系列景别,中近景往右叫近景系列景别。
全景系列景别是绘画性的,是绘画性构图,写意的,气氛的,抒情的。是点线面的关系。是景为主,人为辅,环境带的多,人只是点到为止。拍摄时借助于地平线关系。要选择光线的时机。人物是位置和形体表演,没有位置就没有光线,没有位置就没有构图。要色彩关系,是大的关系而不是小的。要画面的唯美和简单,线条,虚实,明暗,冷暖对比,层次丰富。画面要角度,角度表达情绪。导演要空间布局,摄影要表达这种关系。远景取其势——意境,味道,韵律。曝光有选择。
近景系列景别是纪实构图,随意的,不规则构图,(可以说“不规则”“不完整”构图,别说“开放”“不开放”,没有意义)叙事的。拍摄中主要处理面面关系,人物和背景的关系。人为主,景次之。拍摄的主要是人物构成关系。(什么叫构图:就是摆人物和画面边缘的关系。)光线要细致。表演是表情表演,局部表演。强调的是色彩对比。角度,运动表达人物。要表达动作的细节,渲染细节。近景取其质——神态,形态,心态。
两组景别本身的功能不一样,要掌握规律。拍戏时别较劲,较劲拍出来的东西不好。设计时还是要仔细,但拍的时候要脱开,有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千万别较劲。
中景是过渡镜头。原因:
1、中景把人最有魅力的腿卡掉了,人的形体不完整了。
2、由于画面本身范围使得人物表情和环境都不突出。
3、它的视觉冲击力不大。
片例:《东邪西毒》,张曼玉对梁家辉回忆。
不同景别,光不可能完全一样,一定是假定性。只要近景光符合整体气氛就可以,方向反也不要紧,一定不要较劲。
这一段原本可以剪入梁家辉的反应,就会有新的意义,或是叠,但现在都没有。
剪接的最高原则就是反应与被反应。
这场戏有一个镜头观念的问题。后来的变化全都没交代。可以交代也可以不交代,反映了镜头观念。共四个镜头。问题是长镜头为什么要长:要有戏剧内容,台词,动作,调度必须要有变化,不断吸引观众让观众看下去。
全景中梁的位置可以更往画面上方。
梁家辉位置一
机器的位置高一点:
梁家辉位置二
片例:《东邪西毒》,西毒知道大嫂死后。
片例:《大红灯笼高高挂》,新婚。
景别的跳跃是同方向,前后跳。
两极镜头的对峙与跳跃。大远景——近景。
叙事的反处理——色彩、动作、环境。
叙事的反处理,首当其冲是用景别来阐述的,整个都是用抒情的,写意的,唯美的,暖色的来写一个悲剧事件,但全部要在景别的统领下。
创作中可以选择的元素很多,但只能确定几个来创作,不能是大杂烩。分镜头是下意识的。人做任何事都不能太刻意。
但是分出来的镜头系列是有其内在规定性的。
------------------
、景别的排列是主观意识,是个体下意识形成的整体有意识!
艺术没有整齐划一、一定之规,就是感觉。
2、景别就是画面包括的范围。
从限制生理而达到控制心理。
3、景别是一种视觉的外在形式。
决定摄影技术和艺术。影调与气氛与景别有绝对关系。
观众被画面所感染的不是内容而是形式。人在0.1-0.2秒中先关注的是形式,然后才关注内容。景别有主观性也有规定性。范围的主观性和气氛的规定性。
4、景别的双重魅力。
①景别可以互动,在瞬间可以转换。
②景别有叙事或写意内容。全景写意,特写叙事。
5、景别是导演的重要语言形式。或者称为手段形式,风格形式。
如何帮助演员表达和叙事。形式与内容相反表达,刚才《天生杀人狂》片段的反处理。纪实性内容用写意手法拍。一定要反处理。《有话好好说》的败笔就在于顺了。《花样年华》,悲剧故事用唯美形式表现。
6、景别是画面空间的主要方法。
“没有我的环境就没有我的人物。”安东尼奥尼。环境是一切的根本。
美国电影法宝:在什么环境会出的什么事决不写,不会出什么事写什么事,一定好看。
在银幕上,“场景”、“环境”、“空间”说的是一件事,即故事,人物,动作发生的场地。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出现一种新鲜感,出其不意,是美国电影特点。故事要有一个载体宣泄出去,载体就是环境。环境不能是虚的,要合情合理,让事件自然发生发展。
7、景别决定全片的叙事风格。
电影第一位是要叙事,然后才是写意。先要把故事讲清楚,然后才是抒情写意的问题。
叙事表达——近景,多角度;数量多。
写意表达——全景,长时间;节奏慢,高速,重复。
景别只是多个方法中的一个方法,选定景别后再加别的方法,加得越多表达越充分。
⑵ 电影知识
一、 特殊效果
按照电影的类型和风格可使用不同的特殊效果技法,大体分类如下。
1 特殊化妆(Special Make-up)
从简单的老人化妆到狼人,“拯救大兵瑞恩”,“星舰骑兵”等影片中的伤员和弥留之际的士兵都是用特殊化妆手法来表现的。传统的特殊化妆耗费很多时间和金钱,因为特殊化妆用的材料价格高昂,而且熟练的化妆师也很少。
可参考的网络站点有最近拍摄完成的电影“从黄昏到黎明”里扮演Sex Machine的 Tom Savini的主页和叫Joeblasco的教育机构站点。
2 电子动画学 (Animatronics)
Animatronics是Animation和Electronics的合成词,是利用电气、电子控制等手段制作电影需要的动物、怪物、机器人等的技术。一句话就是制作机器人演员的技术。
“星球大战”中的R2D2,“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勇敢者的游戏”中的狮子和蜘蛛,都是用Animatronics制作的演员。在Animatronics领域中,最有权威的人士当数费尔·提贝,他在电影“侏罗纪公园”和“星舰骑兵”中担任过电子动画效果监督。
目前Animatronics在Motion Capture(运动捕捉)领域里也在跃跃欲试。要用电脑图形非常自然地表现人体不可能表现出来的形态,靠Key-Frame Animation(关键帧动画)是不容易得到自然移动的效果的。结果就要靠机器人演员来做需要的动作,然后在电脑里利用机器人演员的数据制作出很自然的动作。如果想想Stan Winston制作的 Mouse Hunter就容易理解了。
3 计算机图形 (Computer Graphics)
从1977年制作的电影“星球大战”开始,Computer Graphics在电影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今电脑特技技术有了相当的发展。卢卡斯原以为因电脑特技技术的落后,他所策划的9部“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不可能在有生之年完成了。但是如今电脑和CG技术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电脑特技能表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阔,“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也可以全部完成了。
电影中的巨大水柱和恐龙等都是利用CG进行再创造的形象。如今通过这种影像,人们可以感受到Computer Graphics技术离我们如此之近,在这些创作中,制作“蚂蚁”的PDI公司和制作“玩具总动员”、“昆虫总动员”等影片的Pixar公司都是不断开发利用新技术、开拓CG应用领域的先锋。
4 影像合成 (Compositing)
这是影视剧特殊效果制作中占最大比例的部分。影视剧中的2D效果基本使用Dissowe或Wipe.Pan以及Matte Painting等合成影像。这对形象的自然表现非常重要。
过去用传统的光学方式进行影像合成,合成的影像越多,画面质量越差。为了克服画面质量下降,ILM用了Vista Vision摄像机。而如今因数字技术的应用,影像合成质量和特殊效果等都使电影的表现力得到很大的提高。“阿甘正传”中跟总统握手的场面是展示数字合成技术无限应用潜力的最好的例子。
5 模型 (Miniature)
把不可能实际拍摄到的布景、建筑物、城市景观、宇宙飞船等做成微缩模型的叫做Miniature。Miniature是电影史上使用历史很长的传统特殊效果。这种特殊效果将来也会在影视剧中继续使用。
理论上可以用CG来代替Miniature,但是,现在CG比模型摄影质量和真实感都差,比例和细节部分都不够理想。因此电影制作中还是把Miniature作为首选。只有用Miniature无法拍摄到的场面才用CG制作。因此CG的利用还是有限的。举个例子, 影片Lost in Space没有用Miniature 摄影,而把大部分场面用CG来表现。因此影片的真实感和深度感都很差,看电影的感觉就像玩电子游戏时的感觉一样。
因此,目前业内人士不赞成使用CG模特。简单举个例子,电影中所有有关纽约市的Miniature都是由Hunter Gratzner来制作的。而如果用CG来表现纽约市的话,如何管理那么多的数据量,对CG工作者们来说还是难题。
6 爆破效果 (Pyrotechnic)
爆破效果是利用化工技术表现出的效果,在特殊效果领域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一般用爆破Miniature或用CG合成渲染影像,跟其它部分连起来使用。
因火药的制作方法不同,火焰的形态和颜色也不同。炸药的安装位置和用量决定爆炸时场面的形态。因此这是相当依赖经验和理论的专业领域。在互联网中查找跟Pyrotechnic有关的站点就很容易找到详细说明爆破效果理论的主页。
拍摄真正的爆破场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利用装有Real Motion, Pyromania, Fire Effect等爆破场面的CD-ROM或 Max的After Burn, Light Wave的Hyper Boxell等也是一种办法。Hyper Boxell或 After Burn是应用Volume Metric和Shaer的插件。因此使用得当,就能得到非常逼真的效果。特别是After Burn, 在电影“Armageddon(绝世天劫,华纳,1998)”中用过,很有名气。但是After Burn 的渲染时间比Hyper Boxell慢得多,质量方面因很久没有做过比较,不能断定,可能不相上下。
二、 特殊摄影
特殊摄影属于专业摄影技法,据说是某位电影制作者在偶然的失误中发现的。
特殊摄影方法可分为四大类。
1.摄像机的操作方式;
2.在摄像机上安装光学装置,如摄像机的滤镜;
3.在后期制作(Post Proction)期间,在显像或光学处理过程中利用特殊处理办法;
4.拍摄Miniature时用的Go-Motion, 休诺盖尔,Motion Control等技法。
在制作Block Burster时,如果特殊效果场面很多,除了一般的摄影监督以外还要选一位特殊影像摄影监督,专门负责特殊摄影。因为特殊摄影本身需要摄影高手,摄影技术也跟一般的剧情摄影完全不同。ILM著名的丹尼斯·缪伦原先也是特殊效果摄影的监督。
以“独立日”等影片颇有名气的Roland Amorich社团,也聘用了叫Anna Foster的特殊摄影监督。Anna Foster虽然是女性,但她忠实地履行许多男性都感到不好做的特殊摄影监督的职责,而且其实力也被业内人士们所认可,因此很有名气。
1 高速摄影
要通过操作摄像机摄得Slow Motion Scene或者拍摄Miniature时,为了调整比例,可以采用高速摄影。
这种技法常见于吴宇森执导的电影,如“喋血双雄”中周润发双手拿着手枪以慢动作打枪战的镜头等。这个电影用操作摄像机的手段,每秒 24帧以上的速度拍摄,然后放映机以正常的每秒24帧的速度放映。这样,被摄体的移动相对于帧数变得慢一些。
一般每秒50/28 帧的速度拍摄,而得到Slow Motion。Miniature的爆炸场面和戏剧性动作场面主要使用高速摄影。
2 低速摄影
这也是通过操作摄像机得到特殊效果的拍摄方式。跟高速摄影相反,用这种方式可以得到Fast Motion效果。
每秒 24 帧以下的速度拍摄后,以正常速度放映就会得到影像相对于摄影帧速度变快的效果。要在短时间内给人们展示花开的过程或日出的过程时就用低速摄影。
3 缩影(Miniature)摄影
目前,Miniature摄影中普遍使用Motion Control摄像机,有时也用一般的摄像机,而过去用的是休诺盖尔摄像机。
休诺盖尔摄像机利用潜望镜的原理把配有小透镜和反射镜的长管跟TV摄像机和一般摄像机连在一起拍摄物体。附在休诺盖尔透镜上的反射镜像潜望镜一样把影像反射到附在摄像机透镜上的反射镜,摄像机就把反射到反射镜上的影像拍摄下来。 这样可以得到原始的Motion Control拍摄效果。这种拍摄方法一般在物体快速进入直接用摄像机无法拍到的狭窄空间时用得比较多。
休诺盖尔摄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星球大战” 第一集中X wing 冲向帝国军的Das Star表面的镜头。
4 Goal Motion摄影
Goal Motion摄影跟Clay Animation一样,是Staff Motion Animation技法中应用的Miniature摄影方式。这种技法是利用人们照相时用的单镜头Reflex Camera,边移动照相机,边一张一张地拍摄Miniature的技法。这是ILM为了“星球大战”的拍摄开发的技法。Goal Motion摄影的代表镜头是影片“印第安那·琼斯”里的坑道镜头。这跟原始的Motion Control技法非常相似。
5 Staff Motion 摄影
这里要说的Staff Motion摄影不是像Clay Animation那种Staff Motion摄影技法。Clay Animation那种 Staff Motion是一边一点一点移动被摄体,一边一张一张地拍摄画面的方式拍摄动画的。
而这里要说的是休玛广告里出现过的360°静止场面摄影技法。当然,像“圣诞节的恶梦”这样的Staff Motion Animation摄影也叫作Staff Motion 摄影。但休玛广告中出现的Staff Motion摄影是以被摄体为中心,把Still Camera即人们照相时常用的单镜头Reflex Camera按一定的间隔排成一圈或一排,在同一瞬间里进行拍摄的。这样Still Camera就能制作出从多个角度拍摄的静止画面。在编辑这些画面时把它们粘在一起,做成相联接的影像。
这是一位英国的特殊效果摄影监督1996年新开发的。它要求非常精确的摄影技法。目前全世界只有两三个人能使用这种技法。 因此,休玛CF制作费用的35%付给了负责Staff Motion摄影的英国人。在Block Burster中可以看到这种技法的是最近拍摄的Lost in Space等影片。
⑶ 电影电视戏剧 常识
戏剧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关于“三一律”的知识见162页第四段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3、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分幕分场。墓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
4、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作者和《雷雨》
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标题的象征意义
《雷雨》的标题既点明戏剧情节发生的自然气候:“;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样的天气终于导致夜间雷电交加,风雨大作。与这种恶劣天气并行发展的是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也酝酿着而且终于爆发了一场毁灭性的“雷雨”:四风、周冲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自然界和家庭内部的“雷雨”其实正象征了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作者用“雷雨”为题形象地告诉人们: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不可避免地即将发生。
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老舍7岁进私塾, “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样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七七,,事变后,他离别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
他特别重视话剧创作,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就有《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一部4000行的长诗和近300首短诗,近20部译著等,共800多万字。他的作品丰富了世界进步文学的宝库。
作家作品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10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9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3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
第二个时期是1601一1608年,包括7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4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
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3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人文主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 麦克佩斯》)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的。教会提出以神为宇宙的中心,人文主义者则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以此来和它对抗。对“人”的肯定,成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用人性反对神权。②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③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④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莎士比亚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作家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杰出代表。
丁西林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太兴人。现代著名剧作家,物理学家。191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理科,其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业余从事剧本创作。主要作品有《一只马蜂》《压迫》等,多为独幕剧。抗战期间创作的多幕剧《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以及独幕剧<<三块钱国币》等,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它的剧作,构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丁西林的喜剧风格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喜剧作家,作品以独幕剧为主。代表作有《一只马蜂》《压迫》等。丁西林的独幕喜剧比较注意在“趣味”上下功夫,故他的作品多为带有诙谐意味的趣剧。作品简洁集中,浑然一体,能在较为轻松平淡的戏剧冲突中反映社会现实,寓庄于谐。
古代戏曲常识
1、 定义:见课本182页第一段
2、 戏曲的有关常识
(1) 杂剧结构: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
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只有个别的是五折或六折。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每一折只能用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形成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相当于现代戏
中的“幕”。元杂剧中还有“楔子”,为结构短小的小戏,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对
故事的由来作简单的介绍.,相当于“序幕”,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的楔子,相当于过
场戏:
(2) 扮演角色
杂剧的角色分为四个行当:
男角称末行,分正末,副末;
女角称旦行,分正旦,副旦:
净行,以扮演刚猛凶恶的人为主,有男有女,分正净,副净
杂行,包括孤(官员),孛老(老年人), 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穷秀才)等。正末、,正旦是两种主唱角色,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剧本叫旦本。
(3)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元杂剧的剧本一般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
曲词以一人主唱的形式进行。
宾白就是说白,包括对白和独白。
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调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古代戏曲,鉴赏重点是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4) 其他:
元杂剧也称元曲,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当时著名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其中以马志远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王实甫最著名。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志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
元杂剧四大爱情悲剧关〈拜月厅〉,王〈西厢记,〉白〈〈墙头马上〉,郑〈倩女离魂〉南戏四大本〈荆钗记〉、〈白兔记〉、〈拜月厅〉、〈杀狗记〉。
影视常识——电影流派
● 德国表现主义 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此字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表现主义电影则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此种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考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 形式主义 Formalism 文学、艺术或戏剧中专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起源于1915年的俄国,因为莫斯科语言学圈及诗语言学会的成立,反对俄国革命前处理叙述材料的传统方式,转而重视艺术语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响到当时的各艺术领域。在电影表现或分析上,形式主义强调不同形式的运用可以改变材料的内涵,剪接、绘画性构图与声画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兴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均是此种主义的支持者。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义的压迫而停止在俄罗斯的发展,但对后来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有很大影响。● 印象主义 Impressionism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 超现实主义 Surrealist film 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路易斯.布纽尔的《安达鲁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而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旨在反抗写实主义与传统艺术,领导人安德烈.布列东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心灵自动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试着以语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来表现思想真正的运作情形。」后来超现实主义成为实验电影与地下电影的重要源头,如美国的玛雅.黛伦与肯尼斯.安格。商业电影中超现实主义并不是主要派别,只出现在个别导演的电影中,如伍迪.艾伦。● 新写实主义 Neorealism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这类的电影大主题大都围绕在大战前后,意大利的本土问题,主张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呈现中下阶层的生活。在形式上,大部份的新写实主义电影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与自然光,运用非职业演员表演与讲究自然的生活细节描写,相较于战前的封闭与伪装,新写实主义电影反而比较像纪录片,带有不加粉饰的真实感。不过新写实主义电影在国外获得较多的注意,在意大利本土反而没有什么特别反应,1950年代后,国内的诸多社会问题,因为经济复苏已获抒解,加上主管当局的有意消弭,新写实主义的热潮于是慢慢消退。● 法国新浪潮 New Wave 原本是没有严格界定的新闻性用语,指1958与1959年间一批法国新导演所拍摄的格调清新,频频获奖的首部作品。后则被广泛运用,概括了法国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电影制作与创作倾向。这些新导演有很多都是《电影笔记》杂志的影评人,如高达、楚浮、夏布洛、侯麦、李维特等。他们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传统电影的高度自觉,并用其作品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与传统电影大相径庭。混合利用传统电影类型与好莱坞导演风格,来实验剪接与结构上的新形式。由于重视拍摄的自由度,往往只凭纲要性的脚本拍摄,喜欢即兴与自发的拍摄方式。而其主题上则带有存在主义的色彩,如亚伦.雷奈的,《广岛之恋》与高达的《断了气》均是这类影片。新浪潮这个词自从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与法国结缘后,常被拿来形容其它国家新兴的电影制作活动和电影复兴现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电影,1960年代的波兰与1970年代的德国新电影。
⑷ 影评写作电影基础知识
影评写作电影基础知识
电影是什么:是一种由活动照相术与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艺术。起源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电影事业的要求
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
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
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电影名词解释
1.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在萤幕上造成活动影像和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2.电影艺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荧幕上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来,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3.电影史:电影自身发展的历史。
4.电影思维: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为创作影片所进行的与未来荧幕形象有直接关联的思维活动。
5.商业电影: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有影片的统称。
6.艺术电影:指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电影。
7.场景:展开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
8.电影空间:由荧幕体现的空间世界。
9.景别:被摄主题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10.多景别:同一镜头中,不间断变化的画面景别。
11.特写: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部分的电影画面。
12.全景:表现成年人体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13.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14.近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15.电影画面:即电影镜头。
16.电影学:即一般电影研究,包括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史等等。
17.电影时空的特殊性:即电影既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
18.段落:电影剧本中的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19.场面:构成一部电影剧作情节发展过程的基本单位。
20.客观镜头:镜头特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而是采用普通人看事物的观点。
21.主观镜头:所表现的内容明显的带有导演的主观评论观点的镜头。
22.电影构思:电影剧作者考虑和酝酿电影剧本写作的艺术思维活动。
23.电影文本:是对当代一般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概念狭义文本作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
24.电影剧作:按照对生活的理解,体验,评价,运用电影思维所进行的电影创作工作。
25.电影导演:是影片艺术创作的领导人物和总指导。
26.电影制片人:指在电影生产,制作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资金,人员,物质材料等所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的人。
27.电影摄影艺术:以剧作为基础,以客观实体为对象,运用光学镜头,摄影机等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光学,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的处理,在荧
幕上创作出可出现的,运动着的造型艺术形象。
28.肖像构图:指人物特写或近景画面形式所构成的。
29.电影美术:指为电影造型而进行的设计和制作的艺术创作。
30.造型语言:艺术家用来构成视觉形象,体现创作构思的手段和技巧。
31.电影音乐:专门为特定影片而创作而编配的音乐。
32.声画对位:声音和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从不同方面说明同一涵义。
33.声音蒙太奇:在时空动态中,声画匹配的声音构成方法。
34.类型电影:按照外部形式和内在观念构成的模式进行摄制和观赏的影片。
35.意识流电影:以意识流理解世界为宗旨,以意识流为人思维的经常模式,并以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创作的电影。
36.主流电影:反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及观念,具有稳定的票房保证,因而投资者肯投资的一类影片。
37.宽银幕电影:是指比普通标准银幕更宽的电影统称。
38.数字电影:是指电影摄影,放映和剪辑过程全部用数字格式统一起来的电影。
39.电影院线:由电影发行者建立的电影院组织。
40.艺术:被广泛认同,专业化水平发展很高的媒介表现手段。
41.艺术风格: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
42.艺术形式:指作品得以表现的内部结构和表现形式。
43.文艺批评: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文艺作家,文艺作品等所做的探讨,分析和评价。
44.艺术典型:指以鲜明独特和丰富多彩的个别性,深刻的显示出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并达到较高艺术成就的艺术形象。
45.艺术欣赏:是读者或观众主动接受艺术作品的一种再创造的审美活动。
46.艺术流派: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
的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流派。
47.艺术冲动:指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心理需要或动机,是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愿望。
48.艺术技巧:是艺术家提炼素材,揭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等材料塑造形象,进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
49.艺术手法: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50.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所出现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种潮流。
;⑸ 提问一些有关电影知识的问题
1————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3———— 《倩女幽魂》系列共有三部,分别为《倩女幽魂》(又名〈神剑诛妖〉,1986年)、《倩女幽魂2人间道》(又名《乱世伏魔》,1990年)、《倩女幽魂3道道道》(又名《金佛喋血》,1992年),这三部影片均为徐克电影工作室出品,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
4————第一届(1982年)
最佳影片:《父子情》
最佳导演:方育平(《父子情》)
最佳男主角:许冠文(《摩登保镖》)
最佳女主角:惠英红(《长辈》)
最佳编剧:张坚庭《胡越的故事》
建勋(出品:德宝影业有限公司)
最佳导演: 最佳剪辑:蒋国权《最后胜利》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黎明不要来》(《倩女幽魂》) 作曲、作词:黄沾 主唱:叶倩文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凭着爱》(《群龙戏凤》) 作曲:卢冠廷 作词:潘源良 主唱:苏芮
5———— 黎民伟(1893~1953)
中国电影先驱之一,有“中国电影之父”、“香港电影之父”之称。广东新会人。
7————成龙 洪金宝 元奎 元彪 甄子丹
8————王家卫
1997年第50届最佳导演奖
王家卫 Happy Together春光乍泄(香港地区)
9————张曼玉
2004 《清洁》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康城影展)“最佳女主角”
10————梁朝伟
2000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荣获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⑹ 电影爱好者如何系统性地学习电影知识
要看学什么方面的电影知识了,要有突破口。
⑺ 写影评有哪些必要了解的电影基础知识
想要写出比较专业,比较出色的影评文章,的确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影基础知识,这样我们在输出影评的时候,才能从更内行更专业的角度出发,更加客观地剖析电影,带给观众更加冷静的分析。
另外,我们还可以涉猎电影的表现手段,比如长镜头、蒙太奇;以及电影的画面构图,包括主体、陪体和环境三部分。
影评涉及的知识面试非常广泛的,同一部影片,对不同的人群,看待事物出发的角度不同,感受当然也不同,评价也因人而异。
⑻ 做原创电视剧电影解说需要掌握哪些软件和知识
感谢有缘能回答你的问题。
一,其实楼主这种想法可以叫做“二次电影创作”
,二次创作在抖音里也会时不时会出爆款,这里简单的讨论一下 二次创作的类型与方法,便于你选择创作方向。
1,解说型:内容大多数是电影电视剧,观后的感受,再自己配上文案,进行二次配音进行解说,缺点就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了解,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2,盘点型:
把很多部电影电视剧进行排名等,例如最帅主角,十八年十部必看影片等等,缺点是素材收集时间过长。
3,BGM加文字抒情型,推荐楼主用这种方法进行二次创作、基本是BMG+一刀两句+影视作品内容即可,简单快捷,片段和BGM选的好也很容易涨粉和获赞。
二,至于剪辑软件的话可以有很多选择
比如现在很火的“会剪辑”、
pr、
ae
等等。
重要的是坚持下来才会有收获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做电影解说的,来谈谈我做电影解说的工具和软件。
1.(pr)是大名顶顶专业视频后期剪辑软件,本人觉得用起来非常方便。
2.(剪映)是一款手机剪辑app,上手简单。
3.(Au)是一个专业录音软件,操作简单,易上手。
4.(迅雷)下载电影,搜索的格式 影片名+By 下载。
5.(快剪辑)大家都说这个简单适合新手做,不过我觉得不好用,不推荐新手用。
以上是我常用的软件。
电影解说需要什么工具:
1.电脑(cpu i3、内存8G、硬盘256固态、屏幕24寸以上、显卡一般独显)
2.麦,有条件可以购置电容麦,本人建议新手不要买太多太贵的东西,其实手机耳机带的麦就可以。
以上是我做电影的一些硬件和软件,除了这些还要具备哪些知识:
1.(文稿)解说电影前要写整部影片文稿,然后修改好在录。
2.(思路)多看大咖剪辑的内容,自己上手实操几遍。
4.(规则)了解平台规则,一定要按规则去做。比如去水印,无黑边等。
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
需要学习的三个主要的软件,分别是 :
PR
Premiere是一款著名视频剪辑软件,是一款编辑画面质量比较好的软件,有较好的兼容性,且可以与Adobe公司的其他软件相互协作,应用于广告制作和电、电视节目制作。
AE
After Effects是一款著名视频特效合成软件,广泛应用于从事特效设计和视频特技的机构,以及影视、栏目制作、动画制作、个人后期制作、多媒体工作室,属于层类型后期软件。
C4D
cinema 4D是绘图软件,以极高的运算速度和强大的渲染插件著称,并且在用其描绘的各类电影中表现突出,而随着其技术越来越成熟受到很多影视公司重视,在电视栏目包装领域同样表现非凡。
需要掌握的知识是:
简单来说,分成3个部分:
一、大量的片段;
二、自己的配音;
三、字幕。
也就是说,把电影中的精彩片段提取出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解说配音,添加好字幕,即可。
新手如何快速学会制作出精美的解说视频,主要以下6点程序:
1、确定主题
2、准备文案
3、加配音和背景音乐
4、下载电影素材
5、剪辑电影
6、添加字幕
拿到一部影视剧的素材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其中精彩的片段;然后用PR软件的剃刀工具剪出来。 需要用的片段保留,多余的片段删除掉。接着将这些琐碎的片段整理出来,与配音协调起来。其次是解说的时候的音调需要超过片段中的声音,将片段中的声音的音调调小,必要的时候可以删减。 虽说PR也可以加工音频,但是AU的功能更全面些。
我们可以用手机录制一段音频,然后将音频文件放到电脑上,如果不想修改,直接添加到PR软件中的音频轨道上,与视频片段对应;声音的大小都可以用PR软件调节。 但是对于那些要求高的小伙伴来说,如果想变声,或者除去杂音,就要使用专业的配音软件——AU。 一般而言,PR基本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所以AU可能用不上,这里提一下,可供参考。
特效与视频结合能使视频更加生动形象 。添加特效要使用到AE,主要运用到片头、片中和片尾。片头和片尾加一段特效,保证了视频的完整性;片中加一些动态表情、艺术资更生动形象。 当然AE可能比较难学,所以想把特效运用到视频当中,可以去网上购买一些模板;想要挑战自己的小伙伴可以去学习。
虽说有三个阶段,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剪片和配音,都会用到PR软件,AU和AE软件可以不去理会。 学会PR软件并不难,短时间可以很快学会,并且上手。 我之前自学PR的时候,花了几天时间,学会了剪片;然后后续还在努力中,慢慢学习更难的东西。
很开心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需要确定解说什么影视作品,举例,如果是解说电影的话,需要把这部电影的高清版本下载下来,以供后续使用。 推荐使用迅雷或者网络网盘下载,资源比较多,下载也比较方便。 另外,平时在浏览别人的优秀作品时,如果遇到好的素材,可以及时去下载下来,放在自己的素材库里,方便以后随时调用。包括但不限于音乐、图片、文章等素材。
影视作品下载后,要用心观看一遍,观看完毕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输出一篇完整的文案脚本。推荐边看边写,这样方便纪录自己的灵感和第一感受。 建议使用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有自动同步功能,不用担心写作过程中文字会丢失或者没有及时保存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一个5分钟左右的视频解说,按照正常的语速去配音,差不多要输出一个1000字左右的文案。当然了,文案字数反过来也影响视频长度,这个请大家自行把握。
文案写好以后,需要把文案录成音频文件。推荐使用AU。 AU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专业录音软件,可以快速处理音频的录制、降噪、合成等需求,只需掌握简单的软件知识就可以上手操作。 这里有个小建议就是:不管你的声音好不好听,都建议使用真人配音。真人配音所传达出来的温度,是语音软件配音无法比拟的。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好听,可以进行变声处理,像papi酱那样。
现在,我们可以着手进行视频剪辑了。剪辑视频, 首先推荐使用PR。 PR是由Adobe公司开发是一款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功能非常强大,不管你是新手还是熟手,都建议学习怎样使用PR这款软件,等你的视频剪辑需求越来越多,对PR的依赖会越来越高。此外,对于刚学习视频剪辑的小白来说,想要短时间掌握PR软件,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PR非常吃电脑设备,如果电脑配置较低,使用PR会经常卡死,渲染视频也需要很长时间, 所以这里推荐另外一个软件Camtasia。 Camtasia(中文名:卡塔莎)是一款专业电脑屏幕录像和视频剪辑软件,界面简单,对电脑的配置要求也不高,推荐新手先去使用这个软件进行剪辑。
此外,根据你的视频剪辑需求,如果需要添加更高级的特效,你还要学习使用AE。 AE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图形视频处理软件,可以高效且精确地创建无数种引人注目的动态图形和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同理,跟PR一样,使用的时候,对电脑的配置也有一定的要求。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是添加字幕。添加字幕算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工程,这里推荐两个软件。 第一个是可以直接在Camtasia软件里添加 ,只需要将之前写好的文案,一句一句粘贴进CC字幕里即可。 第二个推荐的是Arctime 。Arctime有快速拖拽功能,可以将之前的文案粘贴到编辑区,然后拖拽文字直接到视频中,但是比较考验手速,需要不断练习后才能熟练操作。
综上,视频剪辑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流程一般是:
完成视频剪辑生成视频文件后,基本上作品就算完成了。我们需要将视频进行压制处理。这个步骤的目的是方便我们后续在自媒体平台进行上传。当你的作品渲染完成后,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个短短的3分钟左右的视频,体积可能就已经超过了1个G。更不用说那些长度为10分钟以上的视频,体积会更大。所以我们需要将视频进行压制,在减小体积的同时又不影响视频的分辨率。这里推荐使用: 小丸工具箱 。小丸工具箱是一款用于处理音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的软件,可以轻松压制视频,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影视解说博主,其实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 需要有一定的写作知识,能写出优秀的文案。需要有自己的审美,怎么把一个将近两小时的电影,剪辑成浓缩的片段。还要有良好的版权意识,怎么进行创作才不会侵犯别人的权益。
一个优秀的视频解说作品,其灵魂在于文案脚本。软件和工具都是一样的,只要用心,大家肯定都会使用。那么让我们脱颖而出的,就是我们作品所传达出的个人思想和价值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让更多的人喜欢你,喜欢你的作品。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法和工具,欢迎一起来交流分享。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大家不吝赐教。
手机剪辑软件有,威力导演、cute cut、拍大师、小影等很多软件都不错,我推荐的这几款是我用过的感觉还不错,最喜欢的是威力导演和cute cut这两款软件,无水印,免费最主要好用。
我先大体说一下,首先你得会剪辑电视剧片段,所以你起码要掌握一种剪辑工具;另外,独自配音的话你还需要掌握一款录音软件的操作,当然你不介意音质差,用手机录当然也没问题。后期的时候把视频和你的录音进行合成就好了。下面,我给你推荐几款剪辑软件。1.Pr。Adobe大厂的软件水准肯定没得说,功能丰富逼格高,如果你想深入一点的学,Pr绝对没问题,只是可能上手会困难一点。2.会声会影。功能足够用,且上手简单。3.Vegas。专业版的简化而高效的版本,是一款非常不错的入门级视频编辑软件,能够媲美 Premiere。
至于录音的话,你想录的好一点,后期能修能剪的话,推荐用AU,这个是最简单的录音软件了,但是你得配合麦克风。
至于你说的知识,那就是这些软件的知识了呗,找个教学视频学一学,或者自己研究。我当初就是自己研究出来了。
这个我来告诉你,具体操作要分以下几步:
首先要网上找到高清的电影并下载到硬盘
看一遍全片后,用自己的语言写好电影文案
用自己的声音读文案并用手机或其它的录音设备录制下来,文案内容长短与时间成正比,一般控制在3-5分钟。
然后用剪辑软件pr 去除电影原声和字幕,再对照着影片画面和自己录制的解说进行混剪,要尽量让解说和画面相搭配,制作输出一个自己配音的3-5分钟的视频
接着用字幕软件给输出的视频添加上自己的解说词字幕,再用pr对添加好字幕的视频进行二次输出,同时最好加上logo及片头片尾。
最后输出为1280*720的mp4格式的视频就完成了整个的制作。
你好
现在市面上常用的非编软件有Pr、Edius、Vegas、FCP等。Pr大家都知道,视频制作的不二之选,强大的编辑能力,再加上Adobe全家桶互相配合,可以达到很丰富的功能。这里不再赘述了。简单说说Edius和Vegas
1:Edius
优点:比起Pr来说,对电脑的需求比较低,没有Pr那么吃配置,如果你是32位系统,那么用Ed比Pr操作性更强,渲染速度更快。尤其是只有核心显卡的老电脑,可以对Ed的专门加速。而且上手简单,配合插件也能输出高质量视频。
缺点:只有Windows平台,其他Linux啊macos等系统就放弃吧,而且不能和Adobe家族配合。
edius视频教程 pro7后期制作视频编辑剪辑片头设计字幕 在线课程
2:Vegas
优点:和Ed比较相似的一个软件,但是渲染很快,操作简单,音频调教能力比Pr和Ed稍强一些,所以很多制作鬼畜调音的制作者比较常用。
缺点:界面丑,自带配件比较少,不过只用来做电影解说类视频也足够了。
如果你是纯粹的小白,上面的软件怎么都学不会。那么可以试试面向新手的绘声绘影,喵影工厂,爱剪辑啊等偏向大众的软件。
有些人电脑空间不足,懒得下载啊等等原因,不愿意下载,那么就可以选择录屏软件,只单单录制很短的一段视频,不用整部下载,也是很方便的。
常用的录屏软件有
1:EV录屏,免费,无水印。
2:优酷录屏,小巧,操作简单。
3:bandicam,老牌软件。功能强大,除了维护问题外没什么缺点。
还在一字一字的为视频添加字幕吗?还在为怎么批量添加字幕而发愁吗?那么拿起手中电话拨打……好吧,常用的字幕软件有以下几种。
1:泡泡字幕。
非常好用,体积很小的一款软件,只有几百k,操作灰常简单。如果你只是单纯批量加字幕,而不需要字幕特效的时候,可以考虑用这个软件,缺点就是不免费,27块钱买断制永久使用也还是可以的。
2:雷特字幕Arctime
这俩个软件很相似,除了可以批量加字幕外,还支持多种字幕特效,也有配套多种插件可以安装。缺点体积比较大,装完所有插件后,也是个体积怪兽了。
软件的话pr就够了,最好用电脑剪辑,快速,方便。(喵影工厂)这个软件操作简单,方便不收费下载
pr其实,基础的操作还是蛮简单。个人觉得困难的是你要找吸引人的素材,有自己独特的解说风格,这样才能在泥潭中脱颖而出。
如果你能掌握这些就够了,有些问题只有你实践才会遇到,解决好了你就成功了
⑼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介绍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介绍
电影表演继承了戏剧表演中许多适合于电影表演的原则和方法。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影视表演基础知识,有志于此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电影的四大片种
(一)故事片 数量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泛
基本特征:由演员扮演片中人物;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典型化的艺术概括。
(二)纪录片 严格的真实性,不容许弄虚作假和无中生有
(三)科教片 严格的、准确的科学性,也讲究艺术性
(四)美术片
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的总称。
法国人埃米尔 雷诺为动画片的先驱。
20年代,美国人华尔特 迪斯尼摄制了以米老鼠和唐老鸭为主角的系列动画片。“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片的先驱,1926年 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影视艺术的形式要素和艺术手段
空镜头:画面里不出现人物或动物的镜头,又叫景物镜头。
主观镜头:影片中通过某一人物的视线来观察、表现对象的镜头。这种镜头表示的是片中角色的视角,反映他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色彩。
客观镜头:用不参与剧情的旁观或中立的视角拍摄的镜头。一部影片中的绝大部分镜头都是客观镜头,它担负着叙述剧情、介绍环境、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等剧作任务和通过画面体现风格的艺术表现功能。
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色。
场面调度——源于法文Mise-en-senc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最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被引入到电影创作后,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
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完美结合,即是影视的场面调度。
演员调度:导演对演员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行为、运动方向、所处位置以及演员和演员之间相互交流时产生的动作与位置的变化的调度。
镜头调度:即是指摄影机的调度。
声音
电影的声音包括人物声、自然声、音乐和画外音。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对话是指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声音。
独白是指画面中人物单独说话的声音。
旁白是指画面时空以外的人所发出的声音。
自然声:我们在自然界能听到的一切音响,包括风声、雨声、流水声、动物叫声等。
画外音:声源以外的各种声音。旁白和解说等也是画外音,在塑造人物、结构时空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电影创作者的重视。
声与画的关系
三种主要的关系: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声画分立。
声画同步:声音和画面相一致,是电影叙述中最常用的一种声画关系,它使得电影在艺术表现上产生逼真、自然的效果。
声画对位:把按不同节奏发展的声音和画面组成统一的银幕形象,并在这个银幕形象中相互作用,产生蒙太奇结构。声画形象相互作用的方式通常是画外音;也可以是造成某种对比。
声画分立:电影画面和声音声源有一定联系,但又使之互相分离的一种剪接方式。
蒙太奇
定义:法语montage一词的音译,原是构成、装配的意思,用于电影艺术后,意为剪接、组合。一部电影就是运用蒙太奇的手段按照既定的情节、节奏将单个的镜头组合成场面进而形成段落并最终完成的。
美国的格里菲斯是真正使蒙太奇成为艺术手法的大师,被称作蒙太奇的创始人。
长镜头
长镜头理论是电影技术、艺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等人对长镜头作了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
定义:用一个持续时间相当长的镜头连续对一个场景、艺术内容进行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
影视的表演艺术
演员的双重自我——体验派表演学派——表现派表演学派
电影表演的类型——本色表演-性格表演
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
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期(1895-1930)
默片时代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火车进站》,它成了电影这门艺术的开山鼻祖。
在电影的默片时代,卢米埃尔兄弟、法国艺术家乔治 梅里爱和美国著名导演大卫 格里菲斯等人都分别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卢米埃尔兄弟:客观再现生活
被称为“电影之父”。 经典作品:《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
乔治 梅里爱:电影戏剧化先驱
他系统的将戏剧艺术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如冲突律,服装、道具、布景、化妆,以及场、景、幕的划分等成功的运用到电影制作中,使电影故事化、情节化、戏剧化。这是对卢米埃尔电影直接摄录生活的重要突破。
为了使电影更好地表现生活,他运用了多种摄影技巧和表现方式来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他发明了停机再拍、多次曝光、叠印与合成、摇晃拍摄、快慢动作等特技表现,至今仍在电影创作中使用,对电影语言的发展作出了大量的贡献。
代表作 《月球旅行记》
大卫 格里菲斯 :电影艺术的奠基人
他在摄影镜头和电影蒙太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他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艺术导演,被公认为世界电影艺术的奠基人,更被后人称为°好莱坞技术主义的代表±。
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他在影片中大量运用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艺术手法,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至今在电影创作中广泛应用。
查尔斯 卓别林著名喜剧大师
哑剧表演,强化形体动作语言,设计了大胆而夸张、极富个性的表演。
代表作《摩登时代》、《淘金记》、《舞台生涯》
世界电影的成熟期(1930-1966)
20年代末,美国华纳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宣告了有声电影的诞生,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了第一部电影《浮华世界》。从此,构成电影艺术的三大基本元素画面、声音、色彩已经全部具备,电影走向更完美的成熟。
苏联蒙太奇学派
在苏俄电影的废墟上,爱森斯坦的`不朽杰作《战舰波将金号》以其全新的革命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震动了世界影坛,标志着苏联电影学派的兴起。
著名的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一般认为只有六年的历史,即从1945——1950.
1945年,罗西里尼拍摄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它的开山之作,宣告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正式诞生。
两个口号:“还我普通人”、“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
“还我普通人”——新现实主义的核心
主要作品: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西卡 《偷自行车的人》、桑蒂斯《罗马11时》
“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新现实主义的创新
这是在技术上提出的口号。它创立了一种与好莱坞电影相对立的新的电影美学,即纪实主义电影美学,直接启发了巴赞的长镜头电影理论。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电影手册”派和“作者电影”论
五位核心人员: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罗伯尔
“作者电影”理论:要求每部电影都像一部小说、一幅画一样,只是一个人的作品。这实际上是导演中心论。
夏布罗尔1958年拍摄的《漂亮的塞尔日》揭开了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序幕,特吕弗1959年拍摄的自传体电影《四百下》奠定了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基础。
“左岸派”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流派,以“作者电影”理论为指导。巴黎塞纳河畔聚集了一批文学家出身的电影导演,他们被称为“左岸派”
代表人物:阿伦 雷乃 《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新德国电影运动
从1962年“奥伯豪森宣言”开始,在西德境内掀起的一次要求改变旧德国电影现状,创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电影艺术运动。这一运动前后延续了20多年,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电影运动。
;⑽ 电影冷知识有哪些
1、世界上最长的电影为《失眠的解药》,时间长达87个小时,拍摄于1987年,据说所有失眠患者看了片子,都会睡着。
2、世界上有记录的第一部电影是《朗德海花园场景》,拍摄于1888年。
3、世界上亏损最多的电影《埃及艳后》,该片拍摄于1963,当时总投资4200万美元,结果票房2400万美元。
4、引进中国的第一部好莱坞影片是《忙命天涯》,时间是1994年。
5、蟑螂被成为“小强”是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电影开始的。
6、印度电影有歌舞剧情是为了拖时间。因为印度高温时间长,在印度电影刚起步的时候,人民贫群,而电影院能够提供冷气,人们希望在电影院呆的久一点来避暑。为了满足人民意愿,印度电影都拍的很长,由于剧情跟不上,就用歌舞来凑时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传统,一般情况,我们看到的印度电影都接近两个小时,以前时间更长。
7、《泰坦尼克号》里杰克为露丝画的画像,其实出自导演詹姆斯考梅隆,标准的多才多艺的导演,而且他指导的《阿凡达》目前是全球最高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