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视改编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集中叙事法
编剧保留小说中大部分叙事元素,将这些元素分别集中在电影剧本的开场、中间或者结尾处,将新创作的元素添加到电影其他地方。
2、分散叙事法
编剧保留小说中的大部分元素,将新创作的元素,或者对小说的扩展,交织进已经存在的元素中。
3、出发点叙事法
编剧削减掉小说中的大部分叙事元素,保留情节的前提、人物名字,或者只是标题,以这些元素作为出发点,拓展为一个新故事。此类电影需要编剧和导演对小说重新解读,创作人物动作动机,构建合理的故事逻辑。
⑵ 电视节目怎样改编成电影剧本求解
要想改编剧本,首先要弄清楚剧本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结构。剧本有故事剧本和分镜头剧本、演员剧本,故事剧本与小说类似,是完整的一个故事,分镜头剧本则是根据故事情节安排镜头拍摄内容、故事内要求的时间 等。演员剧本就是有台词的演员用的。通常是主配角用,群众演员一般是没有台词本的。
改编一个节目就要先写故事,有了故事且情节也能吸引人,则根据电影的特点改编为剧本,然后组建拍摄团队、寻找投资、办理许可证、找好发行渠道等等,就可以正式开拍了。拍完再根据故事情节等做好剪辑、配乐、音效等后期制作,最后由发行机构发行。
香港的电影在开头经常会有Story字样,这个就是提出故事大纲的人,而香港电影经常是有个故事大纲就能够拍摄电影,虽然有粗制滥造的,但是也有精品,比如王家卫的2046,也是只有一个故事大纲,在拍摄的时候现填台词和具体情节。所以有个好的故事,就是一部电影拍摄的好的开始。
⑶ 为了过审,电视剧和电影需要怎么改编
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影视剧都是要宣传正能量为主的,所以有非常多的影视剧尤其是根据小说而拍摄的影视剧,都是需要改编一下才能够过审的。这些电视剧和电影一般都采用美化,或者隐喻以及明褒暗讽的手法来拍摄的,唯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够过审。
一、电视剧和电影采用美化来改编。有一种情况就是把原本要拍摄的那些不好的东西给剔除掉,这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把这一部分内容给剔除掉然后换成其他美好的内容来拍摄,这样子就可以容易过审了。
综上,都是电视剧和电影能够改编过审的方法。对此。你还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吗?
⑷ 好莱坞影视改编标准是怎样的
好莱坞电影在拍摄之前,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概念,比如高智商犯罪。制片人可以拿着它去找投资人,告诉投资人,我们要拍的是高智商犯罪类型片。如果投资人感兴趣,就会要求制片人将这个核心概念不断扩展为故事梗概。整个故事脉络基本清晰,就剩下其中的细节处理了。这时候开始请优秀的编辑团队对各个细节充分展开想象,最后对各个细节进行完整编排,形成剧本雏形。这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在编写电影剧情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等到完整剧情基本确定之后,再从商业角度确定演员和导演等人选,最后开机拍摄。
⑸ 影视改编是一个什么概念
影视改编是将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如小说、戏剧、叙事诗等,根据其主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充分运用电影的表现手段,经过再创造,使之成为适合于拍摄的文学剧本。
改编既是把一种文学体裁的作品转换为电影文学剧本,就必然对原作有所增删与改动。而改动的幅度、情节各异,大致上可分为3种类型:
一是基本上忠实于原著,如影片《祝福》、《青春之歌》等。
二是接近于原著,即原著的主题思想不变,主要人物和事件基本保留,如《骆驼祥子》、《复活》等。
三是改动较大,如根据P。梅里美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塔曼果》,对原作的主题与人物的精神面貌作了相应的改变。改编历来是电影剧本的一个重要来源,既占有相当的比例,也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有的名著已先后改编过多次,如V。雨果的《悲惨世界》等。
影视是独特的语言系统
从创作实践方面来看,众多优秀的甚至经典的影视改编作品并不符合原著,甚至存在很大出入;从理论上说,许多影视行业工作者认为,影视改编作品根本无法做到与原著严丝合缝,也没必要对原著绝对依从。
就拿电影和文学作品来说,导演张荣华认为,虽然二者都有叙事性,电影从文学那里学习借鉴了很多优点和经验,但它们更有着本质区别。
“电影与文学有着不同的语言系统,文学作品建立在文字基础上,读者通过文字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关于故事、人物的脉络和形象,想象空间很大。
而电影是视听艺术,使用的是与文字完全不同的技术手段,其画面、声音等是被创作者制造出来的、具有唯一性的,视听语言更加立体化也更加具象化,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也相对较小,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接受,是比文学更加被动的。”张荣华说,电影与文学有着各自不同的逻辑,用电影改编文学,就好像用汉语翻译希腊语,能表达出大概意思,但不可能分毫不差、一一对应。
“况且,原著的篇幅可能与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的理想容量相差甚远,影视创作者必须学会增删、取舍。”张荣华说。
⑹ 影视片段如何改编
楼主你好,
首先你要改变影视片段,你们需要影视片段的素材,这个素材可能是你拍摄的,可能是你网上下载的,这个是第一步,当你有了影视片段的素材后,那么将素材导入到视频编辑软件里面,推荐会声会影,这个是比较简单的视频编辑软件,稍微专业点的是PREMIRER.当素材调入进视频编辑软件里面后就可以对其进行非线性的编辑了,当然视频和声音都是可以进行编辑的。
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⑺ 文学作品如何翻拍成电影
下面介绍购买一部文学作品电影版权的两种基本形式。其中第二种方式更加具有实操性。它相当于将版权交易分割成不同的进度,在买卖双方的协议中约定版权交易的总金额,但是先支付一部分的费用,购买一定时间内的一部分权益(可能非常短,只有几个月,权益也非常小,比如一段时间内的改编权)。如果推进的比较顺利,再支付第二步的费用(可能是改编成剧本后顺利拿到第一笔融资)。当最终非常确定时,再支付版权交易的全款。如果到规定时间未完成约定的进度,支付后续的款项,那么之前购买的权益便会自动被取消。
我们在这里参考维基网络的专有名词 Option【Option (filmmaking)】,这里所说的期权与金融领域的期权意义相近,在维基网络中有相应的解释:
在电影产业,版权交易存在一种“期权”概念。“期权”又称选择权,电影期权交易主要是指出品人(电影制片公司)通过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价格预付部分版权,购买到版权持有者的部分义务。合同细则上要明确规定在这段期间内,出品人享有的权利以及版权持有者应履行的义务。出品人在考虑是否支出预付金额前,应当考虑到几个因素,比如该作品的潜在价值和经济效益等。
同样的,出品人也可以对小说、文章、游戏、音乐,甚至任何可利用的作品,通过期权交易的方式购买知识产权。但是如果是出品方花钱让编剧去编写剧本,这种不属于期权概念。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得益于实物期权理论的拓展和延伸,这种“期权”交易模式将金融概念和电影市场学良好的结合起来,并得到广泛运用。这种形式同样活跃于好莱坞电影工厂,比如派拉蒙电影公司就用期权交易购买了美国小说家菲利普迪克的部分短片小说。
希望给大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⑻ 如何把自己的小说作品改编成电影
如果你想要把自己的小说作品改编成电影,我们就要现实一点,有一些小说中的内容是没有办法在电影的拍摄中展现出来的,我们就要灵活的改变,这样可能会更加吸引读者和观众。
⑼ 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原著,就是可以适当改编剧情或人物,但是主题思想以及表达的情感应该与原著保持一致。文学作品,指散文或诗歌或小说或戏剧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达优美并表现具有永久或普遍兴趣的作品。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改编作品因为是“创作出”的“新作品”,所以我国著作权法给予了比较完整的著作权,编辑作品中的词典、教材等常常具有这种改编的性质。如果改编、改写、编写得很成功,就很有资格得到创作了有独创性新作品的待遇。
改编的具体形式:
1、原汁原味:忠于原著的故事框架和人物设定,力求把人物内涵忠实的表现出来。
2、局部改编:分为节选、取意、复合。节选就是在原著中选择一部分改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取意就是保持原著的主题内涵,而在细节上与原著不同。复合则是几个内容不同的但内涵相同的故事进行改编,成为一个新的完整的故事。
3、颠覆:挑战传统原著的主题内涵,故事框架,人物设定。从根本上解构原著主题,表达一种叛逆的个性,起到讽刺一类的作用,使人耳目一新。
⑽ 把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制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把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制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作为头顶“年度最佳”桂冠的太空巨作,《火星救援》其实是由一部口碑极佳的科幻小说改编而成。众所周知,一般一部巨作要改成影视版,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火星救援》能在小说界和电影届取得双丰收,本身也值得讨论。为此,我认为这种成功的小说改,无疑也给了《三体》等中国科幻小说以启发,那就是:如何在不改变原作精神和科学内核的基础上,既能符合电影本体规律,又能适应全球市场和呢?
好莱坞电影,政治正确最重要?
熟悉好莱坞电影的都知道,“政治正确”是一个比宗教、比母亲教育协会还要具有统治力的东西。当然,电影本身作为一种商品,为了满足多种文化团体的需求,自然对于政治敏感问题采取回避责任的中立立场。
1、这件事体现到小说《火星救援》中最明显的,就是引入了大量的少数族裔演员,且大反派一定不能是有色人种(其实也没反派)
比如说,小说里没有明写肤色的NASA官员文卡特·卡波尔由切瓦特·埃加福特扮演,没错,就是那位在《2012》拯救了世界的那位黑人科学家,这一次他仍旧是对上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拯救马克·沃特尼。
小说里用奇思妙想拯救了马克的太空宅男里奇·普尔内尔也是黑人——而且这个角色比小说里更加萌点满满,古怪却又不屈服于权贵的性格能让人轻易记住。
另外虽然小说里就有华裔科学家吴(本身就很符合华裔在美国科学界的高占比),但电影里加重了他的戏份,让这个永远被逼着加班的胖子看起来更加可爱了。
2、除了有色人种增加剧情之外,电影对女性的剧情也有所增加
赫尔墨斯号的船长刘易斯,是赫尔墨斯号上的船员们中最花力气塑造的,有勇有谋心有大爱,另外就是陈数的角色中国航天局官员朱涛,这个角色在小说里是男性。对于为什么女性有这么重要的地位,据说这是制片方应协拍方美国宇航局的要求,目的为了鼓励更多的女性投身宇航事业。
当然,导演斯科特的作品中一直不缺强悍的女性,异形里的Ripley就是最早的女性英雄代表。
增加女权色彩,这的确是一种政治正确,但也能看出好莱坞思想上比较进步的地方,里面的女性角色不再局限于被拯救的地位,而具有以自己能力拯救他人的地位。
对《三体》的提示
那么让我脑洞大开,联想一下《三体》……如果为了全球发行考量,可能它需要加大原著已有的外国人的剧情,比如第一部的反派伊文思,最好就让他成为一名中国黑心科学家吧,而第二部的其余几名“面壁者”,也可以加入一名黑人角色嘛。
还有女性角色,众所周知,《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不太会塑造女性角色,《三体3》的女主角程心简直可以入选史上最不受欢迎女主角之列,在电影版中应该处理好这个问题。
不要得罪票仓市场!
都知道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除北美外的第二票仓,因此各大好莱坞公司才疯狂的在各项电影中插入中国元素,而制造了类似于《钢铁侠3》这样的“特供版”,关于中国的负面角色,更是一律改为俄罗斯或朝鲜籍。
在《火星救援》中,有关中方的政治问题也有所回避:
电影中,中方参与火星救援任务看上去是出于人道主义,再加上彰显自己国力,而小说中有更多政治上的考虑,中国航天局决定用自己的“太阳神”帮助美国是出于这几个原因“体现国力、与美国在太空中平起平坐、与美国宇航局进行置换使中国宇航员能够搭乘美国的飞船登上火星。”
而且在小说中,中方对帮助马克·沃特尼的计划并不是百分百满意的,认为为拯救马克损失的科学发现对人类的科学发展是划不来的。
可以说,小说中的写法的确更符合大国之间利益的交锋,让中方看似不那么“人道主义”,因此这一点也进行了改动。
对《三体》的提示
中国科幻电影想走向世界,真正在全球播映,或许要与《火星救援》拥有相同“政治正确”的思路了,再加上国内对电影的审查更为严格,小说中大篇幅出现的政治内容可能需要删除。比如《三体》第一部大篇幅的“文歌”描写,人性丧失;《三体》第二部中联合国的“面壁计划”,就有很大政治博弈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