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赞美电影艺术的句子
1、蒙太奇是通过镜头的组合表现事物和表达含义的艺术。
2、无论在电影或戏剧中,任何事件只要基本要点得到表现,就会引起幻觉。
3、在电影手法上存在着两种形式的差别,一种形式在电影中相当诗的语言;另一种形式相当于于小说的语言。
4、物色演员第一是形象、气质,第二才是演技,观众首先相信他"是"才行,不"是",演技再好也白搭,这与话剧不大相同。
5、镜头角度不仅决定着能否吸收演员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它能赋予对象以附加的含义。
6、特写镜头所表现的内容最具体,然而,它让你理解的含义却最抽象。
7、把无论两个什么镜头对列在一起,它们就必然会联结成一种从这个对列中作为新的质而产生出来的新的表象。
8、照相的本性存留在电影的本性之中。
9、电影终于满足了按照世界本身的形象来重新创造世界的观念和愿望。
10、通过镜头看事物和用肉眼看事物是不同的,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通过镜头看事物有一个方框,而肉眼则没有。
11、一部伟大的影片是一部含义如此清新、富于想象、引人入胜或令人激奋的影片,它使我们对人生有新的看法。
12、近景、特写是电影演员的基本功。
13、演员的这门艺术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只有自己的身心才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的工具和创作的成品,所谓一身而三任焉。
14、就其呈现方式而言,电影"犹如"梦境:它创造出一个虚幻的现在,一种直接呈现的过程。
15、镜头调度与演员调度的有机结合,是电影场面调度的基本要求,也是电影场面调度与舞台场面调度的重要差别之所在。
原文出自:作文章网:https://www.zuowenzhang.com
16、镜头代表着眼睛,但它代表着两种眼睛,一种是观众的眼睛,一种是剧中人的眼睛。
17、电影之成为独立的艺术,是从视点的解放开始,因此,,电影也被称为视点的艺术。
18、电影和电视是自由艺术和美术的特殊结合。
19、导演是作家,是用镜头写作的作家。
20、在一部好的电影中总会有真正的戏剧因素。
21、电影创作以导演为中心,这是已被世界公认的一个无可争议的电影艺术规律。
22、电影画面既是平面的,又是立体的。
23、电影既如雕刻、绘画等是视觉艺术,又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以视觉为主视听结合的艺术。
24、凡是好的演员,他们首先都具备两条最起码的基本功:一条是在镜头前比较放松;一条是拍摄时注意力集中,能够很快地进人规定情景。
25、影片能讲述一个故事,它的威力即在于此。
26、一般地说:舞台允许,并必须具有虚拟性,而电影则绝不许可。
Ⅱ 如何以电影角度评价电影
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评编剧、评导演、评演员、评摄影、评美工、评音乐等。
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问题来写,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忌面面俱到。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2、如何评
第一,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第二,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划,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富于象征性地体现出来。
第三,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
Ⅲ 如何评价一部电影的艺术性
场景。包括色彩、灯光、服饰、音乐等方面,在场景方面国内艺术造诣最高是我们的国师张艺谋,就拿他的《十面埋伏》来说,每一个画面都是一幅画,都可以拿来当墙纸,色彩运用得是出神入化。
Ⅳ 如何评价《地球最后的夜晚》等艺术电影不被大众认可的现象
刷了这部电影,看到大家还没有一个好的攻略,尽是些吐口水的,下面为大家整理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出来,希望各位可以真真正正去看一下这一部电影
下面分为情节的解释和剧情的解析,没看得懂剧情的可以直接跳到最后。
电影的主题是围绕着罗泓武这个人物展开的
有以下几点概念跟大家分享一下以便后面的情节描述
1.罗泓武=白猫=男主,影片中的几个名词都是一个人,我们把人物形象重合为罗泓武一个人以方便叙述
2.假设让大家把自己昨天的梦境描述给别人听,可能只能说出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片段,几个小时的梦境很多的是你描述不出来的混乱的片段,没有时间,没有情节,但只有你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梦,并且也只有自己才能整理清楚你自己的梦境。
情节1.
罗泓武一家从小住在矿洞之中,因为父亲平时在山中打猎(矿洞中小罗泓武头戴牛头骨面具),所以家中有枪,这也交代了电影开头一车苹果中有枪
情节2.
罗泓武妈妈跟他说带着火把去偷蜂蜜可以不怕蜜蜂,其实是妈妈以此为借口掩盖自己偷情的事实(火把其实是偷情的信号),并最后和养蜂人私奔,最后一个人住在山中(罗泓武担心她住的地方有泥石流)
情节3.
凯珍不是凯里本地人(罗泓武两次提出她的口音不是凯里本地人),凯真的男朋友小建真实身份是人贩,凯珍被男友小建卖给左宏元做情人,迫于左宏元的势力凯珍就一直留在左宏元的身边(凯珍狱中好友口述)
以上情节大部分为电影3D段情节,3D段情节才是故事的开始,从这里开始才有罗泓武和凯真这两个角色,剧情也借用台词
“我以为这是故事的结束,却没想到是故事的开始”
剧情:
回归凯里:罗泓武接到父亲的死讯赶回凯里奔丧,后妈告诉罗泓武:货车归他,餐馆归后妈(罗泓武亲妈在他幼时和养蜂人私奔),罗泓武便开车货车在凯里闲逛;
初到凯里-凯真被男友小建(文中狱友称老A“老尖”)卖给左宏元后改名叫万琦雯,左宏元在凯里势力大手下众多,迫使万琦雯不敢一个人出逃,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外号叫“白猫”的罗泓武,并保持着地下恋情;
计划私奔-
版本一:日久生情互诉理想下,万琦雯告诉罗泓武,自己有了他的孩子,罗泓武便想带万琦雯离开凯里离开万琦雯,在罗泓武的信誓旦旦下,万琦雯心思动摇,与罗泓武策划偷走左宏元的钱财一起私奔,计划中罗泓武让朋友帮忙运一车苹果去见左宏元,苹果中藏有枪,罗泓武以备不时之需;
版本二:万琦雯在平时的接触中看出罗泓武性格耿直,想借助罗泓武的力量摆脱左宏元,便谎称自己有了他的孩子却又立马说自己以及打掉了,一步步诱导罗泓武带自己私奔(这个版本从旅店老板口述总结的“她是说故事的高手,不知道她说的哪一句话是真的,哪一句话是假的,她跟我说她天生就没有生育能力”)
计划败露-私奔过程中计划败露,左宏元震怒,两人被抓,罗泓武被左宏元杀害并抛尸矿洞,左宏元也开始了逃亡之路;
故事结局-万琦雯找到机会逃出凯里,逃到一家不会让她做噩梦的旅店,旅馆前的路灯像太阳一样亮堂,
(版本一:这是万琦雯之前的理想之一
版本二:万琦雯认为罗泓武被她所害,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不会做噩梦)万琦雯就在这里住下来,从来不出房门,一直到没有钱付房费,万琦雯就用给旅店老板一天讲一个故事一直到两人结婚,最后万琦雯还是离开了旅店,在歌厅唱过一段时间之后便不见踪影
观影哔叨哔:影片被拍成了一场真实的梦,大量的记忆碎片堆积,来回穿插的描述,坐在影院中如同坐在自己的梦里,就是这样,看完之后自己咀嚼了好几遍,在剧情上不停讨论推翻才理顺“梦”里讲的是什么,
哎,真是好久都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了,如此迷人、如此妖娆,如此危险的情节(明明可以拍一个普通电影赚钱的),却又如此的让人难以忘记。
Ⅳ 如何评价一部电影
1、先看剧本或者剧情梗概,了解电影拍摄幕后的故事,欣赏电影时能够更深入了解人物及剧情。
2、把握每个人物每个细节的描写,让自己领悟到了什么,评价一个电影主要是四个方面。
3、思想评论包括评主题,力求独到见解,评现实意义,更侧重于现实作用;人物评论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
4、美学评论,样式,风格,审美特性等,包括艺术样式评论,艺术风格评论;电影特性评论,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等方面的评论。
Ⅵ 论述如何运用基本的艺术理论分析和评价一部好电影
1、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头到尾,从各方面来认识作品的总体倾向。
2、分析具体的艺术形象。主题是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来。主题的提示,须在具体艺术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主题不是夹杂、安排在作品中的几句评论,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层意蕴,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确。
3、重视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为提示作品的主题,必须认识、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节。情节安排,不单纯是生活的直接展现。
4、评主题。主题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主题是作品内容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既贯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题,从作品中体现出来,又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渗透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世界观。
5、评演员。演员对角色的表演 演员对角色的表演是在导演对影片的总体要求下进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时又是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
(6)如何评价艺术电影扩展阅读
可以说在电影百年的历程中,创作启发理论,理论推动创作,成为一个交互发展的过程。电影理论的发展和各次重要的电影创作运动紧密相关。苏联学派的探索、法国和德国的先锋派实践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分别启发了蒙太奇理论、先锋派理论和真实美学的建立。
法国新浪潮运动与法国电影手册派交相辉映,享誉世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深化了我们对电影的认识;电影作者论则强调了导演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对电影实践的指导。而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类型片模式及后来的新好莱坞独立制片是电影产业化的典范。
完全导演论则在电影作者论和制片人中心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导演的完整职能以及与投资人的关系,建立了从新好莱坞、新浪潮到新生代的导演模型和导演资本制的应用原则。
Ⅶ 如何从电影艺术的视听语言角度出发评价电影
我是学影视专业的,刚开视听语言这门课,感觉不怎么难。
首先应明确什么是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大体分为:1、视觉语言—画面,2、视觉语言—镜头,3、听觉语言—声音
画面指取景方法和景别,就是近景、中景、远景、特写什么的,还有就是光和色彩,冷色调还是暖色调,背光还是侧光等的;镜头指拍摄的角度和方法,与摄影机的运用和场面调度有关,最后声音,关键就是要明白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声音对影片氛围的表现有何作用。
评价电影时应该从整体和经典片段两部分入手,以经典的片断为主体进行分析评价,紧紧围绕画面、镜头与声音三个方面就不会错了。
推荐你参考一下我们教材,邹建著《视听语言基础》书中的下编——影视作品分析,看看对你会有很大帮助的!网上有这本教材的全文,很方便查找。
视听语言大概就是这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提醒你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影视作品镜头(画面)运用分析”找其中有用的部分就行。
Ⅷ 如何运用基本的艺术理论分析和评价一部好电影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评片名,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
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
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3)导演风格。优秀导演在优秀影视片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有异于其他导演的追求、创造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地,将特色称为特色,将突出的特色(或转为稳定出现、反复实践的特色)称为风格。 风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现。评论导演风格不仅是对导演创造力的一种衡量,而且是对评论者鉴赏力的一种衡量。不能把风格的帽子随便乱戴,也不能对明显的风格视而不见。
4)导演创造。从影视片来看导演对剧本的转化、实现成为影视片的过程中有哪些创造,可以看出他为社会生活、为影视艺术、为广大观众创造了什么,导演创作体现在影视片在中,因而,对影视片的评论,总相关着影视片的创作领导核心导演。因而,评影视片,就评论了导演,虽然有时不必单独地评论。
(3)评主题。主题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主题是作品内容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既贯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分析主题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头到尾,从各方面来认识作品的总体倾向。
第二、分析具体的艺术形象。主题是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来。主题的提示,须在具体艺术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主题不是夹杂、安排在作品中的几句评论,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层意蕴,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确。
第三、重视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为提示作品的主题,必须认识、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节。情节安排,不单纯是生活的直接展现。
(8)如何评价艺术电影扩展阅读
电影的起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
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Ⅸ 《阿飞正传》评分很高,作为一部文艺片,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阿飞正传》王家卫的第二部电影,但却是第一部带有其鲜明的个人风格的电影。虽然票房不佳,但却赢得了金像奖多个大奖。王家卫在收获荣誉的同时,片中主演也各自迎来演艺生涯的转机。
电影的价值在于它带给我们的觉察,在每一个因找不到存在价值的虚无者心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一阵涟漪,随着涟漪荡开,人们的心中也有一些部分感受到了波动。让我们尝试思考是否我们终其一生也都在寻找。寻找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价值与意义,寻找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佐证,寻找一个无条件爱着自己的母亲,也在寻找一个值得为之心甘情愿付出所有的归宿。
Ⅹ 如何评价电影《百鸟朝凤》的视听艺术
电影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不被人们所珍视,我们要保护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呢,告诉了我们明眼人都知道的结论却没有培养我们这种意识,我们需要的是过程,如何去保护传统文化,如何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呢?
当然传统文化有很多是非常优秀的,但希望它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遍布我们的生活。最近大熊猫终于不是濒危动物了,还是蛮触动的,我们需要的更多是一种意识,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