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拍电影是根据场景顺序来拍的吗还是根据时间顺序
拍电影是根据拍摄地点的变化来拍,也许先拍后面的戏,也许先拍前面的戏。只要季节合适,一般都要先拍外景,因为外景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先拍完剩下的就好说了。
我拿大家都看过的电影做个例子,比如以前的电视剧《西游记》,也许每集里都有很多天宫的戏,那些都是在摄影棚里完成的,很容易控制,所以剧组就先去云南、泰国、西安……去拍外景,都拍完了再回到摄影棚拍内景,最后剪接到一起就行了,
但是《建国大业》看过吧,很多战争的、崇山峻岭的外景应该先拍,但是由于要想把那么多大腕聚到一起很不容易,所以就根据演员的档期来拍,谁能来就先拍谁的戏。所以这部电影里经常有对话的分镜头,比如姜文和张国立、陈坤和冯小刚……他们其实都是分着拍的,然后一个镜头对这个人,接下一个镜头对那个人,就这样串在一起,天衣无缝地剪接成了一场对话的戏。
Ⅱ 电影、电视剧里一个场景中的镜头切换是怎么做到的
电视剧和电影的拍摄时都是使用多个摄像机同时拍摄,然后后期再进行剪辑制作,才会出现一个场景中的镜头切换的效果。
然后基本上就是把你的头发给弄湿,然后让她的脸看起来比较润润的那种感觉,其实他就已经达到了他拍戏的那种效果,他只要把镜头给到女演员的外部的一整个感觉就可以了。
电视剧和电影的拍摄有所不同,但大的原则基本是一样的。从剧本开始,先做分场表,根据剧情确认每场戏中的演员、道具、场地、光线条件等等;然后再做顺场表,就是把场地、演员、光线条件等相近的场景尽可能地合并,减少转场和候场时间;最后根据顺场表制定拍摄计划。
Ⅲ 电影分场景表定义
把同一场景的不同场次内容排在一起拍摄既能节省拍摄成本,也能节省时间,整理出来的分场景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整个剧本有多少个场景,每个场景有多少场戏,做得更细的话每场需要的演员和道具等等都能清楚列出来,方便拍摄计划有效进行
Ⅳ 大学生拍微电影怎么分工
在最简单的学生作业之中,我们的分工是这样的:导演,副导演(其他导演同学兼任),摄影指导,剧本监督(剪辑兼任),录音师,美术师。
另外简单提一下:摄影组在学生片场是最庞大的一个组,摄影指导是这个组的老大,下面有灯光师,机械师和第一摄影助理,这三个人下面还有更多的人。比较成熟的摄影组需要十几二十人才能有效运转起来。
介绍
“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或者说微时代催生了微电影的诞生发展。微电影形式简单,短小精悍,恰好在“体型”上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它既可以满足时间上的“碎片化”需要,也可以满足传播上的“碎片化”需求。
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包括坐车、等人、排队等闲暇时间,用3G 手机或网本看完一部“微电影”,感受一场关于青春和梦想的共鸣、旁观一场海枯石烂的爱情。
Ⅳ 电影拍摄中的场次是什么
场次是指有情节的场景,景别是指纯粹的背景。
Ⅵ 拍电影是按剧情顺序拍的,还是先拍完一个演员所有戏份在拍另一个演员然后剪辑拍的还是怎么拍的
不是按剧情顺序拍的,分很多场次,甚至分多个摄制组,只要演员角色不冲突,会同时拍好几个戏份。你看到的是后期按顺序剪辑出来的
Ⅶ 影视后期你必须知道的六个阶段制作流程
1、合板分场看素材
剪辑助理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要拍摄的素材转码、合板和分场,并把分场完成的素材存储在不同标号的文件夹中,并且每一条素材包含来自导演或摄影师额外的注释信息(比如ok条,比如保过条,比如开头部分可用等信息)。其次,剪辑师需要仔细查看素材,这也是他第一次看素材,注意,素材不是按一场戏中叙事的顺序拍摄的,也不是按剧本故事顺序拍摄的。优秀的剪辑师在看素材时会注意摄影机流畅的运动以及每一条素材的细微区别,以便把最好的部分剪到电影中。
2、素材装配(顺畅)
剪辑师仔细考虑一场戏所有画面和声音素材,以最佳叙事的方式把这些素材排列顺序。
比如,剪辑师可能以一个航拍伦敦市中心空镜开场,横移到白金汉宫,然后叠化到流浪汉弹吉他手的特写。这里有多种镜头组接方案可供剪辑师选择来完成这个简单的序列,每一种方案都能创建不同的氛围和讲述不同的故事。
如果是大片,一般开机拍摄剪辑师就开始同步工作。剪辑师在拍摄现场附近的机房把前一天拍摄的素材顺场,以便导演和制片人随时能看。在这个阶段,剪辑师和导演会共同决定在一些剧情的关键时刻拍摄额外的镜头以便在剪辑阶段能有更多的选择。
3、粗剪
粗剪大概要花三个月左右时间完成。每个剪辑师工作方式不同,有些剪辑师独自工作,每天或者每周给导演和制片人看剪完的东西,有的剪辑师跟导演一起工作,讨论所有剪辑细节。
在粗剪的阶段,所有场景都是按剧本的顺序剪的,这个过程中,允许不断修改并尝试新的想法和各种试验。
4、剪辑第一稿
第一稿是一个能被剪辑师、导演和制片人基本接受的粗剪版本。场次和段落的很多问题基本都被剪辑修补,但依然需要继续修改。这个版本依稀可以看到最终正片的雏形。进一步的精修就是从第一个稿版本的基础上对它的场次比例、结构、节奏和突出重点等问题进行修改。
5、精剪
精剪不再专注于整部电影,而是专注每个切点的细节性问题。精简强调和加强第一稿所确定的节奏和结构。
6、最终定稿
当剪辑师、导演和制片人对修改完成的版本都满意后,所有切点(画面)不再改动,就得到了影片的最终定稿,至此,电影开始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声音设计、作曲和字幕设计人员都参与进来。
关于影视后期你必须知道的六个阶段制作流程,青藤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影视后期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摄像机巧、后期剪辑的方法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Ⅷ 电影分镜头具体是按什么分到底是按镜头还是场景
表格形式。
分镜头剧本大多采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详有略。一般设有镜号、景别、摄法、长度、内容、音响、音乐等栏目。表格中的“摄法”是指镜头的角度和运动;
“内容”是指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有时也把动作和对话分开,列为两项。在每个段落之前,还注有场景,即剧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段落之间,标有镜头组接的技巧。有些比较详细的分镜头剧本,还附有画面设计草图和艺术处理说明等。
作用:
分镜头脚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前期拍摄的脚本;
二是后期制作的依据;
三是长度和经费预算的参考。
(8)拍摄电影如何分场扩展阅读:
主要内容:
分镜头脚本是最实用的电视脚本,它是在文学脚本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技巧进行脚本的再创作,即根据拍摄提纲或文学脚本,参照拍摄现场实际情况,分隔场次或段落,并运用形象的对比,呼应,积累,暗示,并列,冲突等手段,来建构屏幕上的总体形象。
依据文字脚本加工成分镜头脚本,不是对文字脚本的图解和翻译,而是在文字脚本基础上进行影视语言的再创造。
Ⅸ 电影拍摄中对话场景的分镜头是如何完成的
一段对话可能分好几个段的 一台摄像机就可以 拍A说话之后需要拍B 暂停 拍另一个人 B开始说
Ⅹ 求拍电影的详细流程
1、选择剧本
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制片人来选择剧本,但是也不缺乏导演来选择剧本的,但是导演在选择了一部好的剧本之后就要说服公司以及制片人来为他投资,但是在21世纪的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剧本改编权利的,如果他在开拍前希望改变剧本就必须经过公司上层董事会的批准。
2、资金
电影的成本不仅包括导演,编剧,摄像,演员,场景,拍摄,后期,食宿行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市场营销及宣传的费用,通常市场营销及宣传费用等于拍摄费用或1/2的拍摄费用。每部电影根据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小成本电影,中型制作电影,和大制作电影。
3、选择导演演员
中国电影不会有选择导演这种说法的,在一部电影里导演说的算,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对电影的质量负责还要对片场的其他方面负责,而国际电影制作中导演只需要负责好电影拍摄的任务。
在国际化的电影制作中是剧本选择导演,而不是导演选择剧本。 制片人在电影筹备时还要担当起选择演员的任务,在中国大陆这些都是由副导演来完成的。
4、明星阵容
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中,不仅要有很棒的剧本,很好的故事情节,好的导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参与,明星是电影中闪亮的焦点,也是电影票房的保障。
5、组建摄制组
摄影组包括:场记、化妆、道具、灯光、美术、后期指导、跟组剪接。
6、电影剪接
在美国的商业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剪接权利的,都是由制片公司进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线导演的话,那就不同了。
7、发行商
商业电影中发行商和制片商不是一家,发行商是通过竞争来取得发行权,一部电影的好坏也可以通过看发行商来表现。
8、宣传方式
就拿《强战世界》来说,早在电影放影4个月前电影的广告和宣传海报就已经出炉。
9、电影国际发行
发放电影配音权,剪编权
10、参加电影节
一般商业电影的制作,大致可分三个步骤:
一、拍摄前的工作,包括提构想、写故事、分场大纲、签导演、列预算、编剧本、看外景、找演员,以及决定制作小组的成员。
二、拍摄中的工作,即在导演的指挥下采密集作业方式进行,并由执行制片监督经费开销、拍片进度和一切行政事宜。
三、拍摄后的工作,包括剪接、配音、配乐、设计字幕、制作预告片,以及展开上片前宣传等。
在摄制过程中,导演应有详尽的分镜计划,并拟定拍摄顺序,以便在灯光变动、演员支配的压力下,求得快速之推展。对于摄影机、镜头的选择,灯光的陈置,剪接、配乐的安排,则须工作人员与导演密切配合,以达到所需之效果,故一部电影是群体的创作,也是导演在各种张力下暗藏个人视野的艺术品。
私人独资拍片限制少,只须根据片型(实验电影、剧情片或记录片)决定拍片方法。或是列出精细之分镜表,完全按照事前意图拍摄,达到尽量节省胶片之目的;或是无止尽的猎取满意镜头,再由事后的剪辑阶段理出清晰的脉络。这种影片,最符合个人创作欲求,更具陶冶心性、提升感情的作用。